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高校新商科建設研究述評與展望

2023-04-20 08:43牛佳欣
大眾科技 2023年11期
關鍵詞:商科師資隊伍實驗室

李 雷 牛佳欣

國內高校新商科建設研究述評與展望

李 雷 牛佳欣

(桂林理工大學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新商科建設是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的教育應答。國內高校新商科建設是近幾年新興的研究熱點議題之一,然而卻鮮有研究對其文獻展開系統性的梳理和回顧,影響了新商科理念的拓展和深化。為厘清高校新商科建設的研究現狀,文章以新商科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從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五個方面對國內高校新商科建設的研究現狀進行簡要述評,并且指出新商科建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高校新商科建設的研究展望。

新商科建設;高校;人才培養

引言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在商業活動中被廣泛使用,工業經濟時代所形成的商科培養模式、教學理念和人才標準等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指出,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高校要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在“新文科”理念下,新商科概念應運而生,其本質是將傳統商科與其他學科進行重組交叉,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教學課程,用新模式、新方法為學生提供綜合性教育,具有跨界性、融合性和創新性的特征[1-2]。新商科建設是指以高等學校、高等院校為代表,通過對傳統商科升級改造,增加數字經濟時代賦予的新內涵[3]。目前,現有研究主要圍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和策略對高校新商科建設進行泛化研究,包括新商科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內容,鮮有學者對該領域研究進展進行系統性歸納總結。因此,本文通過系統性回顧和梳理國內高校新商科建設的相關文獻,歸納和總結高校在新商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高校新商科建設的未來研究方向,豐富和完善新商科教育的相關理論。

1 高校新商科學科建設研究

新商科學科建設主要以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標準為導向,以“知識—能力—素質”為主的培養內容始終貫穿全過程。構建跨學科知識體系是高校新商科學科建設的重要體現,呂朝暉[4]通過多學科之間的協同強調知識的綜合性、完整性和跨越性,指出商科不僅要與工科學科進行交叉,還要在其內部形成管理學科與經濟、會計等學科之間的交叉。也有學者提出要與時俱進,緊跟知識體系的更新迭代,通過建設多學科融合發展路徑完善人才培養模式[5]。陳增明等[6]提出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學科教育三者交叉融合,構建新知識體系,完善以“公共基礎、學科基礎和專業”為主的三個層面的課程。面對新商科教育提出的挑戰,朱麗莉[7]指出應用型高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在面對新商科教育提出的挑戰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田淑芳[8]以安徽新華學院為研究對象,提出要培養學生對商科知識與相關交叉學科知識的遷移能力。成慧翔等[9]以山西農業大學為研究對象,立足現實需求,提出實施“先理論—再實踐—后思維”的梯度機制。在綜合性素質方面,有學者提出以培養擁有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為導向,將數據思維、計算思維和倫理思維等各種思維進行交叉融合,注重培養商業倫理素養和個人職業道德素養。

與此同時,許多高校紛紛進行新商科學科建設。廈門大學提出要在“文科、理科、工科”的基礎范圍內進行更大跨度的學科交叉,在經管特色專業優勢基礎上探索和理學、工學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之路,強調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素質和能力,引導現有商科人才在已有行業或專業領域中發揮創新和引領的作用[10]。江蘇海洋大學強調知識學習、應用、創新一體化,注重學習基礎知識和前沿知識,打通專業知識的壁壘,構建跨學科知識體系,實行復合型人才培養[11]。然而,也有許多高校在進行學科建設時存在壁壘問題,原因在于它們主要聚焦在部分商科與工科之間進行交叉與融合,其他學科未與工科領域的學科形成新興學科。除此之外,不同類型的高校大多是基于“雙一流”建設方案進行跨學科建設,尚未立足自身特色,進行學科分層建設和特色發展。

