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教育對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知識和自我保健行為的持續影響

2023-04-13 02:02季亭廷
現代養生·上半月 2023年5期
關鍵詞:心力衰竭健康教育

季亭廷

【摘要】? 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對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知識和自我保健行為的持續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1月- 2022年7月醫院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住院期間予以常規院內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出院后延續護理,對患者進行持續的健康教育。采用亞特蘭大心衰知識問卷第2版(AHFKT-V2)和心力衰竭自我護理指數量表(SCHFI),對患者入院時及出院后3個月的心力衰竭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和自我保健行為水平進行評估,評價健康教育效果。結果? 經過健康教育干預后,患者出院3個月時AHFKT-V2得分率(80.15±6.74)%高于入院時(31.42±8.93)%,SCHFI評分66.73±8.22分高于入院時20.35±9.41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心力衰竭患者院內外全程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識水平與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患者持續自我保健行為。

【關鍵詞】? 心力衰竭;疾病知識;自我保健行為;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3.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09--02

心力衰竭由各種疾病所致心臟結構與功能異常所引起,患者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損,心肺功能降低,可見運動耐量下降、肢體腫脹、呼吸困難等多種癥狀,嚴重削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重者危及生命[1]。心力衰竭常反復急性加重,呈慢性遷延特征,臨床治愈困難,其發生與進展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患者在堅持長期用藥的同時,也必須加強自我保健,養成健康行為,是心力衰竭疾病防治的一項重點[2]。這就需要患者掌握充足的疾病知識,樹立疾病防治正確認識,為自我保健奠定堅實基礎。健康教育可以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向患者傳授疾病知識[3]。醫院近年對心力衰竭患者施行院內外全程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疾病知識與自我保健行為方面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醫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慢性心力衰竭,原發病不限,疾病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版)相關標準[4];②年齡≥18歲的初治病例;③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Ⅱ-Ⅲ級;④認知與交流功能正常,可熟練使用電話與微信功能。排除標準:①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伴有致命性心律失常,病情不穩;②既往接受過正規的心力衰竭健康教育;③生活不自理,無法自主配合研究;④合并其他影響生存和生活的內科疾病。入選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25~75歲,平均56.82±13.71歲;NYHA II級44例,III級16例。所有入選患者對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住院期間健康教育方法? 在住院期間予以常規院內健康教育,為患者發放自制的《心力衰竭健康教育手冊》,由科室護士根據手冊內容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予以疾病防治相關指導。主要宣教內容如下。

(1)心力衰竭主要誘發因素、常見臨床表現、病情程度判斷方法(NYHA分級、6min步行試驗)等;

(2)個體化用藥指導,根據患者實際治療情況,講解治療用藥的作用機制、使用方法、常見不良反應及用藥注意事項,告知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

(3)指導患者病情自我監測方法,包括判斷水腫、記錄出入量、監測運動耐量等,指導患者定期測量并記錄血壓和心率;

(4)指導患者飲食管理方法,向患者介紹高鹽食物特別是隱性高鹽食物,教授患者監測鹽攝入量的方法,嚴格控制鈉攝入,同時忌高油高脂食物,減少鈣攝入,多攝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果蔬。同時,指導患者根據監測的出入量控制水攝入,盡量保持出入量平衡,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出院當日,予以患者出院指導,囑日常保持生活規律,注意勞逸結合,堅持遵醫用藥,保持科學飲食,積極治療原發病,定期門診復查,不適隨診。

1.2.2? 出院后持續健康教育方法? 出院后予以延續護理,利用電話對患者進行持續的健康教育。通過定期電話隨訪,詢問患者近況,全方位了解患者自我保健與疾病控制情況,記錄相關信息。對于自我保健良好者,鼓勵繼續堅持健康行為;對于自我保健存在問題者,則根據患者用藥、飲食、運動、疾病監測等情況的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糾正及教育指導,幫助患者鞏固疾病知識,樹立堅持自我保健的正確認識。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采用亞特蘭大心衰知識問卷第2版(AHFKT-V2)評價患者心力衰竭疾病知識掌握情況。AHFKT-V2共計30個條目,均為判斷題,答對得1分,答錯不得分,得分范圍0~30分,得分率=問卷實際得分/30×100%,患者得分率越高,心力衰竭疾病知識水平越高[5]。

