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謇與盧作孚職業教育觀及其實踐的比較

2023-04-19 15:57唐勁松
南通職業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盧作孚張謇教育觀

唐勁松

(南通職業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7)

張謇(1853—1926 年),江蘇南通海門人,清末狀元,大生紗廠創始人,被譽為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實業”[1]111的主張,通過實業發展推動教育進步,努力實現實業與教育的良性互動。他創立或參與建立了370 多所學校,形成了涵蓋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大教育體系。盧作孚(1893—1952 年),重慶市合川人,民生公司創始人,被譽為中國航運業的先驅。盧作孚提倡“以交通建設為先導、以產業建設為重點、以鄉村城鎮化帶動、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以航運業及其附屬實業為基礎,大力興辦職業教育。張謇和盧作孚都是我國職業教育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他們的職業教育觀都是教育為救國之道,但由于他們文化背景、閱歷、教育認知不同,對職業教育的理解也各具特色。本文擬對張謇和盧作孚的職業教育觀及其實踐進行比較,以期為中國當代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借鑒。

1 相似之處

1.1 二者職業教育觀皆源自傳統文化,并借鑒西方經驗

張謇在興辦實業、推行地方自治的實踐中深刻認識到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盡管其職業教育觀受傳統文化影響較深,但他認為“教育必與時勢相消息,倘昧于時勢之變遷,墨守定章,一成不變,則其教育與時勢不相應,雖有成效,何補于國,何補于民”[2]。因而他合理借鑒了日本職業教育及西方實用主義教育的進步思想。1901年,他在《通海墾牧公司集股章程啟》中提出“興工筑堤之始,即擇千畝之地立農學堂,延日本農科教習,采日本農會章程,斟酌試辦”[1]26。他推崇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念,曾邀請杜威在南通做了四場關于職業教育的講座。他所題的“祈通中西,以宏慈善”校訓體現了中體西用的思想。同時,張謇的職業教育觀也受到其下屬、同僚黃炎培的影響,其職業教育實踐與黃炎培“辦職業學校須同時和一切教育界、實業界努力溝通聯絡;提倡職業教育同時須分一部分精神參加全社會的運動”的大職業教育觀基本吻合[3]。

盧作孚的職業教育觀也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對盧作孚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靶奚?、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儒家文化促成其自律習慣,他的職業教育實踐非常重視以身作則。同時,盧作孚很早就開始研讀國外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讀物,其職業教育觀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響,尤其是西方職業教育中的實用方法論,如講究調研、注重實踐、理論與實踐結合等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了他職業教育觀的形成。值得一提的是,黃炎培職業教育觀可被認為是張謇與盧作孚職業教育觀的交匯點。盧作孚對黃炎培大職業教育觀非常推崇,并予以實際運用,他說過,“自己現在是辦實業的,但實際上是一個辦教育的。幾乎前半生的時間都花在辦教育上,而現在所辦的實業,也等于是在辦教育,是想把事業中全部工作人員培養起來,提高他們的技術和管理能力”[4]。

1.2 二者舉辦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同為救國

1896 年,為振興民族工業,張謇在南通與劉坤一議辦通州紗廠,張謇說:“通州之設紗廠,為通州民生計,亦為中國利源計……捐我之產以資人,人即用資于我之貨以售我,無異瀝血肥虎,而袒肉以繼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貧,國于何賴?”[1]6隨著各項實業的創辦與發展,張謇發現人才缺乏成為實業發展的瓶頸。正如其日記所載:“從事紡廠者十有八年,以是為恫恫者亦十有八年矣”“夫如是則安足以望自樹立之一日哉?”[5]330他認識到應進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以支撐實業發展,因而下定決心辦職業教育,“下走私愿,寧惟以是校所養成之人,供南通一縣之用而已”[5]330,望“夫學生之入實業學校,固將為實業界效力也”[5]443。張謇強調教育不施,則民智不開;教育不強,則國家不強。他認為,“舉事必先智,啟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達,乃先實業”[1]198,可見,張謇創辦實業是為了救國,舉辦職業教育是為了實業,通過實業的積累辦教育,通過教育啟發民智,讓更多的人為實現實業救國理想而共同努力。

與張謇舉辦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一致,盧作孚很早就確立了教育救國的理想,在辦實業之前就有了相當多的教育實踐。1921 年,他任瀘州永寧道尹公署教育科長時積極進行教育改革。當時,學校教育多沿用清朝的學制,學校所教的知識與社會脫節,學生無法學到實用的知識滿足謀生需要,與未經學校教育的人同樣因缺乏謀生技能而陷于貧困,因而造成“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無用論”等觀念盛行。為實現人人有技能謀生的目標,盧作孚以實業為依托,在學校教育中融入職業教育,讓讀書有用,進而實現以實業為基礎的教育救國目標。