2 高校新商科專業建設研究

面對當前社會對商科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數字化培養理念滲透進商科類專業,聚焦新商科學科專業群布局勢在必行。專業群建設是以校企合作育人為基礎,以促進學生能力提高為核心,以產教融合為主線,以“內培外引”為手段,以信息化技術為保障,打造適應數字經濟時代新商業發展的商科育人新形態?,F有研究中,許多學者基于數字經濟背景對商科教育提出的要求,對專業群建設要求、建設目標、總體思路和構建策略等方面進行研究。曹穎[12]重新定義新商科概念和人才結構需求之后,提出了四個專業群建設要求:優先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和職業素養、重點培養學生崗位核心技能、加強培養學生的數字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溝通能力。蔡舒[13]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以培養雙創人才為導向,提出探索“專創融合”的專業群路徑。除此之外,許抄軍等[14]以嶺南師范學院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商科的建設現狀,結合當前就業特點提出新商科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融合的改革目標。杜春晶等[15]以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加強頂層設計、整合教學資源等高水平新商科專業群建設路徑。同時,部分高校也紛紛落實新商科專業建設。比如四川外國語大學就“新專業申報—人才培養修訂方案—師資團隊建設—產教融合”內容提出了提前布局和統籌安排的專業建設思考[16]。滁州學院基于產教融合的背景,立足企業需求,根據新商科的理念重新設置商科專業,強調新興數字技術的應用,緊密結合產業發展前景,注重改革傳統商科專業,創新性探索全新的商科專業[17]。

綜上所述,新商科專業群建設高度依賴產教融合手段。但是,現有研究表明產教融合的聯結機制還未形成,需要繼續為人才培養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部分專業群仍以獨立的學科和專業進行人才培養,并不能有效滿足市場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缺乏新商科內涵覆蓋下的專業群人才培養體系。

3 高校新商科課程建設研究

課程建設和課程教學是新商科建設的落腳點,構建含有基礎性、專業性、工具性和通識性知識的課程體系是高校實現高質量教育的切入點。通過梳理和歸納相關文獻發現,現有的研究較多注重實踐課程的建設,部分學者指出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將課內實驗、集中實訓及實習等實踐課程納入課程體系,使學生系統地學習和實踐專業相關知識,幫助學生體驗真實的競爭環境[18]。王娟等[19]提出高校要將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標準相結合,通過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建立起以數字化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課程群。戴永輝等[20]以西南財經大學為研究對象,提出加強引用真實的企業案例和提供實踐機會,培養學生解決企業問題的思維。任小芳[21]立足于高職院校,提出了新技術和網絡資源所形成的跨界融合課程體系,可以提升大學生深層次的自主學習能力。融合式教學也包括產業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李偉等[22]分析新商科建設面臨的挑戰,以打造“金課”為切入點,提出要一體化推進“專業思政”和“課程思政”建設。楊寅[23]以互聯網金融課程為研究案例,對應用型新商科類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進行研究,形成建設模式路徑、專業課程群價值以及學生思政教育價值三方面的預期成果。并且,評價體系是了解課程建設目標實現情況的關鍵,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具有促進作用。李海燕[24]以安徽新華學院為例,提出高校要注重課程改革體系的重構,具體包括以“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多層次考核內容、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以及以“考核—反饋—改進”全過程的考核路徑。

除此之外,中山大學嶺南學院以教育部“四新”建設計劃為背景,增加和建設諸如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概論、數字市場與社交媒體分析等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擁有數字經濟時代所需要的能力。廣東財經大學強化頂層設計,重新打造新商科實驗教學,構建體系化、系統化的經管實驗教學新生態[25]。上海財經大學等財經類院校立足自身優勢,加入與商務分析、大數據等相關方向的課程,增加實訓實踐環節,優化課程結構,培養學生的數字思維[26]。面對當前復雜的互聯網環境,全新的課程體系和模式在不斷構建和完善。但是在建設的過程中,不難發現,許多高校缺乏新理念的課程,未能基于“雙一流”課程建設標準與新技術、新資源進行課程的融合和跨界。同時,部分高校盲目跟從,未能因地制宜,結合本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特色課程開設新課程,構建課程群。

