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視域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變”與“不變”

2023-04-17 16:56韓瑞欣孫于麟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新形態和平文明

韓瑞欣 孫于麟

(吉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12)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順應世界人類文明發展大勢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的標志性成果,代表了社會主義文明的最新發展和中華文明的現代化圖景。借助比較研究方法,在對人類文明新形態橫向比較中,通過對比西方資本主義現代性困境,發掘文明新形態在思維方法、認知視域、原則態度等價值取向方面的新“變化”,更好理解文明新形態“新”在何處;在縱向比較中,梳理中國共產黨追求文明創造的百年歷程,發掘文明新形態在領導核心、根本立場、實現路徑等文明原則方面的“不變”,加深理解文明新形態“行”在哪里,進而在統籌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變”與“不變”的基礎上,進一步辯證把握其價值意蘊,以期盡可能完整地呈現其理論與實踐形象。

一、橫向比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文明嬗變

(一)系統觀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思維方法之變

系統觀念是當代共產黨人創造性發展的結果,集中體現了新時代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要求和科學思想,是發揮基礎性作用的工作方法。不同于西方現代性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一種總體性文明敘述。在這個意義上看,它“不是單調的,或者說不是局限在狹義的文化層面,而是豐滿的、立體的”①吳海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類文明新形態[J].理論視野,2021(11):49-54.。反觀西方文明,在主客二分的工具理性邏輯的指導下呈現出把人與世界完全對立的景觀,將物的追求視作是世界歷史的終極真理和評價人的唯一取向,在把人從“人的依賴性”中解放出來后,又為人戴上了“物的依賴性”鎖鏈。在商品交換機制面前,人儼然成為資本增殖邏輯的一部分,人與人的關系被異化為物與物的關系,同資本邏輯一起搭建起西方的“文明大廈”。然而,在這種物的繁榮景觀的背后卻是技術至上、霸權主義、地區動蕩、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現代性問題的接踵而至,并時刻威脅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發展?!笆澜缭趺戳?,我們怎么辦”成為當下亟需破解的時代難題,秉持資本增殖邏輯的西方文明對此顯然無力回答。

作為一種整體文明的呈現,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系統觀念,突破停留在器物層面的邏輯理念,創造性提出推動“五大文明”協調發展,做到了全面性和均衡性的有機統一,是在整體意義上用實踐話語寫成的新型文明形態?!拔宕笪拿鳌敝g相互作用,相互支撐,呈現出整體協調共進的文明新布局。其一,豐裕的物質文明是文明新形態的重要基礎。物質文明在文明新形態的生成與發展中發揮了支配性作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各項體制改革向廣度和深度擴展,建設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經濟新體制,是確保文明新形態煥發出真實活力的堅實基礎。其二,民主的政治文明是文明新形態的重要保障。政治建設所取得的成果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治基石,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形式的提出,為豐富人民政治生活、探索符合本國實際的制度設計的政治文明新形態提供可能。其三,高質量的精神文明是文明新形態的重要支撐。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生發于中國共產黨百年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國樣本”,為持續推動精神文明共同富裕、培育文化精神氣節、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大精神助力。其四,健康的社會文明是文明新形態的重要抓手。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人的發展”為價值旨歸,發展了人的自由維度,是當之無愧的“真文明”。其五,和諧的生態文明是文明新形態的條件。人類文明新形態創造性發展了人與自然的共生文明維度,最大限度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節能減排等重大生態課題中聚焦務實行動、加速綠色轉型,為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拔宕笪拿鳌币砸环N“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協同發展體現出對系統觀念的應用和貫徹,使文明新形態具有了新質的整體性的效應和功能,實現了對單一發展邏輯的西方文明的超越。

(二)胸懷天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認知視域之變

胸懷天下作為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之一,是中國共產黨在應對復雜國內外環境,洞察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潮流后所作出的世界觀調整,體現出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價值旨歸,具有鮮明的世界指向和天下情懷。目前,學界普遍認為現代國際社會秩序發端于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將其視為近代國際秩序和國際法誕生的政治前提和法理基礎。該體系明確將民族國家確立為國際關系的基本政治單位,承認民族國家擁有全部主權,主張對各國主權界限進行清晰界定,從而構建出由民族國家組成的國際體系,即“民族國家本位主義”??陀^地講,“民族國家本位主義”在維護各國主權平等、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全球化高度發展的當下,國際社會中除了民族國家間的傳統外交事務外,仍有諸如全球氣候變化、消除貧困等全人類公共事務和風險挑戰需要應對。這就對全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使得超越民族國家的狹隘界限,對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進行必要的調適成為一種必須。

