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如何積極主導協同育人機制建設

2023-04-20 23:03孫云曉
中國教師 2023年4期

孫云曉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要求,這需要學校積極承擔在協同育人機制中的主導作用,認真學習和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方針與政策;家庭教育指導以生活教育為本;整合利用社會育人資源。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 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第五部分論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時,對提高教育水平提出了“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的要求。它繪就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吹響了新時代的嘹亮號角,也為家庭教育事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值得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特別重視的是,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是黨中央和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更是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建設的迫切需要,這是具有非凡意義的。首先是強化了學校在協同育人機制中的主導作用。國家主導教育,而學校代表國家意志,體現國家指導家庭教育的方向。其次,學校具有育人的專業優勢,具有凝聚各方面力量的能力。這個要求的核心是強調育人機制的健全,也就是說,在立德樹人的共同原則之下,學校教育的本質屬性是知識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生活教育,社會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實踐教育或體驗教育。強調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就是各方面要完善各自的本質屬性建設,并且形成知識教育、生活教育和實踐教育協同育人的格局,建立一種相輔相成的合作關系。

什么是理想的協同育人機制呢?2023年1月,教育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育人機制更加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兑庖姟访鞔_了學校家庭社會在協同育人中的各自職責定位及相互協調機制,即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支持,而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何為主導責任呢?一是負有主要的責任,二是引導正確的發展方向。那么具體該怎么做呢?《意見》指出,學校要全面掌握并向家長及時溝通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情緒、學業狀況、行為表現和身心發展等情況;要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作為重要職責,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要用好社會育人資源,建立相對穩定的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和資源目錄清單,聯合開發社會實踐課程。

《意見》將學校的主導責任簡明扼要地概括為三個要點,一是全面掌握學生在校情況并及時與父母溝通;二是指導家庭教育;三是用好社會資源。實際上,每一個要點都不簡單,需要認真研究和用心協調。比如,學校如何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制建設,如何引導家長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如何整合社會資源,有效支持和服務于全面育人,等等。其中,一個特別需要引起學校思考的基本問題是學校發揮主導作用就要在協同育人機制中引導形成育人共識?!兑庖姟诽岢觥皥猿挚茖W教育觀念,增強協同育人共識”。如張志勇教授所說,這里的“育人共識”關鍵就是學校家庭社會具有共同的教育價值共識,就是“遵循素質教育理念和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在這樣一個基本原則之下,我們還需要思考家庭教育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家庭教育指導要走向何方。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第八部分即論述“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時,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出了要求:“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這樣的要求抓住了家庭教育最為本質的內容,一是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而生活教育首先是家庭建設,通過家庭教育逐漸形成良好家風;二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以家庭教育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三是良好家風是家庭建設和家庭教育的結晶,體現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讓家庭教育回歸與創造美好生活,是新時代家庭教育的重大主題。長期以來,似乎多上課外班、競爭高分數、進名校被許多父母視為首要任務,家庭教育被卷入知識化的誤區。之所以說是誤區,因為家校共育的方向不應是把家庭變為學校,而應讓家庭更有家庭的魅力,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家庭幸福。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吨腥A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重要貢獻之一是引領家庭教育回歸正道,例如,重申了家庭教育的五大核心內容,即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這是對家庭生活教育的完整概括。

立德樹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需要指出的是,道德具有在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規律和特征,如果缺乏生活實踐,再美好的道德要求都可能成為空中樓閣。如德育專家魯潔教授所說:“道德就是對于生活方式、生命實踐的理解和選擇,它是生活的解釋系統,它所要破解的是人的生活意義,它的存在就在于使人對生活意義有更合理、更深刻的理解?!币虼?,“道德教育要培養生成性的人,要形成人的道德智慧,就必須在豐富人的生活經驗、生活實踐上下功夫?!盵2]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可謂一語中的,抓住了家庭教育的根本規律和核心任務。早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家庭建設,家庭建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礎,而具有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和積極向上的家庭生活是家庭建設的核心內容。

基于以上論述和推理,對于學校如何積極發揮主導作用,有效推進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學校要認真學習和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方針與政策,不斷提升在協同育人機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能力?!兑庖姟访鞔_規定:“教育部門負責指導學校切實發揮好協同育人主導作用……”因此,學校要在政府的教育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具體要求,一是學校要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作為重要職責,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充分發揮學校專業指導優勢,特別要加強教育思想的領導,引導家庭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大力發展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二是切實加強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建設,加強學校家庭關于學生情況的溝通。學校應與家庭保持常態化的密切聯系,并將教師家庭教育指導水平與績效納入教師考評體系。三是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制度建設,如建立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落實家長會、學校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制度。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導專業委員會推廣的十大家庭教育案例之一的山西省實驗中學,其重要經驗就是成立了學校的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其作用類似于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因為經常結合理論研究探究一些家庭教育的前沿問題和突出現象,起到了引領全校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水平的良好效應。四是積極開發家庭教育指導資源,提高父母的教育素養。有條件的學校要建立網上家長學校,并指導家長提升網絡素養;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回應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同時針對不同家庭的個性化需要提供具體指導。五是促進學校家庭協同育人。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對于學生每日學業、體育、閱讀、藝術、勞動教育、合理使用電子產品、營養均衡、按時就寢、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生活,《意見》都提出了學校家庭協同育人的具體要求,需要學校家庭相互配合具體落實。

家庭教育指導要以生活教育為本,首要任務是引導父母理解、認同并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在回歸與創造美好生活中引領孩子健康成長?!都彝ソ逃龠M法》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五個要求、六項內容和九種方法,這是關于父母如何承擔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的法律規定,也是家庭生活教育的完整概括??芍^“記住五六九,教子不發愁”。其中,學校特別要引導父母注重家庭建設,為子女健康成長創造良好家庭環境;引導父母們利用閑暇時間帶領或支持子女體驗社會,幫助子女更好地親近自然、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高素質。只有注重家庭建設和家庭教育,才會有良好的家風。因此,衡量家庭教育成敗得失的核心標準是良好家風的建設。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導專業委員會推廣的十大家庭教育案例之一的江蘇省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其經驗就是通過家庭教育培育師和二十四節氣課程等做法,推動了家庭生活教育的蓬勃開展。

人是環境的產物,為了孩子健康成長,需要整合利用社會育人資源。按照《意見》要求,學校要把統籌用好各類社會資源作為強化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積極拓展校外教育空間,著力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體要求:一是要主動加強同社會有關單位的聯系溝通,建立相對穩定的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和資源目錄清單,依據不同基地資源情況聯合開發社會實踐課程,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二是積極邀請“五老”、勞動模范、道德模范、時代楷模、各類精神文明先進代表、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來學校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三是充分利用共青團和少先隊、關工委、科協、體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資源,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有效豐富學校課堂和課后服務內容,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當然,有些情況下,整合社會資源靠一所學校難以完成,需要在黨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下有序進行。例如,蘇州市文明辦在全市建立百余個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中小學生可以免費考察體驗,就是一個好方法。對于學校來說,特別需要與所在社區和周邊機構建立密切的協同育人機制。

總而言之,現代教育單獨依靠任何一個方面都是難以完成的,必須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在這樣一個偉大的事業中,學校積極有效地履行主導責任,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志勇.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生態[EB/OL]. (2023-01-19) [2023-03-0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3/2023_zl02/202301/t20230119_1039759.html.

[2] 魯潔. 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 教育研究,2006(10):3-7.

(作者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導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責任編輯:孫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