2 相異之處

2.1 二者職業教育救國的路徑不同

張謇辦職業教育旨在為國,其教育救國的路徑是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才,從而振興國家,進而造福民眾。與其狀元身份有關,張謇始終認為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應該雙線發展,中國的未來將由職業教育造就的人才與從基礎教育走到頂端的高尖端人才共同撐起。張謇以“教育以普及為本,普及以生計為先”[6]的理念發展教育,促進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雙線發展。他說:“竊維環球大通,皆以經營國民生計為強國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現吾國國民生計日蹙,欲圖自存,勢已岌岌。舍注重實業教育外,更無急要之計畫?!盵7]209“各種實業學堂得以次第設立,實于國民生計大有關系”[7]210,職業教育使“有職業者可以略進新知,無職業者可以稍儲通識”[6]??梢?,張謇認為基礎教育可以啟發民智,職業教育可以解決民眾生計問題,發展職業教育一方面可保障普通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可支撐實業的發展。概括而言,即職業教育是謀生技能教育、實業保障教育,是使民眾有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維持社會穩定的基礎。

盧作孚辦職業教育旨在為民,其教育救國的路徑是通過職業教育直接改變民生,先救民眾于水火,民富民強則國強。他認為國家貧困的根源是工業發展滯后,民眾貧困的原因是缺乏立身的技能,應改變傳統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的現狀,在基礎教育中融入職業興趣、社會生活能力與職業能力的培養,以保證學生在學校能學得謀生的技能,畢業后能為社會所用。

2.2 二者職業教育體系的架構相異

張謇分析日本復興的原因,提出“工茍不興,國終無不貧之期,民永無不困之望,可以斷言矣。茍欲興工,必先興學”[7]100。他認為“教育必資于經費,經費惟取諸實業,所謂實業為教育之母是也”[5]579,“實業與教育迭相為用”。也就是說,實業不興,則學不昌,教育需要有強大的實業作為經濟支撐,而欲興實業就要解決人才的問題。因此,張謇在實踐中架構了從小學到中學直至大學的完整普通教育體系,又在中學之后衍生創辦職業教育的各類專門學校,為各類實業培養專門人才。張謇在創辦各類職業教育專門學校的同時沒有削弱基礎教育,甚至可以說他創辦職業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振興基礎教育,例如,他為培養基礎教育的師資創立了師范??茖W校(師范??平逃龑儆诼殬I教育)。

張謇根據實業發展的主線架構職業教育體系,以培養實業所需人才,使實業和職業教育互為支撐,“南通有紗廠,爰設立紡織專門學校;南通經營鹽墾,爰設立農校。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實業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5]615。張謇以紗廠為中心,延伸創辦了一系列實業,涉及墾牧、煉油、冶鐵、桑蠶染織等諸多領域,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與此相適應,從1902 年至1921 年,他先后創辦農學堂、醫校、紡校、師范學校、女子師范學校、女工傳習所、銀行專修科、鍍鎳傳習所、甲科商業學校、女子蠶桑講習所、清丈傳習所、伶工學社、巡警傳習所、交通治安警察學校等二十多所職業學校,形成了一個多科目、多層次、較全面的職業教育體系。

1925 年,盧作孚以“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8]188為宗旨創辦民生實業公司后,以人人皆有職業為目的開展職業教育實驗,其主張與張謇“父教育、母實業”的主張不謀而合,但體系架構與張謇創辦的職業教育有所不同。盧作孚以小學、中學為基礎,在小學階段就以職業為導向影響學生,并融入部分職業的體驗性學習,到中學階段增加職業教育的基本技能學習,學生中學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在企業繼續完成所需職業技能的升級。

盧作孚構建的職業教育體系分兩大部分:一是技能儲備教育,以期人人有業;二是在職樂業教育,以期有業者樂業。

技能儲備教育面向兩類對象,一類是他所創辦的北碚實用小學、兼善中學的學生,一類是即將退伍的士兵。北碚實用小學崇尚實驗與觀察,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基本生活技能。兼善中學開設竹工、泥工、金工、木工等職業教育課程,還專門開設職業補習班傳授商業知識、簿記、商算、財政學、會計學、經濟學、運輸學等知識,以作為日后就業的職業技能儲備[9]。他關注到士兵退伍后的謀生問題,成立專門機構并添置鐵輪織布機、扯梭木機和部分織巾設備,請專人教士兵織布、織襪、打草鞋、裁剪、縫紉。據1928 年6 月30 日《嘉陵江》報道,“峽防局去年秋天即買機數架,令常隊、練隊士兵練習織布,至年底能織布者已達全隊之七八”。他還親自帶士兵學習電學知識和勘察測量、電話架線技術,采取各種教育方式調動學員的學習興趣。

