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2023-03-26 10:14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通識財會課程體系

劉 慧

(武漢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財會類專業必須持續加強和深化通識課程實踐改革,進一步發揮通識教育在學生能力提升、視野拓展和素質培育方面的應有功能,實現促進財會人才的全面發展和引領社會發展。正基于此,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所收錄的財會類通識教育研究文獻為樣本,采用Cite space對其展開文獻計量分析和可視化應用,系統直觀地梳理和呈現該領域的研究動態、關注熱點及演進趨勢,以期為財會專業通識教育體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

筆者以“會計/財務管理/審計”+“通識教育”在CNKI展開精確檢索,檢索時段設計為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25日,共計顯示相關文獻267篇。經人工剔除新聞、征稿、會議紀要等與研究主題相關性較弱或其他雜亂信息的文獻,最終挑選217篇有效文獻作為研究樣本繼續數據分析[1-4]。

2 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研究的動態分析

2.1 發文量概況分析

2002年至2022年期間,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相關研究發文數量統計情況如圖1所示,不然發現,研究樣本在數量上呈現持續相對上升的態勢。2004期間,雖然有研究者開始關注該領域,但發文量僅2篇,并在2005~2006年期間出現斷層,這也說明財會類專業關注通識教育層面非常少,在2002年至2006年之間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2007年至2016年,研究者越來越關注通識教育對財會類專業多維度的影響,該領域發文量逐年攀升,雖偶有回落,但也始終呈遞增狀態;2014年出現較大的降幅,此時點正值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升內涵質量之際,伴隨“雙一流”建設方案的啟動,2015年至2018年發文量迅速增加,整體水平均超過前期數量,并在2018年達到峰值26篇;2019年至2022年,該領域發文量有著較大的起伏波動。

圖1 財會類通識教育文獻數量統計圖

綜合來看,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相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比較依賴國家政策導向,當然這是積極響應高等教育發展理念并轉化為實踐探索,但對前沿的挖掘與創新必然會有所喪失。

2.2 發布者概況分析

筆者使用Citespace6.1.2版本,時間寬度設定為2002—2022年,時間切片設定為1年,節點類型選擇作者,其他參數均采用默認值。運行程序并經過比較后發現,共計26位作者發表2篇及以上文章,其余作者僅發表1篇文章,這說明雖然關注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研究者較多,但大多數研究者是受國家政策引導進行相關研究,缺乏持續性和鉆研性,且高水平研究成果較少。

根據可視化分析,高頻作者的合作圖譜如圖2所示。不然發現,王曉亮、吳秋生和楊瑞平三人組成研究團隊,其余作者均處于較為分散的狀態。同樣地,系統顯示共有283個節點、149條連線,網絡密度0.0037,也恰好驗證這一結論,研究者之間合作并不密切,大多數情況都是獨立研究。

圖2 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相關研究高頻作者合作圖譜

2.3 研究單位概況分析

按照相同原理,節點類型選擇機構,運行程序并經過比較后發現,共計26個研究單位發表2篇及以上文章,其余研究單位僅發表1篇文章,這些單位大多數都是財經類院校,且與研究者情況正好匹配,同樣地,系統顯示共有210個節點、30條連線,網絡密度0.0014,也恰好驗證研究單位之間也未展開密切合作,大多數情況還是教師的獨立行為。

3 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研究的熱點分析

關鍵詞作為文章主旨的提示詞,往往概括出研究內容的主要架構及處理模式,可見對關鍵詞進行圖譜分析,能夠較好體現當前研究領域的重點內容和熱點話題。按照相同原理,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運行程序并可視化分析后,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相關研究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3所示。在圖中,系統顯示共有260個節點(代表關鍵詞出現頻次)、455條連線(代表關鍵詞之間聯結關系),網絡密度0.0135。

圖3 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相關研究的關鍵詞共現圖譜

從圖3不然看出,除“會計學”“財務管理”和“通識教育”外,“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人才培養”“實踐”和“創業教育”等都是高頻關鍵詞,集中程度高,反映出這段時間內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研究的關注熱點。在此基礎上,筆者對文獻再次深度閱讀展開二次加工分析,發現培養模式研究、課程體系研究、課程設置研究和實踐與對策研究是我國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研究突出的四個熱點方向[5]。

