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鈣化性纖維性腫瘤一例

2023-05-03 06:25呂鴻澤童儒陳文
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少見胃壁漿細胞

呂鴻澤 童儒 陳文

鈣化性纖維性腫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是一少見種良性間葉源性腫瘤,可發生于全身各個部位[1]。其中胃鈣化性纖維性腫瘤更為少見,并且臨床表現并無特殊性,而影像表現具有一定的特異性。筆者回顧性分析一例胃鈣化性纖維性腫瘤患者的影像學及病理表現,以加強對該病的認識。

病例資料患者,女,34 歲,因間斷左上腹撕裂樣疼痛程度較劇,持續5~10 s 后可自行緩解,無惡心、嘔吐,無反酸、噯氣等不適,來我院就診,既往因左側股骨骨折行手術治療,右側輸卵管宮外孕行對癥治療。??撇轶w無異常。實驗室檢查結果:甲胎蛋白:1.48 ng/ml(正常范圍:0~7 ng/m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5.4 U/L(正常范圍0~40 U/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10 U/L(正常范圍0~35 U/L),γ-谷氨?;D移酶11 U/L(正常范圍0~45 U/L),均未見明顯異常。上腹部增強CT(圖1)示肝胃間隙內見團塊狀軟組織密度灶,邊界尚清,大小約4.1 cm×3.5 cm×3.2 cm,病灶內見較多斑片狀、環狀鈣化,增強病灶實性部呈不均勻漸進性強化,鄰近胃壁受壓內陷,與鄰近肝實質分界欠清,診斷為肝胃間隙腫瘤性病變,胃間質瘤可能。胃鏡(圖2)下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散在出血點,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

圖1 a)腹部CT 增強動脈期、b)門靜脈期、c)門靜脈期冠狀位,可見肝胃間隙軟組織密度腫塊,腫塊邊緣鈣化,增強呈不均勻漸進性強化圖2 胃鏡下示黏膜充血、水腫,散在出血點 圖3 a)膠原化的纖維組織伴鈣化(HE×100);b)梭形卵圓核瘤細胞及炎細胞浸潤(HE×400);c)瘤周淋巴細胞聚集(HE×100)

手術及病理示:腫瘤細胞呈梭形,細胞稀少,伴有大量玻璃樣變性的膠原纖維,其內見較多砂礫體樣鈣化,間質內見散在灶狀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圖3)。病理診斷:(胃壁腫塊)鈣化性纖維性腫瘤,腫瘤大小4.3 cm×3.5 cm×2.5 cm。免疫組化:CD117(-),CD34(-),Desmin(-),Ki-67(小于1%+),S-100(-),SDHB(+),SMA(-),SOX10(-),CD38(腫瘤間質內漿細胞+),MUM1(腫瘤間質內漿細胞+),LCA(腫瘤內淋巴細胞+),Vimentin(+)。

討論鈣化性纖維性腫瘤(CFT)是一種罕見的良性間葉源性腫瘤,可發生在如胃、小腸、結腸、胸膜等任何部位,其中胃較為常見。多見于兒童和青年,女性略多于男性,約占57.3%[1-4]。該腫瘤是由Rosenthal 和Abdul-Karim 在1988 年首次報道,并在2002 年,WHO 將其歸納為軟組織和骨腫瘤的分類中,同時將其命名為鈣化性纖維性腫瘤。在最新版2020 年軟組織腫瘤分類中,鈣化性纖維性腫瘤屬于成纖維細胞/肌纖維細胞腫瘤分類之中。

CFT 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病因可能包括慢性炎性改變或創傷,有學者認為食物內容物通過胃腸道,導致局部組織損傷,從而誘發炎癥硬化反應,最終導致CFT[5,6]。本病例患者胃鏡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食物刺激局部組織,誘導炎癥硬化反應,逐漸發展成腫瘤。有學者提出CFT 的漿細胞IgG 和IgG4 染色呈陽性,這可能提示CFT 是IgG4相關疾?。?];也有學者認為CFT 可能是炎性肌成纖維細胞瘤硬化期的表現[6],還有些學者認為CFT 與透明血管型Castleman 病有關,并報道了其相關性[7],但其相關性的原因尚不明確。以上幾種說法均有爭議,CFT 的發病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CFT 通常體積較小,且會發生鈣化,常常表現為腹痛不適,同時也包含其他癥狀,包括食欲不振、發燒、惡心、嘔吐、疲勞等,有時會合并更嚴重的癥狀,如潰瘍、腸梗阻、腸套疊、腸扭轉等[8,9],但無特殊的臨床表現。本例患者臨床表現為間斷性的上腹部撕裂樣疼痛,可自行緩解,并無其他不適,臨床表現無特異性。

