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入PBL教學法培養學生探究和合作能力

2023-05-01 17:37劉琳華
小學科學 2023年10期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合作小學科學

劉琳華

〔摘? ? 要〕? 小學是學生培養習慣、塑造意識、鍛煉能力的啟蒙階段。小學科學的創新性實踐,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學習的興趣,形式多樣的實驗項目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深入探究科學現象、學習科學知識。PBL教學法深度融合現代教學理念,創新性開展實踐課程,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支撐,基于特定主題展開討論。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實踐,融入真實情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夠有效突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升實踐能力。

〔關鍵詞〕? 小學科學;PBL教學模式;探究;合作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0-0016-03

相較于傳統理論課,小學科學更加強調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隨著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升。2022年版新課標指出:實踐與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要強化對實踐活動、探究活動的研究與指導,整合體驗式、探究式、啟發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方式。新課標強調小學科學與多學科進行融合研究,將關注點聚焦于學生本身與科學聯系以及各學科之間與科學相關的一些內容。廣大教師要全面革新教學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將PBL教學法巧妙融合于小學科學課堂實踐,打造自由、輕松、高效課堂,為學生打開科學世界的大門。

一、PBL教學法的特點分析

PBL教學法創新教學理念,強化項目式學習,通過理論教學與生活實踐的引導,開展項目式教學,充分利用優質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體驗、實踐、探究過程中獲取新知識,逐步鍛煉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推動學生長遠發展。

(一)以項目為中心

PBL教學法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在開展課程實踐的過程中,優化內容、精簡教材,通過設計趣味橫生的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合作與分工,基于主題項目開展實踐,讓學生了解多元知識、學習新技能,并了解教材的重點知識,從而推進自身的長遠發展。此種模式相較于傳統的教師單一地口述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學效果更佳,更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強調學生主導地位

長期以來,小學科學的實踐活動大多以課堂為主,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相對被動,課堂氛圍也相對沉悶,師生互動不夠深入,使學生對于小學科學的印象相對刻板固化。PBL教學法突出自主自由的教學理念,著重于學生個體發展,讓學生真正掌控課堂、深入課堂、參與實踐,主動探究新知識,了解新問題,與教師進行更為深入的交流,學習內容更加靈活,實踐活動更具趣味性,學生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實踐探究當中。

(三)強化學生探究合作意識

廣大教師要注重增長見識,拓展教學面,在課堂教學中融入PBL教學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合作、探究與競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基于具體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在教授內容之前,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細分教學內容,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開展項目實踐,完成項目課題,融入知識點教學,強化學生對重點知識的記憶,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以及創新意識。

二、在小學科學課堂引入PBL教學法

(一)突出教學趣味性

在開展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層次性,循序漸進,基于特定的主題開展具體教學,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小型的科學實驗,事先進行調研,了解學生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我們的水鐘》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講自身對于“水鐘”的認知以及對于“水鐘”運行的思考,進而激活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獨立制作,感受“水鐘”的科學原理,再通過教學引導制作成型。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或許會遇到諸多困難,但是最終完成作品的自豪感會使其更加熱愛科學。小學科學教師要重視引導,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科學的獨有魅力。從現實角度出發,充分融合生活與科學,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科學,在生活中了解科學,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加樂于去實驗、去探究、去整理,更加積極地學科學。

例如,教師進行“生物多樣性”相關知識的拓展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合PBL教學理念。在這個項目式活動中,學生會收到一封繪制校園生物分布圖的委托信,從而化身校園生物調查員,繪制校園生物分布圖。

(二)完善教學框架

PBL教學模式包含多個環節,主要包括項目引入、知識鋪墊、方案制訂、項目實施、評價總結、知識拓展等六個環節。根據四年級上冊“運動與力”單元的《設計制作小車》一課的知識特點,具體的實踐方案設計如下。

1.項目引入,知識鋪墊

PBL教學模式的基礎是設定問題,這也是教師開展教學實踐的根基。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運動與力”這一單元的知識面以及實踐性,建立“運動與力”相關知識點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在設計問題時,注重問題的開放性和實踐性。

例如,教師可率先提問: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過,我們平時乘坐的小車是怎么運動的?大家想不想依靠自己靈巧的雙手來制作一輛小車呢?在提問過后,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針對《設計制作小車》這一課的知識,教師設定情境,明確研究問題:根據制作任務和提供的材料來設計小車制作的方案;利用相關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繪制設計圖,并按照執行程序進行小車的設計;在設計討論活動中傾聽他人想法,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提出想法并執行想法;對執行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做出自我評價與調整。

