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馬龍區鄉村振興路徑選擇

2023-05-08 01:39阮麗王順冬王詩楠孫玉婷孫德斌
新農民 2023年11期
關鍵詞:馬龍龍井村莊

阮麗 王順冬 王詩楠 孫玉婷 孫德斌

摘要: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馬龍區堅持因地制宜,不斷探索適宜的鄉村振興路徑。本文以通泉街道大龍井鄉村振興示范園為范例,深入研究鄉村振興這一偉大戰略在馬龍區落地落實的有效經驗,有利于加快構建馬龍新發展格局,為奮力譜寫馬龍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鄉村振興;路徑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睂嵤┼l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近年來馬龍區堅持因地制宜,不斷探索適宜的鄉村振興路徑。本文結合曲靖市馬龍區實際情況,以通泉街道大龍井鄉村振興示范園為范例,深入研究鄉村振興這一偉大戰略在馬龍區落地落實的有效經驗,有利于加快構建馬龍新發展格局,為奮力譜寫馬龍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打下堅實基礎。

1 馬龍區通泉街道大龍井社區發展的基礎

1.1 鄉村振興示范園區建設中大龍井社區蛻變

大龍井鄉村振興示范園總規劃面積20.39km2,包括老角寨、大龍井、新村、塊竹、柳小田5個區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共1052戶3676人。目前,已建成沿河康體步道4.35km,林下休閑石板路3.6km,栽種垂柳、櫻花2200余株,補植果樹700余株,沿村莊環線配建公廁5座、安裝旅游廁所1座,安裝路燈140余盞,完成鳳凰墻體文化彩繪1700余m2、農耕雕塑21座,改造村莊風貌6000余m2,改造提升觀景臺、游客接待區400余m2,5個自然村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穩步推進,示范區內的基礎設施配套得到極大改善,基本實現了盛水灣溫泉酒店、“九曲文河”文旅商業街、沈家山櫻花谷、金瀾溪谷花海、“一派西湖”荷園等城市景點與大龍井鄉村振興示范園(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在空間上的互聯互通,一條城鄉一體、以城帶鄉的休閑觀光體驗帶和沿河經濟帶已初具戶外運動、休閑運動區雛形,“推窗看景、林下休閑、親水賞花、田間漫步、稻香魚肥、留住鄉愁”的記憶鄉村正逐步呈現。

1.2 產業發展加快

大龍井社區積極探索集旅游服務、餐飲服務、農產品銷售為一體的旅游綜合體產業新模式,推動城鄉在農旅互促上融合發展。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立了龍井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把鄉村旅游作為引領產業,把大龍井鄉村振興示范園作為馬龍城區居民休閑體驗的重要承載區,因地制宜,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適應消費轉變趨勢,大力推進有機稻種植、稻田魚養殖等綠色農業,積極引導群眾發展花卉苗圃、水果采摘、休閑垂釣、林下燒烤等特色產業,扶持發展農家樂、民宿。政府引導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開展生產經營合作。持續完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短視頻直播”模式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戶+”模式,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形式,讓農民穩定長期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1.3 村莊環境提升

截至2022年6月,累計完成投資約230萬元,拆除殘垣斷壁19處、危舊房屋30間,完成鳳凰墻體文化彩繪1000余m2及農耕雕塑一組,完成村莊風貌改造6000余平方米,改造提升觀景臺、游客接待區400余m2,完成拆墻透綠及手工仿木仿藤圍欄建設1100多m,鋪設鄉愁石板路3.6km,種植有機稻6.67hm2,初步建成林下燒烤休閑區4個,引導群眾改造提升農家樂4戶,有序推進村莊污水治理和垃圾分類工作,持續推動人居環境提質增效,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1.4 鄉風文明提質

大龍井社區依靠樹“新鄉風”德治潤村。全面推行村莊“改造+治理”工作模式,將鄉風文明建設與村莊環境治理、富民產業培育同謀劃、同推進、同落實。成立社區“鄉賢工作站”,選樹新鄉賢3名,發揮新鄉賢在村莊治理中的榜樣作用。聯合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及掛包聯系單位,每年評比選樹“最美庭院”5戶、“清廉家庭”2戶、“模范村民”5人,著力打造民風淳樸、治理有效的美麗鄉村。四是開“小程序”智治管村。創新開通社區“三務公開e點通”微信小程序,將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三務”公開、重要通知、信息反饋等功能集于一體,搭建“三務”公開互動平臺,居民掃碼進入小程序,各項公開事項都可輕松查詢,居民動動手指就知社區事,讓“上墻”+“上網”的“三務”公開成為常態。居民還可以通過在線反饋功能,實時反饋問題和提出意見,切實讓智能手機成了村莊智治的“橋梁”。

