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淮安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2023-04-19 18:23梁文鳳秦小麗
關鍵詞:淮安產業鏈農產品

梁文鳳,秦小麗

(1.淮安行政學院 經濟學教研部 江蘇 淮安 223005 2.宿遷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0 引 言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指導農業農村工作發展的一項重要政策,也是新時代我國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產業興則鄉村興,在鄉村振興這一系統工程中,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對推動地區農業高質高效發展、提升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意義重大?!笆濉逼陂g,農業農村部安排了超過100億的中央財政資金,全力打造了15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的技術創新與信息鏈構建。中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并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強調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1]。農業全產業鏈是農業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環節和主體緊密關聯、有效銜接、耦合配套、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2],通過農業全產業鏈賦能鄉村振興,有利于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區域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到了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針對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3],這為各區域的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江蘇地處南北過渡地帶,依托魚米之鄉底蘊,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特色食品、特色手工業等,其鄉村產業發展多元化、特色化優勢明顯,主要表現為以部分小眾為代表的特糧特經作物,以茭白、水芹為代表的水生蔬菜與以西藍花為代表的地方特色蔬菜,以陽澄湖大閘蟹、盱眙小龍蝦等“河蟹經濟”為代表的特色水產,以葡萄、草莓、銀杏等為代表的特色經濟園藝林果產業,以及名聲響亮的南京鹽水鴨、高郵鴨蛋、蘇淮豬、揚州鵝等“蘇”字號品牌畜產品等。為了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江蘇省委2023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積極拓展鄉村產業發展空間”?;窗彩墙K的重要糧倉,在當地市政府批復同意的《淮安市“十四五”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勾勒出了其“十四五”期間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路線圖”,明確提出提升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等目標。本研究主要基于淮安全產業鏈建設的實踐,總結了淮安農業產業鏈發展的成效,剖析了其農業全產業鏈建設面臨的困境,在此基礎上提出其農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路徑,這對淮安加大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力度、加快建設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其他農業型城市建設農業全產業鏈,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具有重要的參考與借鑒價值。

1 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分析框架

中國新時代的特征之一就是由強調發展速度轉向重視發展質量,中國政府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的發展要落腳到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上。高質量發展理念內涵豐富,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的有機統一。作為農產品鏈的集合體,農業產業鏈是實現農業縱向協調發展與橫向開放融合以及社會服務創新支撐的主要路徑[4]。Paul H.W.M Oude Luttighuis(2000)認為,政府和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共建信息管理平臺等分擔農業產業鏈建設的部分資金投入,以促進農戶、企業與市場之間的信息交流[5];Harvey S·James(2004)認為,相關的經營主體需要在產品的生產和流通中,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對產品進行深加工,以提升農產品的價值[6]。也有學者認為,在內部激勵和外部引導兩種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動力機理下[7],農業全產業鏈閉合平臺需要從市場運作與利益分配方式方面進行改進[8],通過分享資訊、減少浪費、提升效率、增強合作等措施,減少糧食產業鏈中出現危險的幾率[9]。近年來,隨著新信息技術對農業產業鏈的不斷賦能,不少地區的產業鏈已經由單一環節拓展為多個環節,由小區域合作向國內國際雙循環推進[10],在這種發展態勢下,孫永朋等(2021)針對浙江農業全產業鏈的打造,提出了實施“四位一體”“五化齊飛”和“六鏈共舞”的農業全產業鏈升級發展行動戰略思路[11];李國英(2022)探析了農業全產業鏈數字轉型的技術路徑[12];鄭煥春等(2022)研究了穆棱西洋參全產業鏈的發展,通過構建內外雙循環鏈、“3+N”多元化產品結構、三產融合“互聯網+”推動穆棱西洋參在全產業鏈的高質量有序發展[13];郭旭等(2022)從產業發展模式創新、產業利益鏈完善、規模效益提升、價值鏈延伸、品牌打造、營銷推廣等方面提出貴州省藍莓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和完善的路徑[14];何美章(2022)等認為,在吸納小農戶參與農業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時,應充分考慮小農戶的產銷對接與資金需求以及對農產品品牌溢價的拓展問題[15];丁嬌嬌等(2023)分析了全產業鏈的利益平衡問題,認為在農業全產業鏈各環節,應明確利益分配機制,才有可能使農民分享到更多的收益[16];朱道才等(2023)認為,提升農業全產業鏈的金融支持效率,能夠有效發揮金融賦能現代農業,有效促進鄉村產業振興[17]。

