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甾體類抗炎藥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合理應用研究

2023-04-29 05:19張立梅
婚育與健康 2023年7期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藥

張立梅

【摘要】目的:探究非甾體抗炎藥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情況,旨在為此類藥物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參考。方法:篩選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間在我院診治的29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全部患者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品類與限定日劑量,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非甾體抗炎藥中使用最多的依次是對乙酰氨基酚栓、雙氯芬酸鈉緩釋片以及腸溶型阿司匹林,構成比分別為21.20%、20.35%以及10.40%。全部患者用藥治療后有29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9.83%(29/295),其中有7例血壓異常,有11例心律失常,有5例心臟纖維化,有4例血小板活化,有2例心力衰竭。結論:非甾體抗炎藥應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中應盡量選擇非特異性環氧合酶抑制劑,同時加強患者治療獲益及心血管事件風險的評估工作,科學正確地選擇非甾體抗炎藥開展治療,做好用藥監測,減少不良事件出現。

【關鍵詞】非甾體抗炎藥;心血管疾??;合理用藥

The study of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NSAID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ZHANG Limei

Zibo City, Zhangdi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Zibo, Shandong 25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NSAID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such drug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295 CVD patient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0 to September 2021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the categories and limited daily doses of NSAIDs used by all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oc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during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ults:The most commonly used NSAIDs were paracetamol suppository,diclofenac sodium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and entericcoated aspirin,with the composition ratios of 21.20%,20.35% and 10.40%,respectively.After treatment,29 patients had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of different degrees,with an incidence of 9.83%(29/295),including 7 cases of abnormal blood pressure, 11 cases of cardiac arrhythmia, 5 cases of cardiac fibrosis,4 cases of platelet activation,and 2 cases of heart failure. Conclusion: Non specific cyclooxygenase inhibitors should be selected as far as possibl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with NSAIDs,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treatment benefit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 NSAIDs should be scientifically and correctly selected for treatment, medication monitoring should be done well, and adverse events should be reduced.

【Key Words】NSAI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ational drug use

非甾體類抗炎藥屬于臨床多個領域使用范圍較廣的一類藥物,具有良好的抗炎、鎮痛、解熱等功效[1]。報道顯示,全世界每天約三千萬患者接受非甾體類抗炎藥,而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其中占據大多數[2]。非甾體類抗炎藥能夠對環氧酶起到抑制作用,切斷相關炎癥因子前列腺素E2、前列環素I2的作用通路,從而起到抗炎、鎮痛等一系列作用。但由于環氧化酶也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一定作用,所以非甾體類抗炎藥易導致心血管系統不良事件,包括血小板活化、心臟纖維化、心律失常與心力衰竭等。對于臨床心血管內科醫生而言,需要正確認識到非甾體類抗炎藥的心血管風險,在開具非甾體類抗炎藥需要全面評估患者的治療獲益情況和心血管事件風險,最大程度地合理選擇藥物進行治療?;诖?,本文主要探討非甾體抗炎藥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情況,為此類藥物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借鑒。

1.1 一般資料

篩選在我院診治的29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納入到本次研究,時間范圍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間。納入標準:①全部患者經臨床綜合檢查證實為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心絞痛等;②年齡18歲及以上;③無視力聽力障礙,具備正常溝通交流能力;④患者及家屬均完全知情研究過程且簽署協議書。排除標準:①近期因預防心血管事件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②近期使用的抗感冒藥物中具有非甾體抗炎藥成分;③精神異常、認知功能不全。全部患者中有男性165例,女性130例,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59.36±6.84)歲。

1.2 方法

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間在我院診治的29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資料,整合匯總全部患者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的品類與限定日劑量。同時借助Excel軟件計算全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概率,包括血壓異常、心律失常、心臟纖維化、血小板活化與心力衰竭等。限定日劑量判斷標準:限定日劑量主要指應用于特定治療目的中成年患者平均每天藥物劑量,本次研究中以《新編藥物學》《中國藥典》相關內容作為參考依據,結合藥品參考說明書來明確各個藥物的日劑量。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非甾體抗炎藥常用品類構成情況分析

非甾體抗炎藥中使用最多的依次是對乙酰氨基酚栓、雙氯芬酸鈉緩釋片以及腸溶型阿司匹林,構成比分別為21.20%、20.35%以及10.40%;其余還包括吲哚美辛栓、塞來昔布膠囊、布洛芬混懸滴劑、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緩釋膠囊、布洛芬混懸液等,詳情如表1所示

2.2 全部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分析

全部患者用藥治療后有29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9.83%(29/295),其中有7例血壓異常,有11例心律失常,有5例心臟纖維化,有4例血小板活化,有2例心力衰竭。