2.方案制訂,搭建學習小組

教師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固定人數的小組,明確組員和組長,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溝通能力、學習風格進行合理匹配,要求組長合理管理本組成員,并明確分工。在確定項目式學習的主題之后,教師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主題查詢、知識學習內容的確定,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溝通與協作,收集分析項目所需要的各項知識。

教師在明確教學方案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學習目標的階段化制定,明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以及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實踐過程逐步完成目標。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知識利用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積累能力的培養?!对O計制作小車》一課中,教師強調:通過小車設計實驗,了解制作過程;明確問題,制定方案:明確小車設計的要求;提出小車的動力方式;整理小車各部分所用材料;明確每種材料的加工方式以及使用工具;明確各零件的連接方式。同時,教師強調在繪制小車設計圖時,可以從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位置著手,圖中明確標注小車主要部分的尺寸,進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小車結構。各小組成員嚴格按照分工內容,獨立分析和整理所需要的相關信息,并確定自身的工作內容,嚴格按計劃完成設計工作。

3.項目實施

實踐環節是PBL教學法的核心。在此階段,各小組按照之前制訂的實施方案開展“制作小車”相關的實踐與研究。在進行“制作小車”實踐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團隊合作的力量。例如,各個小組成員能否完成資料整理;各小組成員能否保證先前準備工作的順利完成;若某環節出現問題,其他的成員能否保證在實驗整體成功的同時,給予其他成員合理援助。合作實驗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奉獻精神。此外,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實驗所要求的核心能力之一。小組成員可以運用先前準備的知識,根據現場出現的實際情況,通過分析與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PBL教學法強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要求教師革新引導方式。

《設計制作小車》一課,教師給定動力小車的制作標準,即能夠在五秒內將兩塊橡皮運至1米遠處。制作要求:利用現有材料,將氣球或橡皮筋作為動力,且車身長度不超過25厘米。各小組成員利用連接軸、輪子、橡皮筋、膠水、剪刀、硬紙殼、膠帶、氣球吸管等材料進行玩具車模型的設計與制作。教師先讓小組成員觀察玩具車模型,了解小車的結構組成以及材料的具體作用,學生在觀察小車模型后,將自身的設計想法進行記錄與探討。

4.知識拓展,評價與反思

基于PBL教學法開展的項目式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根據小組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具體引導。在課堂實踐過程中,小組化探究難免會出現學生分工不明確、交流出現障礙、部分學生難以融入其中等問題。特別是部分小組雖然歷經千辛萬苦實驗成功,但是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部分小組成員參與意識不強,僅僅是按照組長安排的任務來按部就班地工作,并沒有深入思考,實踐目的不夠明確,任務內容不夠清晰。因此,教師要注重項目式學習之后的課堂總結,開展系統完備的教學評價以及學生反思。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做好過程的參與者、內容的調節者和結果的評價者,讓每位學生都意識到自身在項目式探究中的責任,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都能學習知識,了解實踐內容,切實培養科學精神。

課程評價主要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在學生評價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制作小車的過程中,針對自身參與度、設計理念、制作過程、合作探究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學生互評,主要是針對小車制作過程中學生合作方面,包括溝通協作、融合設計等。評價囊括優點與改進之處,讓學生能夠在互評過程中學習。教師評價要做到細致全面,秉持學生發展原則,明確小組成員在小車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肯定學生的優點,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實驗探索。

(三)豐富課堂內容

要切實提高教學的綜合效率,教師要靈活用腦,巧妙融入PBL教學法,基于本班學生對于科學的學習態度及其基礎學習情況,確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部分,基于創新理念開展主題教學,明確教學內容,緊貼學生感興趣的時事熱點,創新教學模式,有的放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以學生興趣為主,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確定教學內容。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教師應先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學情,只有這樣才能創設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科學,了解科學,深入科學。

三、結語

PBL教學法是基于現代教學理念的典型教學創新方式,以項目為依托,以問題為核心,以學生發展為導向,通過課堂實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PBL教學法明確現代教學精髓,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問題意識、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化被動為主動,切實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有助于學生更加主動地了解科學、研究科學。

參考文獻

[1]劉昆.PBL項目式教學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啟迪與智慧(上),2022(9):76-78.

[2]盧毅.PBL理念下的科學課教學設計[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22(Z1):57-58.

[3]沈丹.PBL視域下問題驅動式科學活動設計[J].江蘇教育研究,2022(17):49-51.

[4]袁敏婷.PBL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2022(16):80-82.

猜你喜歡
PBL教學模式合作小學科學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PBL教學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構建與探索
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大學英語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實施研究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校地合作促進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