根據上面的文獻梳理,發現有的學者從產業組織學視角分析農業產業鏈主要環節的發展基礎與問題,這有利于農業產業鏈主要環節的有效銜接與縱向延伸;也有學者從產業經濟學視角剖析區域特色農業產業鏈的集群發展、創意發展等問題,這有利于拓寬農產品的功能屬性,推動農業產業鏈的橫向開放融合,吸引更多的主體參與農業產業鏈主要環節的價值創造與增值服務;此外,也有學者分析了金融支持與數字賦能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問題??傮w來看,現有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農業產業鏈培育與建設的現狀,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如農業產業鏈各環節發展強弱不一、產業鏈橫向的寬度與通過規模反映的產業鏈厚度有限,產業鏈的利益鏈接機制不夠科學、重點產業價值創造潛力挖掘不夠等問題。從發展態勢上看,現代農業的競爭已經演變成為產業鏈的競爭,對農業全產業鏈進行高質量建設,是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本研究把產業組織學理論和產業經濟學理論有機結合,根據淮安的資源稟賦與特色產業鏈建設情況,總結成效,分析困境,聚焦地方優勢產業,提出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紐帶,以延鏈、補鏈、壯鏈、優鏈為重點,建議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通過做強加銷環節“接二連三”塑造產業鏈新功能、提升區域特色知名品牌效應增加產品競爭力、多措并舉推動農業產業鏈利益有效聯結、拓展農業功能、做大做強農業新業態、優化要素保障提升產業鏈社會化服務水平等舉措,促進區域農業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2 淮安農業全產業鏈的建設成效

近年來,江蘇淮安立足當地氣候溫潤、自然資源稟賦良好等特點,將特優高效種植、特種健康養殖、特色生態休閑確立為農業三大特色產業,著力推進稻米、螃蟹、小龍蝦、規模畜禽、特色蔬菜等地區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2.1 聚焦特色產業打造重點產業鏈

在地區特色產業引領下,淮安按照“優、特、精”要求,著力主攻稻米、蔬菜、生豬、家禽、龍蝦、種業六個百億級產業,以及食用菌、中藥材、休閑農業三個成長型產業。以種業這一優勢產業為例,淮安市依托區域資源稟賦,聚焦品種培育、要素保障,在《淮安現代種業三年行動方案》、《淮安市種業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指引與保障下,當地種業的主要龍頭企業聯合農科院技術創新中心,創新品種,鍛造“種業芯片”,育成在全省乃至全國富有影響力的“淮麥”“淮稻”“淮油”“淮豆”系列農作物新品種102個,育成種豬新品種“新淮豬”和“蘇淮豬”等,并加強這些新品種在本地的推廣應用。截至2022年12月,淮安市現有持證種企40家,年銷售量7.5萬噸以上;淮安農作物的良種覆蓋率也超過了98%,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種子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達到40%左右;在種子種苗生產經營及以種業引領三產融合中,種植業總產值為28.88億元,畜禽業總產值達到41.33億元、漁業總產值為22.24億元。

2.2 通過技術創新強化產業鏈發展根基

淮安市通過技術創新驅動,強化產業鏈管理?;窗蚕群笈c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以及省、市農科院等機構合作,努力攻克種業關鍵技術,通過測土配肥、稻綠輪作、土地休耕等措施改進土壤、修復地力,通過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項目,帶動毯苗機插等新型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以及稻田養鴨、稻蝦共作等技術的推廣,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以及生物防治、人工除草、殺蟲燈等非化學防治措施,提升稻米品質。同時,淮安市在全國率先啟動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強化農產品質量管控,推進產品質量合格證和溯源平臺的合理使用;在全省率先實施生態魚池改造,養殖尾水循環利用“零排放”,以推動農業產業層級從“產量農業”到“效益農業”再到“綠色生態農業”的躍升。此外,淮安通過搭建“農技耘”等平臺、打造科技鎮長團、開展“萬企聯萬村”活動,推動農業科研人員、科研成果與特色農業精準對接。為了縱向延伸農業產業鏈,淮安市加強冷鏈倉儲設施的多區域、多層級構建,如清江浦區清香農場現代農業產業化基地、淮安福昌食品凈菜加工、盱眙縣和善園綠色蔬菜規模種植和冷凍食品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在有序推進,淮安市主要區縣農村生產流通樞紐節點項目、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項目等正在加速建設,漣水瑞豐農業、江蘇淮香食用菌以及淮安柴米河、淮安噠噠牧業等數字農業農村基地持續加大數字技術應用力度,有力地助推了當地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2.3 發展多功能農業拓展特色產業鏈寬度

