?

中國古典舞三圓動勢與技術動勢軌跡的關系*

2023-03-24 00:59呂玉娟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
藝術品鑒 2023年36期
關鍵詞:動勢八字古典舞

呂玉娟(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

中國古典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動作構成和表演技巧都有其獨特之處。其中,三圓動勢是古典舞的核心動勢之一,它是古典舞表演中的基本要素。而技術動勢軌跡則是舞蹈動作的具體表現,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旨在探討中國古典舞三圓動勢與技術動勢軌跡的關系,以期深入理解古典舞的動作構成和表演技巧,為舞蹈教學和創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中國古典舞三圓動勢概述

中國古典舞是一種深厚且富有藝術內涵的舞蹈形式,其中的“三圓動勢”是其核心動律之一。這三圓分別為平圓、立圓和八字圓,它們構成古典舞中不可或缺的動態元素。下面結合具體例子,詳細解析這三圓動勢。

(一)平圓

平圓是與地面向平行的圓圈路線。比如,舞蹈演員在頭上方順時針劃一“平圓”:即右手在頭上方經前往左,再向后至右劃一個圓圈。這個動作體現平圓的流暢和優雅,同時,也展示舞蹈演員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在舞蹈中,平圓的動作常常用來表達平穩、寧靜的情緒。

(二)立圓

立圓是與地面相垂直的圓圈運動路線,也稱“豎圓”。例如,右臂經右“旁平位”“上位”左“旁平位”“下位”劃一圓圈。立圓的動作更強調身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它要求舞蹈演員有良好的身體控制和平衡能力。在舞蹈中,立圓的動勢常用來表達激昂、熱烈的情感。

(三)八字圓

八字圓是平圓和立圓的結合,它在相反的交錯重疊的情況下,兩個圓同時配合完成,就像畫一個8 字。比如,“風火輪”和“青龍探爪”都是八字圓的典型代表動作。八字圓的完成需要舞蹈演員有極高的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它體現舞蹈中的動態美和節奏感。在舞蹈中,八字圓的動勢常用來表達復雜、激烈的情感變化。

以上三圓動勢在中國古典舞中相互交織,構成豐富多變的舞蹈語匯。這些動作的運用不僅展示舞蹈演員的身體技巧,也表達舞蹈作品深層的情感和意境。

二、中國古典舞技術動勢軌跡要素

中國古典舞的技術動勢軌跡要素,是舞蹈動作構成的基礎和核心。其中,“平圓、立圓、八字圓動勢”作為最基本的舞蹈動勢,在各種技術技巧中均有廣泛應用,尤其在旋轉類技術技巧、翻身類技術技巧以及這兩類技巧之間的銜接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旋轉類技術技巧

旋轉是古典舞中常見的技術技巧,其中,充分體現“平圓、立圓、八字圓”的動勢。比如“平轉”,舞蹈演員以身體縱軸為圓心,在平圓的軌跡上進行移動重心的旋轉,整個身體的運動軌跡形成一個平面上的圓形。再比如“掖腿轉”,舞蹈演員以原地垂直重心軸為主體,圍繞自身身體垂直軸進行360 度的旋轉,其運動軌跡形成一個立體空間中的圓形,充分展示立圓的動勢。而在“復合旋轉”中,平圓與立圓的動勢結合,也可形成復雜的八字圓軌跡。

(二)翻身類技術技巧

(1)點翻身。點翻身是在身體的頭頂向前為軸心,通過腰部的力量帶動身體進行旋轉。這種翻身方式注重身體的控制和定位,常以側腰旁點步為起始姿態,通過動作腿向支撐腿外側點步,形成連續的翻轉動作。例如,舞蹈者可以站在舞臺的一角,以側腰旁點步為基礎,通過腰部發力,帶動身體圍繞軸心旋轉,完成點翻身的動作。

(2)吸翻身。吸翻身是一種具有流動感的翻身技巧,它要求舞蹈者在翻身的過程中,通過吸氣使身體更加輕盈,增加翻身的流暢度。以側腰旁點步為起始姿態,動作腿前吸腿,支撐腿保持半腳掌,手臂則畫出立圓的軌跡,配合吸氣的節奏,完成連續的翻轉動作。這種翻身方式展現了舞蹈者的柔美與力量技術,也體現了舞蹈與呼吸的緊密結合。

(3)串翻身。串翻身是一種具有較高難度的翻身技巧,它要求舞蹈者在完成一次翻身之后,立即進入下一次翻身,形成連續的翻轉動作。這種技巧需要舞蹈者具備較高的身體協調性和節奏感。例如,舞蹈者可以在舞臺上以快速的步伐移動,結合腰部和手臂的動作,完成連續的串翻身,展現出一種快速、連貫的舞蹈風格。

總的來說,翻身類技術技巧是中國古典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通過不同的動勢軌跡展現了舞蹈者的身體能力和藝術表現力。點翻身、吸翻身和串翻身作為三種代表性的技巧,各自具有獨特的特點和要求,舞蹈者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和磨礪,才能熟練掌握這些技巧,并在舞臺上展現出完美的表演。

