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電視文藝晚會中虛擬技術的藝術表達
——以2023年各臺春晚為例

2023-04-18 06:43陳天楨
北方傳媒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藝晚會晚會衛視

文/ 陳天楨

2023年春節期間,央衛視精心籌備、發力春晚,從小年夜到大年初二共計30余臺春節聯歡晚會亮相。 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到各大衛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不同節目形態都呈現出虛擬與現實交織,折射出高科技的光影。 虛擬技術的多元演繹與春晚主題內容融為一體,讓各臺春晚亮點頻出、異彩紛呈,為觀眾奉獻了一篇篇融科技與藝術為一體的慶典樂章。

以春晚為代表的電視文藝晚會是傳統電視媒體的“收視保障”,往往反映著當下的社會熱點和時代脈搏。 電視文藝晚會綜合性強,以音樂、舞蹈、曲藝、武術、雜技等豐富藝術樣式吸引廣大觀眾,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大眾生活方式的變遷,藝術形態不斷求新求變, 而虛擬技術的出現契合了這種需求,成為了電視文藝晚會變革的催化劑,為電視文藝晚會帶來更多新模式、新挑戰和新方向。

一、 深度參與春晚節目多領域創作的虛擬技術

從1983年開始, 總臺春晚已經走過40年的歷程,持續引領著中國電視文藝的潮流趨勢。 2023年總臺春晚誕生了第一個通過大數據分析完成初始原型的吉祥物“兔圓圓”。晚會開場運用5G遠程AI智能圖像識別動作捕捉技術和實時物理解算技術的科技融合,讓吉祥物“兔圓圓”以AR角色的形式出現在開場短片中,從春意盎然的廣州花市到浩瀚無邊的宇宙太空, 再飛躍至晚會現場為春晚拉開帷幕。 “兔圓圓”生動活潑地與演員共舞,最后躍然跳入空中的AR文字“2023”寓意新年到來,它的歡蹦開場讓整場晚會的迎春方式更加生動立體、沉浸感和互動感更強。

總臺春晚創意節目《當“神獸”遇見神獸》在視覺呈現上迸發了全新創意。 節目以典籍中的神獸為原型,并提煉出善良、博學、自由、勇敢、能歌善舞、自信自強的優秀品質,傳遞傳統文化內涵。 在創意節目開頭,VR畫師頭戴VR眼鏡, 手持VR手柄,為鳳凰添羽點睛,生動還原了上古典籍所描繪的傳神姿態。 通過AI+VR裸眼3D技術登上舞臺的五只瑞獸與孩子們互動擊掌, 滿足了小朋友內心對神獸的瑰麗想象。 文獻典籍借助虛擬數字技術的迭代創造, 成為了今人繼續放飛奇思妙想的藝術載體。

湖南衛視“華人春晚”掀起數字國風潮流,書寫家國情懷。 國樂大師方錦龍、中國頂級二胡演奏家金玥與虛擬數字人跨次元演奏國樂 《市集》。 一曲《市集、》描繪市井長巷、煙火人間。 虛擬數字人小漾身著紅色織錦改良旗袍, 以英姿颯爽的中國鼓表演,完美展現出中國鼓燦爛振奮、蕩氣回腸的風采神韻。 兩位國樂藝術家與虛擬數字人的破壁融合,創新演繹,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國樂元宇宙”沉浸式體驗。

東方衛視春晚將經典武俠歌曲與高科技進行創新碰撞。 古風歌舞秀《刀劍如夢》為演員龔俊打造影像分身,四位“翩翩俠客”在水墨交換的空間中分別展示琴、棋、書、畫四種傳統技藝。 舞美變換,揮袖潑墨間,AR技術協助完成“冰火兩儀眼”和“太極水墨圖”的絢爛空間切換,在分身與合體的交叉演進間, 為觀眾呈現出如夢似幻的國韻新風采。