淮安市聚焦省內外知名度高的特色產業,積極拓展“農業+”功能。就小龍蝦、螃蟹為代表的特色水產養殖而言,淮安已建成水產健康養殖面積59萬畝,稻蝦綜合種養規模110萬畝,小龍蝦產業獲批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特別是淮安市盱眙縣基于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和蝦稻共生產業優勢,依托盱眙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種養儲售及深加工于一體的“龍蝦+”特色主導型農業全產業鏈,全力鞏固盱眙龍蝦領軍地位,建成了由蝦稻共生產業帶,高效生產核心區、現代農業科技示范核心區,以及綠色食品加工區、明祖陵三生融合共建區和龍蝦小鎮服務區組成的“一帶二核三區”功能型產業鏈,打造了大運河百里畫廊沿線等現代農業產業帶。就農業+(改成“農業+”,就是加一個雙引號)科普教育而言,淮安金湖荷花蕩景區以萬畝荷田的自然風光作為旅游資源,結合本土歷史人文先后建成荷花培育基地、植蓮公園、百荷園、水上親子樂園、荷文化體驗館數十個景點以及太明荷博園等配套服務設施,該景區已獲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被評為全國100條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線路。

2.4 通過品牌賦能優勢產業鏈提升產業鏈價值

淮安是中國稻米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市,其打造的區域公用品牌“淮安大米”在2019年被評選為“江蘇省十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該品牌先后獲得“江蘇名牌產品”、“江蘇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十佳糧油地理品牌”、“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金獎大米等稱號,并在2021年入選“中國好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十強榜,推動淮安的優質稻米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產業優勢。特別是“淮安大米”旗下的“盱眙龍蝦香米”這一地理標志證明品牌,更是盱眙縣委縣政府借力“盱眙龍蝦”金字招牌,依托“蝦稻共生”綜合種養優勢,借助“一只蝦”做強“一粒米”的成功典范,龍蝦香米產業也已成為盱眙龍蝦產業鏈的最新延伸,該品牌產品既突出以糧為主與產業特色,達到了帶動龍蝦產業升級,促進糧食、食品、生態安全,提升農民收入的“三贏”效果。在地方稻米品牌賦能下,大庭昌糧油、興隆米業、龍蝦集團等地方龍頭企業以“蘇雨禾”香米系列為紅線,在產業鏈基礎上融入價值鏈,品牌鏈,將產業鏈中涉及到的良種,種植、收儲、烘干、質量、包裝、宣傳等環節,通過標準化管理緊密聯系,在很大程度打破了行業界線、所有制限制,實現了企業間松散聯合式的規模經營,擴大了稻米產業鏈的厚度,提升了產品增值的空間。

3 淮安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建設的短板制約

盡管淮安農業中部分特色產業鏈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受加銷較弱、品牌不清、農戶分散、企業不壯、科技金融支持有限等因素影響,淮安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建設面臨不少短板制約。

3.1 加銷環節較薄弱影響產業鏈整體品質

淮安農業產業鏈加銷環節比較薄弱。在加工環節,淮安目前仍以原料供給、資源消耗的初加工為主,精深加工稍顯不足,其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類型主要是中小企業,銷售超10億元以上的企業僅有31家,只占集群規上企業數量的4%,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例與農產品的資源優勢不相匹配;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冷鏈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淮安的不少農產品生產基地缺乏相關設施設備,加上冷鏈物流運輸不夠發達,使得農產品冷鏈配送存在難度系數大、總體成本不易控制等問題。在流通環節,因為缺乏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和支撐,流通企業設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農產品銷售仍以“原”字頭為主,大量農產品只能作為原材料運往外地銷售或進行二次加工,縮減了相關經營主體的收益增值空間,導致農產品的多樣性、個性化供給難以有效保障;同時,以家庭經營為主的小規模農業生產模式也決定了流通方式的分散性,大多數農產品采取田間地頭交易模式,粗放式的產銷狀態造成了農產品增產多增值少的現象。

3.2 產品特色與品牌效應不強影響產業鏈競爭力

(1)農業產業鏈上的部分特色農產品有斷代風險?;窗仓饕r業產業結構趨同化明顯,農業主導產業增收空間收窄,帶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在近年發展中逐漸趨于弱勢。比如:淮陰黑豬價格高于白豬市場售價,但由于生長周期長、飼養成本高,養殖戶大都不愿意養殖黑豬,相關部門又缺乏政策引導,導致淮陰黑豬養殖規模長期停留在低位水平,一些農戶已經開始多快好省的白豬養殖,長此以往會使淮陰黑豬這一地方特色農產品出現斷代風險。

