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2023-04-15 19:58常曉華朱雨田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7期
關鍵詞:教學探索課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常曉華 朱雨田

[摘 要] 在專業課程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教學,既是高校教學方法的一種創新性嘗試,又是專業教師立德樹人的關鍵?!案叻肿硬牧线M展”是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學生的一門選修課,在課程教學中往往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而輕視了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理念,結合科學家在高分子材料發展史中的突出貢獻、高分子聚合反應類型和高分子材料與生活等相關案例挖掘思政元素,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關鍵詞] 高分子材料進展;課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探索

[基金項目] 2021年度杭州師范大學教改項目“‘高分子材料進展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2021-82);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光響應表面活性劑調控嵌段共聚物乳液受限自組裝行為的研究”(52003070)

[作者簡介] 常曉華(1991—),女,安徽黃山人,博士,杭州師范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結構調控與傳感性能研究;朱雨田(1979—),男,江西贛州人,博士,杭州師范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高分子復合材料結構調控與性能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07-0105-04[收稿日期] 2022-04-18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要求全國高校及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要求和重點內容[1]。

“高分子材料進展”課程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構效關系前沿發展的學科。它是建立在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等相關學科的基礎上,并與物理學、醫學、生物學緊密相連的一門學科。該課程主要通過介紹高分子材料的發展歷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設計方法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生活應用,旨在培養學生初步分析和解決功能高分子材料領域相關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并能夠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做出明確規劃。本文以杭州師范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選修課“高分子材料進展”為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以科學家在高分子材料發展史中的突出貢獻、高分子聚合反應類型和高分子材料與生活等相關案例作為思政元素的融入點,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自豪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一、“高分子材料進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高分子材料相較于傳統材料(如金屬、玻璃、陶瓷等)的發展較晚,但其發展的速度和應用的范圍已經遠遠超過了許多傳統材料。目前,高分子材料已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等領域,尤其是在開發新型可替代能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3]。要實現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發展,關鍵在于培養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的高分子專業人才。高等院校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培養的專業型人才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案叻肿硬牧线M展”課程面向的是高分子專業的學生,學生畢業后可能從事與高分子材料相關的研發、銷售、管理和技術等崗位,這些崗位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高分子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具備高尚的科學品質和較高的綜合素養。然而,“高分子材料進展”課程目標的關注點是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沒有提及課程思政建設,這不利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利于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1]。因此,在“高分子材料進展”課程的建設目標中需融入課程思政,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教師結合科學家在高分子材料發展史中的突出貢獻、高分子聚合反應類型和高分子材料與生活等相關案例挖掘思政元素,在循循善誘中實現智育與德育的相輔相成,協調促進,培養學生科學的教育價值觀;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實現高校為社會輸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二、“高分子材料進展”課程思政的挖掘與融入

“高分子材料進展”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高分子學科的發展歷史、目前的前沿領域,以及典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介紹(如高分子傳感材料、自組裝材料、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等),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這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導入思政元素提供了可行性。專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和進度安排,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案和課堂教學等環節融入思政元素,實現智育與德育的統一。

(一)以科學家在高分子材料發展史中的突出貢獻作為思政元素的融入點

第一章的緒論部分介紹了高分子學科的發展歷程。人們對于高分子的認知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1861年,膠體化學的奠基人——英國化學家格雷阿姆提出了高分子膠體理論,該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某些高分子的特性,并得到了許多化學家的支持。雖然也有少數化學家提出過質疑,但由于膠體論者盲目迷信權威,這些質疑聲并未引起過多的關注。直到1920年,德國化學家赫爾曼?施陶丁格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論聚合》,提出了關于高分子的“大分子理論”,才終于揭開了高分子的神秘面紗,打破了占主導地位的膠體理論學說[4]。施陶丁格的觀點遭到了膠體論者的強烈反對,甚至有學者寫信讓他放棄大分子的想法。但施陶丁格沒有退卻,始終堅信自己提出的觀點是正確的,并開展了一系列研究證實。這場膠體理論與大分子理論的爭辯最終以大分子理論的勝利而告終,施陶丁格在高分子領域的突出貢獻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他在1953年以72歲的高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并被后人稱為“高分子科學之父”。通過以上實例融入思政元素,勉勵學生要實事求是,不盲從權威,面對挫折要有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和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

在講到《纖維素基高分子材料》時,給學生分享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的生平事跡。纖維素是一種綠色可再生的資源,可用于紡絲制膜和生產布料等。但是,纖維素不溶于普通溶劑,因此找到一種合適的溶劑溶解纖維素一直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張俐娜院士提出了一種低溫溶解法,即將氫氧化鈉/尿素水溶液冷卻到-12 ℃后可迅速溶解纖維素,得到透明溶液,而且該溶液還能夠長時間保持穩定。為了完善這一技術,張俐娜院士整整研究了12年。另外,利用低溫溶解的纖維素、甲殼素、殼聚糖和聚苯胺溶液通過物理再生法直接構建出一系列新型功能材料,揭示了其結構與性能的關系。同時,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創建了無污染、價廉、生產周期短的人造絲和玻璃紙的生產新方法,也推動了食品和生命科學的發展。張俐娜院士46歲開始做科研,71歲成為院士,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科學家。通過分享張俐娜院士的故事,鼓勵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求真務實的開拓精神和鍥而不舍的探究精神,要耐得住寂寞,面對困難不退縮;要勇于戰勝自我,不言放棄,腳踏實地,勇攀科學高峰。