在尊重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基礎上,人類文明新形態主動作為,積極揚棄“民族國家本位主義”,堅決摒棄“國家優先”的狹隘思想,始終關懷全人類前途命運,為應對全球性問題和各類風險挑戰作出重要貢獻。相較于民族國家本位主義容易滋生過度強調本國利益的傾向,人類文明新形態秉持天下觀和全人類中心主義,以全人類的整體發展和前途命運為導向,為全人類共同價值提供了新的價值向路和價值遵循,超越了西方普世價值的虛幻性和迷惑性,引領著不同國家共同關注的價值追求和理想,有助于克服全球現實危機和創造美好生活,是實現各國廣泛團結、凝聚普遍共識的共同價值紐帶和追求人類社會普遍和諧與持久穩定的嶄新形態。在踐行胸懷天下的全球化實踐過程中,文明新形態強調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倡導通過國家實踐和國際間合作同當代人類社會發展共享機遇,在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生活準備了充分條件。

(三)交流互鑒: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原則態度之變

交流互鑒是指文明諸要素在時空維度上的互動,體現出各文明間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的合作景象。近代以來,西方文明搶占文明發展的“先發”優勢,主張搞文明“清一色”,先后炮制出具有歧視色彩的“文明中心論”“文明終結論”,企圖變一家之文明為世界之文明。西方并非沒有看到文明間差異性,但在非此即彼的價值觀和謀求掠奪世界財富的思想引領下,要求扮演維護舊秩序的“堂吉訶德”,利用客觀存在的文明差異,人為制造“風車”作為假想敵以開啟對其他文明的征討。然而,歷史經驗多次證明,開展文明交流互鑒、反對文明沖突敵視是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只有順應世界文明發展大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01).,才能為世界文明和諧發展提供新的可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雹诹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任何認為自己文明高人一等、以本文明改造或取代其他文明的做法都將自食其果。

面對西方“文明優劣論”話語霸權,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文明之間交流互鑒,反對任何形式的文明霸權,強調“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之源”③習近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10-26(002).,創造出“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新形態。事實上,人類文明從來不是單一形態,而是豐富多彩的。地位平等是其本質屬性的要求,傲慢態度只會導致自身文明的封閉與孤立,人為地劃分出優劣好壞、先進落后,不僅不符合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而且是逆歷史潮流而動。人類文明新形態尊重文明多樣性,提倡文明間交流互鑒,展現出同文明霸權主義截然相反的原則態度。一方面,文明發展模式從來沒有最優解。人類文明新形態著力推動實現平等基礎上的對話、對話過程中的包容,提出平等尊重才是應秉持的正確態度,主張交流互鑒不應以獨尊或貶損某種文明為前提,構筑起世界文明形態的全新表達方式。另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主張不同文明之間謀劃開放包容的契合點,摒棄零和博弈等錯誤思維,以對話代替對抗,以取長補短代替沖突矛盾,從而為真正解決人類共同問題提供契機。包容互鑒不僅是文明共處的和諧狀態和理想形式,更是“文明共榮之橋”。沒有哪個文明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中去,“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雹芰暯?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6):7-9.

二、縱向比較:黨的百年奮斗征程中的文明堅守

(一)核心不變:堅持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

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是什么其他性質的‘新形態’,而是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歸宿,堅持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性質使然。黨的百年奮斗史既是一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也是一部創造文明新形態的歷史。近代以來,中華文明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國人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救亡圖存之路,迫切需要科學理論引領,以期徹底改變積貧積弱的落后局面。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使中國先進分子看到新文明的曙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高舉社會主義的思想大旗,推動和實現科學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開創文明新形態提供了科學依據與根本指導。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命題的開拓者,毛澤東著眼文明進步,提出“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⑤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制定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和“兩步走”的戰略規劃,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奠定基礎。進入到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對于文明發展進行深刻思考,科學回答了社會主義本質問題,明確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⑥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探索出一條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正確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準確把握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對關系人類文明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系統回答了當今世界要建設什么樣的文明和怎樣建設當今世界文明的根本性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的創造性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立足社會主義實踐,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百年奮斗的歷程中得以成型,并逐步成為現實。