4 高校新商科實驗室建設研究

實驗室建設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新商科建設貫徹“做中學”理念的充分體現。徐偉等[27]基于“雙一流”高校及大數據戰略發展背景,提出高校要意識到建設商務智能分析實驗室的重要性。王銳等[28]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目標,提出了建設大學生創客實驗室等建議。除此之外,較多文獻以應用型高校為主探討了新商科實驗室建設路徑。蘇雪峰等[29]就新商科實驗室建設面臨資金不足、利用率偏低、師資隊伍能力不夠等一系列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建設方式、管理方式、師資隊伍建設等措施。劉昭暉[18]提出要立足應用型高校的地方特色,從課程建設和實驗室績效管理兩方面拓展新商科實驗室建設的管理策略,并且從產教融合、專業實操技能比賽以及等級證書培訓及鑒定三方面提出了高校新商科實驗室建設的預期??偠灾?,在新商科建設研究中,針對實驗室建設的研究角度較為全面,并且許多高校也非常注重實踐,對于新商科實驗室建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安徽工業大學基于學院“雙萬”專業建設、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標準,提出了新商科實驗室建設的基本設想,強調了實驗室建設具有綜合性、優先性、高質量等特點[30]。河北農業大學針對傳統實驗室存在的問題,探討構建專業智慧云實驗室建設的未來發展模式和建設方向[31]。廣東白云學院以實踐能力為出發點,立足學科發展情況,建設企業管理模擬實驗室、跨學科跨專業綜合仿真實驗室、跨境電商實驗室等實踐教學基地[32]。然而,在新商科建設視閾下,學者并未對實驗室建設的屬性和邊界進行研究。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現有研究表明實驗室建設路徑既包括師資隊伍的建設策略,又歸納總結了課程建設的管理措施,但是未對實驗室建設、課程建設以及師資隊伍建設進行清晰的定義,界定它們之間所屬或者包含與被包含之間的關系。

5 高校新商科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高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在新商科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主導性作用,現有文獻多從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路徑和策略方面進行研究。陳柳源等[33]從師資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水平為切入點,解構了當前教師應具備以“知識素質、拓展素質、教育價值觀”為主的靜態專業素質和動態專業素質,為教師隊伍建設提供理論基礎。張汀等[34]以應用型商科類專業為研究對象,提出了新商科雙創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劉麗霞[35]基于當前數字化企業所需人才的角度,提出要加強多元化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引入企業高技能人才作為兼職教師。同時,魏軼敏[26]基于信息化視角提出高??梢约訌妿熧Y技能的培訓。除此之外,許多高校意識到數字經濟時代背景對于新商科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從賦能、創新等不同的角度構建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比如浙江財經大學通過構建“國內綜合導師特色工作室、國外專業商科導師團”的雙師機制,協同賦能商科人才的培養[36]。南京師范大學圍繞新商科人才的培養路徑創新,充分認識智能經濟發展背景的時代特征,注重跨界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和商科融合,探索和構建一支多元化、共生型、共創的商科師資隊伍[37]。但是,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分析,鮮少有研究注重黨支部和教研團隊等組織模式與師資隊伍之間的賦能、引領作用。黨支部作為新商科建設的組織架構之一,與教研室和教研團隊交叉融合,師資隊伍作為支撐這三個組織架構的核心元素,在師資人員分配方面存在著系統的問題。與此同時,教研團隊作為比教研室更微觀的基層組織,其賦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新商科建設更好地運行和發展。然而,在實踐背景下,許多高校缺乏相應的運行機制,無法保證教研團隊的常態化運行。

6 結論

通過系統回顧和梳理國內高校新商科建設的相關內容,可以發現,高校新商科建設應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構建“學科—專業—課程—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體系。為更好推動高校新商科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本文提出以下四點措施。

第一,對標“雙一流”高校的新商科建設體系,持續深化對地方高校的傳統商科的改革,加強與新工科之間的協作,基于“跨界—融合—創新”的發展邏輯,突破新商科建設中的學科壁壘,發揮專業群和課程建設的作用,培養掌握新技術、熟悉新業態的復合型商業人才。同時立足學校定位,探索梯度培育新商科建設體系,實現建立擁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

