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黨的領導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

2023-05-15 15:36李慶偉田百軍
黨政干部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黨的領導

李慶偉 田百軍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由此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正式邁向“深入推進”新征程。在建設進程中,高校應全面加強黨對建設工作的全面領導,將黨的領導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全過程,以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服務國家為最高追求,精準聚焦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突出重點、聚焦難點,保持戰略定力,強化歷史耐力,激發創新創造潛力,堅持守正創新、久久為功,以黨的全面領導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23)04-0037-06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需要有一流大學群體的有力支撐,一流大學群體的水平和質量決定了高等教育體系的水平和質量。一流大學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站在第二個百年征程的新起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正式邁向“深入推進”的新發展階段,各大學肩負著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為此,各大學應進一步強化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將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全過程,始終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前進,胸懷“國之大者”,聚焦主責、主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應當切實增強對黨和國家推進教育強國建設重大戰略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強化歷史耐力、激發創新創造潛力,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轉化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教育自信和強國自信。[2]

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高質量發展,一是要精準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理論意義,堅持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根本任務、建設使命、建設目標三大“驅動要素”,從而形成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新征程的方法論體系。二是要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重點攻關任務,加快構建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全面推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改革創新,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辦學優勢,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三是要充分發揮大學黨委領導核心作用,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合力,進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提供政治保障、組織保障、思想保障、資源保障和人力保障,構建全方位保障體系,形成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堅持黨的領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理論意義

(一)黨的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國家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關鍵所在,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是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關鍵所在,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由“統籌推進”邁向“深入推進”的關鍵所在。堅持黨的領導,將黨的領導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全過程和各領域是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遵循,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為深入實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戰略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

(二)黨的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提供強力組織保障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是黨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發展方向和實踐模式的科學論斷,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發展的風向標。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才能充分發揮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組織力、決策力、執行力、引領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切實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敝黧w責任,堅決貫徹執行“四個服務”,頂層設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目標、建設思路、建設任務、建設舉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事業提供一流方案和一流決策,凸顯大學鮮明的中國特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扎根祖國大地、邁向世界一流燭照方向,提供強力組織保障和資源保障。

(三)黨的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保?]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科建設、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全過程,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從而驅動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才能充分發揮大學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科技第一生產力“策源地”和“主力軍”作用,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打造一流人才方陣、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思想政治保障和創新體制機制保障。

二、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內在需求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4],因此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5]。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關鍵之舉。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高質量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不僅是各大學邁向歷史新征程的首要任務,也是“十四五”時期打造教育強國的關鍵之舉,更是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工作。新征程要以服務國家為最高追求,筑牢強國崛起的堅實根基,激發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打造影響全球的話語體系,這就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將承擔著更加艱巨而光榮的歷史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和一流學科建設,而是將探索建立“分類發展、分類支持、分類評價”體系作為重點,引導大學在各具特色的優勢領域和方向創造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必然要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前提下才能實現。

(二)深刻領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三大驅動要素中需要堅持黨的領導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征程中,要準確把握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給高等教育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帶來的機遇、挑戰和重大需求,深入領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三大驅動要素。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流人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著力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扎實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使命是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能力達到一流水準。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基礎研究,面向經濟主戰場支撐高質量發展,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只有堅持“四個面向”,才能與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同頻共振、同步發展。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目標是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示范高校。要實現具有全球可比性、世界影響力和世界競爭力的目標,需要貢獻世界一流的人才支撐和價值創造,要實現教育自立自強突出中國特色與自信,需要推動高等教育高水平開放合作,扎根中國大地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贏得國際競爭話語權。

三、堅持黨的領導,聚焦重點建設任務,加快構建現代大學治理體系

(一)堅持問題導向,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改革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既是內涵式發展的過程,也是辦學改革的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5],為高等教育領域改革指明了改革方向,提出了總體要求。一要堅持以改革激活力、增動力,著力完善學校內部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加快形成系統完備、各具特色的現代大學治理體系,把制度優勢轉化為辦學優勢。二要堅持以評價改革為牽引,加快完善教育評價體系,統籌推進高校管理體制、辦學模式、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機制等領域綜合改革,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定位,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發展新機制、新模式和新路徑。三要著力強化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為基礎的發展模式,堅持學科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協同育人,聚焦真實問題探索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重大需求上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切實提升大學社會服務的貢獻率,增強一流學科對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四要堅持深化對外開放,全面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教育對外開放面臨嚴峻考驗和重大挑戰。應堅持系統觀念,有效增強開放韌性,提高開放質量,在發起國際學術組織和大學合作聯盟、舉辦高水平學術會議和論壇、加強面向國際組織的人才培養、提升參與教育規則標準制定話語權、創辦高水平學術期刊、深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等層面持續發力,全面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

(二)堅持立德樹人,牢牢把握人才培養關鍵環節

“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鼻锘鶚I,人才為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應牢牢抓住人才培養這個關鍵環節。一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善用大思政課把廣大學生始終凝聚在黨的旗幟下,讓他們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全面提升培養能力為重點,堅定不移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堅定不移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融入,鞏固和拓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成效,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綜合效能。二要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導向,將培養一流人才、打造一流人才方陣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將服務黨和國家推動教育強國建設、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重大戰略需求作為根本遵循,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師資與科研優勢轉化為一流人才培養優勢。三要堅持服務國家急需,想國家之所想,應國家之所需,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中的突出優勢和獨有特色,加快提升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和基礎研究人才培養質量,為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貢獻世界一流高水平人才智力支撐。四要促進基礎學科健全扎實、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面向國際學術前沿持續深耕科研育人,推動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交叉融合,新興學科與傳統學科交融互通,打造學科交叉融合新高地,不斷拓寬創新人才培育渠道,全面提升育人質量。

