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火災滅火救援實戰化作戰效能測試方案及其結果分析

2023-03-30 14:35祝海洋
今日消防 2023年2期

祝海洋

摘要:通過在轄區重點單位組織開展隊伍內攻專用裝備實地內攻測試活動,使全體指戰員熟練掌握各類器材裝備的實際作戰效能,在切實提升隊伍專業化水平的基礎上,將測試成果及時應用到日常各種災害事故的實戰處置過程中,確保隊伍快速響應、跨區域集結、協同作戰、臨機處置、戰勤保障等各項作戰能力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內攻測試;作戰效能;緊急疏散距離;空氣呼吸器

目前,隨著各類建筑結構的日趨復雜,常規的演習方法已經無法滿足一線消防救援隊伍實戰能力有效提升的實際需求,如何用實戰化的演習方法來組織日常訓練工作,如何有效解決練為看的弊端成為各級消防救援隊伍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通過在轄區內部重點單位組織開展緊急撤退時間、空氣呼吸器使用消耗情況、內攻指戰員個人體力消耗情況等科目的實兵實裝專項測試,按照“最大、最難、最不利”的實戰化訓練準則,實際模擬災害事故初期到難控、失控、極端災情升級的全要素環節,對隊伍目前實際配發的各類裝備器材的實際使用性能進行全面評估,力爭以此為依據為隊伍成功處置各類事故打下基礎。

1 實戰化測試結果

1.1? 無煙霧情況下負重內攻測試

通過組織10名年齡、體重、身高基本接近的戰斗員在穿著全套滅火防護服的條件下,分別測試佩戴空氣呼吸器,鋪設水帶推進至縱深100m、200m、250m處的相應時間,同時測試在消防員內攻過程中,一線消防救援站實際配發的常規空氣呼吸器最大有效供氣時間。測試過程中,參訓消防員負重鋪設水帶至200m共用時5min15s。隨后,空氣呼吸器在內攻開始后26min時開始報警,因此,在實戰中,為切實保障內攻作戰人員的自身安全,應考慮在起始點前方100m處設置折返點,確保內攻人員在空氣呼吸器報警前成功撤離至安全地帶??諝夂粑鳉馄繅毫﹄S消防指戰員內攻距離的函數圖如圖1所示。

1.2? 煙霧彌漫狀況下負重內攻測試(100m)

測試過程中,進攻起點設在測試建筑門口部位,內攻人員從門口佩戴空氣呼吸器面罩,攜帶滅火防火服、空氣呼吸器、逃生面罩熱成像儀等器材鋪設救生照明線和水帶干線。測試工作開始后,指揮員帶領1號員和2號員各攜帶2盤65mm水帶、一支水槍組織內攻;3號員、4號員和5號員各攜帶2盤80mm水帶鋪設水帶至分水器處,并立即協助滅火,5號員在分水器處控制閥門開關;駕駛員鋪設2盤80mm水帶,連接消防車出水口和分水器,并操作泵浦供水。此次測試實際內攻距離大約為100m[1]。

到達起火點后,記錄員再次對參訓人員進行心率測試,并記錄數據。出水后,兩支水槍相互配合向建筑物縱深推進,并利用止水器延長水帶至最不利著火點出水,當空氣呼吸器發出報警聲響時,記錄員使用電臺向建筑外部記錄員報告相關情況,此時參訓人員立即撤離到安全區域。通過測試佩戴9L空氣呼吸器及全套滅火防護服的各小組救援人員,發現在進行鋪設水帶(照明線)、緊急撤退等科目測試過程中對于空氣呼吸器氣瓶內部氣體的實際消耗量較大。在進行實戰滅火、內部作業等高強度體力消耗科目時,內攻人員耗氧量和內攻作業強度通常成正比,空氣呼吸器的實際使用時間遠遠低于其理論時間數值。特別是大跨度大空間等類別的建筑內部一旦起火,由于建筑空間體量較大,內部充煙較重,導致建筑內部能見度不斷降低,黑暗環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參戰指戰員的心理造成相應影響,在行動過程中普遍出現行動緩慢、水帶打結、救生照明線連接時間較長的現象。

參加此次測試的內攻人員到達著起火點(縱深約100m)時,平均心率為64次/min,空氣呼吸器平均剩余壓力為24.1MPa,安全作戰時間21min3s。此情況下,建議在20min內做好內攻人員輪換工作。