第二,明確“學科—專業—課程”體系的邏輯關系,厘清“黨支部—教研室—教研團隊”組織模式之間的關系,探索兩者之間雙向嵌入的機制。在學科專業嵌入組織模式過程中,學科約束組織劃分與設計,專業建設有助于凝練和營造組織文化,課程建設對于師資隊伍的需求與配備具有重要影響。反之,在組織模式嵌入學科專業過程中,黨支部對學科專業具有價值引領作用,教研室為一線教師發展賦能,教研團隊推動學科專業改革創新。

第三,持續探索產教融合的聯結機制,完善產教融合的制度保障。高校由于自身資源的缺乏,需要加強和企業的合作解決資源不對稱問題。立足企業視角探討產教融合的聯結機制,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新時代商科教學的發展。同時,在產教融合過程中,政府的作用機制值得進行研究和探索。

第四,創新以“教師—學生”為主體的人才質量評價體系和標準。新商科建設背景下,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將高校、企業以及政府等多主體納入以“教師—學生”為主體的質量評價體系,充分發揮教師在課程建設中的地位。同時,因地制宜地基于不同的學科標準探索多元化和全方位的人才質量評價標準。

[1] 王玉,杜勇.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再看新商科的內涵、外延和特征[J]. 商業經濟,2021(7): 174-176.

[2] 譚志君. 新文科視域下新商科的發展邏輯[J]. 商學研究,2022,29(1): 121-128.

[3] 肖安法. “新”之所在: 新商科的內涵及建設路徑探討[J]. 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9,33(4): 47-50.

[4] 呂朝暉. 新商科: 學科內涵與實現路徑[J]. 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5(4): 79-84.

[5] 周健華. 新商科背景下會展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職業技術,2021,20(5): 53-57.

[6] 陳增明,王娟. 地方應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養創新路徑研究[J]. 福建商學院學報,2020(5): 76-81.

[7] 朱麗莉. 新形勢下應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改革路徑[J]. 江蘇商論,2021(1): 124-126.

[8] 田淑芳.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基于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案例分析[J]. 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22,22(3): 17-21.

[9] 成慧翔,李凱麗,趙曉艷,等. 基于“新商科+信息技術”本科創新人才培養中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J]. 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2): 129-130.

[10] 新商科建設與學科交叉[EB/OL]. (2021-12-26)[2023-01-13].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k1NDI1Mg==&mid=2651370255&idx=2&sn=dca721b7705efdd82052caaa93aea396&chksm=84a57cecb3d2f5faebbad5b11651c38de8815a37296b67c0cee23a369fad9c38efc997fb529c&scene=27.

[11] 王智金,楊天華,宣昌勇. “三全育人”背景下新商科“四跨融合”育人模式創新研究: 以江蘇海洋大學商學院為例[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11): 92-94.

[12] 曹穎. 數字經濟背景下新商科專業群建設研究[J]. 科技資訊,2022,20(5): 114-116.

[13] 蔡舒. 產教融合背景下深化高職新商科專業群“專創融合”的路徑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2(24): 19-21.

[14] 許抄軍,劉海英,陳臻,等. “興商科”背景下新商科建設與改革[J]. 嶺南師范學院學報,2021,42(3): 23-30.

[15] 杜春晶,李晟璐. 高職院校特色高水平新商科專業群建設的困境與路徑[J]. 科技視界,2021(24): 155-156.

[16] 李訓,林川,董競飛. 數字經濟背景下新商科專業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以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為例[J]. 高教學刊,2021(10): 86-89.

[17] 程艷,黎娜,龔潔松. 地方高校產教融合背景下新商科專業建設路徑研究: 以滁州學院為例[J].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0,29(5): 49-53.

[18] 劉昭暉. 應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實驗室建設研究[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1): 179-181.

[19] 王娟,陳增明. “五型定位、五新路徑”培養新商科數字化人才[J].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6): 26-30.

