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視經典寓言童話中善惡二元元素的教育價值

2023-04-11 19:19尹慶菊李長偉
中國德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寓言童話成人

尹慶菊 李長偉

經典寓言童話故事經歷歲月的洗禮,流傳至今,影響了成千上萬兒童的成長。當我們談及《伊索寓言》《葉圣陶童話集》等作品時,總會不假思索地稱其為經典寓言童話。這些經典故事的內容蘊含兩種對立元素——有善良、勇敢、友愛等光明元素,也有惡意、暴力等陰暗元素,其價值并非純粹通過善的元素發揮作用,而是通過善與惡元素共同發揮作用,以惡映襯善,呈現善的可貴??烧且驗榻浀渲斜A袅藧旱脑?,導致現代有些人對這些經典中的陰暗元素存在消極認識。他們基于現代角度去評價它,認為其對兒童心靈造成極大傷害,應使兒童避開讓他們“煩心”的事情,只讓兒童接觸事物的光明面,給兒童打造一個“無菌”環境。[1]基于此,他們要求消除經典中存在的惡的元素。誠然,這些成人的觀點有理有據,在當下社會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兒童對經典中善惡元素的感受力和領受力還在生長發育之中,這需要教育以及教育者引導兒童閱讀經典??上У氖?,這些成人只是一味地排斥經典中存在的陰暗元素,而忽略了兒童對陰暗元素的想法。我們不能因為經典中有陰暗元素而因噎廢食,而應該正本清源,揭示經典中善惡元素自身的道德與審美價值,熟悉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幫助兒童領悟經典中存在的善與惡,多角度解讀它,通過解讀,實現解“毒”。

一、認識經典寓言童話中善惡二元元素的教育價值

經典寓言童話是一座由不同的磚石筑成的大廈,它不僅蘊含美好的品質——善良、勇敢、正義、誠實等,也呈現人與社會的陰暗一面。這就需要兒童在閱讀中通過獨立思考與判斷來樹立正確的道德和審美觀念。

(一)經典寓言童話中善惡二元元素的道德價值

首先,經典寓言童話教會兒童直面人生的困境,塑造兒童的道德精神。經典寓言童話中的善,并非人們理解的那種簡單直接的、缺少思考的善。我們發現,經典寓言童話雖然包含惡的元素,但它內在包含一條不變的鐵律——害人必然不得好報。經典中追求的“善”并非單層次的善,其反映了現實生活的陰暗。通過對經典中善惡內容的分析,兒童可以透過童話世界反觀現實,對其中暗含的道德傾向有一定的理性認識。一些成人希望將故事里面的陰暗面全部剔除,為孩子打造一個純凈樂園,這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如果真這樣做了,這種片面的精神食糧只能片面地滋養心靈,因為真實生活并非都是充滿陽光、明媚如春。[2]如《伊索寓言》,就是奴隸社會時期的產物,它通過對動物、植物和人的描寫,去襯托當時人們的生活疾苦。這些經典用哲學犀利的解剖刀,去剖析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各種現象,指引兒童去認識社會,從而直面社會,做社會生活的主人。質言之,我們的兒童在閱讀經典時,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了一場未來現實社會的生存演習,它教會兒童初步認識社會。[3]這樣做的教育目的就是塑造兒童的道德精神,即兒童在未來置身挫敗、失落、傷害的環境時,還能勇敢面對生活的不如意,從中尋求脫困的勇氣和智慧。

其次,經典寓言童話以“假丑惡”來襯托“真善美”的可貴,給予兒童自我道德化的過程。經典與生活的交疊,彰顯著“真實孩子”與“內在孩子”如何面對生活的道德復雜層面的拉扯困境。[4]無論是在寓言童話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善良和邪惡無處不在,而且每個人心中都潛藏著這兩種傾向。經典寓言童話正是形象化地進行了全面呈現??ㄊ驳ふJ為,寓言童話中惡角代表了孩子內心邪惡的自我,它同孩子心中善的自我相對抗。這些邪惡心理本來就是屬于人類的一部分,人類要勇于承認自身的陰暗面,進而內化為自我道德。[5]這些經典故事的結局都是邪不勝正、罪行終獲制裁,而兒童的道德沖突也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得到了合理的抒發。

最后,經典寓言童話的道德導向是正確的。拿《伊索寓言》來說,孤立地判定寓言中的某些情節導致了孩子學壞,是缺乏依據的。孩子學壞不會僅僅是因為讀了一篇寓言。成人在看待經典故事中出格的行為時,不應該僅著眼于其外在的行為特征,更應看到先賢在其角色身上所注入的善良、勇敢、真誠等道德品質。成人認為是兒童頑劣反叛的行為,實際上張揚著兒童自身自由天真的精神氣質。兒童在閱讀中可以盡情宣泄旺盛的童年生命力,內在精神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足以削弱兒童外在行為的魯莽沖動。經典帶給兒童的是童年的快樂記憶,而不是惡意的模仿。[6]進一步說,經典寓言童話應不應該給兒童看,其實取決于成人給兒童建構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經典寓言童話的本意是引導兒童為人善良,是兒童成長的道德動力,并不是導致兒童道德異化的負面因素。兒童的認知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發展,是非對錯觀念對兒童來說像“空白紙”一樣,成人若以自己現代性視角過度解讀,把自己的錯誤思想放進去,使結果產生偏離,那么使兒童產生錯誤道德觀念的是成人,經典寓言童話何罪之有?

