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庫大壩工程的地質勘察評價

2023-04-15 19:49
智能城市 2023年12期
關鍵詞:樣本數壩址工程地質

張 鵬

(廣州市水務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40)

1 工程概況

某水庫位于廣州市流溪河一級支流小海河的上游,于1966年動工修建,1973年修建完成,水庫壩址以上集雨面積33.2 km2,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利工程。水庫下游有大量農田和居民分布,水庫的安全運行對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1]。

2 工程存在問題及勘察目的

壩體現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無觀測設施、滲流安全及溢流壩抗滑穩定不滿足規范要求、輸水涵管及閘閥銹蝕等。

勘察工作應了解區域地質及地震概況;了解庫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和主要工程地質問題;了解各壩址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和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分析建庫、壩的可能性。

3 庫區工程地質條件及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分析

3.1 庫區工程地質條件

3.1.1 地形地貌

庫區位于從化區溫泉鎮南麓山下,地貌屬構造侵蝕低山丘陵區,山體多為渾圓狀,山體雄厚,植被茂盛,河谷為“U”形,左岸較緩,覆蓋層較厚,右岸較陡,基巖裸露,谷底較平坦。河流階地不發育,河床較小。

3.1.2 地層巖性

根據1∶200 000地質圖從化幅,工程區巖性現按地層時代由老至新依次為:

侵入巖第三期黑云母花崗巖(γ2(3)5):分布于河谷兩岸丘陵及河床覆蓋層下,巖性主要為花崗巖。

殘坡積土層(Qdl+el):主要由花崗巖風化殘積及坡積形成。

第四系沖洪積堆積物(Qal4):主要分布于河床及河漫灘,主要為黏性土及砂卵礫石,本次勘察范圍內未揭露。

第四系人工堆積(Qml4):主要為新近回填的松散堆積物,野外易于識別。本次勘察范圍內有揭露,為壩身填料。

3.1.3 地質構造

新華夏構造體系第二巨型隆起帶南西段二級塊斷隆起區中的粵中拗陷區,從化—廣州斷裂帶北北東段縱貫本區區域,使區內成為緯向構造體系和新華夏構造體系復合交接地帶。查閱1∶200 000地質圖從化幅,壩區巖性為燕山期花崗巖,未見活動斷裂通過。

3.2 水文地質條件

3.2.1 地下水類型及其埋藏條件

根據1∶200 000綜合水文地質圖,工程區域地下水按其成因類型分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兩種類型。前一種地下水主要賦存于壩區沖洪積物中,地層多為砂卵礫石層,主要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第二類地下水主要賦存于兩岸山體基巖裂隙中,地層為塊狀巖類,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水量貧乏??辈炱陂g壩址地下水水位埋深為5.20~26.35 m(高程148.57~162.55 m)。

3.2.2 環境水腐蝕性評價

本次勘察現有壩址及下游分別取1組地表水做水質分析試驗。根據國家標準《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 50487—2008),進行環境水腐蝕性判別。結果表明壩址地表水對混凝土具重碳酸型中等腐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無腐蝕,對鋼結構具弱腐蝕。

3.3 庫區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分析

3.3.1 水庫滲漏

水庫四面環山,地勢為東面高,西面低。庫區多為殘積土及風化土覆蓋,該水庫修建于峽谷中,河流兩側山體寬厚,山頂高程遠大于水庫正常蓄水位,且地下水分水嶺高于設計正常蓄水位,庫區巖性較單一,以燕山巖漿旋回第三期黑云母花崗巖構成隔水巖層,且沒有發現通往鄰谷的構造斷裂帶。因此,庫水不存在向鄰谷滲漏問題。

庫首兩岸基巖由花崗巖構成,巖石完整程度高,透水率一般小于5 Lu。

據壩址兩岸山體現場鉆孔注水試驗結果,壩肩風化帶滲透系數k=1.98×10-5~4.54×10-4cm/s,屬弱透水~中等透水。水庫蓄水后,庫水存在繞壩滲漏的可能,但可以采取帷幕灌漿進行防滲處理。

3.3.2 庫岸穩定

水庫正常蓄水位線高程184.50 m,其周邊山坡為第四系殘坡積土所覆蓋,局部覆蓋有花崗巖全風化土,岸坡以土質邊坡為主,坡角一般在30°~40°。經查勘山坡大部分植被茂盛,岸坡未見有較大面積坍塌,自然邊坡穩定;局部雖有小坍塌,但多在正常蓄水位以上,對庫岸穩定影響不大。綜上所述,庫岸整體基本穩定。