1.5 鄉村治理增效

大龍井社區將鄉村善治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涵,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城鄉在系統治理上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法治護村、自治理村、德治潤村、智治管村”四治融合的鄉村治理之路,以法治強保障、以自治增活力、以德治揚正氣、以智治增公信。一是糾“老偏差”法治護村。全面開展法治村、平安村建設,大力宣傳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營造尊法學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圍。嚴格落實三級包保責任,由駐點工作組牽頭,黨員帶頭亮身份,定路段、定標準、定時限,系統開展清理殘垣斷壁、拆除危舊房屋、整理村內空地菜園果園、推進村莊污水治理、開展廁所革命、統一戶型風貌、推進拆墻透綠和庭院美化、全面提升人居環境等村莊治理“八項行動”,切實清除違法占用耕地、私搭亂建、侵占道路等違法行為,促使群眾依法依規建設美麗家園。二是立“鐵村規”自治理村。突出群眾主體作用,深入開展“守村規民約、樹家風家訓”文明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大喇叭”、微信公眾號、村組微信群,全方位宣傳動員,定期曬出人居環境“紅黑榜”,營造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形成全民參與的工作局面。

2 馬龍區通泉街道大龍井鄉村振興示范園主要做法

2.1 黨建引領,創新機制

(1)充分發揮“干部規劃家鄉行動”作用。積極組織回鄉干部、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建言獻策。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眾商量”的工作思路,積極動員、組織黨員代表、居民代表、村組干部外出考察,學習借鑒其他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積極協調省規劃設計院、村莊規劃單位多次到現場查看,對社區5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從不同視角和層面給建議、提思路;定期召開黨員、群眾會議商討建設思路,多種方式征求在外干部、務工人員意見,最大程度聚集中民智,使村莊規劃更加完善。

(2)健全機制,緊盯任務目標抓落實。建立了區委書記承包,部門掛聯,企業幫扶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目標,實行倒推工期,掛圖作戰。建立了街道領導包到村、街道干部職工及社區“兩委”包到戶的包保責任制,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模范作用,激發村組干部內生動力,動員群眾積極參與。

2.2 結合實際,科學規劃

(1)規劃科學,思路定位準。以“一環一帶一園一片”為骨架,以鳳凰灣農耕文化公園為核心,將“一派西湖”景區、環田園的5個村莊、8個特色水果采摘區全部納入規劃范圍,總規劃面積20.39km2。

(2)積極培育特色產業,集中展示田園風光。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條件,適應消費轉變趨勢,大力推進有機稻種植、稻田魚養殖等綠色農業,初步完成100hm2油菜種植規劃,集中展示田園秀美風光。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積極發展花卉苗圃、水果采摘、特色水產、休閑垂釣、林下燒烤、農家樂及民宿等特色產業項目。

(3)打通節點,銜接城市景觀與田園風光。一是建設集休閑觀光、有氧健身、特色小吃等為一體的馬龍河游雙向游步道,連接南門大橋至風雨橋游步道。通過配套實施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使“沈家山櫻花谷”“風雨橋”“一派西湖”等城市景點向“老角寨農耕文化公園”“九曲文河”“龍泉水庫”等田園風光協調過渡。二是豐富內涵,串聯有氧健身與休閑觀光。以有氧健身活動為載體,串聯5個鄉村振興示范村,依托區位優勢打造全長8.5km的鄉村觀光體驗游和戶外騎行環線。

2.3 瞄準目標,穩步推進

(1)以城鄉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實現城鄉聯通以“一環一帶一園一片”(一環:串聯5個村莊、全長8.5km的鄉村觀光體驗游和戶外騎行環線;一帶:沿馬龍河兩岸,雙向長6.8km的濱河休閑田園觀光帶;一園:鳳凰灣(老角寨)農耕文化公園;一片:千畝田園風光)目標為支撐,以自然山水為依托,以鳳凰灣農耕文化公園為核心,串聯起5個村莊和曲靖有塊田蘋果、車厘子園、草莓園等5個采摘區,打造串聯一體、特色鮮明、互為補充的鄉村振興示范園和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努力讓城市張力向城郊和鄉村延伸,讓鄉村休閑產業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2)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深化農業產業結構化調整。推動農業景觀化、圍繞千畝“油菜花?!钡绒r業產品打造特色景觀,以“節”造“市”,吸引游客。二是圍繞傳統手工業,推動加工業綜合化發展。扶持發展一批“家庭工廠”,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增強農業總體競爭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三是鼓勵開設鄉村主題農家樂、民宿,依托人文環境優勢,培育出“石窩棚”等三家知名度較高的特色餐飲品牌。