(2)采用心力衰竭自我護理指數量表(SCHFI)評價干預前后患者自我保健行為水平。SCHFI共計22個條目,從日?;顒?、臨床癥狀、自信程度三個維度進行評價,主要采用1~4分四級評分法,滿分88分,患者得分越高,自我護理越好,保健水平越高[6]。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SPSS 21.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內干預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者經持續健康教育干預后,出院后3個月AHFKT-V2得分率與SCHFI評分均高于入院時,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心力衰竭病程遷延,患者自我保健行為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初治患者,疾病知識缺乏,自我護理能力不足,生活中也存在諸多影響疾病康復的不健康行為,這就需要臨床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預措施讓患者掌握足夠的疾病知識,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對預防反復發作、控制病程進展而言至關重要[7]。

健康教育可以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讓心力衰竭患者樹立健康觀念,掌握心力衰竭相關疾病知識,養成有利于疾病防控和自身健康的行為及生活方式[8]。在院期間,我們予以心力衰竭患者全面系統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科學用藥、生活、飲食、運動,規范進行疾病自我監測,可以讓患者全面掌握疾病知識,幫助患者規避或減少生活中可能導致心力衰竭反復發作及加重的危險因素,從而預防疾病,促進健康[9]。心力衰竭的自我保健是一個長期過程,患者接受院內教育后,隨著時間的延長,容易遺忘疾病知識或出現自我管理懈怠,為了強化教育效果,我們采用院內外全程健康教育,院外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持續進行教育滲透,對患者長期維持健康行為有益。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出院后3個月時AHFKT-V2得分率與SCHFI評分均高于入院時,與文獻報道[10]結論相符,肯定了健康教育持續提升患者疾病知識與自我保健水平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綜上所述,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內外全程健康教育的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識水平與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患者持續自我保健行為,提高生存質量。

4? 參考文獻

[1]? 呂秋蜜.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健康行為的影響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24):80-82.

[2]? 夏月,趙立新,楊麗娜,等. 醫院-社區-家庭的干預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療效及預后的效果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2021,37(12):1130-1134.

[3]? 楊美蓉,廖趙林. 3+1整體康復護理結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控制的影響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26):65-67.

[4]?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力衰竭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10):760-789.

[5]? 吳蜓蜓,呂振東,王家蘭. 基于行為改變輪理論的健康教育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10):1488-1492.

[6]? 蔣莉莉,李燕燕,邱為. 基于癥狀專項健康教育管理策略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癥狀管理水平及再入院率的影響[J]. 現代實用醫學,2022,34(4):523-524.

[7]? 劉智華,侯小倩. 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健康教育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山西醫藥雜志,2022,51(8):927-929.

[8]? 陳慧玲,王淑東. 跨理論模型聯合健康教育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理能力的影響[J]. 中國健康教育, 2020,36(3):278-281.

[9]? 倪曉蘇,金秋桂,王立春,等. 同伴情景式健康教育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 中國急救醫學,2018,38(z1):352.

[10] 吳紅英,范靜怡,吳萍,等. 基于"互聯網+"下的健康教育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健康素養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4):4-7.

[2023-02-21收稿]

猜你喜歡
心力衰竭健康教育
BNP、甲狀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預后判斷中的價值
嬰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護理分析
中藥湯劑聯合中藥足浴及耳穴壓豆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電話出院指導聯合健康教育對婦科腫瘤患者療效的影響
授權理論在使用無創呼吸機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健康教育在燒傷護理中的應用
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方法初步研究
冠心病心力衰竭應用美托洛爾聯合曲美他嗪治療的療效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