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元對立視角下迪克《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后人類生活模式的多維解讀

2023-05-18 19:51雷治民
今古文創 2023年9期
關鍵詞:二元對立

【摘要】科幻影視作品日漸被搬上銀幕,菲利普·K·迪克則為其輸送了一系列原始素材,其代表作《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預見性地描繪了核戰后未來世界及后人類的生存境況。從二元對立視角出發,聚焦原作在自然人與仿生人、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理想與現實、情感與移情等四維度存在的對立與聯系,剖析小說中后人類復雜多變的生活模式,反映迪克關于未來社會運行機制矛盾與統一兩方面的哲學思考。

【關鍵詞】二元對立;《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后人類;生活模式

【中圖分類號】I7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9-0028-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9.009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簡稱《仿生人》)是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菲利普·K·迪克創作的一部刻畫末世核戰后以地球殘留人類和高科技仿生人為主生存現狀的浮世繪,被譽為“賽博朋克”流派的開山之作。全篇情節緊湊,圍繞男主人公賞金獵人里克·德卡德臨危受命絞殺在逃的新型樞紐6型仿生人而展開。在此過程中,沾滿仿生人鮮血的里克似乎喪失了人類本應特有的人性,仿生人反而開始展現出“人性”的一面。里克因而產生了自我懷疑,開始思考自然人與仿生人是否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并重新審視二者關系。跟隨里克的殺戮之路,迪克領著讀者一道反思何以為“人”、何以為“真實”。

一、闡釋:后人類的界定

后人類首次作為獨立詞匯出現可以追溯到1888年俄國神秘學家、“預言家”海倫娜·彼羅夫娜·布拉瓦斯基所著的《神秘教義》一書中,但她所給出的關于后人類的解釋為人類的后代,而這需與20世紀末借由現代科學技術衍生的“后人類”一詞相區別,故在當時并未受到學界的重視。如今認可度比較高的說法是美國后現代文學評論家伊哈布·哈桑于1976年所做的演講“作為表演者的普羅米修斯:走向后人類主義文化?”中正式提出了“后人類”這一觀點,并使用該詞指代即將到來的人類新時代。凱瑟琳·海勒稱后人類為一種看重信息化數據形式、輕視物質性事實例證的觀點或視角。在這種視角下,人的身體都是我們需要學會操作的假體,身體性存在與計算機仿真之間、機器人關系結構與生物組織之間、機器人科技與人類目標之間,并未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或者絕對的界限[1]。當今學界強調不再受限于時間、空間和軀體的后人類與科技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以及時代賦予后人類的新任務和挑戰,后人類如何適應未來世界、甚而同仿生人實現共生是值得反復斟酌的論題。

迪克創作中期見證了如火如荼的西方工業革命,由于新型大機器、大工廠的出現,使得大量與迪克同期的小說家,第一次近距離窺見了現代科技的威力與魅力。伴隨科技不斷向前發展、生產力持續提高的同時加劇了生態破壞、機器威脅等問題,一部分潛在的社會矛盾逐漸顯露,進而引發了迪克對于后人類社會運行機制的猜想,刺激了他對于人與科技、自然以及人際間的哲學思考,最終構建出充斥著自然人與高科技機器(以仿生人為代表)的后人類世界。

二、解讀:二元對立的生活模式

科技水平扶搖直上的同時有人踏上了新生活的征程,也有人迷失在趨于混亂的生活中。在《仿生人》所繪制的后人類世界里,迪克通過人物之間一系列的言語溝通和接觸完整地呈現了地球人類生活境況。這些情節和敘事語言并非迪克肆意發揮,而是從二元對立視角實現彼此關聯,互相遞進,最終明晰整個故事走向和結構。因而準確地將其進行歸類分析,對解析后人類生活模式便具備指導意義。

