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展質量評價研究

2023-04-07 18:37高海英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學業素養評價

高海英

學生評價是教育評價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意義。但學生發展質量“怎么評”“評什么”“誰來評”等問題,在國家教育評價改革的大框架下終需落實到基層實踐,這也正是我們開展河南省基礎教育專項課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機制研究”的起點。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新時代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3月,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明確學生發展質量評價包含的5方面重點內容、12項關鍵指標、27個考查要點,學生發展質量立體評價有了可操作性。

一、理性認知——學生發展質量內涵及價值分析

1.指向“全面”的學生發展質量

黨的十九大確定了“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內涵概括為三領域、六素養、十八個基本要點,直接指向學生未來發展。所以,學生發展質量的內涵指向“學生全面發展”,具體通過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五個方面判斷其必備素養和關鍵能力的發展程度。

2.指向“綜合”的學生評價

新中國成立之初,教育評價以選拔、培養、考核各種專門人才為目標。1985年,《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初次提出建立我國的教育評價制度。1999年,明確“小學畢業生免試就近升學,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采取多種形式,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生評價機制”。2013年,要求“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把學生的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方面作為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主要內容”。進入新世紀,國家提出:“經過5至10年努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征、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敝链?,學生評價從“唯分數”的學業評價走向全面評價。

3.指向“立德樹人”的價值追求

立足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目標,我們把“立德樹人”作為總的價值追求。針對當前“唯分數、唯升學”等頑瘴痼疾,改革學生發展質量的評價內容、方法,能引導學校、家長、社會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成才觀,促進良好教育生態形成。學生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評價是學生發展的一部分,以評促學。

二、路徑探索——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機制構建

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是一項系統工作,我們以“立德樹人”為邏輯起點,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構建“12345”評價機制。

評價的邏輯起點:立德樹人。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要共同努力,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才觀,堅持育人為本,“幫助個人自由地成為他自己,而非強求一律”。

評價標準的科學性。教育評價改革倒逼我們由“目標宏大”“分數唯一”的標準轉向“適宜的、可行的、多維的”的標準。為此,我們按照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中學生發展質量評價的框架,依據課程標準分年級、分領域,明確學生在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方面應該達到的程度,并據此來開展評價。

評價主體的必要性。評價改革強調多元參與、各有側重。如教師對學生在理想信念、學業習慣、創新精神、學業水平等方面具有權威的發言權,家長對學生在社會責任、行為習慣、健康生活、勞動習慣等方面了解得更多,學生本人對自己在學習動力、學習興趣、學習感受、身心健康等方面更能做出準確判斷,而同伴互評則在人際關系、行為習慣等方面更有優勢。多元主體參與評價,相互補充、相互佐證,使評價結果更科學、更全面。

評價方式的多元性。首先,豐富評價維度,立體呈現學生階段性評價結果,改變以往結果評價的單一性。其次,關注學生每一階段的過程變化,如取得的進步、遇到的困難、出現的問題等,通過評價主體的反饋,讓學生在過程評價中正確認識自身成長并有效改進。再次,關注學生的發展起點和努力程度,關注學生一段時間內的進步狀況,以增值評價賦予學生前進的動力。最后,完善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德智體美勞全要素納入,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觀察、對話、測評等多種方式并行,真正做到全面評價。

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公正的學生評價需要設置多元化的評價指標。我們既要關注學生在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健康、審美素養、勞動和社會實踐五方面的發展程度,也要關注相關影響因素。

三、啟示——學生發展質量評價反思

1.關注過程和增值,兼顧結果

教育行政部門首先要樹立全面評價觀,評價學校不僅要關注成績、關注結果,更要關注教育教學的過程性和增值性。引導學校不再只盯著個別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而要把關注點放在過程和增值上,因校制宜,提高質量。學校評價教師也要看全面、看過程、看增值,關注并肯定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的努力和付出。對學生的評價要關注其身心健康、品行修養,關注其學業成績的當前水平、付出行動、興趣特長等,讓學生身心健康、個性鮮明、全面發展。

2.運用數據深分析,找準癥結

要樹立充分運用數據的觀念,收集好評價數據,并能從海量的數據中總結優勢、挖掘不足。有的學校收到評價數據反饋后,積極主動了解反饋數據的分析指標,結合原始數據,找準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改進,這部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均整體較好。

3.聯系校情和學情,重在改進

不少管理者只是把評價結果作為評價學校、教師或者學生的依據,忽略了評價最本質、最重要的改進功能。什么是校情和學情?學校文化是,管理者的理念是,師資隊伍是,生源狀況也是。每所學校的每一項工作,有什么樣的結果,一定和校情、學情有關。善于把校情、學情和評價聯系起來,深挖細究背后的原因,才能一項一項、一步一步扎扎實實改進,如此方能發展、提升,這才是評價的最終目的。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基礎教育專項課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機制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2021ZJ22)

(責 編 莫 荻)

猜你喜歡
學業素養評價
艱苦的學業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3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