3.3.3 水庫淤積和誘發地震

址上下游存在一定落差,部分地段河道狹窄,山洪暴發時容易造成部分地段水土流失,產生固體徑流,造成水庫淤積,應采取一定的生物措施加強保護。但目前暫未發現泥石流堆積現象或砂土淤積嚴重問題。

本水庫屬一座中小型水庫,河道彎曲,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區域構造穩定性好。庫內無近代活動性斷層,也沒有強地震及火山活動的跡象或歷史地震記載,亦無可溶巖分布,缺乏誘發地震的地質背景,故水庫誘發地震問題不突出。

4 壩址區工程地質特征

4.1 壩址區工程地質條件

壩址區內出露地層簡單,依據鉆探孔揭露,地層巖性自上而下為第四系人工堆積(Qml4)、侵入巖第三期黑云母花崗巖(γ2(3)5)組成。

4.1.1 第四系人工堆積(Qml4)

填土:黃褐色,可塑~硬塑,主要由花崗巖風化殘積土、全風化土回填而成,經壓實,壩頂表層20 cm為混凝土路面,迎水坡表層10 cm為混凝土護坡。在鉆探深度范圍內均有揭露。層頂標高164.37~175.00 m,層底標高146.37~173.60 m,層厚1.40~19.80 m,填土從壩肩到壩址中軸線深度逐漸增大。共做標準貫入試驗21次,統計樣本數21次,試驗范圍值N=8~22擊,平均擊數Nˉ=14擊。共進行注水試驗8段,統計樣本數6段,試驗范圍值k=1.80×10-5~1.13×10-4cm/s,平均滲透系數-k=4.91×10-5cm/s,鉆孔ZK105注水試驗試段深度11.4~16.4 m、16.8~19.8 m漏水量大于進水量,最大進水量為9.6 L/min。

統計樣本數15組,濕密度1.89 g/cm3,干密度1.55 g/cm3,最大干密度1.69 g/cm3,土粒比重2.69,天然含水率21.8%,最優含水率17.4%,液限47.6%,塑限25.7%,塑性指數21.9,液性指數-0.18,孔隙比0.734,壓縮系數0.471/MPa,壓縮模量3.68 MPa,屬中等壓縮性土。直接快剪:黏聚力24.4 kPa,內摩擦角22.1°;固結快剪:黏聚力28.6 kPa,內摩擦角22.9°,承載力特征值建議取160 kPa,滲透系數1.07×10-5cm/s,滲透性等級為弱透水。

4.1.2 侵入巖第三期黑云母花崗巖(γ2(3)5)

按風化程度分為全風化帶、強風化帶、弱風化帶及微風化帶。

花崗巖全風化帶:灰白色,風化劇烈,長石已風化成高嶺土,但原巖結構尚可辨認,石英礦物形狀不規則,具棱角,多呈粗砂或礫砂狀,遇水易軟化崩解。在鉆探深度范圍內,鉆孔ZK101、ZK104、ZK106有揭露,層頂高程146.37~173.60 m,層底高程144.37~163.89 m,層厚2.00~13.00m。共進行標準貫入試驗8次,統計樣本數8次,試驗范圍值N=31~45擊,平均擊數Nˉ=37擊。共做注水試驗4段,統計樣本數4段,試驗范圍值5.65×10-5~4.54×10-4cm/s,平均滲透系數1.74×10-4cm/s。統計樣本數3組。濕密度1.88 g/cm3,干密度1.54 g/cm3,土粒比重2.66,天然含水率22.3%,孔隙比0.730,液限38.5%,塑限21.1%,塑性指數17.4,液性指數0.07。固結快剪:黏聚力21.1 kPa,內摩擦角26.2°,承載力特征值建議取400 kPa,滲透性等級為中等透水~弱透水。

花崗巖強風化帶:灰白色,風化強烈,長石、云母已風化成次生礦物,原巖結構清晰可辨,巖芯呈半巖半土狀。在鉆探深度范圍內,鉆孔ZK101、ZK104~ZK106有揭露,層頂標高144.37~163.89 m,層底標高143.57~162.29 m,層厚0.40~1.60m。承載力特征值建議取700 kPa。

花崗巖弱風化帶:灰白色、肉紅色、灰黑色,中粗?;◢徑Y構,塊狀構造,巖芯呈塊狀及柱狀,裂隙發育,錘擊可碎,巖芯采取率平均值為75%~95%,RQD平均值為55%~90%。鉆探深度范圍內,鉆孔ZK101~ZK103、ZK105 有揭露,層頂高程147.32~160.20 m,層底高程145.72~157.30 m,層厚0.55~4.10 m。弱風化帶出露高程從壩兩端到中間逐漸變低。統計樣本數2組,顆粒密度2.74 g/cm3,天然密度2.61 g/cm3,飽和吸水率1.62%,飽和單軸抗壓強度38.0 MPa,彈性模量4.51×104MPa,泊松比0.24,承載力特征值建議取1 520 kPa。