3.1 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培養模式研究

根據文獻二次加工分析,關于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培養模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層面:(1)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培養理念。王曉亮等人認為“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是實現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其他學者也提出按照“創意、創新、創業”思路拓寬通識教育對會計創新人才的培養;(2)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培養實踐。財會類專業一直持續探索通識教育培養模式改革,如原南京審計學院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專業打造“研討與講座”“分類修讀課程”和“實踐類課程”三個模塊全學程通識教育體系,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會計學專業構建通識教育“職—課—踐—評”嵌入型培養體系;(3)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培養載體。當前我國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培養更多還是依賴承擔通識課程的學院,而南京審計大學從2014年啟動書院制改革,實行“書院+學院”聯動,構建“雙院”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6]。

3.2 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研究

根據文獻二次加工分析,關于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主要集中在以下層面:(1)財會類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素質目標構建。金慧娟認為基于OBE成果導向,以職業素養匹配度為基準重構財會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韓真真等人認為可以從數智化背景進行重構,崔銳等人認為可以從“新國標”、產教融合等角度切入,從而調整通識課培養力度;(2)財會類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版塊設計。從整體上看,我國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主要集中在通識必修課大類、通識選修課大類、綜合實踐課程大類、創新創業教育大類這幾個版塊,不同的專業對不同大類內的課程分拆、重組或重新搭建[7]。

3.3 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研究

根據文獻二次加工分析,關于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課程設置主要集中在以下層面:(1)財會類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的主體內容。蔡則祥、張維認為主要由兩課、數學、英語、體育、信息技術、軍事理論等組成高校通識課程必修內容(占比高達33%以上),其他學者則認為通識選修和實踐環節作為前者的補充,應該盡可能多元化和富有實踐性;(2)財會類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的學期與學時、學分設置。從整體上看,我國財會類通識教育課程中絕大多數課程都是在1~4學期內完成,雖然部分選修課可選擇在1~8學期完成,但整體實施效果不好,且課程學時、學分設計帶有相當的主觀性,需要考慮結合教師、學生實際的輸出和接收過程來進行改良和優化。

3.4 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實踐與對策研究

根據文獻二次加工分析,關于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實踐與對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層面:(1)從學校層面搭建頂層設計。學??煽紤]成立專門管理通識課程的機構,對課程開設、教學互動、效果評價等進行收集、評估、反饋,并給出改革建議與方向;(2)從教師層面打通領域壁壘。專業教師可考慮在教學備考環節與通識課老師互幫互助,選擇與課程主題相關的社會熱點,雙通道引領學生培養意識、掌握規律;(3)從學生層面突破教育慣性。學生應擁有了解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理念、目標以及實施過程的權利,以此為基礎可考慮浮動選修課制度,按照試聽的內容決定是否選課[8]。

綜合來看,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研究面向當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以及實踐與對策中的熱點和痛點問題展開剖析,給出了好的建議和繼續探索的指引。

4 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研究的趨勢分析

針對2002年至2022年期間,將我國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研究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顯示其整體的演進歷程,其高頻出現關鍵詞的結果以關鍵詞突現圖(圖4)反映。根據圖中呈現結果,我國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研究的演繹脈絡可歸納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4~2012年),這一階段該領域相關研究剛剛起步,關注的角度側重于宏觀分析,涉及通識教育、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培養實踐等方面;第二階段(2013~2018年),這一階段該領域相關研究持續增加并形成微觀聚焦點,從不同切入點探尋有效的運行模式或實施路徑,涉及書院制、導師制、五位一體模式、人才試點、專業群等方面;第三階段(2019~2022年),這一階段該領域相關研究處于波動起伏變化,研究內容更加貼合時代背景及社會新鮮元素,人才培養也隨之延伸并加入新的元素,涉及課程思政、三全育人、跨界融合、雙創核心力、生態理念等方面。很明顯,這個時期的研究趨勢很可能是未來幾年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追逐熱點和演變趨勢[9-10]。

圖4 關鍵詞突現圖

5 結語

綜合來看,我國財會類專業通識教育的研究中文獻整體數量表現為螺旋上升的趨勢,其發文作者及單位主要集中于財經類院校,并且大多都是獨立研究,缺乏團隊合作力,核心期刊數量較少。伴隨著研究層次的轉化,現階段研究范圍更趨于多元化,這些結合時代背景及社會新鮮元素的研究熱點極有可能形成未來該領域的突破。

猜你喜歡
通識財會課程體系
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策略
簡述大學通識課教學改革
借鑒建構主義思想培養財會專業人才
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與思考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通識少年“種”石油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通識少年·拿破侖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