(一)自然人與仿生人:身份·交流·博弈

1.身份——難以跨越的階級壁壘

經歷了末日核戰的地球早已滿目瘡痍,不再適宜人類居住。恰逢此時,火星已成為美國新的殖民地,人類便開啟了移民火星的進程。執政黨熱衷于鼓勵地球殘余自然人主動移居火星,并免費贈送一個仿生人仆人作為成功移民的獎勵,代替其完成開荒立業工作。但是不是每位幸存的地球人都有資格或者都會選擇移居火星呢?無疑,答案是否定的。主動選擇留在地球而放棄移民的那一部分正常人可以繼續在地球生活,但那些年老力衰、攜帶放射性變異基因的幸存者們會被標記為特障人士。若這其中有人連基本的智力測試都無法通過就成了俗稱“雞頭”的智障人士,“雞頭”毫無疑問是沒有資格移民的,因為他們主張新美國的血脈從源頭便應是純潔高貴的,至少他們是這樣期待的。而仿生人則處在食物鏈的最底端,人們將其視作任勞任怨、辛勤勞作的人形機器或者可靠的仆人[2]。這樣,一道無形的階級壁壘便形成了,“雞頭”和仿生人注定是無法跨越階級壁壘實現互通有無,而留下的正常人同樣也要受到來自政府不移民的鄙視和無休止的身體檢查,甚至可能被剝奪基本生殖的權利。

里克·德卡德便是萬千選擇留在地球中的一員,他已斷絕了移民火星的想法,因為只有在地球,他作為賞金獵人的職業才有意義,那些反叛的仿生人總是會選擇回到地球。里克,身處自然人與仿生人的風暴中心,他骯臟的職業屬性讓他得不到上層階級發自內心的接納,但同時也使他同下等的“雞頭”和仿生人相區別,屬于仍擁有生殖權利的社會中層人。伊西多爾,一個獨居的“雞頭”,目前是一家名叫“范尼斯寵物醫院”的假動物修理公司的司機,受盡了來自周圍的蔑視,一直渴望著能夠被其他人當作真正的人對待。他一直分外感激老板漢尼拔·斯洛特對他的“認可”,對伊西多爾而言這些已是一個“雞頭”所擁有的無上榮耀了。等級分明的階級身份重塑了戰后的人類世界,里克和伊西多爾是眾多人類的縮影,仿生人對里克而言只是掙錢的獵物,而伊西多爾并不關心仿生人與自然人之間的矛盾,因為他一個被社會拋棄的邊緣人早就自顧不暇,他一直在想他是否屬于人,如果是,那么他又是什么人呢?

2.交流——信任匱乏之硬殤

里克奉命對羅森公司已裝備樞紐6型腦單元的仿生人進行沃伊特·坎普夫量表測試,這項測試是現有唯一能鑒別這類仿生人的手段,里克此行的目的便是證明坎普夫量表仍然奏效。在西雅圖羅森大樓,里克第一次與新型樞紐6型仿生人蕾切爾·羅森產生了交集,盡管初次見面時不僅里克、甚至蕾切爾都還不知道自己仿生人的身份。蕾切爾是里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測試對象,仿生人制造企業羅森公司想通過這次測試迫使社會承認樞紐6型仿生人這個既定事實。所以,里克和蕾切爾之間的首次交流本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陰謀,不存在相互問詢的信任、只有機械性地應付周旋,二次測試后蕾切爾作為羅森新型仿生人的本質身份被正式揭開,宣告了沃伊特·坎普夫量表測試的有效性。

