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背景下高職院校綜合素質評價在單獨招生中的應用

2023-03-25 05:48黃士軍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生源素質院校

陳 嬋 黃士軍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0 引言

自2014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后,我國各地省市都先后開展了關于高職院校綜合改革的試點招生工作。在新高考背景下實施的考試科目與錄取批次改革,實行平行志愿錄取等創新性的招生模式,也對各個高職院校的招生和人才教育培養帶來了影響。雖然存在著一些困難與不足之處,但新高考政策對于推進招生科學性及人性化起到了十分深遠的積極作用,為了更好地符合新高考背景下對高職院校招生的需求,對綜合素質評價在高職院校單獨招生中的意義及作用進行深入探討,也能夠為后續試點高職院校的招生與人才培養起到參考與借鑒作用。

1 綜合素質評價對高職院校單獨招生的意義

1.1 保證高職院校招生的科學性

在新高考背景下招生院校對學生成績的參考評定不但可基于統一的高考考試成績,對于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成績也進行了多元化的參考,因此在國內各個試點高職院校都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招生實踐效果。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自主招生的參考因素之一,能夠讓高職院校對考生的評價更加全面科學,并同時讓考生與高職院校能夠達成相互選擇,而非被動的按高考成績進行擇校擇優錄取,此外綜合素質評價同時兼顧到了考生的中學階段評價情況、招生院校評價情況和高考情況這三種因素,能夠讓高職院校對考生具有更加立體清晰的認識,對于人才的選拔和培育更有針對性,也因此更具有科學性。高職院校的綜合評價招生模式,不但有利于人才選拔的高效率,也能夠保證高職院校不漏下優質的生源和具有專業性的人才,還能夠改變傳統高考只憑分數說話的模式,讓學生的個人才能與天性得到彰顯。這一特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個人能力發展,在綜合素質評價方面有所特長的學生,通常會更加積極的活用自身興趣優勢,對自己的個人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培養。就高職院校的招生現狀而言,報名綜合素質評價招生的考生人數也是在逐年增長的,高職院校方面對綜合素質評價招生也具有相當的積極性。

1.2 保證高職院校招生的多樣性

對于采取了綜合素質評價參考招生的高職院校而言,其招生的人才也更具有多樣性和綜合性,更能夠符合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同時也讓學生的錄取途徑和渠道獲得了擴展。例如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導游、表演等專業,對學生的個人素質有一定的特殊需求,需要通過面試結合學生高考成績的方式進行錄取。如有體育、美術、聲樂等對學生個人特長能力具有更高要求的相關專業,也能夠通過提前招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進行選拔,從而獲取優質的人才生源。還能夠結合綜合素質評價,通過自主招生的方式錄取優秀的社會求學人員和中職學生等,從而讓優質的招生來源更加多樣化。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狀況作為高職院校自主招生的參考要素,這一改動在實際調查中,也獲得了各高職院校師生的支持與肯定。

1.3 擴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新途徑

綜合素質評價視角下的高職院校自主招生,不但是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高職院校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學科專業建設,以及教學結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高職院校更多地將目光投入到對于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關注上。新高考改革所提出的教學觀念,也要求高職院校調整生源結構,豐富教學知識基礎,從而能夠具備面對同一專業中知識基礎與綜合能力有所差異的學生,都能夠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的能力。具體通過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思路的革新,制定有目標性的人才培養計劃,對學生的具體教學進行分層分類,對低年級段的通用基礎教育進行強化,對不同人才的基礎知識水平進行提升等方式,為了進一步為高職院校人才提供自由選擇的途徑,對學生轉專業的限制和要求也應當相應降低,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專業選擇。對于宏觀上的辦學模式而言,也可以啟用校辦教學等模式,或在職業教育中對“學徒制”的教學模式進行更符合新教學環境的改進,讓職業教學的專業性和實踐性都能夠有所提高,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凸顯培養具有實踐經驗人才的重要性,對各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起到推進和豐富的作用。