CT 作為一種無創檢查的方式,在診斷腫瘤方面具有許多不可替代的優勢,它不僅能清晰顯示病變位置,還能準確評價病變與周圍組織或器官的關系。本病例腫塊主要是呈外生性生長,向胃壁外生長,胃鏡無法觀察到胃壁向外生長的腫塊,CT 檢查可以從橫斷面觀察胃壁外生性腫塊的位置,彌補了這一缺陷,此時CT 檢查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FT 的特征性表現包括位于腫瘤中央或周圍分布的鈣化灶,表現為粗大的條狀鈣化或散在的沙粒樣鈣化[10],常常單發,邊界清晰,增強掃描呈漸近性輕度至中度強化,增強前后CT 特征主要根據胃CFT 中梭形細胞、膠原、鈣化、纖維成分和淋巴漿細胞炎性浸潤的比例來確定。本病例表現為病灶周圍條片狀鈣化灶,增強呈漸進性強化,與文獻所報道的影像表現相一致。

包括膠原化背景中有少許纖維母細胞瘤,同時伴有砂礫體和鈣化灶,間質內可見慢性炎性炎癥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與漿細胞為主[11]。本病例的病理表現符合胃CFT的特征性病理表現,鏡下見纖維細胞伴鈣化,同時可見淋巴細胞與漿細胞聚集。

胃CFT 常與胃間質瘤、胃平滑肌瘤、胃息肉及胃神經鞘瘤相鑒別。胃間質瘤:胃腸道間質瘤多發于中老年患者,40 歲以下患者少見,年齡偏大,在CT 表現上鈣化少見,少數出現針尖樣鈣化或散發在瘤體內的微小鈣化灶[12]。與胃間質瘤相比,胃鈣化性纖維性腫瘤患者更年輕,腫瘤較小,鈣化率較高。病理學中CD34 和CD117 的免疫組化染色可以幫助區分胃CFT 與胃間質瘤,胃間質瘤常表現為CD34和CD117 陽性[13]。胃平滑肌瘤:好發于賁門,密度均勻,強化呈輕至中度強化,囊性變及鈣化罕見。胃息肉:多發生于胃竇黏膜下層,表現為腔內生長,有蒂,強化明顯,少見鈣化[14,15]。胃神經鞘瘤與胃CFT 有許多相似的特征,包括多見于胃體,有內生性生長,強化呈漸近性強化,但胃神經鞘瘤少見鈣化[16]。

胃CFT 是一種良性腫瘤,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目前尚無腫瘤切除后復發或者轉移的報告,大多數預后良好,也沒有CFT 導致患者死亡的病例[17]。

綜上所述,胃CFT 是一種罕見的間葉源性良性腫瘤,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多發生于兒童與青少年,其中女性稍多,臨床表現不典型,常有腹部不適等表現,在影像表現上有一定的特異性,常呈橢圓形或圓形,常單發,鈣化常見,增強呈漸近性強化,邊界清晰,確診還需依靠病理學檢查。當CT 提示胃腫塊并伴鈣化時,應考慮到此病。

猜你喜歡
少見胃壁漿細胞
椎旁軟組織髓外漿細胞瘤1例
以喉炎為首發臨床表現的原發性漿細胞白血病1例并文獻復習
中心四區 買少見少,地價趕超房價
清宮藏瓷中為何少見宣德蟋蟀罐?
雙能CT迭代重建技術聯合虛擬平掃對胃壁圖像質量及輻射劑量的影響
漿細胞唇炎1例
空腹
原發性皮膚漿細胞瘤一例
胃真的會被撐大嗎
發達國家少見“兩棲院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