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貧困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策略研究
——基于河南省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意向和現實的調查

2023-04-05 04:06吳長城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貧困學生貧困生畢業生

吳長城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高校的擴招和新冠疫情的影響使得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被全社會廣泛關注。黨中央十分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特別強調要對貧困大學生就業進行精準幫扶。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要進一步挖掘崗位資源,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學校、企業和有關部門要抓好學生就業簽約落實工作,尤其要把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幫扶對象”。

如何做好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精準幫扶,進一步提高貧困生就業質量和就業工作服務水平,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就業問題之一。

1 調查對象、方法及目的

貧困大學生,也就是家庭經濟困難或較為困難的學生。根據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教財〔2018〕16號)文件,所稱的貧困大學生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經濟能力難以滿足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基本支出的學生。

筆者綜合相關參考文獻,將高職院?!柏毨Т髮W生”指定為在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家庭經濟狀況困難或較為困難,基本無力正常支付學費,在校期間日常消費支出水平明顯處于或低于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的高職院校大學生。一般包含零就業家庭、城鄉低保家庭、優撫對象家庭、低收入農戶家庭、建檔立卡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災害、殘疾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少數民族畢業生等困難家庭畢業生。這些學生往往依靠申請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等才能完成學業。這些學生除經濟困難外,在學習、職業規劃、人際交往、心理健康、就業能力以及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全國高校貧困生占在校生總數的20%左右;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5%左右。高職院校的學生80%來自農村,貧困生的比例較高。

1.1 調查對象

以河南省高職院校2018、2019級畢業生、2020級實習生中的貧困生作為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

通過APP問卷星網絡調查,共有402人參與問卷調查,有效問卷402份。調查問卷有44道客觀題和1道主觀題組成。64人參與訪談調查,訪談調查對象是信陽職業技術學院2022屆64名貧困畢業生。

1.3 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學生的就業意向和就業現實中存在的問題,了解他們對實習、就業的體會及困惑,然后,有針對性地建議高職院校對貧困學生就業進行精準幫扶。

2 調查結果主要數據分析

2.1 農村貧困學生是貧困生的主體

在參與問卷調查的402名高職院校貧困學生中,332人來自農村、鄉鎮,占82.59%,城市學生70人,僅占17.41%。這充分說明農村貧困學生依然是貧困生的主體。盡管絕大多數貧困生來自農村,但從學生書學費、生活費來源的調查來看,260人依靠父母在城市“打工”,占64.68%,僅有97人依靠“農業收入”,占24.13%??傮w而言,貧困大學生家庭的務工收入高于農業收入。農業經濟收入不高,更難致富,這對絕大部分農村學生畢業后再返回鄉村就業或創業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所以,本次調查顯示愿意到農村、偏遠地區基層服務的學生僅占20%,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回到農村從事農業工作。在回答“您認為一些畢業生不愿意到中西部或邊遠地區和農村工作的原因是什么”時,“工作環境差”占25%、“工作待遇低”占37%、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占19%。三項不愿意到中西部或邊遠地區和農村工作的原因合在一起占81%,這與“愿意到農村、偏遠地區基層服務的學生僅占20%”的數據相吻合。

2.2 家庭貧困影響了學生的學業

在參與問卷調查和采訪調查的學生中,80%以上的學生都認為,家庭貧困影響了他們中小學的學習成績,導致他們沒有考上理想的本科院校,被迫選擇就讀高職院校。很多高職貧困生認為他們在小學、初中階段成績還是很優秀的,后來父母外出打工,他們被迫跟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伯、姨舅等直系或旁系親屬,有的學生甚至是一個人在家成了留守兒童,疏于管教,漸漸沉迷于各種手機游戲,慢慢地對學習失去興趣,考了縣里教學質量一般的高中或職業中專,影響了高考或對口招生的成績。還有一部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因為家庭突然遭遇變故導致貧困,進而影響了其學習成績。這些變故如父母離婚,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弟兄姐妹等出現重大疾病或交通事故,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家庭養殖業出現禽流感、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情。這些變故直接或間接的減少了學生的家庭收入,甚至讓家庭陷入貧困。意志力薄弱的學生為日常生活所困,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所以,很多貧困大學生認為家庭貧困是導致他們學習不理想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

