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類應用型本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踐

2023-04-15 00:15陳浩楊亞莉李文靜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7期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陳浩 楊亞莉 李文靜

[摘 要] 以汽車產業創新型人才需求為導向,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汽車類專業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相融合,構建了汽車類應用型本科專業創新創業能力教育培養體系,打造了適合地方應用型高校特點的汽車類應用型專業本科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與汽車行業企業協同,推動汽車類專業學生能力的提升。多年的探索與實踐表明,該培養體系有力地提升了汽車類專業本科人才的工程實踐能力、汽車專業復合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可以為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 汽車類;應用型本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基金項目]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汽車類應用型本科工程人才創新實踐教育研究”(17JDGC031)

[作者簡介] 陳 浩(1980—),男,四川彭山人,博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務處處長,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和車輛工程研究;楊亞莉(1982—),女,新疆烏蘇人,博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汽車類人才培養研究;李文靜(1986—),女,江蘇興化人,碩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務處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07-0085-04 [收稿日期] 2022-02-23

引言

創新是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的主要源泉。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創新創業的生力軍,大學生對于推動社會創新性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構建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推動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培養,是新時代對應用型高校的必然要求[1-5]。對于地方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重在應用,其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需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教學體系中,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其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6-9]。

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深化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打造“雙創”教育升級版,是推動創新型汽車人才培養、建設汽車強國的必然要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以汽車產業創新型人才需求為導向,構建了汽車類本科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打造了汽車類應用型本科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推動了汽車類本科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10]。

一、體系建設

(一)構建多層次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課程體系

以汽車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強化工程素質提升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深化理論和實踐教學改革,優化理論與實踐的課程設置,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專業系列課程,建立多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新創業類課程設置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與專業實踐教學有效銜接[11];建設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課程,開設與創業教育有關的“項目管理”“企業管理”“風險投資”等課程,將創新創業課程作為課程資源,納入本科生的教學培養計劃。開辟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創新精神,開闊學生的科技視野。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自學能力。

(二)建設一體化的汽車類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根據汽車行業對人才實踐創新能力的要求,充分利用產學研戰略聯盟資源,構建了涵蓋汽車設計開發、創新實踐、汽車科普實踐和科技競賽的創新能力培養平臺。

1.打造了汽車設計開發創新平臺,提升了汽車專業人才的復合創新能力。以汽車專業人才復合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了以Honda中國節能競技大賽、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為載體的汽車設計開發創新平臺[10]。設計開發平臺以整車設計、制作和參賽為主,涵蓋機械、汽車、電子、材料、經濟管理等多學科知識的學習以及運用與創新。通過多學科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將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有機融合,通過團隊協作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促進了理論教學與工程教育實踐的有機融合,實現了創新實踐引導課程學習,理論儲備促進實踐鍛煉[12],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系統培養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汽車專業的綜合能力。

2.構建了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提升了創新能力和創業活力。成立“汽車人”科創中心,整合各類科技創新資源,構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提供了更多項目和資源。將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納入培養環節,開展創新活動團隊指導,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并給予專項經費支持,確保學生在大學四年中至少參加過一項創新創業項目。將創新創業項目指導納入教師的年終考核,鼓勵教師將科研項目反哺實踐,結合科研項目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制定專項激勵政策。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學術交流平臺,支持大學生參加學術會議,選拔和推廣創新創業活動中涌現的優秀項目。

3.建立了汽車科普實踐創新平臺,提升了科普實踐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依托上海市汽車工程實訓中心,構建汽車科普實踐平臺,推動汽車科普實踐創新。從與汽車相關的本科專業中選拔優秀的學生組建30~40人的科普講解團,依托“科學商店”,開展汽車文化互動系列科普展示活動,為社區居民開展寓教于樂的汽車科普系列活動提供了科普服務,提高了大學生科普創新實踐和科學素質。通過科普實踐平臺,為大中小學生、社區居民提供各類科普咨詢和參觀服務,每年接待參觀訪問2 500多人次,累計接待15 000人次。

4.形成了科技競賽創新平臺,提升了工程創新實踐能力。整合各類競賽實踐資源,形成了涵蓋基礎競賽、科技競賽、工程能力競賽、制圖競賽、汽車專業類競賽的多層級立體化科技競賽創新平臺。將科技競賽納入學分認定環節,將競賽融入創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讓學生“有賽要比”“有賽可比”。強化競賽激勵力度,出臺了《學科競賽管理辦法》《學科競賽獎勵辦法》,設立專項激勵經費,激勵教師和學生參與競賽活動。修訂職稱制度,將學科競賽的指導與獲獎情況納入教師的業績評定,提升教師指導競賽的積極性。

(三)行業企業“三協同”,引領汽車類本科工程人才培養

以汽車產業的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與汽車行業企業協同,產學交融地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1.以汽車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構建校企產教融合的長效機制,引領人才培養。(1)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和協調機制,建立校、企、協、同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平臺,明確定期溝通機制,及時把握企業對本科工程人才的能力要求,確保企業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緊密結合。(2)合作建設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實習實踐基地等平臺,完善中心與平臺的管理機制,推進校企協同的規范化和長期化。分別與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上海交運(集團)公司聯合成功申報了兩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注重合作關系由單一向多元轉變,始終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思路,與企業簽訂年度行動計劃,將科技創新合作、企業工程師培訓、學生實習、學生就業納入校企協同,將學校的科研教學與企業生產相結合,將工程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相結合,通過產教的深度融合推動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