(2)部分品牌賦能產業發展效果不明顯?;窗惨恍┺r業產業鏈存在品牌賦能產業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當前,淮安市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數量不少,但存在“多而不響”“雜而不精”等問題,商品品牌缺乏集成打造,只有少數品牌如“盱眙龍蝦”“盱眙龍蝦稻米”等能整合資源統一運營,其他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精品品牌較少,導致品牌效應和經濟效益弱化。如淮安水稻有近百種,雖然有“淮安大米”這一區域公用品牌加持,但具體的稻米產品品牌同質性較強且存在各自為戰傾向,加上現有產業供應鏈、營銷鏈還不具備協同核心競爭優勢與產業地域特色深化品牌體系建設的能力,導致市場效應分散,這制約了淮安稻米全產業鏈的價值提升,不利于特色產業的升級發展和提質增效。

3.3 產業鏈中利益聯結機制的紐帶作用發揮有限

淮安市農業全產業鏈的利益聯結機制相對單一松散,大量小規模農戶仍是農業全產業鏈上的中堅力量,這些農戶處在產業鏈的前端,以分散經營為主,獲取信息渠道有限,難以有效應對市場變化,在農業生產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時分散經營的農戶老齡化現象明顯,以經驗種植為主,比較注重實際利益取向,對科學管理與先進種養技術的應用動力不足,會影響生產效率與農產品的質量。企業是是增強產業鏈的關鍵主體,龍頭企業通常處于主導地位,一般會選擇與農業或農村合作社、有一定規模的物流公司等合作,從而與農戶之間建立起間接聯系,以此間接推動農產品種植規模的擴大與農作物質量的提升。但由于是間接管理,整個流程線較長而且涉及多個渠道,再加上多數企業沒有雄厚的資金和較強的管理能力來建設產業園,非標準化的運營難以滿足農戶對較高利潤的預期。從運作上看,由于農業產業鏈組織化程度偏低,相當比例的農業合作社流于形式,實際運行存在隨意性,帶動農戶的能力較弱;而家庭農場主、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有限,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規范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導致農產品生產量質不易同步;加上散戶對龍頭企業的信任感不強,龍頭企業對散戶的聯動動力也不足,導致雙方在生產端的銜接上存在不少困難,表現為農戶對能實現較多利潤增值的加銷環節參與有限。

3.4 農業功能的拓展尚不能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農業產業價值的源泉主要依賴消費者的需求,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與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在消費農產品時,已經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吃和用,而是要吃出品質,吃出體驗,吃出美感,吃出身心愉悅。這種多元化的消費觀促使農業也要由有限功能朝著多功能的方向拓展,這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可靠動力,以推動農業發揮綜合功能,從而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如緩解農村的生態危機,滿足民眾的休閑、娛樂、康養等高品質生活要求,促進城鄉的融合發展等。從這個角度看,農業全產業鏈中的任何一環都可能是收益創造的點,由此產生了農業+景觀、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農業產業鏈。但現有新業態發展規模大的不多、發展層次高的也較少,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類型較少、品質良莠不齊,且同質化現象較嚴重,使得農業新業態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加上農業從業人員文化程度較低,年齡偏大,對農業功能價值的認知有限,影響農業多種功能的拓展,農業要徹底實現從傳統的食品供應向多功能的拓展,還面臨諸多制約瓶頸,在土地資源緊缺的現實約束下,高質量發展“農業+”式的新業態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3.5 農業產業鏈社會化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受社會化服務市場主體發育不足,公共平臺建設滯后等因素影響,當前淮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在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等方面需要加強。一方面,公益性服務體系受硬件設施陳舊、人才配備不足、體制機制僵化等因素影響,與農民的真實訴求存在一定偏差。全市農村道路、農田基本建設、灌溉渠網、農業信息化、機械設施等方面的建設標準還有待提高、覆蓋領域還有待拓展;農業科技研發創新、科技推廣、技術培訓、社會化科技信息服務方面的能力還比較薄弱,運用國際國內領先的農業技術的深度、廣度不夠,科技含量不高,共產化、智能化、模塊化、標準化的先進生產方式缺乏引進和推廣,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經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在配套軟硬件中的投資不足,現有的服務水平滿足不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反映在實務中,省級財政涉農資金整合難度較大,市縣區財政配套跟不上,受財政資金二級項目和約束性指標制約,有些地方對上爭取項目資金積極性有所下降,出現有限的錢不愿用、用不好的問題;加上農業投入期限長、收益慢,導致金融機構開發涉農金融產品的積極性不夠,社會民間資本進入農業項目更加審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區域農業投入和特色農業競爭力的提升。