2 高職院校綜合素質評價招生面臨的困境

2.1 生源結構的多元化與差異性問題

新高考背景下高職院校在自主招生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戰之一,就是自主招生所帶來的生源結構的多元化,以及人才質量的差異性。高職院校傳統的單一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需求和更加專業的人才培育方向,而迫使高職院校不得不面臨調整自身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向,以更加完善的迎接現代化人才培育的挑戰。

由于高考應試成績已經不再是高職院校錄取人才的唯一判定標準,招生的生源結構也從過去相對統一的能力標準變得更加復雜多樣,即使在同一專業中,由于自主招生中學生的選考科目有所不同,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也有著差異性,尤其是對于過去只招生文科或理科的專業而言,文理交叉招生帶來的后果就是生源的基礎知識水平都有所差異,部分學生會出現由于知識水平和基礎不夠而難以跟上統一化的教學進度的狀況。生源結構的變化、學生個人能力的差異性和對專業所需基礎知識的儲備差異,為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安排和教學規劃都帶來了較大影響。在高考成績為招生主體的招生模式中,高職院校所能夠按批次分批錄取到的學生基本水平都在同一層次,其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也大致相同,因此在既定的統一人才培養規劃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就足夠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然而對于當前生源能力水平和基礎知識水平不夠統一的困境,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部門如何繼續秉承著人才培養的目標,做到教學工作因人而異地開展,并綜合協調多方面力量對教學管理進行改進,重新對校內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進一步革新,都是需要深入考慮的問題。

此外,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自主招生范圍后,對學生的個人能力水平要求也相對降低,學生不再需要將高考成績作為報考的唯一考量標準,因此也出現了部分學生文化課成績和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專業學科基礎較為薄弱的情況,導致一個專業內學生的基本能力水平相差較大。出現這一情況其原因有高職院校在招生過程中,由于不同專業間最低錄取分數線差異加大,而導致所招收的學生專業素質也良莠不齊,此外對于部分理科專業而言,自主招生入學的學生可能會有部分存在理工科學習基礎不足,水平較為弱勢的問題,導致專業性要求較高的課程如數學、物理、無機化學等課程有學生難以跟進授課節奏,導致學生的掛科率也有所增加??偠灾?,新高考模式下綜合素質評價對各類高職院校的自主招生模式,造成了人才培養規劃難以統一、學生基礎水平不均衡等問題,也對學校的教學安排與教學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2.2 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問題

高職院校的綜合評價招生也是新高考背景下的重要招生改革途徑之一,其改革的目標和本意是符合當今社會對于多樣化人才培養的需求的,但其在實施過程中,對于中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公正性和科學性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也讓綜合評價招生沒能充分發揮出其理想的價值。首先在不同的綜合評價招生試點省份和高職院校中,對于應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標準與評價方式內容不能統一,從而影響了綜合素質評價的準確度,以及考生對綜合素質評價標準的信任程度,這一問題也讓高職院校的自主招生難以跨地區推廣,而高職院校所招收的考生其綜合素質也有所不同,由于城鄉不同地區考生所接受的教育和培養之間存在差異性,會導致城鄉考生入學機會的不均等。此外部分試點高職院校在自主招生中,也有為了方便制定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對考生進行等級上的劃分的情況,然而這種方式對于不同辦學水平和教育水平下的考生而言,也有著將考生個人素養能力“一刀切”式判定的問題,間接上降低了部分未能充分接受專業性培訓的高中考生的入學機會,是較為缺乏科學性的。

此外部分高職院校及中學對于考生綜合素質培養和評價重視程度不足,也容易讓對考生的綜合評價過程出現走過場式的快速判定,從而影響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效果。對于高職院校自主招生的規范性和信息的公開透明程度,也仍然有待加強,部分學校在招生過程中也存在功利化和評價標準不透明的情況。因此當前高職院校的綜合評價招生還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推廣,更需要高職院校根據自身辦學情況和特色進行更有科學性的招生規劃。