人類文明新形態重塑了人類文明的新格局,成功跨越社會形態發展的“卡夫丁峽谷”,開辟出一條追求社會主義文明新形態的道路,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文明、也善于建設一個新文明。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動力來源于黨的全面領導,是黨的政治領導力、組織號召力、思想引領力、靈活適應力的彰顯和體現;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自我革命精神構成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動力之源。如果脫離黨的領導,人類文明新形態就如同航船失去風帆,從而喪失動力。另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反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向度,是對中國共產黨新文明觀的集中體現。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新文明”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科學把握文明的指向,是黨基于對社會主義文明的認知、對已有文明的科學態度和創造“新文明”的科學立場三者的綜合呈現。作為實體意義上的理性建構和實踐層面的自發演化相統一的產物,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意味著一條文明形態演進的新路徑已然成行。

(二)立場不變: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要求

人民至上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本觀的繼承發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立場堅守和根本要求。堅持人民至上要求必須從“現實的人”出發,把人的發展放在文明發展全局的最高位置,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毛澤東歷來重視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號召全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①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的重要論斷,主張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群眾路線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基本方面之一。鄧小平“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給黨和人民”②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J].黨的文獻,2014(05):3-9.,孜孜以求的是增進人民福祉,將“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評價改革得失成敗的主要標準之一,把人民的態度取向看做“是全黨想事情、做工作對不對好不好的基本尺度”③鄧小平.在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1994-03-06.。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熱情謳歌中國人民,發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情告白,強調“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將“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作為黨攻堅克難的先決條件,要求開展工作必須“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④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矢志不渝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⑤習近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N].人民日報,2012-11-16(004).的莊嚴承諾。

中國共產黨將“人民至上”的根本要求貫徹到構建文明新形態的全過程,在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人本身的關系上邁出文明發展的一大步。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人類文明新形態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積極調節人與自然關系的矛盾,強調將人與自然視作生命共同體以消解二者之間的緊張對立狀態,推動從“人類與自然的和解”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轉換的實現,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人與社會關系上,人類文明新形態致力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主動對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統籌社會要素的協調運行,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遞進式推進實施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發展,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在人與人本身關系上,人類文明新形態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導向,充分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發展訴求,關注人的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知識素養、品德修養的全方位提高,注重解決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對人與自身關系、人自身存在意義進行合理解讀和合理矯正。

(三)路徑不變: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人類文明新形態內蘊和平發展的價值內核與實踐理性,以合作共贏的方式引領著世界和平發展,是依靠自身力量而非寄希望于侵略的文明新形態。作為賡續中華文脈的傳承者,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天然蘊含和平發展的基因。無論是墨家倡導“兼愛”“非攻”,亦或是儒家強調“以和為貴”“和而不同”,諸子百家共同塑造了中華文明追求和平發展的思想底蘊。建國之初,共和國事業百廢待興,在處理國際關系的探索中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成為國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奠定了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石。鄧小平多次論述和平發展的核心價值地位,明確指出“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①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作出裁軍一百萬重大決策,提出“一國兩制”和平解決港澳回歸問題,用實踐行動證明了對和平發展道路的堅決維護和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闡釋中國主張和平發展的理念,強調“沒有和平,發展就無從談起”的極端重要性,公開表示“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②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02).的政策主張,主張以和平發展超越沖突對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絕對安全、以互利共贏摒棄零和博弈、以綠色低碳呵護地球家園,找到了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基本路徑,開辟出二十一世紀國際關系演進的新境界。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主張以世界和平促進自身發展,以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創造出帶有和平屬性的文明新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和平意蘊深厚。與資本主義文明謀求武力擴張與經濟掠奪的道路不同,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以和平方式發展的文明形態,對于維護國際社會公平正義,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實現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推動構建更加美好世界作出重要貢獻。人類文明新形態以引領世界和平發展為訴求,在基于人類共生共在的文明事實的基礎上,堅守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實現世界大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和平實踐內涵豐富,以和平崛起走向偉大復興,創造了和平文明新形態。中國式和平發展道路在個體、社會、國家和自然生態四個維度創造性地非暴力地推動沖突轉化,實現了人民幸福、民族復興、世界大同的一體推進、協調統籌,充分彰顯出愛好和平的文明形象。特別是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代表的國際秩序新主張蘊含對人類文明的前瞻性思考,勢必為文明發展路徑與價值導向注入了全新內涵,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文明進步的鮮明旗幟。

