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石流災害的救援對策研究

2023-03-30 14:35王鵬帥
今日消防 2023年2期
關鍵詞:難點泥石流

王鵬帥

摘要:泥石流災害是發生在山區溝谷中,由暴雨、大量冰雪融水或江、湖、水庫潰決后的急速地表徑流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碎屑物質,并具有強大沖擊力和破壞作用的特殊洪流造成的災害。立足于青海大通“8·18”山洪災害搶險救援案例,分析災害救援情況,結合泥石流救援難點,提出泥石流災害救援的對策。

關鍵詞:泥石流;難點;救援對策

泥石流的活動強度主要與地形地貌、地質環境和水文氣象條件有關。其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3個條件:即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松散物質;短時間內大量的水源。泥石流地貌通??煞譃樾纬蓞^、流通區和堆積區三部分,上游形成區地形多為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的瓢狀或漏斗狀。地形比較開闊,周圍山高坡陡、山體破碎、植被生長不良,這樣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質的集中。中游流通區地形多為狹窄陡深的峽谷,谷床縱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瀉。下游堆積區地形通常為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階地,使堆積物有堆積場所。一旦發生泥石流災害,造成的結果往往是毀滅性的。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的國家隊、主力軍,承擔全災種救援,泥石流災害的救援已成為亟待突破的重要課題。

1 大通“8·18”山洪災害救援情況

1.1? 基本情況

2022年8月17日22時25分,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受對流天氣影響,青山鄉、青林鄉分別形成降雨量約34.6mm和39.3mm的瞬間強降雨,致使青山鄉沙岱河河道流量突增至100m3,本地強降水和上游寶庫鄉降水匯聚,地表徑流增大,匯水面大,短時間內形成了山洪。

大通縣地處青海省西寧市北部,地域海拔最低2640m,最高2859m,災害主要發生地位于青山鄉5個村,沙岱河貫穿青山鄉,河長約33km,源頭為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流域面積124.35km2,上游的沙岱、生地和青山村在峽谷山澗中,下游的賀家莊、龍臥村在山腳,山洪聚集在沙岱村,沿河谷向下迅猛蔓延,淹沒5個村及兩邊農田,受災情況嚴重。

1.2? 救援情況

在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青??傟牽焖夙憫?、科學應對、有效處置,實現了四個首次,即:首次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由總隊主官全權統籌指揮消防、公安、武警、解放軍等各救援力量開展聯合救援行動;青海消防總隊近30年首次作為救援主力,處置大規模山洪災害事故;首次整建制跨區域調集5個支隊抗洪搶險專業力量參與救援救災和戰勤保障工作;首次采取網格化“四色旗”搜尋模式,在62.3萬m2灘涂農田開展大面積搜救。

1.2.1? 融合指揮高效,統籌組織有力

救援從“細化責任分區、搶抓搜救重點、統一救援標識、規范救援程序、豐富搜救手段、抓好安全管控、做好后勤保障和抓好“兩個疫情”防控”等8個方面著手。共投入1200余人、49犬開展救援(其中消防救援隊伍480余人、14犬,省武警總隊200人,警備區150人,省公安廳50人、35犬,群眾搜尋力量300人)。

1.2.2? 力量調度及時,集結響應迅速

在西寧支隊先期救援力量施救的同時,青??傟牪扇 斑叧鰟?、邊調集”的方法,就近增派西寧支隊9車100人到場協同處置,梯次調派海東、海北、黃南3個支隊救援力量趕赴增援;調派訓保支隊17車45人趕赴現場開展后勤保障工作,確保救援力量充足,后勤保障到位。

1.2.3? 專業救援精準,安全措施到位

按照“從上游至下游、力量逐步遞增”和“不缺一戶、不漏一人”的總體原則,救援隊伍沿河道兩側開展拉網式排查。在搜尋中,進一步明確搜救方法,一是呈“一”字陣型排列,統一前進搜救;二是立體搜尋,河中用舟艇,灘涂用人、犬、儀器,空中用無人機定位;三是明確重點,加強對河道兩側、樹木電線桿、淤泥低洼處、雜草纏繞、沖積廢物區等地重點搜尋,利用紅、黃、藍、白四色旗子標識救援區域;四是合理選用裝備器材,每個作戰單元配備鐵鍬、鎬頭、撓鉤和耙子等簡易工具進行人工搜救,并結合音頻生命探測儀、雷達生命探測儀、視頻生命探測儀等救援裝備搜索定位被困人員,發揮“土洋”裝備的各自優勢。