3 高職院校綜合評價招生的優化策略

3.1 科學規劃考生選考科目及標準

為了保證自主招生的科學合理性,高職院校應在充分的調查與數據歸納基礎上,把握院校當前招生標準及評價方式上所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的對于存在的問題如選考科目的分數之間不等值等問題進行優化,保證綜合評價招生的公正性與科學性。此外高職院校還應當以教育部所提出的《普通高職院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為基本方略,根據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學目標和現有的專業特色來設置招生選考科目,以提高在綜合評價招生中的招生效率,更有效的吸納專業人才。對于人才培養的規模及標準也應當主動公開,讓自主招生更加透明化,保證招生專業和學科與考生的能力基礎能夠得到匹配,讓考生也能夠擁有更加清晰的專業學習培養目標,最后再通過強化與各高中的銜接合作,幫助學生理性選擇選考科目和專業,有針對性地對具有不同能力特長的考生進行引導與培養,促使考生更好地發揮自身長項,選擇合適的報考專業與科目,從而讓高職院校的綜合評價招生更具有科學合理性。

3.2 精簡學科專業吸引優質生源

新高考背景為高職院校帶來了更加自由的招生環境,也為考生帶來了更加廣闊的報考渠道,同時也讓高職院校面臨著優質生源的競爭壓力,為了保證在自主招生過程中吸引更多優質生源,高職院校應當從自身學科專業出發,通過專業上的調整使自身的招生競爭力得以提升。具體則通過對優勢專業和熱門專業的優化,將教學資源與關注點進行有目的的集中,并調整專業結構,對于校內不具有競爭優勢和較為冷門的專業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精簡乃至刪改,突出辦學特色和專業特點,讓優勢專業更具有競爭力。此外也應當靈活的結合當前社會報考與人才需求,讓熱門專業更能夠符合當前社會人才缺口,從而獲得更大的社會關注度和宣傳效果,在此基礎上盡力讓優勢專業的教學更具特色,帶動學校在自主招生環節中的知名度。對于學科專業的調整除了精簡弱勢冷門專業,強化對熱門和特色強勢專業的資源傾斜之外,還可以根據當前的辦學條件與招考需求,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開辟更加新鮮的學科專業,從當地的地方需求與特色著手,用更加符合時代人才需求的新興專業吸引生源,從而讓綜合評價自主招生這一模式獲得進一步的豐富性,讓高職院校學科專業建設與招生達成有機的循環。

3.3 構建綜合素質評價招生下的多樣化評價標準

為了保證綜合評價招生的公正科學,高職院校應在評價標準的構建上綜合考慮國家與當地具體生源情況,從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方式、流程及具體標準上制定具有科學性的明確規范,保證綜合素質評價這一方式具有實際性和可信度,對于具體的評價標準規范也應當及時予以公開。此外也應當重視對考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實際運用,在招生的初審、面試及錄取等環節里,都綜合考慮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成績并將其作為主要參考依據之一。

4 結語

已經具有較為成熟的綜合評價招生經驗的高職院校,也應當從校本研究角度著手,為綜合素質評價招生這一途徑提供更多的數據參考和調查研究成果作為依據,具體則應當從本校著手,對校內綜合評價招生錄取的考生展開在校學習情況、學習成績、專業能力和畢業后就業率、就業去向等方向的調查研究,結合當前就業形式進行綜合性的參考,以獲取更加具有理論性的綜合素質評價招生經驗。還應當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招生自主權,逐步有序地將綜合評價招生試點范圍擴大,對“雙一流”建設高職院校將綜合評價招生納入高考招生錄取中的實際經驗進行總結,對傳統的總成績錄取模式進行突破的同時,該類經驗也能夠成為其他高職院校在綜合評價招生方面的參考依據。高職院校在保證綜合素質評價招生下評價標準科學化的同時,也應當積極關注在進行考生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暗箱操作等負面現象,保持對綜合素質評價的監督與重視,從而保證綜合素質評價在單獨招生中能夠得到科學合理的運用,使高考回歸科學選才的基本價值取向。

猜你喜歡
生源素質院校
長洲怡生源記貨單考論
農村生源不是“搖錢樹”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高校生源危機:“狼真來了”
關于獨立學院建設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與思考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