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范化小組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護理及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2023-04-03 04:09閆愛慈韓利靜
婚育與健康 2023年5期
關鍵詞:安全新生兒管理

閆愛慈 韓利靜

【摘要】目的:分析規范化小組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護理及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9年7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住院健康新生兒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行新生兒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規范化小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新生兒體格發育指標變化情況;比較兩組新生兒黃疸持續時間以及接受醫學干預治療時間;比較兩組干預后不同時間NBNA評分變化情況;統計兩組新生兒期常見疾病發生情況。結果:干預后1個月,觀察組體質量增加、身長增加及頭圍增加數據分別為(26.32±1.21)g、(1.00±0.11)cm、(0.30±0.11)mm,均顯著大于對照組的(13.32±0.51)g、(0.50±0.12)cm、(0.10±0.12)m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新生兒采用規范化小組護理模式后可有效促進新生兒體格發育,促進神經系統發育,減少疾病發生,具有應用與推廣價值。

【關鍵詞】規范化小組護理;新生兒;安全;管理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group nursing mode in newborn care and safety management

YAN Aici, HAN Lijing

Weiha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Weihai, Shandong 264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tandardized group nursing mode in newborn care and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80 cases of healthy newborn babies from July 2019 to January 2021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with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for newborns,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andardized group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and compared the changes of physical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newborns in the two groups;The duration of neonatal jaundice and the time of receiving medical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changes of NBNA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incidence of common diseases in neonatal period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One month after intervention,the increase of body weight,body length and head circumfere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26.32±1.21)g,(1.00±0.11)cm and(0.30±0.11)mm,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3.32±0.51)g,(0.50±0.12)cm and (0.10±0.12)mm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 The standardized group nursing model for newborn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newborns,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rvous system,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s,which is of great value in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Standardized group nursing; Newborn; Safety; Administration

新生兒抵抗力差,被病原體侵襲的風險高。新生兒感染會對機體發育產生較大影響,嚴重者會發生其他系統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因感染因素復雜,不僅和孕產婦自身因素、新生兒體質有關,還與臨床護理有密切關系。新生兒護理重點應以環境為主,新生兒娩出后,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并不完全,所以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外界環境,敏感度極高,降低外部環境波動可避免對新生兒產生太大刺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7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住院健康新生兒80例為研究對象。入組前與新生兒監護人簽署入組同意書并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足月,單胎分娩,經陰道順產,性別不限。排除標準:存在先天性疾病新生兒,存在染色體異常新生兒,出生窒息新生兒,多胎分娩,剖宮產分娩,產婦合并圍生期疾病等。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胎齡37~41周,平均胎齡(39.10±0.50)周,出生體質量2600~4300g,平均體質量(3500.00±10.00)g;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胎齡37~41周,平均胎齡(39.00±0.50)周,出生體質量2600~4300g,平均體質量(3500.00±10.50)g。兩組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新生兒采用常規護理。(1)無菌管理:加強醫護人員手衛生管理,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實施;病房內垃圾分類、分開放置;病房限制人員隨意進入,定期進行細菌培養;新生兒沐浴等用具均每人1套,并定期進行高壓蒸汽滅菌;每個病房內配置1套非手觸式洗手和干手設施。(2)無菌操作:定期抽查無菌操作情況,控制手攜帶細菌數量,按照無菌洗手法進行洗手;護理人員出入病房時應穿戴好專用工作服、帽子、口罩等;盡量避免侵入性操作[1]。

1.2.2 觀察組新生兒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規范化小組護理。(1)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新生兒感染防控規章制度,包括暖箱等設備消毒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抗生素使用制度等,并在實施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持續完善。(2)循證分析:通過“知網”“萬方”“維普”“PubMed”等國內外數據庫檢索相關文獻,并結合既往臨床新生兒感染病例信息資料,明確導致新生兒感染的危險因素,如環境污染、皮膚狀態差、臍部感染、濫用抗生素等,據此針對性制定并實施預防護理措施。(3)加強院內感染管理:護士長組織有經驗的護理人員和兒科醫生開展小組討論,基于新生兒發生院內感染的影響因素和主要原因,針對護理薄弱環節加強管理,落實管理措施。(4)環境護理:維持病房溫度22℃~25℃,濕度55%~60%,定時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每個病房配備一套消毒設備,定時使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對空氣消毒。(5)沐浴護理:每日哺乳完成30~60min后進行沐浴,護理人員在對新生兒進行沐浴前,首先進行個人手消毒,并修剪指甲,水溫控制在38℃~39℃,沐浴過程中做好臍帶防護護理,肚臍部位粘貼防水臍貼,避免接觸水。(6)皮膚護理:每日對新生兒皮膚進行沐浴或擦浴,操作時觀察腹股溝、腋下或臀部等皮膚褶皺部位是否存在膿點或破損;及時更換尿片,保障皮膚清潔干燥,避免發生臀部紅腫。(7)臍部護理:使用濃度80%的乙醇對新生兒臍部消毒,擦拭時注意以臍帶為中心向外擦拭,禁止來回反復擦拭,在消毒部位皮膚完全干燥后使用無菌紗布包扎。濕尿布和濕衣物不可覆蓋在新生兒肚臍上,若日常臍部存在少量滲液或潮濕,則使用濃度75%的乙醇重新消毒,若出現肉芽或膿性分泌物,需及時告知醫師進行針對性治療[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新生兒體格發育指標變化情況;比較兩組干預后不同時間NBNA評分變化情況;比較兩組新生兒黃疸持續時間以及接受醫學干預治療時間;統計兩組新生兒期常見疾病發生情況。

