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博物館藏清代前期瓷器精品

2023-03-28 16:47王雪妍李智瑛
東方收藏 2023年2期
關鍵詞:清代造型紋飾

王雪妍 李智瑛

摘要:清代前期的瓷器在中國瓷器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距今年代較近,國內外諸多博物館都有大量收藏。蘇州博物館的館藏種類豐富、頗具特色,其中不乏清代前期瓷器珍品。這些藏品是清代前期瓷器文化與藝術發展的歷史見證,對探究我國古代瓷器風貌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探析蘇州博物館所藏清代前期瓷器為核心,溯源歷史,梳理文脈,旨在探討中國古瓷藝術與文化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瓷器;清代;蘇州博物館;造型;紋飾

一、蘇州博物館概況

蘇州自古繁華、人杰地靈,作為江南名城,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江南風景秀麗、山清水秀,吸引了無數騷人墨客來此安居。通過文人墨客的尊崇以及對江南社會風氣的向往,民間流傳著“江南收藏甲天下”的佳話,文物收藏之風也隨之興起。

位于蘇州古城平江區拙政園西側的蘇州博物館,成立于1960年,是國內館藏文物較豐富、影響力較大的博物館之一。該館通過文物考古、捐贈、收購等方式,不斷擴充博物館的收藏,形成了品類豐富、特色鮮明的藏品體系。

目前,蘇州博物館館藏文物四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865件,珍貴文物的數量占文物總數的半數以上。館內設有“吳門書畫”“吳中風雅”“吳塔國寶”“吳地遺珍”四個基本陳列展廳,藏品以古代書畫、瓷器、出土文物、工藝品等為主,在這里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吳地以及江南本土的文化生活和藝術風貌,也可以觀賞到一些在其他博物館難以見到的較為出彩的重要文物典藏,如趙孟頫的《蘭亭序》卷、北宋真珠舍利寶幢、廣窯褐彩魁星像、明萬歷款青花海水云龍把杯、青花釉里紅桃紋天球瓶等藏品。

總的來說,瓷器仍屬蘇州博物館的重要收藏品類。雖然蘇州博物館收藏的瓷器精品展現了中國歷代的瓷器發展狀態。通過比較和統計,清代早期的瓷器在種類和質量上更占優勢,諸多康熙與雍正時期的官窯瓷器精品,技藝精湛,有目共賞。這些藏品成為蘇州博物館的亮點與特色,每年都會有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與游客來此端其風貌,進修研習。

二、清代前期瓷器的發展與演繹

(一)清代前期瓷器的發展

順治時期(1644—1661),歷史較短,僅有18年時間。由于清政權初建,時局未穩,部分地區仍飽受戰亂疾苦,社會動蕩不安,經濟也受到創傷。這時期以景德鎮為中心的制瓷產地都陷入停滯與蕭條的狀態,政府對制瓷業并不重視,采取有需求才供應的政策,無暇顧及陶瓷的發展,因此傳世的官窯瓷器少見。順治八年(1651)清延續明朝宮廷制度,開始制造黃龍碗等瓷器,《景德鎮陶錄》中記載“順治十一年(1654)奉造龍缸……督造未成。十六年(1659)奉造欄板……督造亦未成。十七年(1660)……請停止?!边@都表明順治時期景德鎮官窯瓷器的生產一直未曾間斷,處于嘗試未果的低谷時期,也側面反映了此時制瓷業并不發達。此外,順治二年(1645)廢除明代的“匠籍制”,解放社會生產力,提高匠人積極性。同時御窯廠推行“官搭民燒”制度,極大促進了民窯瓷器的發展。由于順治時期留存的器物及相關記載文獻較少,難免給人造成順治時期無瓷器的印象,當然其中也有可能被人錯誤劃分到明末的。雖相關史料不多,但從順治時期流傳下來的瓷器可以看出,這時期即便是官窯作品制作精細度也不夠,個別瓷器制作甚至較為粗糙。