在職樂業教育主要面向民生公司職工及職工家屬。民生公司從組織機構、資金財力、師資隊伍、配套設施四個方面制定了系列政策制度保障樂業教育計劃實施,根據不同崗位需求開辦職業能力提升班,定期和不定期組織各種企業文化活動、職業道德教育講座;還成立職工家庭工業社,為職工家屬提供免費的生活技能、職業技能及文化知識的培訓[10]。

2.3 二者職業教育發展的生態各具特色

張謇創辦職業教育的生態是融職業教育與地方治理為一體。張謇認為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之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11]。他將職業教育放在“地方自治”中籌劃和發展,精心設計從啟蒙教育開始的,覆蓋初、中、高層次教育的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并通過發展實業和辦職業教育興基礎教育,又以基礎教育的發展促進實業的發展和職業教育層次的提升[12],實現一定的資本積累和文化積累后推進文化、公益、慈善、市政事業。張謇說“竊謇以國家之強,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實業教育,而彌縫其不及者,惟賴慈善。謇自乙未以后,經始實業;辛丑以后,經始教育;丁未以后,乃措意于慈善”[7]430。張謇所辦的職業教育不僅影響民眾的生計、企業的興衰,還關乎南通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層面,成為張謇實現南通地方自治的重要保障。

盧作孚職業教育實踐的生態是以技能培養促進現代化。他提出,“從根本上建設國家,(要)以機器替代人力,以科學方法替代迷信與積習,使農業增產,礦業開發,工業發達。陸有火車、汽車,水有輪船,空中有飛機,可資轉運;人人皆有智慧,皆有工作的技術,皆有職業的機會,皆有服務公眾的興趣”[8]448;“今天中國什么都不缺乏,只缺乏人,只缺乏有訓練的人,所以根本在先解決人的問題,解決人的訓練問題”[8]239。因此,盧作孚不僅在學校進行職業教育實踐,還將自己創辦的實業變成開展職業教育、職業實踐的“學?!?。他一方面用實業保障教育的實施,另一方面把教育融入實業,實業即學校,按實業的需求發展教育、管理教育,使民生公司被譽為“社會大學”。

盧作孚曾于1922 年、1930 年兩度到南通學習,“北碚花園”或許受到“南通模范縣”的啟發。北碚建設是盧作孚任峽防局局長時期主導的。盧作孚作為主管一方的地方官員主導地方建設與教育改革同張謇主持地方自治是不同的,地方官員進行地方治理擁有更強的政治支撐和話語權威,一旦建成也更易于通過官方媒介進行宣傳,從而獲得更大的影響。

3 結 語

張謇創辦職業教育針對性強,有什么領域的實業就興辦什么領域的職業教育,教育體系較為完整,所培養的學生不局限于技能型人才,還可以是研究型人才、教育師資、醫療人才、藝術人才。其構建的教育體系與我國當前的教育體系較為接近,適合作為中高層次職業教育的范式來借鑒。而盧作孚的職業教育實踐主要以就業為目標,并且把企業變為一所大的學校,進一步培養人,甚至培養職工家屬的職業技能。與張謇的大而全的教育體系相比,盧作孚的職業教育體系實用性更強,他的“社會大學”模式與當今的“廠中?!甭殬I教育模式更為接近。由于企業本身教育目的、教育資源的局限性,盧作孚的職業教育模式比較適用于初、中級技術工人的培養。盧作孚的職業教育實踐能解決中國近代工業革命中遇到的初、中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困境,但從國家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戰略高度來分析則有一定的局限性。

無論出發點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民眾,張謇和盧作孚最終都走上了教育與實業救國的道路。他們的職業教育觀及其實踐都有教育救國的終極目標,都是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的典范。二者所創辦的職業教育凸顯了企校共建的特點,體現了服務地方經濟的重要性,也體現了職業教育體系從業前培訓到業中培訓,再到終身培訓的科學性,比較研究他們職業教育觀及其實踐,對當代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盧作孚張謇教育觀
狀元實業家張謇與其兄張詧
張謇家訓一則(書法作品)
論張謇的日本觀
淺談如何用科學教育觀培育孩子
盧作孚:留給兒女的,是做事的本領
金錢教育觀,從現在開始
重讀盧作孚
聯墨雙馨六
盧作孚的“中國夢”
論王十朋的教育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