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內涵、困境和策略研究

2023-04-01 02:10毛紅輝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關鍵詞:產教職業院校融合

毛紅輝

浙江商業技師學院烹飪系,浙江 寧波 315012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和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堅持產教融合是新時代優化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的前提[2]。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也明確提出:職業教育必須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3]。職業教育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堅持產教融合有助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因此,研究新時代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內涵、困境和策略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重要的現實作用。

一、產教融合的內涵和意義

產教融合的提出源遠流長,“辦職業學校的,須同時和一切教育界、職業界努力溝通和聯絡;提倡職業教育的目的,同時須分一部分精神參加全社會的運動”[4]。以“產教融合”為主題在中國知網進行搜索,一共有1.31 萬篇文獻資料,在“職業教育”學科則有0.85 萬篇文獻資料,文獻資料發表年度趨勢如圖1 所示。不難看出,從2013 年起,有關產教融合的研究成果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尤其是從2017-2020 年呈現直線上升的遞增趨勢。深究背后原因,2013 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5]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5],產教融合由此成為政策話語,社會各界開始關注產教融合,相關研究呈現明顯的遞增趨勢。2017 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6],再次掀起了社會各界對產教融合的深度關注,相關研究呈現直線上升的遞增趨勢。2017 年相關文獻共457 篇,2020 年相關文獻達到1854 篇,2021 年相關文獻也保持在1865 篇。

圖1 中國知網上在職業教育領域的“產教融合”文獻發表年度趨勢

由此可見,產教融合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問題。在這樣的研究背景下,也出現了一批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領域的專家,如圖2 所示,從在核心期刊、CSSCI 期刊上發表文獻數量來看,已經形成了以李夢卿、羅汝珍、周建松、石偉平、潘海生等知名專家為首的研究隊伍,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領域不斷深化。但是也不難發現,研究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領域的專家基本上以高校為主,發表文獻數量前10 名的專家中,來自高校的專家占6 名,來自高職院校的專家占4 名,發表文獻數量前20 名的專家中,來自高校的專家占15 名,來自高職院校的專家占5 名。這也說明,目前職業院校中對產教融合的研究質量和數量有待提升,要加大對產教融合的理論研究力度。

圖2 中國知網上在核心期刊、CSSCI 期刊上發表的“產教融合”文獻的作者排序(前10)

有關產教融合內涵的研究,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以孔寶根等學者代表,認為產教融合是育人過程中生產與教學的融合[7];第二種觀點以周勁松等學者為代表,認為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的融合、企業與學校的融合、生產與教學的融合[8]。本文認為職業院校產教融合不僅指宏觀層面的教育與產業的融合,也包括微觀層面的教學與生產的融合。

產教融合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已經取得了社會各界廣泛的共識。對于社會來說,產教融合能幫助職業院校更好更快地了解行業企業發展形勢,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專業建設,培育社會緊缺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對于職業院校來說,產教融合能更好地促進職業院校了解市場所需,加強與企業、行業的合作,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對于學生來說,產教融合能幫助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了解職業技能,提高實操能力,縮短崗位適應期,提高就業能力。對于企業來說,隨著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通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已經無法滿足企業戰略發展需求,急需職業素養高、技術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通過訂單培養、定向培養等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方式,可以有效彌補上述人才的缺失。

二、新時代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的困境

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9]對接,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新時代職業院校產教融合還面臨著以下困境。

(一)產教融合理念認識還不到位

在市場環境下,企業都是以利益為首要目標的,并且追求利潤最大化以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而教育則以追求教育價值為首要目標,肩負育人的神圣職責。由于目標的沖突,學校和企業之間肯定存在組織目標和價值追求上的矛盾。也正因如此,我們往往看到很多職業院校因完成人才培養方案的現實需要去和一些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很多合作關系僅僅停留在紙面上,而很多企業其實并不愿意和職業院校合作,尤其是在合作成本大于合作收益的情況下,企業往往礙于情面進行形式性合作。

(二)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還比較匱乏

從職業院校教師來源來看,很多職業院校的教師來自各大院校,缺少企業工作經驗,這就勢必存在這些教師實操能力欠缺的不足。在進入職業院校后,由于師資緊張、學生人數多,很多職業院校教師承擔了繁重的教學任務、班級管理任務,甚至還有很多教師兼職承擔了繁雜的行政工作任務,這就嚴重制約了職業院校教師在教學、科研、技術技能方面能力的提升。和企業相比,職業院校工資收入較低,這也導致入校做教師對企業人員的吸引力并不大。盡管也有很多職業院校嘗試了聘請企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政策,這些兼職教師并不能在學校感受到歸屬感。

(三)職業院校教學改革水平有待提升

職業教育要“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是指根據產業轉型升級對職業標準提出的新要求,將職業標準融入到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實施中”?!敖虒W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是指強化工學結合,加強實習實訓環節,培養符合產業標準的人才”。很多職業學校也根據“五個對接”積極開展教學改革,但是由于教育本身具有的滯后性,且人才培養具有長期性等因素,行業、企業最新的生產標準、技術標準并不能及時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來,教學過程也并不能及時對接最新的生產流程和生產過程。

三、新時代深化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的策略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頒布將產教融合上升到了國家教育改革與人力資源開發整體制度安排的高度[6],《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未來5 ~10 年,中國職業教育將努力實現由參照普通教育向產教深度融合的類型教育轉變”[1]。面對新時代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的困境,職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的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加強對產教融合理念的認識

職業院校與企業作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治理的基層主體,兩者對產教融合理念的正確認識對深化產教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如果沒有行業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中來,那么職業院校難以培養出滿足行業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新時代深化職業院校產教融合,鼓勵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辦專業、辦二級學院、共建實訓基地、發展職業教育集團,將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可以明顯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也明確提出:“企業是重要的辦學主體”[3],“鼓勵和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3]。

(二)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教師是教學改革發展的主力軍,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改革水平[10],對人才培養質量產生顯著影響。對職業院校新進教師,要通過新老教師結對、青藍工程傳幫帶形式,加強新進教師的培養。尤其要為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新進教師配備企業導師,幫助其迅速了解企業生產標準、工藝和方法,快速提升實踐能力。對入校多年的職業院校教師,要通過企業實踐、掛職鍛煉等方式,幫助教師及時了解行業發展前沿技術,掌握最新發展動態,不斷提升其實操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企業兼職教師,職業院校不僅要給予物質上的獎勵,更要給予精神上的慰藉,如發放榮譽證書、評優評先等,增強企業兼職教師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三)加強職業院校教學改革

“五個對接”是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出發點,職業院校要堅持以實踐為導向的育人方向,實施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課堂改革工程,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學校教育環境接近真實工作環境、接近生產一線、接近實際操作過程[11],提升職業院校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產教職業院校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融合菜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