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級學會能力建設和提升對策
——基于貴州省氣象學會的實踐

2023-04-16 06:08王方芳于飛徐丹丹
學會 2023年12期
關鍵詞:學術交流會員科普

王方芳 于飛 徐丹丹

(貴州省山地氣象科學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2)

學會是科學共同體的重要組織載體,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工作者開展學術交流、參加學術活動的重要途徑[1]。學會能力是學會組織擁有的實現組織目標的技能和力量,學會能力建設是學會為提高其績效而自我增強能力的實踐活動。能力建設對學會的改革與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2]。

省級學會廣泛聯系一線科技工作者,通過搭建平臺、學術交流、科普宣傳、決策服務、轉接政府職能等方式或途徑開展科技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逐漸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的中堅力量。在科技創新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新時代背景下,省級學會在促進學術研究、推動學科進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推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兩翼融合的橋梁和紐帶,省級學會被賦予了新的職責。

社會環境、技術環境和管理環境的不斷發展[3],對省級學會能力建設和效能發揮提出了挑戰。本文以貴州省氣象學會為例,分析工作成效,探析制約發展的瓶頸。研究發現,省級學會只有立足職責定位,以建設特色一流學會為目標,重點解決組織結構不完善、創新能力不足、服務能力薄弱等問題,探索提高學術凝聚力、創新服務力和文化傳播力的突破點,才能真正“活”起來、強起來,切實發揮科技服務能力和公眾服務能力。同時,本文還探討了推動省級學會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以期為促進省級學會的能力提升和發展提供借鑒。

一、貴州省氣象學會工作成效及存在的問題

(一)工作成效

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貴州省氣象學會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制度建設、品牌打造、科技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通過制度建設,完善自身管理體系,持續推進內部管理體系的規范化、民主化和科學化,推動實體化運行。二是注重打造學會品牌,擴大學會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如以全國山地氣象學術研討會、泛珠三角區域氣象學術論壇、貴州省氣象學會學術年會、《中低緯山地氣象》科技期刊等為主要載體,分別搭建國家級、區域級、省級等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打造學術交流品牌;以“3·23”世界氣象日科普活動和各級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的活動,輻射帶動氣象科普宣傳,建設科普宣傳矩陣,打造科普宣傳品牌;助推地方經濟綠色持續發展,協調打造威寧“陽光城”“畢節·中國花海洞天避暑福地”“黔西南·中國四季康養之都”等國字號的生態旅游金字招牌,打造“中國氣候好產品:赤水金釵石斛、湄潭綠茶”,形成創新驅動服務品牌。三是組建學會智庫專家團隊,設立“貴州省氣象學會氣象科學技術獎”,建立貴州省氣象科普志愿服務隊伍,通過工作實踐,帶動提升學會整體的學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貴州省氣象學會定位明確,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緊緊圍繞“四服務一加強”要求,以提升學術引領、創新服務、文化傳播能力為目標,在制度建設、學術交流、科普活動、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多渠道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工作進程的跟蹤考察及成效檢驗,發現貴州省氣象學會還存在統籌協調不夠靈活、工作主動性和創新性不夠、學術交流活動形式較單一、科普宣傳方式偏于傳統等問題。究其原因,一是管理行政化傾向較明顯,運行機制不夠靈活,管理形式未能激發出學會的創造性和凝聚力。二是缺乏足夠的經費支撐,經費來源主要依靠支撐單位撥款,會費收入占比較小,部分學會有期刊版面費收入、教育培訓收入和會議收入,但是所獲經費僅能維持學會日常運轉,對創新性地拓展工作支撐力度不夠。三是職業化的學會工作隊伍體量小,現代學會工作專業水平不高,對學會工作的研究和思考也不夠深入,主動性和創造性不足。四是學會工作能力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如長期目標和年度工作、極具時效性和社會性的臨時工作的謀劃,會員的有效管理,學術交流成果的進一步轉化,科普宣傳方式的現代化,社會認可度的提高途徑等,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創新。

二、省級學會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 年)》明確提出,到2025 年,學會治理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水平質量進一步提升,學術交流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高質量科普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新發展階段賦予的使命和發展目標,對學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學會能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已對學會工作向縱深發展形成掣肘,影響學會效能的發揮,亟須以黨建強會、依章治會、學術立會、人才興會為方向,尋找改革的突破點,大力推進學會能力提升和創新。

(一)完善管理運行體制

建設管理完善、充滿活力的學會,就必須建立起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內部管理機制。這需要與掛靠單位在“管”與“放”之間尋找到合理合法的平衡點,在保證合法性和規范性的前提下,體現學會工作的靈活性和學術性,結合行業特色和社會發展需求,制定學會人才激勵機制,學會工作長期目標、年度計劃等。同時,建立應急工作制度,即當發生影響較大的自然事件和社會事件時,啟動應急工作,平時則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學咨詢、科技培訓、科普宣傳等,真正體現省級學會的學術性、公益性和社會服務性,助力社會穩定的維持和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二)建立多元的經費渠道