三、在統籌“變”與“不變”中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意蘊

(一)從“西學東漸”到“文明創生”,超越資本主義文明發展局限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發端于近代中華文明式微的大背景,是對中華文明從“西學東漸”到“文明創生”演進過程的深刻總結。1840 年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列強武力叩關,中華文明危機立現,不斷刺激國民覺醒意識的迸發。在救亡圖存的號召驅動下,“西學東漸”漸成風氣,中國各階級紛紛將學習目光投向西方?!澳菚r的外國只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進步的,它們成功地建設了資產階級的現代國家?!雹勖珴蓶|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然而,“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雹芰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02).從“大歷史觀”來看,照抄照搬西方模式的做法并沒有使中國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反而加劇了本國文明傳統和當下的割裂,引發“水土不服”的問題。一戰爆發后,西方列強所展現出的野蠻一面使得“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產”⑤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中國先進分子開始自覺反思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在眾多思潮中選定了馬克思主義信仰,順勢而上開啟創造嶄新文明形態的新紀元。

作為后發型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著重注意規避和克服資本主義文明的“原罪”,強調對其進行“揚棄”和批判性吸收,憑借自身的文明創造性、示范性實現了對資本主義文明的全面超越,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在文明立場上,主張以人民為中心理念超越原子化個人,將人的發展視為評價文明發展的根本指向,彰顯了文明新形態的人文光輝;在物質發展上,主張以資本有序增長克服資本野蠻生長,強調縮小貧富差距與探索共同富裕,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發展道路上,堅持走不依附、不擴張、不掠奪道路,強調平等協商、和平共處,傳承了中華文明的和平基因;在價值觀念上,以全人類共同價值代替普世價值觀,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發展,拓寬了價值認同的真理論域。放眼當下,人類文明新形態正在以嶄新的活力向不平等的舊“世界帝國秩序”發出最有力的辯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譜寫成的事實向世界證明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樣板”是和平的,是和諧的,也是能夠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貢獻的,在理論與實踐上證明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底氣。

(二)從“蘇聯模式”到“中國道路”,重煥社會主義文明發展生機

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大國建設現代化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文明形態是新中國成立后面臨的重大課題。經過不斷探索,中國共產黨成功推動實現了從“蘇聯模式”到“中國道路”的轉變,使社會主義文明重煥澎湃活力。在接續奮斗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使社會主義文明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跨越“卡夫丁峽谷”、以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現代文明建設的文明形態,是社會主義文明蓬勃生機的最好證明。從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角度出發,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一件大事,標志著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復興,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為引領世界社會主義提供發展路向,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實踐的文明載體和當代闡釋,開辟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全新境界。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競爭的角度看,人類文明新形態標志著社會主義開始作為超越資本主義的嶄新文明形態出現在人類歷史舞臺上,是對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的驗證與發展。從世界歷史發展方面看,人類文明新形態引領著世界社會主義文明發展方向,特別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創舉,在人類文明史上首次實現了公平與效率、穩定與發展的有機統一,為人的存在方式打開新的空間。

(三)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構建中華文明新形態

中國共產黨在踐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解放理論的過程中,同樣重視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歷史時刻和“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做出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重要理論跨越,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注入中華文化基因,作做出原創性理論貢獻?!耙粋€結合”是黨在革命時期提出的重大命題,是指導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階段的強大理論武器。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理論創新認識不斷深化,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第二個結合”的重大命題,將中華文化所體現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有機嵌入其中,體現出對文明發展更為深刻的思考,勾勒出中華文明嶄新圖景。

人類文明新形態書寫了中華文明現代化轉型進程新篇章,中華文明以豐厚底蘊滋養著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從容應對一切驚濤駭浪的深厚精神底氣,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提供智慧滋養,對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發揮著重要引領和推動作用。作為文明新形態的文明定向和精神標識,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必須堅守的立場。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綻放新時代生命力提供時代契機。作為中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相向而行、融合創造的結果,人類文明新形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基于對過往“集體記憶”的文明重構,實現了中華文明“換羽新生”,是中華文明時代化、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體現。在這層意義上講,人類文明新形態既是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社會主義文明的新生,又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華文明的新生。

猜你喜歡
新形態和平文明
深刻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征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新形態西裝
對不文明說“不”
博弈·和平
文明歌
激活時裝新形態
“走轉改”活動在塑造新聞宣傳新形態中的作用
期盼和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