(二)經典寓言童話中善惡二元元素的審美價值

杰克·吉普斯說:“我們奉為經典的童話,并不是永恒的、普遍的、本身及內在都完美無缺的……它們是內在化的、強有力的,且具有博大的審美價值?!盵7]真正的經典,猶如天上的月亮,有陰有晴,有圓有缺,構成了月亮真正的“價值”。經典寓言童話正是具有這種價值——有善有惡,善惡交織。它以這種樸素對立的方式呈現善惡元素,喚起兒童心中悲憫的良知,使兒童感覺到“真”,把經典從虛無的天上拉到地上,感受其中的生活氣息?!兜静萑恕吠ㄟ^對比稻草人的善與當時社會環境的惡,以激起人們對社會黑暗勢力的憎恨和對底層人民悲慘遭遇的憐憫,即通過善惡交錯的美來謳歌“至善至美”的珍貴。這些經典寓言童話故事指引兒童把這種審美情感賦予整個世界,關懷弱者,珍惜生活的美好,并為實現這種美好的生活而奮斗。

經典寓言童話呈現的善惡二元元素,符合兒童的審美感受、審美體驗、審美心理和審美評價。皮亞杰認為,兒童在童年階段,物我不分、以自我為中心的泛靈主義心智特點,決定了他們對童話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兒童通過泛靈意識把審美賦予整個世界。經典寓言童話中將花草、小動物、孩子和成人放在一個統一平等的地位,萬物都有了生命輪回。在這里,人似乎回到了生命的最初階段。強調萬物有感知,這并非一種反人類主義,而是尋回人類與自然萬物的和諧——一種在習慣化的文化中失落了的、被異化了的審美情感。[8]這讓筆者想到了胡塞爾的“現象學還原”和什克洛夫斯基“使石頭顯出石頭的質感”的話,世間萬事萬物在兒童世界里都人格化了??偠灾?,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在于其本身正確的精神性和審美性。[9]

二、發揮經典寓言童話中善惡二元元素教育價值的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童話觀,走出對經典寓言童話中善惡元素并存的認識誤區

在童年時期,兒童的理性認知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兒童對善惡觀念的意識是模糊不清的,何以為善,何以為惡,經典寓言童話給予了兒童一個適當正確的引導。它以符合兒童認知的方式述說著善意與惡意,敘說著人類社會的歡樂與悲哀,在兒童閱讀時,它可以神奇地照進兒童的內心世界。善與惡、好與壞是兒童對社會最初的道德判斷,經典中的善是兒童模仿的道德榜樣,并教會兒童甄別惡。成人告訴兒童童話是假的,是希望兒童沐浴在真理的燦爛陽光之中。如此,成人可曾考慮過如何讓兒童追求真正的至善至美,以便消除兒童心中的幽暗?不然的話,成人說不定會讓兒童變得冷漠,只服從成人這樣的權威??梢哉f,成人僅在方法論上把寓言童話投射在洞穴巖壁上的陰影從兒童的心靈中抹去,并不能促進兒童對道德審美的認識,這只會抽掉經典的精髓。[10]質言之,成人若想兒童健康成長,則需要掙脫洞穴鐵鏈,即拋棄過去洞穴思想,扭轉方向去看真正的善。成人想清除寓言童話的陰影,這種固執的思想積累得越多,就越缺乏自我的理解;要產生自我理解,就需要有一個新的視角,一種對真正善的更高見解。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雖然兒童酷愛聽童話故事,但他們似乎無法理解每一個角色的動機和目的。[11]家長所擔心的經典童話中的陰暗元素,對于兒童來說,這并不是他們所在意的,他們更在意的是故事情節本身的生動有趣。所以成人遇到經典中的陰暗內容時,就不應夸大其詞,站在成人的視域提出質疑,毫不考慮兒童對經典童話寓言的看法。換言之,成人在童年時看寓言童話,跟在長大時再看寓言童話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以成人視角跟孩子解讀童話,告訴孩子童話都是假的,這相當于揠苗助長。就如卡爾維諾曾說的:“這些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故事應當被珍視,它們既有自我意識,又不拒絕命運的安排,既具備現實的力量,又能在想象的世界中完全綻放?!盵12]

