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分析

2023-04-18 14:59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部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3年22期
關鍵詞:驅動教學法情境

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部 徐 義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與價值觀培養的關鍵階段,該階段的學習情況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知識基礎的構建。但是,受到以往應試教學思想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和教師往往只重視相關地理知識的學習,而忽略學生整體知識體系的構建。任務驅動教學法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協作作用。為推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應當對相關教學實踐進行分析。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一)創設情境

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保證自身有效性,需要盡可能保證學生學習情境與現實情況基本一致,通過構建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并且具有相應真實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結合任務進入其中,更加直觀和形象化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在創設情境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師構建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適應的情境,即從生活經驗或固定場景出發進行情境搭建,引導學生利用自身所學知識應用到具有真實性的場景中;另一方面,需要注意不同情境下任務的合理性,結合實際生活設計有效任務,避免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困難的任務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從而保證整體教學驅動性。

(二)確定任務

在完成情境構建之后,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的過程中,應當選擇與該情境緊密聯系的問題或者任務作為課堂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并完成任務。通過合理任務的設計,鼓勵學生更加主動地利用自身知識進行有效學習,同時解決任務之后也能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探索欲。在確定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從課程內容出發,做到任務與情境有效結合,保證整體真實性與有效性。其次也要注重任務的合理設計,不僅要與實際生活具有聯系,也要與教學內容相適應,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實現探索性學習。

(三)自主學習

學生作為完成任務的主體,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并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而非由教師直接告知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一方面需要注重相關知識的教學,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通過向學生提供解決相關問題的有效線索,如任務資料收集方向、任務主體內容等,推動學生自主探索。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境與任務內容,在情境中隱藏好線索并鼓勵學生主動發掘,使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抽絲剝繭來找到其中的關鍵,提升學習效率。

(四)效果評價

最終的評價是考查任務驅動教學法效率的主要途徑,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到合理、客觀、科學,從而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一方面,對學生當前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安排與最終結果進行評價,考查學生是否根據任務合理安排解決問題步驟,在知識運用過程中能否做到合理運用,以及最終是否真正利用所學知識完成任務;另一方面,對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相應任務的完成不僅需要學生獨自進行知識學習與資料收集,同時也包括小組與團隊之間的合作。自主學習能力與協作能力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部分,教師應當結合任務完成情況對學生綜合素養進行有效評價。

二、地理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踐誤區

(一)任務驅動形式簡單化

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教師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具有自身優勢,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其完整性,而不能直接簡化為教學目標問題的提出,避免形式主義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在“地形和地勢”部分知識教學時,該部分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本地理觀念。部分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的過程中提出淺層任務,比如“什么是地理事物?什么是山脈走向?你如何看待地理事物?”表面上看似是給學生布置任務,實際上只是引導學生尋找書本上一致的概念性內容,翻開書本即可找到答案、完成任務。這種膚淺的任務形式不僅不需要學生發揮自身的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能力,同時也會阻礙學生的深入理解,只是對課本內容刻板遷移,無法發揮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性、探索性的作用。

(二)任務驅動內容缺乏人文性

地理教學不能僅僅理解為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的背誦和解決應試問題,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其中不僅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內容,也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在教學中既體現在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聯上,又體現在學科本身的情感目標上。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地理知識的融入,又要注重相關人文性的發揮。但當前部分地理教師在進行學科任務設計的過程中,只是根據書本上的知識進行任務設計。

例如,在教授“交通運輸”部分內容時,該部分內容本身建立在學生掌握相應的地理知識基礎上,并引出之后的農業、工業等內容,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也能為未來區域地理的學習打下基礎。部分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的過程中,僅僅只要求學生“掌握我國當前交通概況,對不同交通途徑進行調查”??此平Y合相關知識,但缺乏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未做出與實際生活情境相聯系的教學要求,如:“根據自己旅游的情況,說一說交通對生活的影響?!边@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掌握相關背景知識,但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影響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用的發揮。

(三)對任務驅動結果缺乏考核

任務驅動教學法有效性的判斷關鍵在于對其結果的考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自身教學實際出發,結合課程目標考查學生的學習結果,不能只設計任務而忽略任務的完成情況。在傳統地理教學過程中,其評價模式較為單一,將最后學習任務的完成程度以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途徑。此類評價方式會導致過度重視成績而忽略學生能力、過度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的情況。

例如,在進行北方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部分任務結果考核時,雖然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做到有效任務設計與積極引導,但在結果考核中不直接對任務完成度進行評價,僅僅通過課下作業的完成程度或者階段考試等方式考查學生任務完成程度,反而會影響最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無法完全發揮任務結果對學生的驅動作用,影響總體教學效果。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地理課堂教學的實踐分析