2.3 貧困大學生普遍自信心不足、缺少職業規劃

經濟基礎往往影響人的思想認識和心理健康。由于家庭環境、生活環境、成長環境、教育環境的不同,貧困大學生往往知識面、社交面較窄,在學習上、生活上很容易妄自菲薄,自我否定,經常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導致大部分貧困生在大學期間很少或不愿意參加社團、班級或社會實踐活動。據參與調查的402名貧困生顯示:貧困大學生普遍自信心不足。在回答“您參加院系(含社團)或班級(含宿舍)組織的活動嗎”和“您是否經常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時,“偶爾參與”“不參與”院系活動的占70.4%;“偶爾參與”“不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占67.86%。這些思想懶惰或較為封閉的學生上大學期間不愿意參加社團、社會實踐活動,就業時更難很快融入企業、融入社會。

調查還發現,一些貧困學生高考前對專業具體情況不甚了解,十分隨意或者盲目從眾地填寫志愿,上了大學之后,才發現所學專業并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加上專業理論課枯燥乏味,導致部分學生專業學習比較懈怠,只為混張畢業證書,缺乏大學三年的學業規劃,更缺乏對將來的職業規劃。[1]

2.4 大部分學生擇業受到家庭經濟影響

家庭經濟基礎對貧困大學生擇業影響很大。在回答“您在擇業范圍的選擇上是否受到家庭經濟的影響”一問時,276人回答“是”,占68.66%。家庭經濟瓶頸制約了學生對就業地域的選擇。42%的學生選擇三線城市,在采訪調查中,大部分貧困學生表示,家庭收入低,一二線城市的房價讓他們望而卻步,即使一二線城市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他們也會選擇放棄。這也充分說明大部分困難學生在畢業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依賴家庭經濟支持。

2.5 貧困大學生對現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認可度分析

從學生對現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認可度統計可以看出,學生認為,“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陳舊”占41.04%,“專業設置不適應社會需要”占42.04%“專業實踐教學薄弱,學生實踐能力差”占71.14%。調查顯示,高職院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不能很好地適應日益變化的社會需求,尤其是實踐教學與現實工作脫節嚴重,學生實踐能力遠遠低于社會、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期待?!熬蜆I指導與創業教育工作不力”占42.79%,說明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被學生認可度不及六成。通過訪談也發現,部分學生認為,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缺少因人而異、行之有效的指導。

2.6 貧困學生期待就業幫扶的路徑分析

參與調查的402名貧困大學生中,有218人渴望“經濟幫扶”,占54.23%。這說明貧困生中有超過一半的人依賴直接經濟援助。有129人渴望“就業幫扶”占32.09%,反映了部分貧困大學生希望了解就業政策、及時得到就業信息、掌握應聘筆試面試技巧?!靶睦韼头觥薄熬駧头觥闭?3.69%。

3 高職院校解決貧困大學生就業的精準幫扶策略

經濟層面的幫扶,除了助學金和助學貸款外,學校也只能盡可能地挖掘用工崗位,為貧困學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學機會,或提供有限的資金扶持,這遠遠解決不了大量貧困生的需求。所以,高職院校對貧困大學生就業的精準幫扶應該側重在就業服務層面。