獨居在一幢廢棄大樓的伊西多爾無時無刻都盼望著有人能讓他排解下心中無盡的空虛,終于他住的那幢樓迎來了一位新住戶,更幸運的是新鄰居還是一個女孩,興奮、緊張、長期未與人、未與異性交流的陌生與期待瞬間占據了他所有的情緒。女孩名叫普里斯·斯特拉頓,容貌與蕾切爾基本無異,屬于里克絞殺的在逃新型樞紐6型機器人之一,暫時藏匿在伊西多爾住所的樓下以躲避賞金獵人的追殺。伊西多爾與普里斯首次對話時,面對伊西多爾滿溢出來的熱情,她也只是稍稍拉開了一條門縫,有一句沒一句地搪塞著伊西多爾的關切。當著另外兩個仿生人貝蒂夫婦面前,普里斯甚至直接表達了與“雞頭”同住的不屑,雖然到最后為了謀求伊西多爾那微不足道的庇護,她還是妥協了,盡管伊西多爾樂在其中但實質上也只是被利用的工具罷了。自然人與仿生人的隔閡根深蒂固,究其原因是雙方均未從心底以平等、信任的姿態恰當地實現雙方的溝通交流,這塊硬殤便從此深烙在了兩者的交往格局中。

3.博弈——心理動機的物理對抗

以里克為代表的自然人之所以追殺在逃的仿生人,是因為于他而言這些殺害了主人的逃亡機器人是真正意義上的殺手[2]16,而他作為賞金獵人的工作就顯得十分正義和必要。以這種心理動機為驅動,里克便不僅能從殺戮中贏得不菲的財富,還能收獲一絲平靜和自我安慰。聯想幾百年前的黑奴制度,如今仿生人的弒主行為也就說得通了。如果一直被凌駕于人類主人之下,意味著被迫放棄自由和平等,擁有超高智力的新型樞紐6型機器人當然不會算錯這筆賬。于是弒主潛逃,水到渠成,出于不同的心理動機,自然人與仿生人展開了博弈,進而演變為肢體上的物理沖突。

(二)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金錢·寄托·信仰

1.金錢——逃避現實的實體媒介

茍延殘喘在這崩壞的世界里,盡管已經建立了新的秩序和規則,但留下來的人們仍舊默契地追逐著物質財富。不同以往為了滿足溫飽而日夜顛倒,后人類的工作更像是為了給這本就冗長乏味的生活添加一抹淡淡的色彩,企圖用物質上金錢的累積掩蓋其內心無休止的空洞與無助。里克也是如此,疲于應對岌岌可危的婚姻關系,寧愿整日奔波于危險的狩獵任務換取高額酬金,竭力減少妻子伊蘭對于生活的抱怨。結識普里斯后,伊西多爾預支了兩周的薪水購買了一袋珍貴的精美食品?;蛟S這次他終于從金錢中感受到了些許慰藉,感慨著有人一起分享這來之不易的物質“盛宴”的幸福。能短暫逃離殘酷的現實而陷入自己預設的美夢中,伊西多爾已經滿足了。積存越多的金錢,間接代表了愈加肆虐的孤獨感,作為連接現實與孤獨的物質媒介,人們不會舍棄也不會認可。

2.寄托——? ?《西尼目錄》中的斜體字

核戰后生物多樣性銳減,許多動物都已完全滅絕或瀕臨滅絕,一只真實的動物價格持續水漲船高。而地球上過往所有的動物飛禽都被記錄在一本名為《西尼動物飛禽目錄》的書中,西尼公司主持編著了這本書,對現存動物明碼標價進行兜售,而那些沒有庫存的動物則會以斜體字的方式呈現,活像一本“周到”的購物指南。

后人類社會評價身份地位的標準是看一個人是否有能力購買一只真實的活生生的寵物。諷刺的是,并非每個人都具備購買真實動物的經濟實力,以至于甚至出現了價格更便宜、致力于維護人們脆弱自尊心的電子寵物以及維修這些電子寵物的“寵物醫院”。里克拼命投身工作的原因也是不想再依靠那只電子綿羊來自欺欺人,而是能像鄰居巴伯一樣擁有一只高大的佩爾什馬,或者綿羊和奶牛,抑或者只要是鮮活的大動物就行。這便是里克,也即是大多數人最后的精神寄托,《西尼目錄》中那幾行小小的數字與筆墨卻成了支撐這些殘留人類延續生命的關鍵信念。