四、強化黨的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一)加強黨的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第一,大力營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良好環境和氛圍。積極營造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濃厚氛圍。持續深入學習、研究、闡釋、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努力營造專心育人、潛心治學的辦學環境,匯聚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正能量。第二,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司其職的體制機制,始終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與高校黨的建設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同步發展,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以黨的建設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高質量發展,匯聚全體師生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強大動力。第三,堅定不移推動大學黨建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推進新時代大學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推動大學黨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深度融合。第四,著力打造與事業發展相適應的干部隊伍,使黨員干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主力軍。黨員干部帶頭擔當、帶頭作為,認真落實大學黨委的各項決策,堅決執行黨委的工作部署,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推動發展中爭當先鋒、爭作表率。

(二)加強頂層設計,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合力

第一,大學黨委應強化戰略統籌和頂層設計,科學預判形勢與目標定位,明晰基礎分析與思路謀劃,加強優勢學科資源挖掘整合與特色凝練。依據教育部動態監測指標制定重大項目培育清單,逐項對標對表重點攻關任務開展建設,做好重大項目揭榜掛帥與閉環管理,著力培育產出原創性、先導性、標志性重大攻關成果。第二,堅持大學黨委全面領導,統一全校上下大局意識,匯聚全體師生力量。著力加強主建學院、參建單位和機關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全體師生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同向發力,高質量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任務。第三,進一步拓寬一流學科資源渠道,加大學科建設支持力度。堅持黨管人才,抓好頂層設計,筑牢高校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引進和培養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科領域領軍人才,強化師資隊伍國際化和梯隊后備力量建設。全面提升科學研究水平,著力提高基礎理論和應用對策研究能力,加強產學研一體化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大學方案和智力支撐。深化高水平國際交流合作,加大力度支持國際聯合辦學、境外學生培養、師生互訪、科研平臺合作、高端學術交流。第四,主動汲取借鑒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先進經驗和做法,圍繞“整體發展水平、成長提升度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個動態監測維度積極謀劃特色發展創新途徑,聚焦內涵建設關鍵環節,切實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質量。

(三)加強資源配置,實現建設經費使用效益最大化

第一,著力加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相匹配的經費保障體系建設,在實現經費來源多元化和集中投入、重點投入的同時,強化專項經費投向的科學化、合理化和精細化。第二,積極調動、優化、完善行業產業共同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發展建設的合作機制,持續加強高校間、學科間、校企間的合作協同,全力構建廣泛籌集、多元投入、資源整合、合力支持的新發展格局,切實提高學校建設資金使用效益,為一流學科建設提供堅實保障。第三,采取多元舉措,科學配置經費資源,建立和完善靈活高效的資源配置機制,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尤其是地方性大學經費資源統籌能力,充分發揮一流學科建設在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第四,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重點攻關任務,將建設資金主要用于引育一流建設學科領域高端人才、打造一流人才方陣、培育重大原創標志性科研成果、建設高端智庫平臺、產出國家級高水平咨政研究成果、改善實驗教學條件等方面,實現建設經費效益最大化。

(四)加強統籌協調,形成一流學科建設強大動力

第一,在高校黨委統一領導下,一流學科主建單位和職能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學校黨委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各項工作部署,圍繞建設目標,加快完善項目責任制,以項目制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學校黨委要定期組織開展督導檢查和質量評估,確保建設工作高質量推進。第二,各部門、各單位應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工作推進專班,對照教育部動態監測指標要求科學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形成合力,集中挖掘整合學科優勢資源,為一流學科建設搭建堅實服務保障平臺。第三,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和方向負責人在學科和方向建設、人才引進、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頭雁”作用,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四,聚焦“學校、學院、學科、學術、學生”五個維度,以“高舉紅旗、踐行初心”為導向,以弘揚文化、傳播學術、促進交流、凝聚力量為目標,持續加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宣傳力度,營造全校上下乃至全社會全力投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良好局面。

結論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正處于關鍵時期,各高校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形勢、更加艱巨的建設任務、更加復雜的發展環境,要做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積極求變,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善于從策略上找出路、想辦法,搶抓新機遇,應對新挑戰,精準把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新要求;要堅持突出重點、聚焦難點,保持戰略定力,強化歷史耐力,激發創新創造潛力,堅持守正創新、久久為功;要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學科建設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研究解決真實問題,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強化資源配置與統籌協調,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確保重點建設任務順利推進。

要準確把握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方向,就必須做到“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建設高校黨委應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過程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將黨的領導貫穿建設工作全過程,統籌謀劃發展戰略布局。要更加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主動作為、超前謀劃、深耕科研、強化服務,力爭產出更多創新性重大標志性成果,為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突出貢獻和特有方案;要更加堅決扛起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以奮進之筆答好時代之卷。

參考文獻:

[1]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 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N].人民日報,2021-04-20(1).

[2]洪大用.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J].神州學人,2022(8):10-13.

[3]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交流發言摘編[N].人民日報,2016-12-09(10).

[4]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1).

[6]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責任編輯? 叢? 偉

猜你喜歡
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
學習百年黨史 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制度是居于統領地位的制度
加強黨的領導 解決疑難問題 推進『6+1』聯動監督問題整改落實
新時代增強黨的領導力路徑探析
鄉村振興公式 黨的領導+雙層經營+“三位一體”
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縣鄉人大工作的關鍵
論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履職盡責 主動作為 在堅持黨的領導下發揮人大作用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保證“十三五”規劃的順利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