花崗巖微風化帶:灰白色、肉紅色、灰黑色,中粗?;◢徑Y構,塊狀構造,巖芯呈柱狀,錘擊聲脆,巖芯采取率平均值為93%~98%,RQD平均值為90%~95%,致密堅硬。在鉆探深度范圍內,所有鉆孔有揭露,未揭穿,層頂標高143.57~162.29 m。微風化帶出露高程從壩兩端到中間逐漸變低,變化較大。共進行壓水試驗5段,試驗范圍2.6~9.5 Lu,平均透水率4.7 Lu,滲透性等級為弱透水。統計樣本數10組,顆粒密度2.76 g/cm3,天然密度2.65 g/cm3,飽和密度2.66 g/cm3,干密度2.65 g/cm3,含水率0.22%,飽和吸水率0.38%,泊松比0.21,飽和單軸抗壓強度75.4 MPa,彈性模量7.23×104MPa,承載力特征值建議取3 016 kPa。

4.2 壩址區工程地質條件評價

壩體:大壩壩前坡坡面以混凝土保護,壩后坡坡面以草皮保護,壩頂無不均勻沉降,大壩處于低水位運行,無明顯滲透現象。壩頂混凝土路面存在裂縫,防浪墻發現有開裂現象,迎水面局部存在細微開裂、損壞現象。土壩段壩體填土土料主要來源于附近山體的花崗巖風化土和坡殘積土,含砂礫質和強風化碎塊石。綜合土工試驗及現場標貫試驗統計數據,填土干密度1.55 g/cm3,天然含水率21.8%,最大干密度1.69 g/cm3,最優含水率17.4%。直接快剪:黏聚力24.4 kPa,內摩擦角22.1°;固結快剪:黏聚力28.6 kPa,內摩擦角22.9°,計算得出壓實度為91.72%。漿砌石段壩體材料主要由弱風化花崗巖、微風化花崗巖、水泥砂漿混合而成,水泥砂漿濃度低,鉆探鉆進漏水嚴重,取芯困難。

壩基、壩肩:壩肩抗滑穩定性又往往取決于壩肩兩岸的巖體結構[2]。壩肩巖體滑移邊界條件控制了其幾何特征、滑移方式及穩定性狀況等[3]。土壩段壩基巖性為微風化帶巖質致密堅硬,裂隙不發育,巖體較完整。左右壩肩均為較雄厚的山體,上部覆蓋厚度較大的花崗巖全風化帶,下部為花崗巖強~微風化帶[4]。漿砌石段壩基透水率3.4 Lu,滿足《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范》(SL 319—2018)[5]壩高在50 m以下、透水率為5 Lu的要求。

5 結語

本次勘察基本查明了某水庫建設工程地質條件及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為該水庫后期除險加固設計及擴建提供了工程地質依據。庫區地貌屬構造侵蝕低山丘陵區,山體多為渾圓狀,植被茂盛,河谷為不對稱“U”形,左岸較緩,覆蓋層較厚,右岸較陡,基巖裸露,谷底較平坦。河流階地不發育,河床較小。工程區域地下水按其成因類型分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兩種類型。第一類地下水主要賦存于壩區沖洪積物中,地層多為砂卵礫石層,主要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第二類地下水主要賦存于兩岸山體基巖裂隙中,地層為塊狀巖類,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水量貧乏。庫首兩岸基巖由花崗巖構成,巖石完整程度較高,透水率一般小于5 Lu。據壩址兩岸山體現場鉆孔注水試驗結果,壩肩風化帶滲透系數1.98×10-5~4.54×10-4cm/s,屬弱透水~中等透水。根據本次勘察結果,壩址區未見滑坡和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壩址范圍內未發現大規模崩塌堆積體和卸荷裂隙產生的危巖體存在,岸坡穩定性較好。

猜你喜歡
樣本數壩址工程地質
庫爾楚水庫壩址比選分析
勘 誤 聲 明
繼往開來 守正創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
淺析步亭水庫壩址、壩線的方案比選
水文地質在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有效應用
酒泉市洪水河水庫壩址方案比選
ABAQUS軟件在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應用
Fisher線性判別式閾值優化方法研究
仙洞溝水庫壩址選擇分析
三時間間隔圓錐補償姿態更新算法性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