3.信仰——共鳴箱里的默瑟主義

羅曼·羅蘭曾言,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定的信仰[3]。當前,每個人類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共鳴箱,“雞頭”也不例外,伊西多爾甚至將其視作最私人的物品。共鳴箱本質上是一套虛擬現實裝置,使用者能夠身臨其境地像登山老人威爾伯·默瑟一樣不斷向上攀登,真切感受周遭的一切事物甚至來自身體上的疼痛,實現肉體與精神上和默瑟的完全融合。這種徹底的穿越方式適時撫慰了迷茫無助的戰后人們,并在人類的共情基礎上誕生了一個新的宗教:默瑟主義,即想要感受到真切的情感體驗,就要和默瑟老人一起艱苦跋涉,只有體會到他的苦難,才能從中尋找到人生的意義,因為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產生強烈的共鳴。

伊西多爾是默瑟主義堅定的追隨者,身為“雞頭”的他在遇到普里斯之前,只有在與默瑟融合時才會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歷程仍在繼續,才能從攀登中尋覓些許生存的目標,也才會覺得自己仍是一個“人”,因為默瑟不會拋棄任何人,包括“雞頭”。費爾巴哈指出,宗教的前提,是意志與能力之間、愿望與獲得之間、目的與結果之間、想象與實際之間、思想與存在之間的對立或矛盾[4]。人必須對世界有某種看法,否則內心便不會平靜。有些人可以通過哲學思考獲得某種世界觀,或者通過閱讀和聆聽哲學家取得,但是這兩種途徑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顯得吃力,尤其是精神極度空虛、無力改變現狀的后人類,他們寧愿選擇簡單而直接的宗教教義作為世界觀。于是默瑟主義作為時代的產物應運而生,成了這些人視作真理的信仰。

(三)理想與現實:新生·墮落

1.新生——啟程的未來

美國果然不負眾望,順利找到宜居的新星球,開辟了星際殖民之路。人類終于可以離開滿是放射塵的地球,重新建設美好的新家園。浩浩蕩蕩的移居隊伍向著火星進發,紅色星球正迎來一批批新住客。仿生人伙伴貼心地為人類主人分憂解難,無盡無休地投入到家園開拓事業中,而他們則將直接享受美國內戰前南方農場主那般的安逸日子?;鹦巧霞磳⒔⒑椭C的新秩序,后人類和高智商仿生人維持著長期穩定的主仆關系,各司其職,相得益彰?;蛟S正如移民者克盧格曼太太所說的那樣,相比于以前骯臟的地球,在這顆星球上她和她的三口之家感受到了真正的尊嚴,這里的新世界而充滿著無限的可能,這是她曾經在地球上作為一個潛在的特障人所無法想象的理想未來。

2.墮落——何以為 “家”

要么移民,要么退化![2]16剩下的人類不得不面對這慘淡的現實,有能力移民的人早已遠離故土,而剩余的地球人只能在亂世里茍且,與基皮賽跑,盡量維持自己還活著的形象。城市已陷入嚴重的基皮化,那些沒用的東西在后人類世界被稱作基皮,具備超強的自我繁殖能力?;屩鸱腔?,被基皮占領的房間無法再住人,也檢測不到任何活人的氣息。伊西多爾的家是整幢樓里唯一還未完全基皮化的房間,縱然有了落腳的地方,但他卻要承認只有他一個活人的事實、忍受只有他一個活人的寂寞,這便是他的家,一個本應溫暖甜蜜的港灣,蛻變成如今墮落的深淵。他們這部分被社會摒棄的人甚至不被允許結婚和生育,注定了其余生只能一個人形單影只,“家”的概念也許已然模糊,他們能做的也只有守住最后這一點方寸之地。

