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2023-05-15 07:16高曉娟劉寧寧
黨政干部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國精神中華文化

高曉娟 劉寧寧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最新成果,從邏輯上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兩個結合”思想,承載了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站在新時代的制高點上,站在實現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將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新高度,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新時代要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關鍵詞]中華文化;中國精神;時代精華

[中圖分類號]B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23)04-0023-07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一全新論斷,充分彰顯了這一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精神的深刻關聯,揭示了其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新時代,要想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就必須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這一論斷進行深入分析:要在理論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關系進行深入的剖析;要在實踐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創新的關鍵進行總結。如此,才能夠做到在切實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的基礎上,立足中國現實,實現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創新這一目標。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的時代精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從“兩個結合”和中華文化的時代價值角度來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化的時代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承載了中華文化的時代精華,也充分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時代價值。

(一)“兩個結合”決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承載了中華文化的時代精華

1.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包含著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爸袊鴮嶋H”是全面和多層次的,包括當前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生活方面的發展現狀。因此,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意味著必然要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爸挥懈脖緡?、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保?]18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活在今天的過去”,中國共產黨人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時,或直接或間接地都要受到固有文化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判斷的影響。因此,中華傳統文化是最深層次的“中國實際”,任何“中國實際”都必然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換言之,“中國實際”實際上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就是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兩個結合”是不能割裂的整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相作用的過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二者同頻共振的結果。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相互融合的特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之后,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的“主義”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的指導思想,并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日益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除了在于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科學真理性之外,還在于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相通之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2]120,“人類經驗共有同一個世界”[3]1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這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可能。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觀點與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論,“盡人事、知天命”的觀點與規律的客觀性,“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新理念與發展的觀點,“知行合一”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陰陽共生”“福禍相依”的思想與對立統一規律,“履霜,堅冰至”的認知與量變質變規律,民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天下大同的終極追求與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等等,都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的哲學思想和社會主義基因,構成了其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內在邏輯。