近些年,隨著非甾體抗炎藥研究應用的逐漸深入,該藥在心血管疾病的也逐漸凸顯出重要作用,在各種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了良好效果。然而,由于非甾體抗炎藥作用機制的特殊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期間也容易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尤其是環氧合酶抑制劑更易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非甾體抗炎藥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原因和多種機制有關,例如,前列環素I2和血栓素A2生成、一氧化氮形成、內皮功能、液體主流等因素[3]。環氧合酶中涵蓋環氧合酶-1和環氧合酶-2兩種同工酶。血小板中只有環氧合酶-1,不存在環氧合酶-2。環氧合酶-1可以促進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物轉變為血栓素A2,而血栓素A2具有較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縮作用。環氧合酶-2大量分布在內皮細胞,能夠促使體內過氧化物轉變為前列環素I2,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4]。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素A2與內皮細胞形成的前列環素I2之間的平衡狀態是調控血栓產生的關鍵機制,當兩者失衡所引起的血栓則是導致選擇性環氧合酶-2抑制劑出現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

本次研究以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間在我院診治的29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全部患者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品類與限定日劑量。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非甾體抗炎藥中使用最多的依次是對乙酰氨基酚栓、雙氯芬酸鈉緩釋片以及腸溶型阿司匹林,構成比分別為21.20%、20.35%以及10.40%。上述藥物均為非特異性環氧合酶抑制劑,由此可見,當前我院心血管疾病使用非甾體抗炎藥處于合理范圍之內。在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時,對于藥物種類的選擇首先需要考慮止痛效果并且把握好消化道和心血管風險之間的平衡。當前,臨床相關指南中比較統一的意見是將對乙酰氨基酚作為非甾體抗炎藥的首選,對乙酰氨基酚適應證廣(除肝功能障礙外),并且不良反應較少。在每天用藥劑量<2g的情況下安全性較高;若每天劑量>3g也容易引起非甾體抗炎藥相關不良反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乙酰氨基酚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炎癥性疾病的止痛作用相較于其他非甾體抗炎藥更弱。從患者角度來看,非甾體抗炎藥不同種類的止痛效果差異并不明顯,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同種類非甾體抗炎藥的起效和維持時間有所區別,因此,對于慢性或者急性疼痛的治療效果存在一定差異??偠灾?,由于非甾體抗炎藥存在一定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因此臨床也普遍建議,對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肌肉骨骼疼痛患者,可以首先進行非藥物治療進行干預,通過按摩、心理疏導等手段來緩解疼痛。當以上手段干預無效后再考慮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并且應該遵循最低有效劑量的使用原則,避免長時間用藥。另外,由于聯合用藥不會增加臨床療效,反而會進一步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因此,對于中度及重度疼痛患者可以給予適量的阿片類藥物治療,治療期間需要加強對煩躁、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的監測[5]。

同時,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全部患者用藥治療后有29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9.83%。所以,在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使用過程中,加強用藥監測尤為重要。在使用藥物之前,臨床醫師應該告知患者非甾體類抗炎藥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叮囑患者做好自我監測。并且在治療1個月后進行常規肝腎功能及血壓檢測,后續每間隔3~6個月定期復查。針對高血壓患者這一心血管事件高發風險群體,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后的2~4周需要密切監測血壓變化,若血壓無明顯異常上升可每3個月監測1次。當血壓出現明顯上升,須立即采取降血壓措施,并根據情況停止非甾體類抗炎藥使用或者降低用藥劑量。當無法停用或減量時,可基于患者鈣通道阻滯劑進行降壓治療,而其他β-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降壓藥在和非甾體類抗炎藥聯合使用時均需要增大劑量。

綜上所述,隨著非甾體抗炎藥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用逐漸增多,為了保證合理使用非甾體抗炎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應科學合理地選擇非甾體抗炎藥進行治療,盡量選擇非特異性環氧合酶抑制劑,同時加強用藥監測,減少不良事件出現。

參考文獻

[1] 袁自華.非甾體類抗炎藥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合理使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5):25.

[2] 于小壘.淺析心血管疾病患者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8):315-316.

[3] 李志萬,石煒.非甾體抗炎藥物和抗血壓藥物聯用對血壓的影響[J].海峽藥學,2016,28(6):125-127.

[4] 徐蓉貞,王柳清,盧建新,等.老年人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項[J].中國全科醫學, 2019,22(5):506-510.

[5] 郭靜超.180例類風濕關節炎非甾體抗炎藥物應用合理性和安全性評價[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6): 83.

猜你喜歡
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藥
180例門診患者用藥咨詢分析與討論
西藥門診處方用藥合理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