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課后作業的優化設計與實踐

2023-04-11 10:43王素萍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課后作業優化設計初中生物

王素萍

摘 要:目前初中生物課后作業存在自創度低、針對性差,類型過于單一,實踐類作業占比較少,評估方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積極性等問題。為此,初中生物教師應針對特定理論知識,完成針對性作業設計,以此保證學生借助課后作業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后作業;優化設計;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4-0011-03

新一輪課改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提高綜合素質”“開展探究式學習”的新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師傾向于使用現成的教學輔助作業,自創度低、針對性差,且缺乏分層設計,極易導致學生對此感到疲憊不堪,更無法滿足新課標改革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為此,本文對學生課后作業的現狀進行了簡單分析,并提出了課后作業優化設計的設想與實踐方法,力求建立新的課后作業觀念,進而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1.初中生物課后作業的設計現狀

(1)自創度低、針對性差

許多初中生物教師都已認識到課后作業的重要性,但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多只期望于學生通過多寫多練來鞏固知識。課后作業的設計傾向于從市面上通行練習冊中汲取經驗,自我創新能力較弱,且缺少本土特色,缺乏針對性。練習簿和工具書目標對象為初中生,對特定班級的學生來說,自然存在諸多不適應之處。

(2)類型過于單一,實踐類作業占比較少

調查發現,當前的生物課后作業大多以填空、選擇、問答等形式進行,輔以背、默等口頭訓練,實踐類和游戲類作業相對少。通過實驗、調查和游戲等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豐富的情緒經驗。但是,由于目前部分初中生物教師對課后練習的層次設計尚未形成正確認知,并且部分實驗器材數量和質量達不到要求,導致課后作業中實踐類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缺乏物質基礎。

(3)評估方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積極性

目前初中生物課后作業的評價多停留在知識掌握水平,缺乏對學生的實踐過程評價,以及對學生進步情況的肯定,導致學生的參與程度較低。此外,教師評估存在較強的隨意性,尚未建立一套完備的評估制度與標準,導致評估方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積極性。

2.初中生物課后作業的優化設計措施

(1)針對特定理論知識,完成針對性作業設計

第一,針對重要的概念理論進行對比性的作業設計。初中生物教學涉及諸多概念的記憶,在傳統教學中,初中生物教師常常要求學生采用“死記硬背”方法進行理論記憶。這種方法非但無法引發學生興趣,反而會使其感到厭倦,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生物學中的各單元之間的知識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很容易出現概念不清現象。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時,初中生物教師應根據概念的不同,對其進行比較,通過設計對比性作業幫助學生認識相似概念的不同,從而減少由概念模糊引起的錯誤。比如,名字類似的概念有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概念、簡單反射和復合反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性行為等。除名字類似的概念,“平行”概念的大量出現也會給學生帶來學習困難。

第二,針對生物的形態結構進行描述性的作業設計。不同種類生物在不同形態、生長和繁殖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同的特點。為此,初中生物教師可以根據其形體構造來安排描述性的作業任務。例如,筆者在“開花和結果”這門課上給了一個描述型的任務,作業主題是:在家里挑選一盆盆栽,觀察其成長及開花過程,并簡要地介紹一下它的構造和特征。筆者要求學生每日撰寫觀察日志,使其從中發現部分有趣的生物現象,如,盡管是同一種花,每種花的花瓣數量卻不盡相同,花色也各不相同;每種花朵都有花期,花朵并沒有同時開花,也沒有同時枯萎。這些知識在教材中沒有涉及,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初中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提升。通過將生物學教材與觀察作業相結合,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認識,并從自身興趣入手,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第三,針對生活的實際問題進行實踐性的作業設計。生物學科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初中生物教師應培養學生運用現有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此,可針對生活實際問題進行實踐性作業設計。比如,在“種子的萌發”課程中,筆者在學生們已掌握相關知識,知道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氣候、濕度、溫度等條件后,要求學生進行一些實際的練習:在自己家中,盡量營造適宜的發芽條件,進行種子萌發。實踐作業可使學生在知識運用更具彈性,顯著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促使其耐心、細致、認真地進行知識的探索。

(2)分等級設計作業,豐富課后作業類型

第一,書面練習。書面練習是一種較為傳統的課后練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且評價方法也較為簡便。書面練習按照題干的表現形式進行分類,可包括選擇題、填空題、閱讀分析題、思維導圖設計、隨筆練習等。下面對書面練習進行舉例說明:

①選擇題。小明比較挑食,但是到了晚上的時候,他連教室里的黑板都看不見了,而且他的牙齒也在流血,這說明缺少(? ? ?)。

A.維生素A、維生素D? ?B.維生素A、維生素B1

C.維生素C、維生素D? ? D.維生素A、維生素C

本題考查內容“主要的維生素種類、來源、缺乏癥及功能”,采用選擇性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了解所學的內容。

②閱讀分析題。H7N9禽流感的防治為:避免與禽鳥接觸,尤其是病死禽鳥的接觸,如果不慎碰到了,要馬上進行消毒和洗手。請依據上述信息,解答下列問題:H7N9禽流感病毒與其他有機體的區別?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是怎樣的一種傳染病防治方法?假如你是一位幼兒園的園長,你會怎樣做好預防工作?顯然該題考查傳染病的特點和分類,以及傳染病的防治環節,并讓學生設想自己是一名幼兒園的園長,可使其產生一種學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學習積極性。

③思維導圖題。思維導圖是根據人的思想特征和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用適當的符號和圖像將課本核心知識表達出來,通常呈樹狀、放射狀,是思維、藝術、想象和語言的完美融合。具體的作業設計流程為:將重點知識的重點列舉出來;將知識點按照一定次序進行排序;畫出結構圖,反映出知識內部的關聯;最后進行補充、修改、歸納、整理、不斷改進。