2.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開放型校企協同,覆蓋人才培養全過程。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實質性地開展“五共同”“一個全過程”,即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組建教師隊伍,共同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共同實施教學,共同評價人才培養的質量。相關企業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形成開放式的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依托校企協同,聘請企業專家和具備生產一線經驗的技術管理人員加入學院專業指導委員會,邀請企業參與實踐教學、實訓實習、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與知識體系重構等,企業工程師通過授課、講座等形式深度融入本科生培養,促進人才培養目標與行業、企業用人標準的融合,構筑了與汽車行業協同育人、協同辦學、協同創新的“三協同”模式,通過工學交替、產學融合,實現了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培養了為汽車產業服務,涵蓋汽車設計、制造、運用等領域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3.產學融合,扎實推進卓越計劃實習,推動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深入推進與上海汽車相關重點企業的深度產學合作,建立穩固的校外實習基地,校企合作制訂學生在企業學習實踐的培養方案。將工程實踐教學體系中的部分實踐課程,從校內轉移到企業,深化專業工業訓練實踐及社會實踐內涵,讓學生通過企業了解技術、產品、生產、管理和市場,身處真實的社會生產環境,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以及主動適應企業、服務社會的創業能力[13-15]。車輛工程等專業有1 500多名本科生(卓越工程師班級)參與了企業頂崗實習實踐,由企業技術及管理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實習崗位包括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交運(集團)公司和相關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生產一線崗位。通過在校外實際工作環境中的歷練,不僅使學生具備了主動融入社會的能力,還使學生具備了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成效

(一)創新創業體系逐步完善,平臺建設穩步推進

學校有序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成立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直接領導,依托學院、教務處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的創新創業實驗基地建設小組,成立創新創業基地日常工作機構,形成了多部門參與的創新創業教育推進機制,制定并完善了相關管理辦法和配套政策,將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納入本科生的教學管理體系,形成了較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了一支校內校外、行業企業相結合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依托創新創業教育基地,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在教學理念、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同時,深入推進與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交運(集團)公司等76家企業的協同與合作,建成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推進協同育人、協同辦學、協同創新、協同結業的“四協同”長效機制的建設,將教學全過程中的綜合應用與社會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相整合,構建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企業的互動模式和有效推動機制,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2012年,該平臺被批準為上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基地。

(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顯著提升,社會認可度高

汽車開發設計平臺每年參與賽車設計、制作與參賽的學生有200余人。學生車隊連續11年參加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連續13年參加了Honda中國節能競技大賽。其中,大學生方程式車隊先后獲得輕量化第三名、優秀獎、優秀組織獎;Honda車隊先后獲得EV電動組別全國第一名和第二名、EP燃油組別全國最佳進步獎一項、優秀車隊獎和Honda十年貢獻獎;BAJA車隊獲優秀獎。通過真實環境的賽車設計、制作與參賽,實現了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汽車專業的復合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近兩年,本科生承擔了創新項目47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項、市級項目14項,參與學生203人次。本科生承擔了創業項目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市級項目4項,參與學生40人次。本科生每年有100余人次獲得市級及以上競賽獎勵。在2017—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中,我校位列98位,進入全國百強?!捌囄幕酉盗锌破照故净顒印痹谌珖破战逃靥厣破枕椖吭u選中被評為“示范類科普活動項目”。通過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培養了創新思維,提升了創新創業能力。

汽車類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畢業生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用人單位對汽車相關專業畢業生在入職后表現出來的工作態度、事業心與責任感,均給予了充分肯定,普遍認為畢業生在專業知識應用、工程實踐等方面的能力強,能較快適應角色且業務過硬,在工作中吃苦耐勞、勤學好問、上進心強。學生的綜合素質高突出表現在專業知識面廣、理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三個方面。近10年,學校為上海汽車行業輸送了3 000多名優秀的汽車專業人才,為汽車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緊密圍繞“汽車產業鏈”,以汽車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發揮校企產教深度融合的優勢,以強化工程素質提升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實踐能力提升相融合,構建了多層次的汽車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搭建了一體化的汽車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推動了汽車類專業本科人才工程實踐能力、汽車專業復合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顧秉林.大力培育工程性創新性人才[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35(4):1-6.

[2]劉有耀,蔣林,杜慧敏,等.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76-81.

[3]石小娟,黃剛,劉允.以外語類專業為例對“雙創”實踐教育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20,37(6):229-232.

[4]任金恒,徐永濤,霍寧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路徑研究[J].科技風,2020(6):52-53.

[5]彭艷華,陳廣明,夏希悅,等.眾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與思考[J].產業創新研究,2019(5):63-64.

[6]吳繼俠.地方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25(6):63-64.

[7]雷鋼.高校雙創實驗實訓平臺建設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1):210-214+280.

[8]楊冰,謝飛雁,楊積堂.地方高校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12):18-22.

[9]張小惠,白帆,霍亞光.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20,37(3):28-30+34.

[10]馬其華,王巖松,張春燕,等.卓越計劃模式下交通運輸專業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9):166-169+214.

[11]王紅霞,姚娟.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427(5):56-57.

[12]鄧召文,王保華,馮櫻,等.基于FSAE大賽的汽車類專業人才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9):223-224.

[13]米銀俊,許澤浩.協同育人 推進地方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5(11):30-32.

[14]王香蘭,晉穎,付正,等.地方高校校企“協同育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7(9):24-26.

[15]鮑宇,王國田,汪偉.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431(9):182+188.

Practice fo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Application Oriented Bachelor Student i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HEN Haoa, YANG Ya-lib, LI Wen-jinga

(a. Academy Affair Office, b.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novative talent demand for auto industry,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for automobile related major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as established, and also the practice platform for ability improvement, by incorporating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The training process is cooperated with auto industry to enhance the ability cultivati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 After many year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t is shown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utomotive comprehensive specialty,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and social service ability, is constantly enhanced under this training system, which may give useful suggestion for education for innovative talent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utomobile major; bachelor leve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raining

猜你喜歡
應用型本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課程建設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