江蘇衛視的春晚《俠客行》節目藝術化展現了徐霞客“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志向。 在XR虛擬技術全程助力下,《徐霞客游記》中所描繪的天下名山勝水被遷至虛擬現實中,用多元的創意場景在舞臺上延展出“山川河流”,讓時空穿越更加隨心所欲。 舞者的表演配合驚艷四座的XR技術,打造出惟妙惟肖的虛擬舞臺空間, 生動演繹徐霞客臨水登山、經丘尋壑的人生旅程。

綜合觀察2023年各臺春晚的豐富實踐,不少節目紛紛使用高新技術驚艷亮相, 實現破圈傳播,斬獲收視佳績,關鍵的成功因素是借助高科技實現了創新表達。 當代傳媒對社會文化生活產生的影響與日俱增,技術的迭代讓春晚的藝術想象力及其實現度都得到了跨越式發展, 在春晚未來的發展中,除了繼續強化已有的特色、理念和水準之外,還要繼續加強科技和藝術的融合,最終使科技幻化、交融到藝術之中。

二、 電視文藝晚會中虛擬技術的藝術創新加持

(一)流暢虛實轉換加深沉浸體驗

傳統電視文藝晚會中,從開場短片到會場現場的過渡,通常運用硬切或疊畫的剪輯手法,概念與舞臺實景間的切換容易讓觀眾產生割裂感,帶來生硬、不夠靈活的感覺。 將虛擬技術運用于電視文藝晚會開場,制作出虛實結合的效果作為現實會場的畫面過渡, 可以實現一氣呵成的自然承接效果,為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覺沖擊。

將虛擬技術引入影像語言的設計,可以打破舞臺時空界限,營造出虛實結合的空間氛圍。 2023年總臺春晚首創720度穹頂空間, 使觀眾席與主舞臺渾然一體,構成一個從舞臺延展至觀眾席的沉浸式全景舞臺空間,突破了傳統晚會的觀演關系,可以實現深度的交互,創造更強的視覺質感。 虛擬場景的創造,奠定整場晚會的主題基調,進一步實現虛實場景的有效結合,帶動情感共鳴,為觀眾帶來感官和精神的雙重沉浸體驗。

(二)虛擬場景應用帶來視覺奇觀

“視覺奇觀” 一詞指代演出過程中超越觀眾已有感官經驗,從而造成視覺陌生化效應的圖景。 虛擬場景在演出創作中優勢明顯,由于不受現實時空的限制,能夠實現各種酷炫、科技、新穎的場景,為整個舞臺營造一種大場景、無邊界的寬廣氛圍,使得整臺晚會呈現多變而夢幻的視覺效果。 綠幕摳像、全息投影、裸眼3D等極具互動性和沉浸感的虛擬技術支持了節目交互形態和呈現方式的創新,虛擬科技碰撞歷史的氣勢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視覺張力便在科技與藝術的嫁接中迸發。 例如總臺春晚舞臺上的舞蹈《碇步橋》,以我國現存保留最完好、最古老、最長的古代碇步橋為創作元素,融合AR視角再現煙雨古韻里的曼妙舞姿。 舞臺首次使用索道攝像機位拍攝AR場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晚會現場實景、演員和AR場景之間的空間關系,打造出傳統舞臺技術難以呈現的炫美畫面效果,給觀眾新奇的視聽體驗美學。

(三)虛擬技術與傳統文化相得益彰

虛擬技術與傳統文化有著很強的互補性,跟隨科技的發展可以改變傳統文化傳承的形式。 在現代、科技與藝術結合的電視文藝晚會中,中國傳統文化披上了先進科技的新裝,以極具時代感、科技感的視覺形態進行創新性呈現,展現出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嶄新魅力。 傳千年之工藝,煥發記憶之新生。 北京衛視春晚舞蹈《大展宏圖》把擁有400年傳統的北京兔兒爺搬上舞臺, 實景拍攝工匠制作“兔兒爺”的傳統工藝,結合群舞表演和特效合成,以豐富的表演形式讓傳統文化真正舞起來,散發出無限生機和活力。

藝術與技術、美學與科學珠璧交輝,用具象表達建構起“家國同在”的審美范式,喚起情感共鳴、民族認同,為傳統文化的文藝創作領域帶來了變革的力量。 有科技感的傳統文化節目在互聯網平臺頻頻火爆破圈,反哺傳統電視媒體,帶來可觀的效益回報,也體現了文化價值和經濟利益的相互賦能。