(二)突破閱讀的單一性,對經典寓言童話中善惡元素進行多元價值解讀

第一,從兒童視角選擇合適讀物,并尊重兒童自主選擇閱讀的意愿。榮格表示3~4歲兒童更傾向認為寓言童話中的描寫都是真的,6~7歲兒童已經意識到寓言童話是虛構的。由此,對低齡的兒童,可選取展現美善的故事,通過對寓言童話的幻想,使兒童在其中理解自己與他人。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選取的寓言童話故事可以不刻意回避丑惡、悲傷。[13]若選取與兒童年齡不符的、過于刻意美好的寓言童話,實際上是忽視了兒童的自主性,剝奪了兒童去經歷面對多元現實的一次嘗試機會。第二,多角度解讀經典。正如貝特爾海姆說:“沒有受過教育的兒童不懂得用作者期待的策略來回應文本,兒童需要借助成人講述的策略,才能把自己的閱讀變成可交流和溝通的行為?!盵14]成人在講述故事時,應為兒童展示經典的多元情境,構建對善惡元素具有包容性的解讀,引導兒童獨立思考寓言童話中的善惡人物,擺脫心中的偏見和思維定式,解讀出關于心靈成長的深意,提供不同的覺知,讓兒童對自身的處境與內心有更加深刻的體悟。第三,引導兒童討論與思考。因為最有效的是,那些參與講故事的人使故事的講述成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活動。[15]成人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兒童年齡的故事,引導兒童對經典中的惡進行討論,并讓兒童思考如何處理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類似情況。就像柏拉圖《對話錄》中呈現的一樣,兩個不同觀點和個性的人,通過對話,最后達到對話題的一致看法,引起精神情感上的強烈共鳴。

(三)基于現實,聯系現實,并作用于生活

貝特爾海姆說,經典寓言童話故事的最終目的是幫助我們尋求人生的意義。[16]讓兒童在閱讀經典寓言童話時聯系現實,可使兒童發現不同文化、群體以及個體之間,具有共通性?,F今占主流地位的文化大力宣揚一種樂觀的向善論,人的陰暗面并不存在。至于父母支持這種善的一元,是因為他們認為必須使孩子避開讓他們糟心的事情。但是那些被拒斥的事情,會主動找尋到孩子,這會讓孩子認為,在生活中犯錯是源于自身的本性。兒童不明白這些是人類都具有的本性,那么孩子會討厭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怪物。[17]經典恰恰含蓄地告訴兒童,其他人同樣具有作惡的想法。如此,成人指引兒童讀故事、讀人性,激發兒童對生活中人性的思考。兒童通過反復傾聽和思考故事內容來感受、去領悟,并成功應對生活的困境。要知道,道理永遠是冷冰的,懂得很多道理并不能活好這一生,真正滋養人的內心的是體驗,經典寓言童話所能提供的,正是體驗。[18]

如果成人能靜下心來通讀經典寓言童話,就會發現這些經典作品中所涉及的故事題材和主題意蘊其實是非常豐富多樣的。成人應站在幼兒本位的立場上,將經典故事融于幼兒充滿靈性的精神世界中,通過一個個充滿稚趣的表達,來展示一個孩子打量世界時的驚奇、歡喜、不解和困惑。經典中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思想,它并不是成人強加給幼兒的所謂的道德教訓,而是先賢建立在對幼兒精神世界深刻把握基礎之上的藝術創造。[19]從根本上說,它是生動的教育生活本身。譬如,成人可以將經典中關于孤獨、死亡、暴力等帶有哲學意味的話題,用幼兒稚嫩的言語表達,引導幼兒思考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并采取何種辦法解決,以此來了解幼兒對自我、世界乃至彼岸境界的質樸認識?,F代成人之所以擔心經典的陰暗元素,很重要的一點是用現代性思維看待經典,遺忘了經典對生活本身的關切。所以,意識到問題的我們不僅要引領兒童解讀經典,更為根本的是實現解“毒”。

這個時代需要童話般的溫暖。當下經典寓言童話帶給我們的最大價值就是,看清生活背后不夠光鮮的真相,卻依然選擇熱愛。成人簡單地探討經典寓言童話是真是假似乎毫無意義。用心的成人會精心為兒童構筑一個童話,并不是告訴兒童經典寓言童話的真假,而是細心呵護兒童的童心,陪伴他們度過最美好的童年,讓兒童的世界充滿愛。

參考文獻:

[1]王泉根.兒童文學的真善美[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7:180.

[2]塔塔爾.噓!格林童話,門后的秘密——寫給大人看的書[M].呂宇珺,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48.

[3][4][5]卡什丹.女巫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塑造性格[M].李淑珺,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前言,3,5.

[6][9][18]鄭偉.建構童年的文學生活[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14:78,82,90.

[7][10]吉普斯.作為神話的童話 作為童話的神話[M].趙霞,譯.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115,117.

[8]洪汛濤.洪訓濤童話論[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37.

[11][13][16]加德納.藝術·心理·創造力[M].齊東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02,169,213.

[12]卡爾維諾.論童話[M].黃麗媛,譯.江蘇:譯林出版社,2018:34.

[14][15][17]諾德曼,雷默.兒童文學的樂趣[M].陳中美,譯.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35,59,112.

[19]諾德曼.隱藏的成人:定義兒童文學[M].徐文麗,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83.

【尹慶菊,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李長偉,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教授,湖南師范大學古典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劉 燁

猜你喜歡
寓言童話成人
寓言
成長的寓言
時裝寓言
成人不自在
童話鎮
午夜童話鎮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療新進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寓言的馬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