穩定的經費來源是省級學會開展活動和日常運作的經濟保障。應結合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省級學會公益活動和有償服務并行發展的思路。作為非營利性組織,省級學會與公司、企業等營利性組織的主要區別不在于是否營利,而在于營利所得如何分配[4]。因此,要在保障現有經費來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經費籌集渠道:一要積極申報主管部門、省科協等各級項目,爭取更多經費支持;二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捐贈捐助;三要積極爭取地方支持政策,提高資金籌措能力,完善非營利性組織的財務管理,拓寬省級學會的籌資渠道,為學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撐。

(三)推動工作隊伍職業化

學會專職工作人員的素質,是學會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如今,學會工作內涵的不斷豐富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的學會工作者,不僅要掌握專業的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組織協調、創新以及現代科普技術的運用等能力。因此,應在立足行業優勢的同時充分發揮會員的協同作用,建立起跨行業、跨地區協調共創的工作機制。在整體和全局意識的基礎上進行資源互補。一方面,要注重學會工作團隊精神的打造,提升學會工作人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另一方面,應注重職業能力提升,建立具備現代學會工作理念、掌握現代科普宣傳手段,具備公眾媒介管理能力和服務意識,服務水平較高的職業化的工作隊伍。

(四)架構多元的會員管理機制

探索建立多元結構的會員管理制度,擴大會員覆蓋面,廣泛吸收相關行業的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科技工作者加入。同時,根據會員地域特性,制訂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強化會員主體地位,梳理會員信息,建立會員動態數據庫?;跁T動態數據庫,根據會員個人價值體現、個性特點和進步發展需求,精準地開展人才培育、舉薦,組織交流或組建攻關團隊,充分發揮會員價值,進而提升學會服務質量和品牌影響力。

(五)重視綜合能力的提升

省級學會應根據學科優勢、平臺優勢和政策優勢,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學會組織品牌和活動品牌,激發學會會員和學會工作人員的歸屬感和工作熱情,形成積極向上、科學文明、團結協作的強大合力,通過品牌活動的輻射帶動和影響,提高省級學會學術凝聚力、科技服務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進而實現綜合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1.學會工作信息化

把信息平臺的開發利用作為學會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內容,整合會員庫、專家庫、志愿者庫、科普資源庫、學會活動項目庫、學術交流成果庫、科技成果轉化庫、團體標準庫等,建立學會工作信息平臺,實現省級學會工作從傳統管理向信息化、集成化和現代化管理轉變,提高對社會熱點、行業發展需求的反應能力,進而實現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2.學術活動精品化

建立學術活動陣地是學會引領社會學術繁榮發展的重要舉措和保證[5],而打造學術活動精品品牌,可以為省級學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示范和引導。貴州省氣象學會以學術會議和科技期刊為平臺,把全國和跨區域輻射服務與省內深度服務結合起來,對促進行業內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成果交流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值得關注的是,學術交流的成果轉化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學術交流實效的跟進管理制度,建立學術交流成果庫,與會員單位、企業達成三方合作共識,形成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學術成果應用的良好閉環,真正體現學術交流在促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實效。

3.科技服務系統化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 年)》提出了“柔性科技智庫建設”的概念。省級學會作為科技特征明顯的社會團體,在促進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服務科技經濟融合高質量發展中起著“加速器”的作用。應圍繞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充分利用各行業的學科優勢和學會平臺優勢,在團體標準制定、科技成果評審轉化、科技人員培養舉薦和承擔政府職能等社會化公共服務領域,推動建立學會、學科、產業間的協作和交叉融合發展。

4.科普工作現代化

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科普工作更應及時、深入地普及前沿科學知識、科技成果,有針對性地傳授科技知識與技能、培養公民科學素養、傳播科學文化。目前,省級學會的科普宣傳仍以舉辦講座、發放科普宣傳資料、面對面交流等傳統手段為主,受場地和人力、物力條件限制較為明顯。應拓寬現代化的科普宣傳渠道,充分利用新媒體,持續優化“互聯網+科普”的宣傳新模式,結合行業特色,錄播群眾喜聞樂見的抖音、微信小視頻;開通微信公眾號,制作微信小程序,發布極具行業特色的形式有趣、圖文并茂的科普漫畫等,突破科普受眾的地域限制和時空限制。同時,制定科普宣傳管理辦法和工作流程,建立科普資源庫、科普人才庫等,積極推進科普宣傳現代化、業務化。

三、結束語

貴州省氣象學會在能力建設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其他省級學會有一定的共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省級學會效能的發揮。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省級學會對推動科技創新、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結合時代發展需求,找準發展定位,抓住省級學會發展創新的關鍵因素,才能全面推進學會綜合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歡
學術交流會員科普
學術交流及演出活動
會員之窗
學術交流活動
校近期學術交流活動及獲獎與出版
會員之窗
會員之窗
會員之窗
我校近期學術交流活動及獲獎
科普達人養成記
科普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