1.2.4? 發揮體系效能,保障持續可靠

青??傟牬舜纬鰟討鹎诒U狭α?28人,車輛45輛,攜帶裝備物資24757件套,圍繞生活、飲食、物資、供電、油料供應、醫療衛勤等方面全力進行保障。保障隊伍迅速利用廣場、學校等地,搭建1頂指揮部帳篷、6頂辦公帳篷,組建指揮辦公區,部工作組到青后,在指揮部組織召開部省兩級工作會議,為會商研判、組織指揮提供堅實保障;利用7輛宿營車、20m2高原寒區班宿營充氣帳篷,保障500人生活住宿,劃分飲食保障區,完成每餐720人次的飲食保障工作。啟動聯勤聯動機制,協同青海省第五人民醫院組建戰地醫療小組,完成營地每日8000m2的消殺和1200余人次的核酸檢測工作。為現場各類救援人員配發雨衣、雨鞋等物資2000余件套。調集重型工程機械挖機、鏟車等15臺。設置供暖設備20臺、鋪設電路超過1000m。實現了救援現場“休息飲食、裝備物資供給有保障,疫情防控、制度措施落實有力度”的工作目標。

1.2.5? 反應迅速靈敏,通信保障多樣

青海消防總隊5支通信保障隊攜帶386件套通信器材進行跟班圖傳通信保障工作,第一時間搭建前方指揮部,縱向實現了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基指、前指、救援現場應急通信保障體系互聯貫通,保障應急部、消防救援局領導視頻調度10余次,現場視頻會商13次。指導各支隊利用車載衛星、衛星便攜站、自組網設備等多種手段保障的同時,組織電信部門成立“尖刀隊”,并運用“聚合路由+單兵”“衛星網+語音中繼”等戰法,實現了高、遠、近三個方位現場圖像采集,并積極探索了無人偵查、三維建模新技術的運用,生成二維正射影像、三維實景模型,通過聯動單位信息平臺接入,實時獲取水文、水位和氣象信息,掌握隊伍力量和位置數據,為各級指揮員態勢分析、指揮決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

2 泥石流災害救援難點

2.1? 搜尋救援難度大

山洪產生的巨大沖擊力造成砂石、泥漿覆蓋嚴重,人員掩埋深、位移大,河道兩側過洪面積廣,河流下游長,搜尋面積巨大,降雨沖刷減弱地面殘留氣味,救援隊伍通過人工、手機軌跡信息定位、無人機空中搜尋、搜救犬和偵檢器材定位等搜救效果大大降低,被困人員位置難以確定。同時,災害地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持續降雨、地形復雜,加之道路狹窄、通行受阻,大型機械難以進入,部分清淤、排險等工作還需使用人力,給救援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2.2? 失聯人員生還概率小

比對以往多起泥石流災害救援,發現失聯人員生還概率為零,這與泥石流災害的毀滅性有關。泥石流“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是就像爆炸一樣,瞬間摧毀一切,人員一旦在泥石流災害中失聯,搜尋難度大,人員生還概率小。

2.3? 通信保障難度大

青海地域遼闊,部分山區牧區公網信號不強,發生災害后,在“三斷”情況下,衛星、自組網等設備明顯不足,導致應急通信傳輸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很難達到“組成網、隨人走,不中斷、連得上,聽得見、看得清,能圖傳、能分析”的通信要求,調度指揮存在短板。

2.4? 救援機動效能低

救援地處高原鄉村,鄉村道路狹窄,路況極差,加之洪水沖擊導致道路阻斷,救援隊伍無法快速高效通過阻礙路段,迅速到達事故點,嚴重影響各救援點力量輪換、隊伍機動進行、后勤補給運輸,制約整體救援行動速度和效率。