康熙時期(1662—1722)是“康乾盛世”的開端,政通人和,經濟發達,對外貿易頻繁,社會安定。尤其在政治上頗有建樹,康熙在位期間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敗沙俄等,政治上的變遷亦影響了當時瓷器的發展??滴跏辏?674),因“三藩之亂”使景德鎮窯廠遭到破壞,至康熙十九年(1680)景德鎮才正式恢復瓷器燒制,繼續推行“官搭民燒”制度,這也促進了民窯燒造技藝的發展,使官窯民窯相互促進、共同進步??滴醵辏?681)開始大規?;謴凸俑G生產,官窯主要燒制宮廷用瓷,質量精美,生產條件優異,官府壟斷優質原料,生產規模龐大,制作工藝先進,繪制技法精湛且裝飾紋樣豐富多彩??滴踔拼蓸I發展頗豐,產量巨大,以景德鎮為首的陶瓷業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滴跚嗷ù?、五彩瓷、素三彩及顏色釉都較為著名,尤其是青花瓷到達古代制瓷巔峰,清人陳瀏在《陶雅》中記載:“世界之瓷,以吾華為最,吾華之瓷以康雍為最?!?/p>

雍正時期(1723—1735)歷史雖短,但社會穩步發展,經濟穩定。雍正在位期間進行吏治改革,加強國家軍防,鞏固國家版圖,維護邊疆和平。為彰顯皇權,雍正設立軍機處。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瓷器的發展與政治也有著緊密的聯系。雍正自即位后就規范景德鎮御窯廠的雇傭經濟管理,提高窯工的生產積極性。此外,雍正自身具有很高的審美情趣與文化素養,十分重視官窯瓷器的質量,對許多皇家用器的制作要求更為嚴格,甚至干預瓷器制作,在器物做成之前需將樣品拿給他過目,通過后方能在景德鎮御窯廠進行燒造。有時直接介入瓷器的設計,詳細了解瓷器的造型與尺寸等問題,確保其皇家品位。同時派遣年希堯、唐英等專業技術過硬的督陶官負責御窯廠管理,這些督陶官大多為內務府中的包衣,效忠于皇帝,對瓷器的制作工藝水平要求嚴苛、不惜工本。雍正時期御窯廠小到經費花銷、官員選派,大到官樣的制作及成品驗收都歸內務府直接統管。督陶官的設立也極大促進了瓷器的發展,為雍正瓷器的卓越非凡做出巨大貢獻。

乾隆時期(1736—1795)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鼎盛時期。乾隆瓷器在吸納康熙、雍正瓷器風貌的基礎上,將清代瓷器發展推向新的高潮。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督陶官唐英貫穿了雍乾兩朝的瓷器發展,唐英自雍正十三年(1735)擔任督陶官一直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去世為止,將畢生心血都傾注在制瓷業的發展之上。在其帶領下,景德鎮的良工巧匠燒制出大量造型精巧、繁復華褥的名品名器,無論是制作工藝還是瓷器質量均達到游刃有余、出神入化的地步。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評價乾隆官器“精巧之至,幾于鬼斧神工”。

(二)外來文化對清代前期瓷器的影響

隨著清代前期海外貿易頻繁,瓷器被輸送到海外各國,贏得國外消費者青睞,許多收藏者對其情有獨鐘。除了瓷器自身的藝術特色外,瓷器在發展過程中還不斷吸收外來文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宗教藝術。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藏傳佛教受到政府的尊崇,一些與佛教相關的紋樣如八寶紋、十字寶杵紋、萬字紋等均有所體現,其中八寶紋常與如意紋和變體蓮瓣紋一同出現,作為瓷器裝飾。藏傳佛教中常見的賁巴壺、沐浴瓶、法螺等在瓷器中也都有所體現。此外,乾隆時期的外銷瓷中甚至出現了基督教題材,這都對當時的瓷器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是西亞文化。清代雍正與乾隆期間燒造較多的天球瓶,就是仿敘利亞同式瓶而制。比較常見的瓷器裝飾紋樣,如石榴紋、葡萄紋等都是西亞地區傳統的傳世紋樣。此外,清前期青花的制作鈷料分國產與進口兩種,國產原料有珠明料與浙料;進口料則為“蘇麻離青”,又稱“蘇泥勃青”,此料源于波斯卡山夸姆薩村。清前期匠人在熟練掌握國產原料呈色技術的基礎之上,又與進口原料“蘇麻離青”的特點相結合,進一步完善了“青花分水技法”,使青花繪制層次分明、濃淡得宜。