(三)技術與技巧中間的銜接過程

在旋轉類技術技巧和翻身類技術技巧之間,需要一個流暢的銜接過程,這個過程也離不開“平圓、立圓、八字圓”的動勢。比如,舞蹈演員在完成一個立旋轉后,接著進行一個后仰翻身。在這個過程中,舞蹈演員需要先從立旋轉的立圓動勢中轉出,然后,無縫銜接到后仰翻身的立圓動勢中,這個轉接的過程就需要運用到平圓的動勢,使整個動作流程更加自然流暢。

因此,無論是旋轉類技術技巧、翻身類技術技巧,還是技術技巧之間的銜接過程,都離不開“平圓、立圓、八字圓”的動勢。這三種動勢的靈活運用和組合,構成中國古典舞豐富多彩的技術動勢軌跡要素,充分展示古典舞的藝術魅力和舞蹈演員的技藝精湛。

三、中國古典舞三圓動勢與技術動勢軌跡的關系

中國古典舞的三圓動勢與技術動勢軌跡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和相互影響。三圓動勢作為古典舞的核心動勢,為舞蹈提供基本的動作原理和美感特征;而技術動勢軌跡則是這些原理和特征在具體舞蹈動作中的實現和呈現。

(一)三圓動勢為技術動勢軌跡提供指導

在中國古典舞中,三圓動勢——平圓、立圓、八字圓不僅是基本的舞蹈動勢,更為技術動勢軌跡提供了根本的指導。這種指導關系使得舞蹈動作在變化中保持和諧統一,也賦予了舞蹈更豐富的表現力。

(1)平圓與技術動勢軌跡。平圓是舞蹈者在水平面上畫出的圓形軌跡,它體現了身體的柔韌性和平衡感。在技術動勢中,如“點翻身”,舞蹈者以腰部為軸心,通過力量的控制,使身體在水平面上形成旋轉,這一動作正是在平圓的指導下完成的。例如,舞蹈者在執行點翻身時,她的手臂和腿部動作會跟隨平圓的軌跡,使整個動作看起來更加流暢和自然。

(2)立圓與技術動勢軌跡。立圓是舞蹈者在垂直面上畫出的圓形軌跡,它展現了舞蹈者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在“吸翻身”中,舞蹈者通過吸氣使身體變得更為輕盈,并在垂直面上進行翻轉。這種翻轉的軌跡正是立圓的體現。比如,當舞蹈者進行吸翻身時,她的身體會在空中劃出一個立圓的軌跡,與地面形成一個完美的圓形,體現出舞蹈的立體感。

(3)八字圓與技術動勢軌跡。八字圓是平圓與立圓的結合,形成一個8 字形的軌跡,它要求舞蹈者同時具備水平和垂直面上的動作控制能力。在“串翻身”中,舞蹈者需要連續進行翻身,這種連續的動作要求舞蹈者在平圓和立圓之間流暢轉換,形成八字圓的軌跡。例如,舞蹈者在串翻身的過程中,她的身體會在平圓與立圓之間自如切換,畫出流暢的八字圓軌跡,展現出高超的舞蹈技巧。

(二)技術動勢軌跡是三圓動勢的具體實現

在中國古典舞中,三圓動勢不僅是舞蹈動作的基礎元素,更是一種舞蹈理念的體現。而技術動勢軌跡則是這三圓動勢在實際舞蹈動作中的具體實現和呈現。每一個技術動勢軌跡背后,都蘊含著三圓動勢的精神內核。

(1)技術動勢軌跡與平圓的實現關系。以“水袖舞”為例,舞蹈者的雙臂舞動如水中的波紋,這其中的平展、橫向移動的動作,正是平圓動勢的具體實現。舞蹈者在舞動過程中,通過手臂的伸展、收縮,與身體的旋轉,完成了一個個完美的平圓軌跡。這種平圓的實現,為水袖舞賦予了流動、柔美特質。

(2)技術動勢軌跡與立圓的實現關系。例如,“跳躍”是立圓動勢的典型實現。在跳躍過程中,舞蹈者的身體在空中形成一個立體的圓形軌跡。這其中的上升、旋轉、下落,無不是對立圓動勢的完美詮釋。通過技術動勢軌跡,立圓的抽象概念得以具象化,也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立圓所代表的空間感與立體感。

(3)技術動勢軌跡與八字圓的實現關系?!拔璧杠壽E”是展現八字圓動勢的經典動作。在這一動作中,舞蹈者身體呈現出一個流暢的8 字形軌跡,既有平圓的橫向移動,也有立圓的縱向旋轉。通過身體的起伏、扭轉,舞蹈者成功地將八字圓這一復雜動勢,具象為可見的技術動勢軌跡。

因此,技術動勢軌跡可以被看作是三圓動勢在舞蹈中的具象表現和實踐。每一個技術動作,都是對三圓理念的詮釋和實現。而正是因為有了這三圓動勢作為支撐,中國古典舞才得以如此豐富多彩,如此富有生命力。