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互動中相互成就。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交融是一個雙向改變的過程,二者在互動中相互滋養、彼此成就。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只有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落地生根,只有生根才具有中國特色。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保?]534中華文化既體現時代性,又具有民族性,蘊含著中國人特有的價值、情懷等,能夠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推進兩者的融合,將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嵌入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賦予其中國作風、中國氣派,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感,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要靠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來激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保?]5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時代局限性的影響,必然存在與當代社會和現代文明不相適應的部分,這就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加以鑒別,在“揚棄”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補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再次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互作用,既推進前者邁向了新的歷史高度,又使后者完成了自身的理論更新,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時代價值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與“魂”。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化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一定的經濟、政治的反映,文化一經形成,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和歷史傳承性,可以對社會發展發揮自己獨特的、深遠的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民族根脈與靈魂的高度定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獨具特色,代表著中華兒女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風俗習慣,鐫刻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理想和追求,是中華民族持續繁榮強大的精神優勢。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從中華民族“根”與“魂”的高度來界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久不衰,已經深深融入每一個中國人民的血液中,“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1]18。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哺育了世代中華兒女,而且深深地影響了整個東亞地區,甚至全世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興盛是民族強大、國家富強的精神支撐,丟掉了傳統文化這個“根”與“魂”,就無從談起中國夢的實現。因此,必須擺正傳統文化的位置,以時代精神激活傳統文化,以文化軟實力助推強國夢的實現。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的沃土。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必然受其文化傳統的影響。文化的特殊性在于其一經形成,就具有天然的滲透力和傳播性,它在無形中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進而影響一個國家的治理理念、發展道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涵蓋中華民族全部社會生活,貫穿中華民族發展的始終,必然注定我們不能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6]315,“獨特的文化傳統……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7]156,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文化的關系,揭示了后者為前者提供了歷史沃土。我國發展道路的中國特色在于,它既不同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又不照搬原社會主義國家,更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它是追求共同富裕、協調發展、維護和平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這條道路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是中國共產黨人將科學社會主義與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相結合,創造了符合中國實際的,為人民大眾所理解的理論、制度、文化、道路。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涵養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8]107-108,這個根本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不僅體現為今天中國人的奮斗目標,同時更體現了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追求。在國家層面,《尚書》《周禮》等中國早期經典都有關于“富強”的記載。法家認為,國富兵強可以使國家免去戰亂的危害,并提出獎勵農戰的制度。儒家指出,富強的目的在于讓人民享有更多福祉,并強調要樹立正確的富強觀;“民惟邦本”“以民為貴”“主權在民”等為民情懷與“民主”相通;“文明”與傳統的“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堅守善道”的處事方式、“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等一脈相承;“以和為貴”“協和萬邦”以及德治等理念為“和諧”提供了思想滋養。在社會層面,中國傳統思想中,回歸自然即是“自由”,同時,言論自由是社會的基本共識;古代先賢同樣追求權利的“平等”,并著眼于從“天道”中探尋平等的必然性;儒家將“公正”看作天賦平等的自然結果,還有思想家提出任人唯賢是社會公正的重要保證;“法治”借鑒了傳統文化中“隆禮重法”的治國思想、“法、術、勢”相結合的法律思想。在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也可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根源,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家”“敬業樂群”“言而有信”“仁者愛人”等思想和理念的創造性繼承。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明確文化淵源和民族文魄,樹立價值觀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當代中國人所承擔的歷史使命。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精神是人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因此,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都會形成一種主流的、相對穩定的文化價值取向,也就是它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人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形成了兼具意識形態性、民族性、時代性的“中國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9]234-235,深刻揭示了中國精神的內涵及意義,展現了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一)以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進步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提供精神支撐。在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度凝練為偉大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賦予“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10]559的民族精神新的時代內涵。中國共產黨人以偉大創造精神推進理論、制度、科技、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開創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以偉大奮斗精神應對時代變局,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進行偉大斗爭中抵御重大風險、解決重大矛盾,辦成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以偉大團結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團結黨內外、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匯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大合力;以偉大夢想精神繪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引領中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揚偉大民族精神,將精神力量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引領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偉大民族精神為人類進步注入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保?1]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緊扣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秉持既發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理念,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加強政黨交流合作,共同應對全球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胸懷天下,推動建設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在應對氣候變化、減貧事業、開展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以偉大的民族精神不斷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二)以偉大時代精神展現新時代精神風貌

時代精神代表著時代發展潮流,科學的思想理論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必然蘊含著偉大的時代精神,體現著當代中國最突出的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孕育于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12],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重要理論結晶,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我國新的歷史方位、時代特征和國內外發展趨勢,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思想,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創造性地提出和闡述了“中國夢”,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本要求,“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莊嚴承諾等,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創造性地提出了解決世界難題和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等,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現實問題,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回答了時代之問、人民之問,深刻揭示了新時代的創新實踐,展現了新時代的精神風貌。

(三)凝聚中國精神時代精華,匯聚民族振興磅礴力量

重視文化的傳承、強調精神的力量,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顯著特征之一。中國精神包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點贊中國精神,多次談到精神的力量,強調“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13]17,并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一概念,充分彰顯了中國精神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重要作用。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站在時代制高點揭示了中華文化的精神要義,生動描繪了中國精神的時代圖譜,深刻詮釋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精神的內涵。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文化力量。作為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具有民族性,又富有時代性,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立足時代之基,回應時代關切,彰顯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這一思想既立足中國,又放眼世界,體現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為人類謀發展的精神實質,深刻反映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夢想和追求,凝結著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創造、奮斗、團結、夢想精神,蘊含著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展現了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三、奮力譜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篇章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譜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篇章,要把握好這一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要持續推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新,應當著重從現實——堅持人民至上、理論——堅持自信自立、全局——堅持胸懷天下三方面入手。