三是歐洲藝術文化。首先,瓷器藝術在歐美文化影響下,獲得了新的發展成果。18世紀法國的洛可可藝術風靡歐洲,康熙四十八年(1709)建造的圓明園,其建筑設計就有來自歐洲的藝術家們參與其中,借鑒了許多洛可可風格的建筑圖案、陳設,深刻地影響著國內瓷器彩繪匠師。此外,康熙五十八年(1719)法國著名琺瑯藝術家格雷夫雷受邀至清宮造辦處指導琺瑯彩的制作,不斷提升琺瑯彩的制作技術。其次,是國內陶瓷藝人對歐美素材的應用與改良。為迎合歐美市場,國內陶瓷藝人廣泛吸納歐洲各類舶來品中的創作素材,如雍正時期景德鎮生產的廣口花瓶就是仿歐洲廣口玻璃瓶而制作的。最后,雍正與乾隆時期生產了大量仿西洋與東洋裝飾風格的瓷器,也為清代前期的瓷器增添許多異域色彩。唐英《陶成紀事碑記》中就有“仿西洋雕鑄像生器皿,畫之渲染亦仿西洋筆意”的記載。

三、蘇州博物館藏清代前期瓷器珍品介紹

清代前期包括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個時期??偟膩碚f,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鮮明且具有特色的時期,政通人和,經濟繁榮,文化燦爛,對外貿易頻繁。瓷器也在這個歷史階段飛速發展,在許多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及質的飛躍,燒制出大量名品名器。清代前期的瓷器是蘇州博物館的重要收藏,種類豐富,精品迭出,可將這些瓷器依據品類劃分,探析清代前期瓷器的藝術風貌。

(一)青花

青花瓷歷來備受國人的推崇,乃是中國瓷器藝術成就的代表之一。詩人龔軾曾作詩贊譽青花瓷器——“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青花始于唐代,在元明時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到了清代發展至巔峰。青花屬釉下彩,由于制作技術與彩繪工藝之間的差別,歷代青花瓷各具其貌。清代前期的青花多采用浙料進行創作。

順治時期的青花瓷繼承明末風格,器型古拙,胎體厚重,發色樸素。器物口沿處施醬口,多流行于順治時期景德鎮民窯?,F藏蘇州博物館的一件順治天女散花碗就頗具風趣(圖1),不論是造型還是裝飾紋樣都展現出清逸灑脫之感。該碗高 7.2、口徑12.9、底徑6厘米,質樸典雅,口沿外撇,盞腹有輕微弧度,器頸較高,圈足,口沿施醬色,釉色青白,青花樸素淡雅,整體圖案較飽滿,畫面完整,用纖細的線條裝飾器物外壁,在器內壁口沿頂部裝飾云雷紋。胎體細膩,通體潔白細潤。碗外部繪制頗具唐韻的天女散花圖紋飾,寓意春滿人間、吉慶常在,碗內底部繪制孩童嬉戲的歡樂之景。底書“大清順治年制”,整體端莊大方,屬順治時期不可多見的青花瓷器珍品。

相較于順治青花,康熙青花的釉色更為艷麗、繪制更加精美??滴跚嗷ù蔁鞌盗魁嫶?,出現了蓬勃發展的盛況,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艷、造型古樸多樣、裝飾優雅大方而馳名中外,其生產水平與制作工藝均達到了巔峰。

蘇州博物館收藏較多康熙時期的青花瓷器,從器型來看,有碗、棒槌瓶、筆筒、盤、觀音尊、圓形硯等;從品種來看,有單色青花、青花五彩等;從紋飾來看,有人物紋、海水龍紋、折枝花卉紋等;款識有本朝款、仿明成化年制的偽托款,皆為青花六字楷書。其中,一件青花冰梅碗(圖2)就具有很高的觀賞性,造型上制作規整,深腹敞口、胎體堅致,碗壁有弧度,碗底平且圈足較矮,給人以典雅之感。該碗的裝飾紋樣為冰紋梅花,繪制精細巧妙,仿佛梅花朵朵盛開,梅竹蒼勁有力,因體現梅花“凌寒獨自開”的傲骨與冬季凜冽之景為世人所喜。冰梅碗采用青花分水技法而制,使瓷器層次豐富、深淺分明,是青花瓷器中的佳構。

雍正青花在繼承康熙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從傳世的雍正青花瓷器來看,其以風格雍容勻稱、制作工藝精湛而獨具風韻,可用逸麗清秀來概括。不同于康熙青花的剛健挺拔,雍正時期的青花更加俊秀柔美,青花的色澤顯得更為淡雅,這時期青花瓷器作為日常陳設以及日用器皿產需較大,制作成熟。