(3)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全面挖掘“一派西湖”風光、“九曲文河”“州南十里老角寨”等的歷史印記和深刻內涵,梳理老角寨村厚重的農耕傳統,全面打好鄉村“文化振興”牌。一是充分利用老角寨村落“形如鳳凰展翅”的獨特地形地貌,經過認真挖掘、提煉和創作,著力展示鳳凰彩繪文化,彰顯地理山川之美;二是保護好馬龍河的源頭龍泉水庫,清理廢棄古河道,疏通田間水渠,突出季節主題和色彩搭配,科學規劃現代農業,著力重塑“九曲文河”記憶,彰顯大地景觀之美;三是深入挖掘整理,用心講好“歪嘴壩、圍泥灣、致富閘、井灣子、廟園子、娘家路”等農耕的故事,努力辦好陶藝館、編織亭、榨油坊、農耕小院展示館、稻草主題文化園等特色節點,傳承馬龍蕎絲、手工豆腐、炒爆米花等鄉村非物質文化,著力打造傳統農耕印記,彰顯耕讀傳家之美。

2.4 利益聯結,發動群眾

(1)突出重點,動員群眾,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針對老角寨等5個鄉村振興示范村成立了人居環境整治組,由街道班子領導承包,抽調街道干部駐點推進。全面開展清理殘垣斷壁、拆除危舊房屋、整理村內空地菜園果園、推進村莊污水治理、開展廁所革命、統一村莊戶型風貌、推進拆墻造綠和庭院美化、全面提升村莊人居環境等“八項行動”,對村莊進行系統治理。

(2)積極爭取、多方籌措資金,辦好民生實事。自去年以來,籌措資金600余萬元,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教育醫療、飲水安全、交通出行、污水處理等問題,共完成社區班改幼、老角寨集中養殖小區、公廁建設等7件民生實事。

(3)建立多方共贏的利益機制,提升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發揮利益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激活本地的“人、地、自然風光”等資源要素,帶動群眾開辦農家樂、小吃攤等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兒童娛樂場所、停車場,吸引并留住游客,分享收益、增收致富,既讓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有收獲,又讓村民收益實現最大化,調動群眾積極性,實現農民持續增收致富。去年以來,共種植有機稻6.67hm2,建成“荷花魚”養殖示范基地2.67hm2、林下休閑及農耕體驗帶2.67hm2,規劃向日葵迷宮等特色基地6.67hm2,發展綠色蔬菜46.67hm2,打造油菜花海146.67hm2。圍繞國慶、春節等節假日和周末,以花為媒,以“節”造“市”,自去年國慶以來,累計吸引游客7萬余人,帶動消費57萬余元,促進群眾增收23萬余元。

3 馬龍區鄉村振興的經驗啟示

3.1 領導重視,提供組織保障

大龍井鄉村振興示范園充分發揮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優勢,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通過建立區級領導承包、區直部門掛聯、重點企業幫扶、街道領導包村、干部職工包戶的“三級包保、多方支援”工作機制,真正體現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基本原則。

3.2 整合資源,形成聯動機制

整合資源力量,加快建設進度,全力補短板、強特色。通過整合各村生態資源、土地資源、閑置農房、民俗文化、水資源等資源,按照“做活城郊、做美田園、做強產業、帶富鄉村”的基本思路,以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和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為主要抓手,區域協同,加強示范引領、片區聯動、品牌共建,打造整體優勢,實現鄉村振興的區域共富。

3.3 因地制宜,突出優勢特色

從大龍井鄉村振興示范園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充分考慮生態資源、土地資源、特色產業、閑置農房、民俗文化、社會環境、交通要素、水資源等各種資源要素的作用,結合特色資源、群眾意愿和政府相關政策等,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突破口,突出特色化、差異化,培育龍頭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劉海平.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2,13(8):156-158.

[2] 胡雁飛.以“五大振興”為抓手助力鄉村振興[J].南方農機,2018,49(22):144.

[3] 張勇軍.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的對策探討[J].四川農業科技,2018(4):54-55..

猜你喜歡
馬龍龍井村莊
Relativistic effect on synergy of electron cyclotron and lower hybrid waves on EAST
崔水良《龍井方向》
我的小村莊
村莊,你好
龍井問茶
西湖龍井蝦仁
村莊在哪里
村莊
湖畔品龍井 人在天上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