(三)導向與呼應之感、之融

在中國古典舞中,三圓動勢和技術動勢軌跡之間存在著一種緊密的導向與呼應關系。這種關系體現了舞蹈的整體性和和諧性,使舞蹈動作在空間中展現出一種融合的美感。

(1)平圓的導向與呼應。平圓作為水平面上的圓形軌跡,為技術動勢提供了穩定的基礎導向。比如,在“平圓動勢”的動作中,舞蹈者以平圓的動勢為基礎,通過身體的延伸和腿部的跨越,形成了一個個流暢平滑的技術動勢軌跡。這些軌跡仿佛在水平面上舞動,呼應著平圓的導向,營造出一種優雅而舒展的舞姿。

(2)立圓的導向與呼應。立圓作為垂直面上的圓形軌跡,賦予技術動勢一種上升與下降的導向。在“騰躍、伸展”的動作中,舞蹈者通過身體的騰躍和手臂的伸展,形成了一個個立體感的技術動勢軌跡。這些軌跡追隨著立圓的導向,呈現出一種騰飛與降落的呼應之感,彰顯出舞蹈的立體美感。

(3)八字圓的導向與呼應。八字圓作為平圓與立圓的結合,為技術動勢提供了一種綜合的導向。在“旋轉、翻滾”的動作中,舞蹈者結合平圓和立圓的動勢,通過身體的旋轉和翻滾,形成了“圓中有圓,圈中套圈”的復雜而協調的技術動勢軌跡。這些軌跡在空間中交織,呼應著八字圓的綜合導向,展示了一種大開大合磅礴而奔騰的舞蹈氣勢。

(四)互補與調整是舞蹈審美核心

互補與調整關系是中國古典舞中三圓動勢與技術動勢軌跡之間的另一種重要關系。這種關系體現舞蹈元素的相互補充與協調,以及舞者在表演過程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

互補關系指的是三圓動勢和技術動勢軌跡在舞蹈中的相互補充作用。三圓動勢作為舞蹈的理論基礎,為技術動勢軌跡提供指導和框架。而技術動勢軌跡則是三圓動勢的具體實現方式,通過豐富多樣的技術動作來展現三圓動勢的韻味和內涵。

調整關系指的是舞者在表演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對技術動勢軌跡進行微調的關系。由于每位舞者的身體條件、技術水平以及個人風格存在差異,因此,在實際表演中,需要對技術動勢軌跡進行適度的調整,以適應舞者的特點和舞蹈作品的要求。

四、中國古典舞三圓動勢與技術動勢軌跡美的體現

首先,從動作設計上來看,中國古典舞注重左右、前后的平衡。舞者常常以中心為軸,進行左右對稱的動作,比如,“伸展”這個動作,舞者雙臂同時向前伸展,呈現出一種完美的左右平衡。同時,前后的動作也注重平衡,比如常見的“前后翻身”,舞者會以前進為基礎,再以后退為收尾,動作流暢、起伏有序,形成前后之間的平衡。其次,平衡之美還體現在力度的掌握上。中國古典舞追求的是柔中帶剛、剛柔并濟的美感。舞者在舞動過程中,既要展現出輕盈飄逸的一面,又要表現出力量與控制力。比如,“劍舞”中的“劍指蒼穹”,舞者一手持劍指向天空,一手掌控劍身平衡,剛柔并濟,力度與優雅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最后,平衡之美還反映在情感的表達上。中國古典舞常常通過舞蹈來傳遞情感和故事,而這些情感和故事中也蘊含著平衡的思想。比如,“悲喜交加”的情感表達,舞者通過動作與表情的變化,將悲傷與喜悅兩種對立情感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情感的平衡。這種平衡表達使得舞蹈更具深度和內涵。因此,中國古典舞的三圓動勢與技術動勢軌跡共同塑造舞蹈的和諧、平衡與意境之美。這種美不僅是對舞蹈技術的展現,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的傳承與詮釋。每一次舞動、每一個動作背后,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美學價值。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實證分析發現,三圓動勢和技術動勢軌跡在古典舞表演中呈現出密切的關聯性和互動性。三圓動勢作為古典舞的核心動勢,為舞蹈動作提供基礎架構和動力特征;而技術動勢軌跡則將三圓動勢具象化,通過精確的身體語言和動作技巧,實現舞蹈表演的美學和情感表達。這一研究結果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舞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也為古典舞的教學和創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我們期待在未來的研究中,能夠進一步探討古典舞的動作語言和表演技巧,為推動中國古典舞的傳承和創新做出更大的貢獻。

猜你喜歡
動勢八字古典舞
短短八字,道盡一生
承古之韻的當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學中的表演素質培養策略研究
新媒體文藝產業化的動勢及其意義
5類人跟泡腳“八字不合”
工筆人物畫中的動勢表現探究
淺談書法中的“勢”
論古典舞氣息在古典基訓課堂的重要性
中國古典舞基訓課的身韻教學
不喜歡的理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