蘇州博物館所藏的雍正青花瓷器中,器型有提梁壺、花口盤、大蓋碗、盤口瓶、菱口盤、天球瓶等;品種有單色青花和青花釉里紅;紋飾有八寶紋、折枝花紋、云紋等;款識分為四字與六字,皆為青花楷書書寫。該館所藏的一件青花大蓋碗(圖3),造型優美,碗蓋拱起,器面白釉光潔透亮。碗蓋及碗身繪三多果紋作裝飾,三多果紋是由石榴、佛手、壽桃組合而成的紋飾,皆為表示吉祥福氣的紋樣,三者結合寓意多子多福長壽。

乾隆青花在傳習雍正青花的基礎上繼續發展,這時青花仍為瓷器生產主流。相較于雍正青花,乾隆青花釉色更為深厚,呈色更加穩定大氣?,F藏于蘇州博物館的乾隆青花海水龍紋高足盤(圖4),在造型和工藝方面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該藏品胎體厚重,造型挺拔,釉色富有光澤。高足盤以青花作裝飾,外壁繪制一圈花卉紋,工整有序。底部繪制一幅蛟龍躍海圖,作為裝飾的主體部分。畫面描繪了蛟龍騰空出海及海水波濤洶涌之景,展現了皇家氣派與風范,亦為青花瓷器佳作。

(二)彩繪

1.五彩

五彩是清代具有特色的品類,特別是康熙五彩享有“冠絕天下”之稱。五彩又名“古彩”“硬彩”,作為釉上彩的一種,五彩的制作方式是在燒造好的瓷器釉面用多種彩料繪制裝飾,最后二次低溫燒成。五彩泛指瓷器釉面上的多種顏色的彩,并不局限于五種顏色,或多或少,其顏色鮮艷、勾畫細膩、美觀大方。

康熙時期五彩繪制技藝純熟,色彩透澈瑩潤,紋飾豐富多彩,線條細膩流暢,刻畫細致入微,可謂達到巔峰水平。蘇州博物館所藏的康熙五彩瓷器中,器型有盤、碗、花觚、雞缸杯、筆筒等;裝飾手法有米地五彩和白地五彩;紋飾以動物、人物、山水、花卉等題材為主;款式分為本朝款和仿明成化年制的寄托款。此外,在構圖上注重空間關系,構圖豐富細密,結構安排得當,色彩層次豐富,將康熙時期卓越非凡的彩繪藝術與繪制工藝展現得淋漓盡致。

蘇州博物館中所藏的一件花籃紋菊瓣盤比較有代表性(圖5),造型典雅,寬底淺口,腹及口沿設計為菊瓣狀,胎質晶瑩潔白,釉色瑩潤。菊瓣盤盤心繪制花籃,籃內各式花團錦簇,枝葉繁茂。盤內紋飾均以墨線勾勒,顏色以紅、黃、綠、褐為主,色彩鮮艷奪目,氣氛華麗熱烈,充滿生機。

該館所藏的一件康熙五彩仕女盤(圖6),在同期五彩瓷中可謂匠心獨具。該盤高5、口徑20.3、底徑8.2厘米,器型規整,敞口,弧腹,圈足。釉色潔白,盤口施一圈醬釉。盤內繪制一幅庭院仕女圖,畫面清新雅致,繪制精細,并附詩“金蓮蹴損牡丹芽,玉簪抓住荼蘼架”。

2.素三彩

素三彩作為低溫釉的珍貴品種之一,因其典雅素凈而著名。由于使用綠、黃、白、茄紫等彩料,獨不用顏色熱烈的紅而得名。素三彩的制作工藝是在瓷胎上刻畫出預定圖案,再二次低溫燒制而成。素三彩最早出現于明成化年間,而后發展較緩,在清代前期取得的發展中,尤以康熙素三彩最為出眾??滴鯐r期常見的素三彩精品有白地素三彩、黃地素三彩、黃地紫綠彩。

蘇州博物館所藏的一件虎皮三彩盤(圖7),屬康熙素三彩中的特殊品種?;⑵と视悦嬗牲S、綠、紫、白斑塊暈染而成,質地潤澤,酷似虎皮,俗稱“虎皮斑”“虎皮三彩”。蘇州博物館所藏三彩盤造型規整,敞口,胎體堅固,弧腹,圈足?;⑵と视栽谄魑锷辖蝗趨R合,暈渲成不規則的斑塊,施彩而不及器底,有種淋漓之感,給觀者留下無限遐想,充滿純真,具有濃厚的藝術氣息。