為了使測試所得數據更具有說服力,在測試過程中選擇身體條件差異相對較大的15名指戰員再次進行實地操作,以便為基層指戰員在大跨度大空間建筑滅火救援實戰處置現場更有參考價值的數據,對影響空氣呼吸器實際使用時間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如圖2所示,在相同條件下空氣呼吸器氣瓶壓力隨指戰員實際負重的增加而不斷下降,內攻指戰員在進行相同科目的操作中,負重較大在移動過程中必然要消耗更多的氧氣,也導致呼吸更加急促,空氣呼吸器氣瓶壓力下降也更為劇烈,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當消防員單兵負重超過22kg時,空氣呼吸器氣瓶壓力下降最為迅速。因此,在大跨度大空間建筑火災處置過程中盡量保障消防指戰員開展內攻作業時其實際負重不超過22kg[2]。

1.3? 煙霧彌漫狀況下負重內攻測試(150m)

測試過程中,進攻起點設在測試建筑門口,內攻人員從門口佩戴空氣呼吸器面罩,攜帶滅火防火服、空氣呼吸器、逃生面罩熱成像儀等器材鋪設救生照明繩和水帶。測試開始后,指揮員帶領1號員和2號員各攜帶2盤65mm水帶、一支水槍組織內攻;3號員、4號員和5號員各攜帶2盤80mm水帶,鋪設水帶至分水器處,并立即協助滅火,5號員在分水器處控制閥門開關;駕駛員鋪設2盤80mm水帶,連接消防車出水口和分水器,并操作泵浦供水。此次測試工作的實際內攻距離為150m。

內攻人員到達起火點位后,記錄員再次對其進行心率測試并記錄相關數據。出水作業后,兩支水槍相互配合向建筑物縱深推進,并利用止水器延長水帶至最不利著火點出水,當空氣呼吸器發出報警聲響時,記錄員使用電臺向建筑外部人員報告相關情況,此時參訓指戰員立即撤離到安全區域。

內攻人員到達著起火點位(縱深約150m)的平均心率為72次/min,空氣呼吸器平均剩余壓力為23.5MPa,安全作戰時間為18min3s。此情況下,建議在15min內做好內攻人員輪換工作。

1.4? 煙霧彌漫狀況下負重內攻測試(200m)

測試過程中,進攻起點設在測試建筑門口,內攻人員從門口佩戴空氣呼吸器面罩,攜帶滅火防火服、空氣呼吸器、逃生面罩熱成像儀等器材鋪設救生導向繩和水帶。測試開始后,指揮員帶領1號員和2號員各攜帶2盤65mm水帶、一支水槍組織內攻;3號員、4號員和5號員各攜帶2盤80mm水帶,鋪設水帶至分水器處,并立即協助滅火,5號員在分水器處控制閥門開關;駕駛員鋪設2盤80mm水帶,連接消防車出水口和分水器,并操作泵浦供水。此次測試工作的實際內攻距離為200m。

內攻人員到達起火點位后,記錄員再次對其進行心率測試并記錄相關數據。出水作業后,兩支水槍相互配合向建筑物縱深推進,并利用止水器延長水帶至最不利著火點出水,當空氣呼吸器發出報警聲響時,記錄員使用電臺向建筑外部人員報告相關情況,此時參訓指戰員立即撤離到安全區域。內攻人員到達著起火點位(縱深約200m)的平均心率為76次/min,空氣呼吸器平均剩余壓力為21.7MPa,安全作戰時間16min23s。此情況下,建議在13min內做好內攻人員輪換工作。

1.5? 煙霧彌漫狀況下負重內攻測試(250m)

測試過程中,進攻起點設在測試建筑門口,內攻人員從門口佩戴空氣呼吸器面罩,攜帶滅火防火服、空氣呼吸器、逃生面罩熱成像儀等器材鋪設救生照明繩和水帶。測試開始后,指揮員帶領1號員和2號員各攜帶2盤65mm水帶、一支水槍組織內攻;3號員、4號員和5號員各攜帶2盤80mm水帶,鋪設水帶至分水器處,并立即協助滅火,5號員在分水器處控制閥門開關;駕駛員鋪設2盤80mm水帶,連接消防車出水口和分水器,并操作泵浦供水。此次測試工作的實際內攻距離為200m。