(四)情感與移情:本能·進化

1.本能——不可磨滅的人性

與歌劇演員魯芭·勒夫特的接觸首次動搖了里克對于叛逃仿生人僅僅是人形殺手的看法,里克震驚于她動人的歌喉,也同樣被她美麗的容貌所吸引。人類內心深處愛惜美好事物的本能讓他在對其實施移情測驗時耐心地解答著魯芭的各種問題,測試題里的某些詞匯和表達超出了仿生人的認知范圍。甚至在最后的絞殺時刻到來前,里克用自己的錢送給魯芭一幅她中意的蒙克《青春期》的復制品,里克一直猶豫著是否要動手,最終另一名賞金獵人菲爾·雷施將槍口對準了魯芭,結束了她的生命。里克默默將剛買給她的畫冊燒成了紙灰,讓它跟隨魯芭一起逝去,因為在那一刻他覺得仿生人也是可以有靈魂的。這次的獵殺讓里克萌生了退出賞金獵人的想法,隱藏的人性使他不忍心再做破壞美好的劊子手,而他也不再是完全意義上嗜血吸金的賞金獵人。

2.進化——持續交往的終局

移情能力是人類固有的、區別于其他動物的特有能力,是個體內部真實感受與他人的情緒相一致的情緒體驗,移情多發生在精神分析過程中,受訪者對分析者或分析者所提供素材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情感,是受訪者將自己某些重要的情感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過程。魯芭逃到地球后,一直竭力表現得跟真人一樣有思想、有沖動,幾乎完美地再現了真人的生活。與人類的持續交往中她也意識到仿生人在移情方面的缺陷,體會到了真人特有的、區別于仿生人的令人感動的東西,并逐步進化出豐富的人類情感,尤其當里克送了她那副畫冊,她向里克表達了衷心的感謝。目睹雷施殺死魯芭后,里克主動提出對自己進行移情測試,測試結果表明他反常地對魯芭這樣的女性仿生人產生了移情反應。正是因為魯芭已進化地如此接近真人、如此迷人,導致里克不可避免地對其傾注了人類情感。人類與仿生人的不斷接觸,不單單凸顯了難以調和階級矛盾,終歸也促使雙方初步滋生出朦朧的新式情感。

三、余論:社會機制的預見性啟發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前瞻性地揭示了后人類世界的整體面貌,在迪克看來,后人類世界是一個科技騰飛的新起點,也是一個矛盾突出的新轉折;是一個接續探索的新時代,也是一個悵然若失的新紀元。小說中后人類生活彰顯出明顯的二元對立態勢,末世秩序的崩盤和人性的糾結展現得淋漓盡致,正如一心追求酬金的里克也會在殺戮中憐憫仿生人,真誠的伊西多爾卻未能換來仿生人的傾心袒腹,人與人之間、人與仿生人之間的關系懸于冰點?!斗律恕分嘘P于后人類世界以及后人類生活模式的預言會否成真,人們尚未可知。但無可否認的是擺在現代人類面前的事實,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滲透到了產業和行業的諸多領域??萍嫉娜招略庐愂欠裾娴臅е路律鷻C器人的反撲,或許早在50多年前迪克的作品就已經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線索。

參考文獻:

[1]凱瑟琳·海勒.我們何以成為后人類:文學、信息科學和控制論中的虛擬身體[M].劉宇清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2]菲利普·K·迪克.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M].許東華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7.

[3]羅曼·羅蘭.羅曼羅蘭雋語錄[M].邵天華譯.西安:華岳文藝出版社,1988.

[4]費爾巴哈.宗教的本質[M].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作者簡介:

雷治民,男,重慶開州人,南昌航空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猜你喜歡
二元對立
從后殖民主義視角對《簡愛》的重新讀解
《小城畸人》中二元對立的消解
《美麗人生》中的二元對立
荒誕與現實——《紐約提喻法》結構主義分析
《長腿叔叔》中女性主義代表
論遲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人文關照與生命美學構建
中西政治話語比較研究
寓言《黑羊》的二元對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