3.斗彩

斗彩是將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繪相結合、相呼應的一種彩飾工藝,使裝飾更具層次性與藝術性。在清代前期的斗彩發展中,順治時期受時代背景影響產量較少且質量粗糙,康雍乾三朝得以恢復,迎來發展高峰,其中,雍正斗彩是繼明成化后斗彩發展的又一高峰。雍正斗彩器型豐富,以盤、碗、碟等生活用瓷居多,彩料更精純,用彩更淡雅。還另創釉下青花輪廓線與釉上粉彩相結合的填彩工藝,使色彩可塑性更高。裝飾以填彩為主,紋飾有龍鳳、牡丹、花鳥等寓意吉祥幸福的題材??臻g布局上既有繁復的圖案,也有整潔淡雅的圖案。雍正斗彩繁復華麗與清新淡雅并存,是清代前期斗彩發展的集大成者。

蘇州博物館所藏斗彩精品當屬一對雍正斗彩纏枝蓮紋碗(圖8),造型端正,敞口、深腹、圈足,胎質潔凈細膩,釉色晶瑩剔透,色澤鮮亮,紋飾豐滿繁雜。碗口沿有雙藍線圈裝飾,靠近碗底部裝飾如意云頭紋,碗中間部分用斗彩繪制六組纏枝蓮紋,一藍一紅,色彩對比強烈,具有濃厚的藝術風格。

(三)顏色釉

高溫顏色釉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單色釉至純至美,復色釉絢麗多彩。顏色釉瓷器在清康雍乾三代呈現出繁榮發展的局面,燒制技術進入鼎盛時期。

蘇州博物館中收藏的一件康熙郎窯紅釉梅瓶(圖9)就備受矚目,是制作完美的官窯精品。該瓶高18.3、口徑3.6、底徑6.4厘米,胎體堅固,唇口,短頸,鼓腹下收,近足處向外微撇,與瓶腹部自然相連,使整體造型具有流線美感,穩定勻稱。梅瓶裝飾顏色整體施紅釉,色澤鮮亮且釉色質地純凈。梅瓶裝飾主紋為“紋是冰裂為上”的“冰裂紋”細小開片,分布細密的裂紋使雜質無法侵入,使釉色如雨后霽霞般晶瑩。梅瓶口沿處為俗稱“口釉不淌”的“燈草口”,底足由于釉汁流垂而近黑紅,固有“脫口垂足朗不流”之說,瓶底由于白釉泛黃,俗稱“米湯底”。

四、結語

清代前期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發展絢麗多彩的一段時期,瓷器發展也達到了高峰,制作出大量精品名作。從整體來說,清代前期瓷器器型豐富、裝飾精湛,開創清代瓷器制作的先河,且對后世瓷器影響深遠。蘇州博物館所藏的清代前期瓷器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是研究清前期歷代瓷器發展的重要物證。筆者根據已有資料文獻與前人的贅述撰寫此文,望通過粗略淺薄的介紹,能夠從中窺豹一斑,促進中國瓷器名品在當代的繼承創新與傳播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潤平.登峰造極的清代乾隆官窯彩繪瓷器——以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為例[J].收藏家,2021(03):9-18.

[2]王小琴.古雅青翠 妙趣天成——江西省博物館藏康熙青花瓷器賞析[J]收藏家,2020(06):3-10.

[3]曹哲倫.康雍乾景德鎮官窯瓷器紀年款識特點及演變研究[D].景德鎮陶瓷大學,2021.

[4]周雅雯.淺析清代陶瓷藝術的發展及其特點[J].品牌(下半月),2014(08):79.

[5]劉慶.清代官窯瓷器的裝飾特色及文化傳承研究[D].南開大學,2014.

[6]許艷娜.雍正朝瓷器的美學風格研究[D].景德鎮陶瓷大學,2014.

[7]鄭偉.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代青花瓷器初步研究 ——以院藏精品為例[D].吉林大學,2010.

[8]羅學正.論外來文化對中國陶瓷藝術的影響[J].求索,1989(05):104-109.

作者簡介:

王雪妍(1999—),女,漢族,山東東營人。天津美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藝術發展及文化研究。

李智瑛(1978—),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歷史與理論。

猜你喜歡
清代造型紋飾
紋飾藝術在石材裝飾中的應用
蠟染的紋飾探討
雕漆紋飾的修復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龕楣紋飾研究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美術審美特征論
漢代造型藝術與當代中國畫發展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