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氣象災害對玉米生產影響及預防對策探究

2023-05-21 00:22劉暢陳夢龍
種子科技 2023年5期
關鍵詞:農業氣象災害預防對策

劉暢 陳夢龍

摘??? 要:呼倫貝爾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又稱呼倫城,總面積達23.5萬km2,因其具有土地規模大、土壤肥沃、氣候條件適宜等優勢,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農業生產易受到氣象災害的影響,其中包括霜凍、熱害、低溫等溫度條件影響,旱災、洪澇災害等水分條件影響和由風引起的大風天氣影響。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在氣象災害預防工作上取得了巨大進步,該技術優勢尤其體現在農業生產領域。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生長對溫度、水分和光照都有一定要求,科學分析氣象資源、合理布局和管理作物生長是推動玉米增產提質的重要方式?;诖?,文章分析了農業氣象災害對玉米生產帶來的影響,并提出了針對性的預防對策,旨在提高玉米防災能力和最終產量。

關鍵詞:農業氣象災害;玉米生產;預防對策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5-0130-03?????? 中國圖書分類號:S162.53?????? 文獻標志碼:A

作者簡介:劉 暢(1996—),男,漢族,遼寧鐵嶺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業氣象。

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水資源充沛、常年日照充足,且當地水質、土壤和空氣等環境指標均符合綠色食品標準要求,是全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異常,尤其氣象災害頻發,農業氣象災害是影響玉米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原因,我國應積極推進氣象服務,提高災害天氣預測和防災減災技術水平,幫助人們更好地確定玉米種植成熟期,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

1 玉米生產對于氣象條件的需求

玉米是我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農作物,對我國經濟增長和人們生活質量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多地都大規模種植玉米,玉米種植需要嚴格的生產環境條件,其對溫度、光照要求較高,在播種期、出苗期、成熟期等不同時期玉米對溫度和氣候條件的需求不同,控制氣象條件對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1.1 溫度條件要求

溫度條件是影響玉米種植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玉米是喜溫作物,對溫度變化很敏感,玉米生育期都需要控制好溫度的變化。據相關數據顯示,玉米種植的有效溫度在10 ℃左右,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玉米最終出苗率,不適宜溫度條件下生長的幼苗容易受到病蟲害侵染,影響玉米種植質量。25~28 ℃是幼苗發芽的最適溫度,一般情況下,10~13 ℃條件下幼苗發芽情況穩定,通常是在5~10 cm土層開始播種,該土層溫度在10~12 ℃。如遇低溫、霜凍等氣象災害,將會大大影響玉米生產質量,玉米幼苗期耐受溫度可達-3~-2 ℃,拔節期需要溫度15~27 ℃、授粉期要求溫度25~27 ℃,如果空氣溫度超過35 ℃,相應的大氣濕度也會降低30%,這就會導致玉米花粉失去其原有的活力,難以完成整個授粉過程,甚至還會造成花柱枯萎,給玉米的生長帶來嚴重影響。呼倫貝爾年平均溫度為3~6 ℃,通常呈現冬季漫長、夏季短促的特點,當地溫度變化適合玉米生長發育。

1.2 水分條件要求

玉米生產種植需要嚴格把控水分條件,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除了出苗期以外的各生長階段都需要水分,而且由于玉米植株較高、葉面積大,因此水量需求也較大。據試驗結果表明,水分越充足的地區玉米產量越高,要想提高玉米產量,需增加水分供給,干旱環境會極大程度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而雨水過多會導致根系含水量大,影響玉米正常生長,所以玉米種植需要控制好水量。同時,溫度也會對水分產生影響,溫度過高會導致空氣含水量少,葉片向上卷曲會大大減少植物自身蒸騰作用,使水分實現供需平衡。

相關研究表明,玉米生育期相對濕度在60%以上能夠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發育,玉米在幼苗吐絲、受精階段需水量較多,相對濕度達到80%~85%,若出現干旱天氣,即土壤相對濕度降低至55%時,就需要額外灌溉補充水分,否則將會導致玉米缺水,影響其正常生長。呼倫貝爾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擁有呼倫湖和貝爾湖兩大水系,水資源充足,地處半濕潤、半干旱過渡帶,年降水量呈現夏秋季較多、春冬較少的特點,充足的水資源為玉米正常生長提供了保障。