4 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農業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針對淮安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困境,以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全、品牌價值高、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聯農帶農作為高質量標準,聚焦優勢主導產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以延鏈、補鏈、壯鏈、優鏈為重點,全力提升農業全產業鏈發展質量,以便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撐。

于飼養試驗28日齡晨,每個重復挑選接近平均體重的試驗鴨1羽,稱活體重后屠宰,分別取其內臟器官心臟、肝臟、脾臟、腺胃、肌胃、法氏囊、胰腺及腸道稱重,并測量腸道長度,隨后按以下公式計算內臟器官指數:器官指數(g/kg)=器官重/活體重,腸道長度指數(cm/kg)=腸道總長度/活體重。

4.1 做強“產加銷”環節“接二連三”塑造產業鏈新功能

(1)要多措并舉延伸加工鏈,推動加工型產業發展。要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凸顯農業特色優勢產品,持續推動整個農業產業鏈條進一步縱向延伸發展,著力構建“生產、加工及銷售的全產業鏈。并基于綠色生態資源,重點發展糧油、畜禽肉類、果蔬、水產品等的加工以及休閑食品的開發,同時加大對農產品研發、技術攻關的支持,延伸或拓展農產品加工鏈條,有針對性地推動生物材料、各類食品加工的深度和廣度,以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后的價值,促進產業增效提質。

(2)加強田間地頭貯藏設施建設,全力打通流通鏈。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及家庭農場,建設或升級改造田間地頭收貯、儲藏設施,配套相應的供水、供電、道路設施,以確保農產品的新鮮度與高品質。同時,契合農業生產基地區域范圍內的專業化營銷市場,集中資源優勢打造2~3個有較強競爭力的農產品現代流通主體,實施“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此外,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定制農業和訂單農業,構建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鼓勵龍頭企業開設直營店、連鎖店,強化與各銷售渠道的對接范圍,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強化網絡銷售、直供直銷、連鎖經營等流通方式的運用。

4.2 提升區域特色知名品牌效應增加產品競爭力

打造知名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是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推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持久動力。為此要實施區域品牌戰略,打造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農業優質高端品牌,以增加地方產品的整體競爭力。

(1)夯實品牌建設基礎。以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和產業聯盟為依托,充分利用特色資源建設農業區域品牌體系,建立和實施品牌競爭戰略,提升品牌溢價能力,并以品牌建設為依托,加大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標準化建設力度,以夯實品牌建設基礎,打造更多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如以盱眙龍蝦為統一品牌,發揮龍蝦整體優勢,增強影響力,提高輻射力。

(2)推動地標性區域公用品牌的統一運營。依托地理標志性農產品以及生態原產地農產品等,做強區域地標性公用品牌,重視農產品品牌的授權管理,打造品牌和效益顯著的農業產業發展示范區,助推農產品持續增值。建議在“淮安大米”品牌下,推進區域優良水稻品種種植和水稻全程產業鏈機械服務,將基地水稻種植面積納入質量追溯范疇,委托專業機構對產品進行定期檢測,建立起從田頭到餐桌全程可溯源地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

(3)做好優質品牌的宣傳推介。對經濟效益好、產品附加值高的農產品品牌要加大宣傳推介,既要精準線下營銷,又要拓展線上營銷、節慶營銷等。建議淮安在全市旅游景點、商業集中區新增“淮味千年”品牌線下專營店,同時利用淮商現有的主要場所與營銷渠道等布設市外線下店,在主要消費城市的核心地段精準投放廣告,深化與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知名電商平臺及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的合作,營造品牌線上形象,以流量帶銷量;此外,以世博會為牽引,持續辦好金湖荷花節、盱眙龍蝦節、洪澤螺螄節等地方節慶活動,不斷放大節慶銷售。