3.1 完善就業精準幫扶機制,建立貧困生精準幫扶工作臺賬

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完善就業精準幫扶機制,建立家庭貧困畢業生群體精準幫扶工作臺賬。首先詳細了解登記貧困生的信息,對貧困生畢業生群體進行分類,通過與有關部門進行數據比對,建立翔實的貧困畢業生信息臺賬,精確掌握這部分畢業生基本信息及就業創業意向。然后,學??梢越M織全校教職員工,全員參與,動用一切資源和力量,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實施“一對一”精準幫扶,對貧困畢業生提供針對性的就業、創業服務,確保貧困家庭畢業生順利實現就業。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在不同的區域,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旱災、洪災、蟲災、禽流感等讓農民收入銳減的重大災害。新冠疫情導致部分貧困大學生家庭經濟雪上加霜。高職院校要積極作為,主動出擊,通過分類幫扶、精準發力,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把疫情對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的影響降到最低。[2]

3.2 加強貧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由于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的影響,一些貧困生缺乏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沒有學業目標,沒有職業目標,沒有人生目標;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專業,不了解社會需求,更不能立足于自己學歷較低的現實。

沒有職業規劃的大學學生,就像脫韁的野馬,迷失在茫茫的荒原。因此,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行之有效職業規劃教育刻不容緩。高等職業院校要針對貧困學生的實際狀況、專業特點、興趣、性格傾向等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和自立自強、扎根基層、服務農村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教會學生根據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進行實事求是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以此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為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貢獻聰明才智打下堅實的基礎。

3.3 加強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當代大學生處于經濟快速轉型和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的環境之中,經濟、社會環境的擠壓日益凸顯。家庭變故、貧富差異懸殊等造成一些貧困大學生心理失衡,以及情感調適不良、人際關系恐懼、學業壓力、就業壓力等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影響貧困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因此,學校要把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貫穿于貧困學生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建立貧困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建設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勢在必行,幫助貧困學生解答心理問題,疏導不良情緒,在校期間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態、強烈的自信心、堅強的毅力,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就業能力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3.4 優化教育環境、培養貧困大學生競爭意識

良好的教育環境,有利于學生產生強烈的競爭意識。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對大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高等職業院校要引導家庭經濟貧困學生積極參加校園活動。高等職業院校要組織各部門精心設計主題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參與意識與積極性、主動性。例如,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大賽等活動;組織讀書、藝術、專業和社會實踐、體育等各類社團活動;舉辦“挑戰杯”、“發明杯”、專業技能比賽等各類競賽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貧困大學生的高雅的追求和強烈的競爭意識。高職院校要為貧困大學生搭建一個學習交流、公平競爭的平臺,以此提高貧困大學生的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自豪感,在良好教育環境的熏陶下,實現貧困大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3.5 為貧困畢業生提供精準就業指導服務

為幫助貧困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高職院校就業服務部門要努力為學生提供精準就業指導服務。一方面,學校通過建設“互聯網+就業”智慧平臺,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多渠道開展網上校園招聘活動,為用工單位和畢業生搭建溝通平臺,如舉辦“就業幫扶大型線上云視頻招聘會”,貧困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可以通過線上即時直聊和即時視頻面試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這樣可以為貧困畢業生節省費用,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開通就業心理咨詢和就業精準幫扶熱線,采取“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加強人文關懷和個性化指導,疏導家庭困難和就業困難畢業生就業焦慮情緒和壓力,引導他們立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現實,合理調整就業、創業預期、找準職業定位。高職院校要因人而異、因專業而異,及時向貧困畢業生精準推送就業政策和招聘信息,為貧困畢業生提供政策、崗位和求職技能指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奔彝ダщy畢業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順利實現就業,事關畢業生本人家庭幸福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高職院校要提高政治站位,為家庭困難畢業生就業提供精準幫扶。

猜你喜歡
貧困學生貧困生畢業生
9歲的高中畢業生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軍旅書法家李洪海捐助蘭考縣貧困學生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最“叛逆”的畢業生
“貧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籌資百萬救助貧困學生
十年籌資千萬元 資助八千貧困生
結對"百千萬"情暖貧困生
克力朩傾心捐助貧困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