[20] 戴永輝,閆柯鑫,王思懿. 學科交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建設探索: 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4): 85-87,91.

[21] 任小芳.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院校新商科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 科教文匯,2022(7): 60-62.

[22] 李偉,王秦,王彥芳. 新商科背景下一體化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探索[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21,35(2): 33-39.

[23] 楊寅. 應用型新商科類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以互聯網金融課程為例[J]. 教育信息化論壇,2022(4): 114-116.

[24] 李海燕. 新商科建設視域下應用型高校課程考核創新與實踐: 以安徽新華學院商科專業為例[J]. 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21,34(4): 16-18.

[25] 建設數字中國,全力打造“數字經濟與數據科學”學科研究方向[EB/OL]. (2021-06-30)[2023-01-13]. https://lingnan. sysu.edu.cn/article/1387.

[26] 魏軼敏. 新商科背景下財會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探究: 基于信息化視角[J]. 新會計,2021(4): 24-26.

[27] 徐偉,孫向陽. 雙一流商科高校商務智能分析實驗室建設探索[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23(3): 83-86.

[28] 王銳,雷雨. 基于新商科背景下大學生創客實驗室建設探討: 以產教一體化創客實驗室為例[J]. 知識經濟,2018(11): 148-149.

[29] 蘇雪峰,郭燕萍. 應用型本科高校商科實驗室建設的探索[J]. 農業網絡信息,2017(11): 44-47.

[30] 商學院召開新商科實驗室建設工作會議[EB/OL]. (2022-07-18)[2023-01-13]. https://sxy.ahut.edu.cn/info/1061/4419.htm.

[31] 鄭麗,劉偉偉,王震. “新商科”智慧云實驗室建設探索[J].智庫時代,2022(22): 129-132.

[32] 周鈺瀅. 實踐實訓出真知,商業發展向“融合”[EB/OL]. (2020-07-19)[2023-01-13]. https://www.baiyunu.edu.cn/ html/cn/baiyunxinwen/13354.html.

[33] 陳柳源,陸曉鳳. 新時代高校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大學,2021(2): 85-87.

[34] 張汀,王劍程. 新商科理念下應用型商科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路徑探究[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8): 60-62.

[35] 劉麗霞. 高職院校新商科開展實踐教學的路徑思考[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7): 93-96.

[36] 創新促卓越,全力打造“新商科”人才高地: 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EB/OL]. (2021-06-02)[2023-01-13]. https://bbs.pinggu.org/ jg/huiji_huijiku_10628322_1.html.

[37] 面向智能經濟培養復合型商科人才[EB/OL]. (2021-08-30)[2023-01-1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463 130465932461&wfr=spider&for=pc.

Review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usiness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usiness is an educational response to the new wave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usiness courses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one of the emerging research hotspots in recent years, but there has been few studies that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and review its literature, which has affected 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new business concept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usiness in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is guided by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new business talents. It briefly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new business construction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ive aspects: subject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faculty construction. It also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usiness. On this basis, it provides research prospe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usine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new busine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sonnel training

G640

A

1008-1151(2023)11-0140-04

2023-02-10

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學科專業與組織模式雙向嵌入視角下廣西高?!律炭啤ㄔO與改革實踐”(2022JGZ133);廣西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數智技術驅動下的地方高校經管類專業優化研究與實踐”(XWK2022013);桂林理工大學“四新”項目“新文科培育項目”(桂理工教函〔2022〕8號);桂林理工大學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項目“服務管理”(桂理工教函〔2022〕8號)。

李雷(1981-),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桂林理工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為服務創新管理、戰略管理。

牛佳欣(1998-),女,河南焦作人,桂林理工大學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服務創新管理。

猜你喜歡
商科師資隊伍實驗室
關于加強鐵路職工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
新商業模式下新商科通識課建設的思考和探索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翻譯碩士師資隊伍建設的反思
商科院系建立咨詢委員會的思考
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學改革與實踐
基于商科人才培養的通識教育課程建設之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