在講到《橡膠》時,必然會提到沈之荃院士,她為建立和發展我國合成橡膠事業做出了重大創新貢獻。在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蘇聯和美國對我國實施技術封鎖,沈之荃院士以國家需求為己任,不畏艱難,帶領團隊研制三元鎳系順丁橡膠,并為成功建立我國萬噸級順丁橡膠工廠做出了突出貢獻。以此作為思政元素的切入點,勉勵當代大學生要有家國情懷及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決心。

(二)以高分子聚合反應類型作為思政元素的融入點

高分子聚合反應指的是低分子量的單體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化學反應,由于劃分標準不同,聚合反應的類型有很多。比如根據反應單體和聚合物在組成與結構上的區別,將聚合反應分為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根據聚合反應機理和動力學性質的不同,聚合反應又可分為逐步聚合反應和鏈式聚合反應,其中鏈式聚合反應根據活性中心的不同可細分為自由基聚合、陽離子聚合、陰離子聚合和配位聚合。在講授聚合反應類型的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亦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分子縮聚反應是指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可反應官能團的單體,通過官能團之間的多次縮合形成大分子的聚合反應,并且在形成高分子的過程中有水、醇、氯化氫等小分子的產生??s聚反應的活性中心不僅與單體自身的結構有關,還取決于官能團所處的化學環境[5]。從縮聚反應聯想到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學生的學習受到內部因素(自身特點)和外部因素(學習環境)的雙重影響。以此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增強學習興趣,同時要虛心接受別人的合理建議,循序漸進地提升綜合品質。

我國化學家王錦山博士在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通過介紹王錦山博士的研發事跡,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科學家對于世界高分子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科學研究對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以此提高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鼓勵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另外,自由基聚合反應中的單體活性與自由基活性直接決定了自由基聚合反應的反應速率、共聚物的結構和分子量等。以此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啟發學生,無論是課程學習還是科學研究,看問題要抓住本質,解決問題要抓住關鍵,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效率,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與自由基聚合相比,離子聚合最大的不同是生長鏈末端所帶的活性中心帶電荷?;钚灾行牡幕钚圆粌H與自身結構有關,還與反應體系中的溫度、溶劑、反離子等因素有關。以此和學生的個人發展做對比,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注重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和自立能力,同時要注重合作交流和探索,全方位提升自己,成長為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另外,學生應時刻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以高分子材料與生活作為思政元素的融入點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高分子材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已經逐步滲透到衣食住行醫等各個領域。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全民佩戴口罩,引導學生了解口罩的核心是熔噴布,由立構規整度為99.5%的聚丙烯制成,引出丙烯配位聚合的反應機理與核心知識點。通過口罩的引入,導出烯烴配位聚合,同時給學生分享兩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齊格勒和納塔在烯烴聚合催化劑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正是由于兩位科學家不言放棄、不斷探索,才實現了聚烯烴工業的跨越式發展。以此融入思政元素,啟發學生要堅定信念,不言放棄,奮勇向前,并勉勵學生應有嚴謹細致、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除了口罩這一重要的防護物資,防護服、護目鏡、手套等均是由高分子材料制備而成,它們在防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此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科研熱情和興趣。同時,結合我國新冠病毒感染的實例,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強大的社會治理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家國情懷。另外,通過熱塑性彈性體新材料的研發、廢棄塑料和橡膠的后處理、環境污水處理的高分子功能膜、可降解塑料的研發、鉆井污水處理的聚合物吸附劑、水溶性高分子的研發等具體的應用實例,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激發對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以及勇于創新的精神。讓學生當下努力學習,將來愛崗敬業,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為我國的高分子復合材料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液晶高分子在1888年由奧地利植物學家萊尼茨爾和德國物理學家雷曼發現并命名,后來德國化學家伏蘭德提出設計和合成依據,到1956年魯濱孫制備聚谷氨酸芐酯,再到克沃萊克引發Kevlar的大規模商品化,最終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將簡單系統中的有序現象推廣至液晶。至此,液晶高分子的開發及應用經歷了近百年的不斷傳承和創新。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社會對于創新的需求越來越高,需要研究者不斷開拓思維,進行廣泛探索。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認識到高分子材料具有廣泛應用的范圍和重要價值,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和專業情懷。

結語

“高分子材料進展”既是高分子專業學生的基礎選修課程之一,也是理論與實踐聯系較為緊密的一門課程。通過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有機結合,通過講解科學家在高分子材料發展史中的突出貢獻、高分子聚合反應類型和高分子材料與生活等相關案例,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增強學生對于專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勇攀高峰的信心和勇氣,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A/OL].(2020-05-28)[2022-03-14]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焦劍,姚軍燕.功能高分子材料[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37-38.

[3]黃麗.高分子材料[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52-53.

[4]左丹英,劉曉洪,劉洪濤,等.高分子物理探究教學的理論依據分析[J].技術物理教學,2012,20(3):13-15.

[5]李雷權,鄧志峰,陳立貴,等.《高分子化學》課程“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探索與實踐[J].山東化工,2020,49(4):185-18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filtrating Curriculum Thinking Elements on Course Teaching: Taking Advances in Polymer Materials as an Example

CHANG Xiao-hua, ZHU Yu-tian

(College of Materia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Key Laboratory of Organosilicon Chemistry and Material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121, China)

Abstract: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in colleges i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a key to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dvances in Polymer Materials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Howev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ten igno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ntroduce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nstruc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ree main aspect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of scientis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er materials, polymerization method, and polymer materials and life. These methods can help to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 of seeking truth and scientific spirit of innovation. In addition,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atriotism can be greatly enhanced.

Key words: advances in polymer materials; curriculum thin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xploration

猜你喜歡
教學探索課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