內攻人員到達起火點位后,記錄員再次對其進行心率測試并記錄相關數據。出水作業后,兩支水槍相互配合向建筑物縱深推進,并利用止水器延長水帶至最不利著火點出水,當空氣呼吸器發出報警聲響時,記錄員使用電臺向建筑外部人員報告相關情況,此時參訓指戰員立即撤離到安全區域。隨著內攻距離的延伸,空氣呼吸器氣瓶的實際壓力下降愈發明顯,此時消防員在高溫作業環境下體力開始大量消耗,呼吸逐漸急促,在作業過程中必須預先選定合理的緊急撤離路線,并保證空氣呼吸器氣瓶內部的有效氣量能夠保障作業人員的安全撤離。

內攻人員到達著起火點位(縱深約250m)的平均心率為82次/min,空氣呼吸器平均剩余壓力為18.7MPa,安全作戰時間11min7s。此情況下,建議在10min內做好內攻人員輪換工作。

當發生特殊情況時,參加現場處置的指戰員可以通過電臺發出緊急避險信號,內攻人員可以沿水帶、大繩、救生照明線迅速撤離現場。通過測試得出,當緊急撤離信號發出后,100m、150m、200m、250m指戰員在模擬黑暗環境中沿水帶和導向繩避險時間分別為1min33s、2min8s、2min49s以及3min17s。通過測試數據對比,建議隊伍各級在日常組訓工作中加強黑暗環境下人員緊急避險訓練。

2 下一步工作建議

2.1? 繼續推進整建制實戰化、基地化訓練

采用集中化訓練的模式,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貼近火場,建設多功能化的模擬訓練設施及相關的資源力量,是促進隊伍滅火救援綜合能力切實提高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大跨度大空間建筑訓練設施的建設力度,保證隊伍在日常工作開展過程中有效開展集中化、基地化的練兵方式;依托現有設施、建筑、場所等可利用的設施,從指揮、協調、控制、通訊等各層面全方位施訓,保障隊伍達到實戰指揮和模擬訓練有機結合的全面的訓練模式[3]。

2.2? 強化“六熟悉”力度

為切實強化執勤消防救援站針對大跨度大空間建筑火災的實戰處置能力,轄區消防救援站應當充分利用“演練月”“演練周”的機會,切實對重點目標周圍的道路橋梁、周邊建筑、消防水源進行充分熟悉了解,并及時制訂相應的臺賬記錄。此外,對于可以使用的水源還要掌握枯水期水位、停車位置等相關情況,確?;饒龉┧掷m、穩定、不間斷。為保證滅火作戰的效率,各消防救援站還應對轄區內的重點建筑內部的固定消防設施、重點部位、通道等情況預先開展充分的了解,確保第一時間完成疏散救人、內攻控火等相關環節的處置作業[4]。

2.3? 開展針對性較強的演習演練工作

為切實保障每名消防員能夠短時間內掌握大跨度大空間建筑火災的實戰處置措施,轄區責任消防救援站應該適時組織重點單位開展實戰性較強的演習演練工作,并明確每名執勤指戰員在處置現場的分管職責,使每名消防員不斷積累各類建筑火災的撲救經驗,切實推動隊伍實戰處置能力的有效提升,努力打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科技城消防鐵軍。

參考文獻:

[1]吳朝暉.談閑置大跨度大空間的消防安全管理對策[J].武警學院學報,2012,28(10):64-66.

[2]張軍海.鋼結構建筑火災撲救措施及安全行動要點[J].今日消防,2021,6(1):52-54.

[3]戴浩.經濟轉型時期大型大跨度大空間的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界(電子版),2021,7(11):110+112.

[4]盛芝強.物流倉庫消防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17,3(6):85.

Building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combat effectiveness test program and its results analysis

Zhu Haiyang

(Tianjin Fire and Rescue Corps Jinghai District Brigade,Tianjin 300000)

Abstract:Through the key units in the area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am within the attack special equipment field internal attack test activities, so that all commanders skilled in all kinds of equipment and equipment of the actual combat effectivenes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ism of the team on the basis of the test results will be applied to the day-to-day various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mbat disposal, to ensure that the team rapid response, cross-regional assembly, collaborative operations, the opportunity to dispose of, combat security.

Keywords:internal attack test; combat effectiveness; emergency evacuation distance; air breathing apparatu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