第二,口頭練習??陬^練習是用口語形式進行作業設計,包括背誦、復述、解釋、朗誦、閱讀、討論等。因為生物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許多的素材和主題都可以作為練習素材。在課后作業設計中,筆者將其分成了討論式和重復式兩種。在討論式口頭練習中,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和評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重復式口頭練習指對一個問題進行解釋和描述的練習,便于學生理清模糊不清的概念。

第三,實踐練習。實踐練習是指學生在初中生物教師的指導下,自行操作,觀察,得出結論。實踐練習課后作業形式有:制作類練習(繪圖、模型制作)、實驗類(設計、操作)、調查類(觀察、統計、調查)和應用類練習。實踐練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知覺、思維活動,使初中生正確地掌握了知識,提高了科學探究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有利于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促進學生知識遷移與動手能力的培養。

①制作類練習案例。在了解了細胞的構造后,使用工具和材料進行細胞模型制作。該題考查“植物細胞的構造”,通過制作模型,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思考能力,使初中生記住植物的細胞構造。

②實驗類練習案例。了解了顯微鏡的用法,練習對固定的細胞進行觀察,并畫出細胞的形態結構。在初中生的基礎實驗中,顯微鏡的使用是初中生必須具備的技能。所以,在學習了基礎理論后,教師應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練習,掌握正確的操作方式,從而更好地了解細胞的結構。

③調查類練習案例。了解一個特定的公園和社區里的動植物,解釋它們的種類。該題目要求學生描述周圍生物的名字和特性,了解基本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分類,可激發學生們對生物的好奇心、對生命的向往,對生物學與生命關系的探尋,逐步引導學生從感性走向理性。了解身邊的親友是否卷舌、單眼皮、大拇指是否向后彎曲、卷發還是直發、有沒有耳垂等。(你可以增加其他屬性),對調查的結果進行總結。通過對人類普遍遺傳現象的調查,使學生能夠統籌規劃,收集資料,匯總數據,描述結論,建立實事求是的態度。

④應用類案例。通過對《均衡飲食寶塔》的剖析,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生活水準,制定了一套營養均衡的食譜。此題關注生物知識的“原理性”和“事實性”,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透過實踐,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與記憶相關知識,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增強家人的身體素質。

第四,游戲活動。玩是人類的本性,在課后作業中合理地設計游戲活動,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游戲活動有比賽、人物扮演等。

①比賽。比賽是指根據特定規則進行活動。比如,在完成了“主要的脊椎動物分類”學習后,筆者將整個班級分成8個小組,將預備的問題分成了必答題和搶答題,每一道題的答案一分,然后看看哪一組的分數最高。這部分課程內容較多,以概念、事實為基礎,采取團體競賽的形式可有效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訓練初中生的思維和行動能力,提高其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比賽開始前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準備時間,同時設置清晰規則定,讓各組自行討論對策,組織分工,以通過游戲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潛能,豐富課堂的組織方式。

②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式課后作業體現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性行為。教師在設計角色扮演作業時,應盡可能使人物行為符合學生的特點、學習任務要求,并針對學生的表現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做出反饋與評估,從而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講解了“食物鏈與食物網”一節后,筆者將食物鏈的卡片分成4組,每組5人,每組學生分別扮演對應的角色。此項課后練習以團隊合作、集體榮譽感、競爭意識為基礎,引導同學們進行角色扮演,可有效訓練初中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

(3)“課后學案+網絡平臺”,推進課后作業信息化

課后作業設計的質量與數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作業質量。合理的作業學案不僅能使學生掌握舊知識,還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識。所以,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教師應注重質與量,保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教師可以設置“課后學案+網絡平臺”模式,推進課后作業信息化。在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上方式進行作業布置,通過設定作業時間,培養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快速閱讀和解析的能力。在家里,學生使用手機進行二維碼掃描進入控制班級,教師采用前后測驗方法,對學生的生物學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學生完成任務后,可以看到初中生物教師對此次作業的評分和評價。教師也可以借助問卷調查法對學生的作業質量進行檢驗,改正初中生的錯誤。當初中生將修改后的作業上傳到平臺后,教師可在網上查閱學生修改后的記錄,并對其進行評估和反饋?!罢n后學案+網絡平臺”作業模式可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從認知層面進行分層,由淺入深、重質輕量、多角度設計多項作業。此種生物作業模式以信息科技為基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物教學效果,但這種作業方式也有其局限性。此種教學方案適用于教學條件較好、硬件條件較好的初中,開展這項工作時要求初中生物教師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運用技能,掌握錄課、剪輯音視頻、制作課件等技能,以便更好地運用教育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和普及,生物學課程的目標逐步轉向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發散式思維的訓練。為此,初中生物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合理運用“發散性”的教學思想,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合理安排作業的數量、難度和形式,以保證學生在完成作業時自覺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以了解生物學科的多樣性、統一性和適應性,從而形成科學的自然觀,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常紅燕.生物課堂上如何減負增效[J].數理化,2018(02).

[2]吳兆云.減輕課業負擔: 人文生態不可或缺[J].素 質教育,2019(08).

[3]謝紅芳,高壯.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生物校本作業設置的實踐與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10).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學生家庭作業有效性研究”(課題立項號:DX[2022]GHBZ0037)成果論文。

猜你喜歡
課后作業優化設計初中生物
精心營造學習氛圍 成就語文高效課堂
淺析新課標下學好數學的方法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初探
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simulation的醫用升降椅參數化設計
簡述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優化策略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藝術的“變”與“通”
初中生物學案編寫的一些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