(一)堅持人民至上,形成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

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本的價值立場,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民本思想以儒家最為典型。儒家思想把民生看成治國安邦的前提,很早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的訓誡??鬃虞^早地提出“重民、敬民”的治國思想,率先提出了“足食、足兵、民信”,并強調取得民信、民心所向的重要性。孟子也從歷史總結教訓,認識到現實的經濟利益決定著人們的意識,提出“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孟子·梁惠王上》),進而主張“制民之產”。在此基礎上,荀子主張“王者富民”(《荀子·王制》),并用“水”和“舟”的關系來比喻民與君的關系,進一步闡述了“民本思想”?!叭嗣裰辽稀彼枷肜^承了傳統民本思想的合理內核,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民立場。這一理念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包括為人民謀幸福、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目標宗旨觀;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歷史的“劇作者”的歷史動力觀;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的人民利益觀;在發展中實現高水平民生、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的改善民生思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人民當家作主思想;為世界各國謀發展、更好造福各國人民的造福世界人民思想;等等?!叭嗣裰辽稀彼枷胴灤┯谛聲r代治國理政各領域和全過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真實寫照,它揚棄了傳統民本思想中“權術”“君本”“用民”等狹隘層面,真正實現了為民服務、為民謀利、為民發展。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站穩人民立場,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集中人民群眾智慧與力量,形成為人民所認同、所理解的理論,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二)堅持自信自立,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

自信自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在的精神特質和文化基因?!八膫€自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動力。其中,文化自信是基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有文化自信,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1]42-43,深刻指出了建立文化自信的戰略意義。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文化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愈發重要,這也增加了文化安全問題的復雜性。因此,必須堅定文化自信,這是實現中國夢的應有之義。文化自信不是憑空產生的,它的根源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現實社會的影響力。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增強了我們倡導文化自信的底氣和信念,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中華文化綿延五千多年,在漫長的歲月中,不但積極吸收借鑒世界各國的優秀文明成果,而且不斷適應時代變化發展,在吸收外來成果中豐富自己,在與時俱進中優化自己,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不僅如此,中華文化還內蘊著解決我國乃至全球問題的智慧,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大同世界的思想、以民為本的思想、革故鼎新的思想、知行合一的思想等,都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了啟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對堅定文化自信提出了殷切期望,強調要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來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力,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尤其是文化自信,堅定不移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實現理論創新,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更具有中國特色、更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

(三)堅持胸懷天下,形成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理論

胸懷天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有的大視野、大境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真實寫照,是對傳統和合理念的繼承與發展。中華文化的“和”思想在現實生活諸多領域都有體現。在宇宙觀方面,道家主張天、地、人共生的和諧理念,強調人要順應自然,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的和諧境界。儒家更注重強調人要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自然的庇護。在國際觀方面,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提出了“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尚書·堯典》)的和平思想,明白“國雖大,好戰必亡”(《司馬法》)的道理。在社會觀方面,古代思想家主張“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道、事君之道、相處之道。在道德觀方面,儒家提倡“推己及人”“與人為善”(《論語·顏淵》)的和諧人際關系,道家向往“無欲”“無爭”“安其居,樂其俗”(《老子》)的大同社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傳統和合理念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的創造性運用,是解決世界難題、造福世界人民的中國方案。這一思想的核心內涵是建設一個和平、安全、繁榮、包容、美麗的世界。具體包括相互尊重、獨立自主的政治觀,互商互量、共同合作的安全觀,共享成果、共同繁榮的經濟觀,求同存異、互學互鑒的文明觀,敬畏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觀,體現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的全球價值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既立足中華大地,又放眼人類未來,超越了種族、國家、意識形態的界限,創造性地將歷史傳統與當代實踐、自身進步與人類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襟和負責任大國擔當。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拓展視野,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形成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理論,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本杰明·史華茲.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M].程剛,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4]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習近平.論黨的思想宣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10]江澤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 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報,2015-12-31(1).

[1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3]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叢? 偉

猜你喜歡
中國精神中華文化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華僑圖書館將建海外漂流站 讓中華文化傳播海外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中華文化反思
“中國精神”研究綜述
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路徑建構
中華文化在臺灣的傳承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