(四)虛擬人融合物理創造與數字創意

元宇宙未至,虛擬人先行。 隨著元宇宙概念在全球范圍內的火熱,虛擬人也迎來了全新的流量風口和應用, 一個個虛擬數字人集體站上了舞臺中央,成為新時代電視文藝晚會的??椭?。 數字虛擬人與真人同臺演出,面部表情逼真,肢體動作靈活,還可以擁有超越人類生理限制的寬音域和對節奏的精準把控,能夠最大限度還原所演唱歌曲的風格,可以比真人更好地完成表演,因此成為被人們熟知并認可的科技業態和藝術形式。

北京衛視春晚節目“虛擬鄧麗君”與真人歌者跨次元合唱《我只在乎你》,首次融合舞蹈表演,打造浪漫舞臺唱出流轉的時光。 虛擬數字人技術與節目創意相結合,虛擬和現實共生,讓觀眾眼前一亮。河南春晚破次元舞蹈《鳳舞九霄》由舞蹈家楊舞和AI角色金鳳公主瑞兒共同演繹,交互共舞,舞蹈家、三維CG技術制作真人角色瑞兒一起完成空中舞蹈,呈現出大氣磅礴的雙人共舞, 鳳尾舞裙生動化力,帶來“彩鳳翩翩引起舞,瑞雪呈祥豐康年”的美好祝福,升華了整臺晚會在主題精神上的時代呈現。

三、 電視文藝晚會融合虛擬技術的必然趨勢及不足

(一)“虛擬+晚會”迎合年輕化所趨

隨著元宇宙不斷滲透, 更多年輕人涌入其中。如總臺的網絡春晚、B站的跨年晚會在受眾群體年輕化的命題之下, 運用了許多元宇宙的技術和要素,帶來更多雙向、沉浸、自由的虛實互動,交出了文藝晚會新形態的答卷。 在網絡更發達、信息傳播更分散的時代下,出生于互聯網浪潮中的年輕觀眾充分表達出對演出內容的新需求——他們想要更對口味的內容,更自由、沉浸的“觀看體驗”,因此“元宇宙”不斷浸入到各類電視文藝晚會當中。

總臺2023網絡春晚打造了首個 “賽博國風”元宇宙專場,會場坐落在水天相接處,琵琶、屏風、燈籠等國風元素與滿天煙火、炫彩霓虹燈交織,上萬名網友通過定制個人虛擬分身來到這個充滿傳統文化氛圍的虛擬空間,一邊觀看網絡春晚,一邊揮舞熒光棒、放煙花,盡情感受年味。 近幾年,電視文藝晚會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傳播舞臺,傳統文化與當下潮流科技元素緊密結合,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傳統文化活動,讓年輕人能夠重新回歸傳統節慶晚會中。

(二)虛擬景象打造晚會的儀式狂歡

俄國學者巴赫金曾系統提出過狂歡理論,在他看來,狂歡儀式創造了一個“第二世界”,其中的人們不再有地位之分,而是自由、平等、充分表達和展示自我,如節慶類電視文藝晚會就成為了現代社會在某些重大節慶時間點的狂歡廣場。 電視文藝晚會一般會在線上提前營造熱度和話題,營造濃烈的節日氛圍,并在網絡平臺同步直播。 收看直播的觀眾可以突破時空界限,收獲現場參與感,創造了進入儀式閾限狀態的狂歡儀式。

2023年初,多臺衛視晚會當中都出現了VR頭顯的應用場景,即觀眾可以通過佩戴VR設備觀看晚會直播,可以隨意切換觀看角度,近距離感受舞臺布景,建立直播房間連麥互動,大大增加了觀眾的臨場參與感與交互能力。 通過晚會直播,人們可以較為容易的建立歸屬感和認同感,以共同的情感依附進入狂歡狀態,滿足多樣的情感需求。

(三)虛擬技術落地晚會,容易造成“水土不服”