1.4 評定標準

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NBNA)評分評定:將被試者置于光線半暗、安靜環境內,30min后進行檢測,并在兩次喂養中間保持被檢者充足睡眠,其檢查時控制室溫為24℃左右,且所有檢查需要在10min內完成,總分最高40分,得分在37分以上為正常。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體格發育指標比較

干預后1個月,觀察組體質量增加、身長增加及頭圍增加數據分別為(26.32±1.21)g、(1.00±0.11) cm與(0.30±0.11)mm均顯著大于對照組的(13.32±0.51)g、(0.50±0.12)cm與(0.10±0.12) m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不同時間NBNA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NBN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周和干預后1個月,觀察組NBNA評分分別為(38.52±1.31)分、(39.11±1.01)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7.22±0.11)分、(37.82±0.8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新生兒黃疸持續時間以及接受醫學干預治療時間比較

觀察組黃疸持續時間和接受醫學干預治療時間分別為(3.0±0.9)d和(0.3±0.1)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4.1±1.4)d和(1.1±0.4)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新生兒期常見疾病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肺炎、濕疹及黃疸的總發生率為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有研究顯示,根據新生兒神經發育規律,不良的環境刺激會導致高危兒的出現[3]。新生兒在離開宮體接觸外部環境時,優質的外部環境,可改善新生兒大腦組織血液循環,推動新陳代謝。鳥巢式護理是基于仿生學所產生的護理模式,利用模擬母體子宮內環境,降低新生兒在外界中的暴露與刺激,具有很大的安撫作用,避免新生兒產生不安情緒。張瑞芳發現,鳥巢式護理能夠促進新生兒β-內啡肽釋放,改善迷走神經,充分發揮5-羥色胺,滿足新生兒情感需求,使其正常生長發育。

臨床實踐顯示,在兒科護理中,新生兒護理是其中的重難點,常規護理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嚴苛的新生兒護理需求。鳥巢式護理是當今國內外臨床一致認可的護理模式,該護理的重點就是通過“鳥巢”,讓新生兒在恒溫箱中回到類似子宮環境中,為新生兒提供一種更安全與舒適的環境,防止出現應激反應,從而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外部環境。在身心上提高新生兒抵抗力,促進新生兒正常的生長發育[4]。

本研究在新生兒常規護理上結合應用新生兒規范化小組護理,促使新生兒護理模式由以往的單一外緣性護理轉變為潛能開發培養護理,是一種更具人性化針對性的整體護理,可為新生兒提供高質量與內涵的護理模式打下堅實基礎,更利于產婦及其家屬對新生兒的日常護理與早教干預[5]。該護理既可為新生兒提供早教相關護理內容,還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兒家屬的早教意識,改變傳統想法,更利于新生兒早期智力與機體發育的建立,更好地促使新生兒大腦潛能開發,被認為是一種優質護理干預與技能傳授相互融合的有機結合。

綜上所述,新生兒規范化小組護理能有效促進新生兒體格發育,促進神經系統發育,減少疾病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秀玲.早教新型護理模式在新生兒期的應用方法及價值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28):117-119.

[2] 陳娟.新生兒護理中疼痛護理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2(19):120-122.

[3] 孫潔,蘇紅梅,陳曉艷.規范化小組護理在預防新生兒感染中的應用效果[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2,19(9):148-151.

[4] 戴雪霞,鄧祥敏,李興霞.規范化小組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護理及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22, 41(10):170-174.

[5] 楊晴.無縫鏈接式護理在新生兒卡介苗接種質量和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8): 171-173.

猜你喜歡
安全新生兒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新生兒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檢查什么病?
新生兒臍動脈血氣分析在新生兒窒息多器官損害診斷中的應用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臍動脈血氣對新生兒窒息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
管理的另一半
細辨新生兒的“異常信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