(一)結合教學實際,確定任務形式

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更加注重學生的探究,通過任務的形式實現學生之間積極互動,從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造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教師在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應當做到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緊緊圍繞所制定的學習任務開展相關知識學習。在實際確定任務形式的過程中,應當從教學實際出發,避免脫離學生學習需要。但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改變以往過度重視教材而忽略經驗、重視理論而忽略實踐的教學理念,看到實地考察、調查報告、資料總結等任務形式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作用。

例如,在進行“地形和地勢”部分內容教學時,為保證任務形式符合教學實際,教師首先應當明確教學目的,即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地勢,掌握相關地理知識,并明確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與因地制宜的基本地理觀念。在進行任務形式設計時,教師可以結合所在城市的圖片先進行地理位置、地形介紹,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進行情境構建。之后,結合“因地制宜”的理念進行任務形式確定,保證內容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實地調查報告作為任務形式,要求學生結合自身所在地區的地形、地勢調查相關產業分布情況,并在報告中對產業特點和地形特點進行記錄。在調查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去網上查找資料,甚至走到實地進行考察。此類任務不僅是對教學內容的合理延伸,同時也是學生對自身知識儲備的有效應用。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更好地剖析任務問題,構建起合理的知識體系。

(二)構建合理情境,設計任務內容

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教學情境創設具有獨特要求,其所需要的教學情境不僅是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同時也需要與學生生活實際或者現實情況相聯系,保證學生能在較為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知識探索。在情境創設過程中,一方面要結合教學內容,從知識本身出發進行學習環節安排,避免任務安排脫離知識教學需要,影響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另一方面要做到結合實際,打破教科書的局限,喚醒學生本身的生活習慣與經驗,促使其同化所學知識,從而提高總體知識學習效率,并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交通運輸”部分內容時,交通本身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學生也具有搭乘不同交通工具的經驗。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更應當結合生活實際。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建一個搬家的情境:“由于某些原因,我們需要搬家,一部分東西要放到其他城市的親戚家里,一部分東西要放到城市的另一個角落,同時家里還有小動物?,F在有幾種交通方式可以選擇,結合情況設計一個運輸方案?!痹诔醪綐嫿ㄇ榫持?,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思考不同運輸距離和貨物需要選擇何種運輸形式,在選擇過程中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并通過報告的形式確定最終的運輸方法。結合此類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不同交通方式的優缺點與適用范圍。比如,需要放到其他城市的東西可以選擇火車貨運的形式,距離較近的話也可以選擇汽車貨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探索運輸特點,構建起相應的知識體系,充分發揮其生活經驗在知識學習中的積極作用。

(三)落實課堂評價,注重任務結果

在開展傳統教學過程中其評價方式往往較為單一,通常只考慮當前課堂的學習效果或者只考慮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此類評價機制會導致學生過度重視最終的結果,忽視個人探索的過程。此類評價方式不僅無法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有效的了解,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個人知識體系的形成與綜合素養的提升。另外,部分學生本身學習積極性不高,這種評價方式會導致學生產生只要掌握相關知識,就完成了學習過程的消極思想。因此,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開展地理課堂教學時應當注重評價的多元性,并將任務結果落到實處。

例如,在進行北方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部分教學時,教師應當做到從學習過程、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進行培養。該部分主要的教學目標是令學生了解北方地區的范圍,并整合說明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師可以布置“結合北方環境,探索當地主要農作物種植情況”的任務。之后,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作為課程評價的一環,在給出教學任務之后鼓勵學生結合教材、網絡等方法收集北方地區的相關資料,得到較為完備的知識內容。結合學生在資料收集過程中的完整度、針對性等方面內容進行初步評價。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任務成果展現階段用匯報演示的方法進行結果展示,通過觀察不同小組分工的合理性進行再次評價。在匯報演示之后由不同小組進行互相評價,并說出給出相關評價的原因,引導學生吸取他人長處。最后,綜合上述評價進行綜合評價,得出較為客觀完備的任務評價結果,充分發揮教學作用。在給出教學評價后,應當做到有效公示,告知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并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適當給出指導。最終充分發揮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作用,實現學生總體素養的提升。

四、結語

任務驅動教學法主要是從任務出發,結合學生需要開展教學設計,通過有效應用能推動教學效率提升。但客觀來看,當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容易在形式、內容、結果上陷入誤區,從而脫離教學實際。因此,在開展初中地理教學課堂實踐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實際需要與課堂設計情況,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對人物進行全面評估,以保證教學有效性,最終實現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

猜你喜歡
驅動教學法情境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驅動防滑仿真系統分析
屈宏斌:未來五年,雙輪驅動,砥礪前行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軌旁ATC系統門控柜接收/驅動板改造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基于S3C6410的Wi-Fi驅動移植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