4.3 多措并舉推動農業產業鏈利益有效聯結

(2)要重視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引導國家、省農業龍頭企業在農產品的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等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吸納市、區企業參與其中,進而帶動和聯結更多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代表的中小型經營主體和分散農戶,形成具有規模優勢、市場競爭力和良性合作機制的產業化聯合體,以推動農業穗軍崛起,推進三大產業有效融合。如盱眙縣從政策、土地、資金、科技等方面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培育和發展給予支持,形成的甘泉山糧油等龍頭企業牽頭、維橋金橋農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跟進、廣大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聯合體模式在實踐中收效明顯。同時引導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明確權責,規范管理,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以利于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與聯農帶農作用。

4.4 拓展農業功能 做大做強農業新業態

(1)深化農業功能拓展?;谵r產品基本供給功能,拓展農業外延功能,促進農業與文旅、教育、生態涵養等產業的功能互補,在多產業深度融合的基礎上,不斷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如基于鄉村文化振興,促進農業全產業鏈的農文旅融合,培育具有強大包容性的特色農業品牌文化,建設特色鮮明的農業文化創意中心,不斷開發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創意農產品和農文旅新業態,以便為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為農業全產業鏈做大做強提供充足后勁。在實踐中,淮安市圍繞農業+拓展農業功能,提升發展農旅項目,已成功舉辦洪澤(蔣壩)網絡螺螄節和第二十二屆盱眙國際龍蝦節等;淮安市白馬湖旅游度假區以向日葵的故事為主線,著力打造集花卉種植、產品加工、旅游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旅融合試驗區,有效放大農旅融合的倍增效應。

(2)延伸農業融合功能鏈。以農業龍頭企業為基礎,結合鄉村振興先導區建設,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載體,統籌現代農業產業布局,以特色優勢農產品區、現代農業園、農業綜合體等為載體和平臺,培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主體,融合農業產業、歷史文化資源、鄉村旅游資源等要素,依托種養資源發展耕種采收農趣、代耕代收、林下經濟等體驗農業,推廣種養結合、水產生態立體養殖、農漁復合經營,在全市層面集中資源打造1~2個鄉村振興樣板。在此基礎上,逐步有計劃地對其他園區進行規劃、升級和改造,引導和帶動周邊產業集聚發展,實現產業融合發展。如在《淮安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工作實施細則》指引下,淮陰區馬頭鎮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積極培育產業強鎮,引領三產融合發展;金湖縣塔集鎮成功獲批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單位。

4.5 優化要素保障提升產業鏈社會化服務水平

(1)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助農服務主體?,F階段著重整合供銷社、農技推廣等服助農服務資源,培育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相銜接的新型助農服務主體,著力發展以農資配送、市場信息、測土配肥、良種供給、農技培訓、統防統治為重點的農業生產前端引導性產業,以農產品購銷加工、冷鏈物流、快遞配送、品牌建設等為重點的后端引導性產業。支持并引導綜合性服務組織,開展面向大量分散小農戶的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整合提升信用合作、保險信貸、產權交易、土地流轉等服務,深化“郵政在鄉”工程,優化稅務、交通、政務服務,建設區級助農服務綜合平臺,鎮(村)級助農綜合服務中心,并覆蓋全市涉農區,形成有效銜接上下游產業、鏈接整合資源、為農民生產生活生態生計提供綜合助農服務的網絡體系,落實支持農村電商發展的財稅政策,引導國內大品牌電商在淮安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加快構建特色農產品電商銷售網絡及渠道,推動大型農產品專業市場完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與應用,拓展線上服務功能。

(2)加強要素保障,構建人財技向鄉村集聚態勢?;A設施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農村交通、供水、供電、污水處理設施,在農業產業集中區域規劃建設冷凍保鮮儲存、冷鏈物流等配套產業設施,暢通從田頭到消費目的地的全過程渠道。人才保障方面,建議持續抓好“五型頭雁”工程,研究實施“物質+獎勵”的正向激勵機制和長效引導體系,吸引在外鄉賢返鄉創業興業,激勵本地技術人才長期在農村一線干事創業,扎實推動職業農民培訓行動。資金保障方面,建議放大現有農業重大項目融資平臺的功能作用,積極整合各類涉農資金打造農業產業樣板,以樣板成效撬動多方資本投入農業重特大項目建設和特色農業產業鏈發展??萍假x能方面,以種子培育和標準化生產為重點,積極拓展和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智能設備,助推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躍升;借助信息技術暢通要素、資源配置,提高產業鏈流通效率,擴大市場收益。

猜你喜歡
淮安產業鏈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天下第一筍”——淮安“天妃宮”蒲菜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梨園尋夢淮安緣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產業鏈春之奏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