3 泥石流災害救援對策

應對泥石流災害,源頭上的防控是關鍵[1],特別是居民住宅的選址問題,政府扶貧搬遷集中安置要盡量避開溝壑,同時,民眾的防災避險意識提升也不容忽視,這些都是政府層面應該更多考慮的內容。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我們的主責主業是在救援對策上下功夫。

3.1? 建立健全泥石流災害應急救援機制

當前,消防救援隊伍傾注了大量心血在滅火及地震救援預案制作、演練等方面,但是對泥石流災害這種比較有地域特點的災害研究不夠、辦法不多,還停留在災害發生了,大隊先出動,支隊全勤指揮部增援,再酌情申請增援力量的情況,缺乏科學統籌。

3.1.1? 要建立預警機制

泥石流災害雖然突發,但是并不是毫無征兆的,從形成條件來看,最顯著的就是連日降雨或短時強降雨,因此事先的預警機制特別重要?;鶎哟箨犝疽衽挪榛馂碾[患一樣,依托村委會、鄉鎮政府、路政部門等排查泥石流災害隱患點,并結合自然災害處置實用手冊進行登記造冊,雨季來臨時要結合轄區實際,加強與氣象、路政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確保信息共享,及時提醒泥石流災害隱患點加強風險防控,強化泥石流災害的預警研判[2]。

3.1.2? 要強化平時演練

泥石流災害發生時,出現出動緩慢、初期保障不到位等問題,很大程度上還是指戰員對泥石流災害救援情況不清所致,因為平時疏于演練,一旦發生災害,指戰員對攜帶什么不清楚。每個執勤站都應強化這方面的演練,對應該攜帶的救援器材和生活必需品要明確列出清單,平時在攜行包中配齊生活必需品,災害發生時,攜帶上救援器材即可出發,充分節省戰前準備時間。

3.1.3? 要依托群眾自救互救

泥石流災害形成的泥漿極易使掩埋人員缺氧窒息,水、泥吸入肺后引起一系列并發癥。有研究表明,泥石流災害發生后的6~12h為應急救援的黃金時間。消防救援隊伍接警后,往往因為路況較差,在途中耗費了大量時間。因此,必須依托群眾的自救與互救。接警后,消防救援隊伍出警途中要及時聯系鄉鎮政府、村委會,遠程指導展開救助工作。

3.2? 強化救援力量調度的科學性

力量調度方面,主要涉及裝備和人員。裝備上要優而精,人員上要梯次進攻、輪番而戰。

3.2.1? 合理調配使用救援裝備

泥石流災害初期被困人員生還可能性大,所以大型機械難以使用,但是過了黃金救援期只能依托大型設備,因此在裝備的調度使用方面,必須科學合理。受制于道路交通條件的影響,第一出動力量不適宜出動大型搶險救援車輛,應以小型搶險救援車和小型運兵車為主,隨車攜帶救生氣墊、救援三腳架、有毒氣體檢測儀、可燃氣體檢測儀、鐵鍬、鋼筋速段器等輕便救援器材。出動途中,要及時聯系當地政府部門就近調用挖掘機、推土機、吊車等大型救援設備支援[3]。

3.2.2? 及時補充增援力量

泥石流災害救援破壞性大,而且是瞬間毀滅性的,因此失聯人員生還概率小,很多遇難者遺體被泥漿、建筑物掩埋,搜尋難度較大,大多數是持久戰。因此在救援過程中,體能消耗快。這就要采取輪番進攻的形式組織救援,讓人員得到適時的休整。另外,在個人攜行物資方面,不宜攜帶較多物資。泥石流災害救援與地震救援不同,泥石流災害受災地往往是一個點,地方政府可以快速予以物資保障。

3.3? 提升救援人員專業能力

參與應急救援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前指戰員隊伍屬于部隊體制,更新換代快、隊伍年輕化,這就導致很多積累了實戰經驗的指戰員留不住,隊伍對專業知識培訓的重視力度不夠。轉改后,指戰員走職業化道路,必須強化對指戰員專業知識的培訓,切實改變以往遇到災害,指戰員在實戰中表現出慌亂、不專業等問題。