電視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產品的生產速度,技術賦權讓文化產業的話語權開始下行,電視文藝晚會可以看作一場大眾文化的狂歡秀。 虛擬技術的使用為電視文藝晚會的創意設計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但在實際操作上技術難度大,過于脫離現實的虛擬場景和與真實人物及場景的融合不佳都會直接影響觀眾接受度。 比如,洛天依與薛之謙在江蘇衛視2019跨年演唱會的合體舞臺,依托AR技術出現的二次元歌姬只能出現在電視屏幕中,在現場的觀眾看來,只有演員自導自演配合走位,對著玩偶龍揮舞大寶劍,僅浮于形式上的跨次元對話無法讓觀眾買賬,最終節目效果不佳引起吐槽熱議。 此外,還有一些在前期宣傳中以XR技術為噱頭的舞臺運用,硬核科技掩蓋不了觀眾對于選曲或改編歌曲的不買賬,歌手假唱、 跑調和唱錯詞等實際演唱中的問題,甚至被觀眾質疑形式大于內容,與其在舞美上考慮科技升級,不如首先在內容上思考如何提升。

虛擬技術是最終表現形式的手段,而創意才是內容表現的靈魂。 虛擬技術在晚會的應用不僅要造出有別于傳統的表現形式, 更要用視覺、 技術、審美、創意與虛擬技術的結合,突破技術與創意的壁壘,發揮出虛擬技術最大的優勢。

(四)虛擬人創意內卷造成視覺疲勞

虛擬人作為元宇宙的出入端口,各個行業都希望借此推開元宇宙的大門,作為虛擬世界數字身份的虛擬人也迎來了一波發展的機遇,大同小異的虛擬人爭相在各大晚會上亮相。 虛擬人產業的大規模增長很容易出現同質化現象,浙江衛視宋韻數字人谷小雨、湖南衛視虛擬主持人小漾、東方衛視虛擬人東方嬡、國風虛擬數字人天妤在各臺春晚上接連出現, 當數字人在晚會上唱歌跳舞不再新奇有趣,也就可以預想到未來虛擬人節目的遇冷。

一方面,虛擬人背后的團隊數量龐大,需要更多的經營成本,從研發到人員到技術都成為晚會設計虛擬人節目的限制。 2022年東方衛視虎年春晚官宣演員黃曉明與虛擬人物“國風曉明”將搭檔同臺對話,而在實際演出當中因為高昂的成本和技術問題,最終并未出現,可見虛擬人業務背后高昂的成本限制。

另一方面,虛擬數字人在交互性上和真人相比有一定局限,很多虛擬人被戲稱為“出道即巔峰”,沒有持久的產出能力, 依靠IP效應吸引的流量有限。 同時,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的“恐怖谷效應”也值得我們思考:越發真實的虛擬人越有可能讓人感到恐懼, 虛擬人在未來是否會持續獲得觀眾的喜愛? 虛擬人的應用是否只能限制在泛娛樂產業?這些問題都有待在未來的應用中慢慢尋找答案。

結語

毫無疑問的是, 未來虛擬技術在電視文藝晚會中的應用需求還將繼續迸發, 虛擬技術與大膽的內容創意相結合, 還將碰撞出超乎想象的感官體驗。 觀眾在電視屏幕前用肉眼無法分辨出哪些是舞臺實景、哪些是虛擬的內容,真正實現虛實之間的無縫銜接, 才能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沉浸式視覺體驗。

電視文藝晚會與虛擬技術的融合還有很多未開發的創意與領域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創造,虛擬技術新業態正在迎來新的藍海,潛力不可限量,未來可期。 期待虛擬技術在電視文藝晚會中的全新形態,重塑晚會的形式和內容,滿足觀眾對于虛實交互的美好憧憬。

猜你喜歡
文藝晚會晚會衛視
部分衛視下半年待播劇
普洱學院“我和我的祖國”新年文藝晚會暨新年致辭
試論電視文藝晚會中導演的創新能力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90 周年文藝晚會在黨的旗幟下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晚會《千年之約》完美落幕
天津衛視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級衛視跨年晚會新常態
慈善晚會3
慈善晚會2
慈善晚會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