第一,提升到達災害現場后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大隊及站指揮員在泥石流災害中,要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要第一時間展開偵查工作,通過詢問地方政府到場人員、知情人等方式,切實弄清楚人員被困數量、被困的重點區域、泥石流災害波及區域、不同掩埋區危險性物質存在情況、二次災害可能性等內容,同時要根據現場情況科學研判災情,及時將所掌握的現場信息歸納總結后與后方增援力量共享,為后方指揮部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第二,提升指揮員決策指揮能力。收集災害現場信息后,指揮員要將救援人員合理編組,明確偵查、救援、醫療、保障等類別人員,同時要根據不同戰斗分組,將救援力量分散開來,發現被困人員,要適時集中攻堅力量;在救援過程中,指揮員要根據現場情況隨機應變,確保各小組協同配合,找準重點,合力攻堅[4]。

第三,提升裝備專業性水平。在裝備配備方面,要改變“求全圖多”的錯誤思想。第一救援力量投送,要力爭安全高效,配備越野性能好的小型運兵車。個人防護裝備方面,當前要把更大的精力和重心放在改良個人防護裝備上,特別是作戰靴、救援服、頭盔等設備,要力求輕便、安全、實用、耐用,切實減輕指戰員負擔,提升單兵作戰能力。救援設備方面,鼓勵指戰員結合救援情況,配備一些比較輕便、適用的小型救援工具并推廣使用,切實提升救援裝備的科學性。

3.4? 在后勤保障能力建設上下功夫

泥石流災害救援作戰持續時間長,所以后續的保障是關鍵。我們完全有能力讓前線指戰員吃上熱飯、睡上好覺。

一方面,拓展社會化保障渠道。在泥石流災害救援中,需要大量的挖掘機、裝載機、吊車以及藥品和生活物品等。這些物資儲備,包括通信的保障,僅僅靠消防救援隊伍的力量是難以滿足的,特別是一些重型機械,必須依托社會力量,要與相關企業、單位密切合作,簽訂物資裝備緊急供貨、緊急調用、緊急發運、地方力量支援等聯保協議。在日常的訓練演練中,要強化與相應單位在緊急情況下聯合出動的執行力,做到熟悉相應流程,及時獲取所需的裝備物資。

另一方面,提升自身保障能力。必須提升自身戰勤保障能力建設,把“一切為打贏”作為戰勤保障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物資儲備。堅持物資儲備確保戰時精準保障,圍繞戰時吃、穿、住、行四個方面,完善救援裝備、生活設備、食品、應急被裝等儲備體系。根據保障類別,按模塊劃分裝備和保障物資,實行模塊化儲備,確保戰時物資進出有序、調集迅速。

參考文獻:

[1]禹河.淺談山區河流泥石流災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國西部科技,2009(8):54-55.

[2]談樹成.基于RIA的WebGIS斜坡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地球學報,2014,35(1):119-125.

[3]李金良.重大泥石流搶險后勤保障重點難點問題與對策[J].人民長江,2015(12):18-21.

[4]張益民,郭斌.泥石流災害應急救援的指揮要點[J].消防科技,2012(10):1103-1106.

Research on rescue countermeasures of debris flow disaster

——Taking Qinghai Datong's "8·18" flash flood disaster rescue as an example

Wang Pengshuai

(Hainan Prefecture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Qinghai Hainanzhou 813000)

Abstract:Debris flow disasters are disasters caused by a large amount of solid debris such as sediment and rocks, which occur in mountain valleys and are stimulated by heavy rain, large amounts of ice and snow meltwater or rapid surface runoff after rivers, lakes and reservoirs collapse. It is a special torrent with strong impact and destructive effects. Based on the emergency rescue case of the "8.18" flash flood disaster in Qinghai Datong, the disaster rescue situ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bris flow disaster rescue are put forwar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ifficulties of debris flow rescue.

Keywords:debris flow; difficulty; rescue 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歡
難點泥石流
泥石流
“民謠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不良資產證券化業務重啟難點與策略思考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創新研究
巧用多媒體技術, 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機械班長
奪命泥石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