1.3 光照條件要求

光照是影響玉米生長種植的重要因素,對于玉米而言,其生長全過程都需要充足的光照,尤其玉米出苗階段,每天需要保持8~12 h光照才能保證玉米正常生長發育,若光照時間不足,會導致玉米發育期較長,品質受到一定影響,因為光照條件是玉米進行光合作用的基礎,只有不斷促進玉米內部有機質轉換,才更有利于玉米生長。

2 農業氣象災害對玉米生產影響

2.1 干旱少雨

高溫帶來的干旱天氣會給玉米生長造成巨大的影響,導致玉米植株矮小、葉片面積小和品質差等問題,而且旱災的出現會導致作物晚播晚收,影響植株成熟發育。尤其夏季是玉米作物吐絲、受精和成熟的關鍵期,若出現長期高溫天氣,一方面會影響玉米抽雄和受精,另一方面會引發旱災和蟲災,影響作物品質。干旱通常表現在雨水不足,根據干旱程度可以分為4種,輕旱主要是當地降水常年偏少,空氣比較干燥,對玉米發育和正常生長產生輕微影響;中旱是降水量少導致土壤水分不足,玉米植株因缺水出現枯萎狀;重旱是土壤常年缺水,土壤和玉米植株因水分不足使得土層較厚、植株葉片干枯;特旱是嚴重缺水,造成植株干枯甚至死亡的旱情。干旱是最常見的一種氣象災害,各個地區都有可能出現,在玉米栽培種植階段,認識到氣象災害可能給玉米造成的影響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夠將氣象災害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最大程度上減輕玉米受損情況。

每年7—8月是呼倫貝爾的雨季,基本多為陣雨,其余月份降水量較少,易出現干旱情況。據相關數據統計,2022年1—5月呼倫貝爾平均降水量僅35.9 mm,相較于常年同期有明顯差距,且各地降水分布不均,有不少地區因降水少而出現干旱情況,呼倫貝爾采用人工降水流動作業的方式,為面積100萬hm2的土地進行人工降水,有效緩解了旱情,為玉米作物幼苗期生長提供了足夠的水分。

2.2 大風災害

玉米屬于高稈作物,植株生長受大風影響較大。大風災害包含有季節性、局部性和臺風等特點。春季出現大風會使覆蓋在玉米種子上的保溫隔熱膜和土層被掀翻,影響玉米幼苗正常生長,會導致玉米植株倒伏,或者出現不易授粉的情況;夏季大風天氣會吹倒直立的玉米植株,甚至導致大面積玉米植株倒伏,影響玉米品質;秋季是玉米收獲的季節,秋季大風天氣帶來的影響更大,會降低玉米產量。對于大風災害,一般是以增加防風林網的方式減輕風力影響,改善玉米種植區生態環境,為玉米生長提供良好的保護網,減少大風天氣對于玉米田地的侵蝕。大風天氣是重要的氣象災害,各地區玉米生長都會受到大風天氣影響,因此要盡可能選擇抗倒伏的優質玉米品種,適當增加鉀肥來增強玉米植株抗倒伏能力。

2.3 低溫災害

玉米作物的生長和繁殖都會受到氣溫的影響,玉米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在7 ℃,如果持續低溫,會延長發芽時間,還會導致玉米植株遭受病蟲害威脅,影響玉米生長發育;如果低于7 ℃,會導致種子發芽率大大降低。玉米拔節期和開花期同樣受溫度影響較大,氣溫在20 ℃左右玉米植株能正常發生光合作用,并合成有機質。灌漿期需要溫度達到25 ℃。由于呼倫貝爾緯度較高,且常年熱量不足,在玉米生長的整個階段,若出現低溫會影響玉米的生長發育。由低溫引發的氣象災害通常集中在每年6—8月,此階段平均溫度應保持在18~20 ℃,若溫度低于17 ℃則會給玉米生長帶來不良影響。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目前呼倫貝爾出現冷害的概率逐年下降,但仍要做好預防控制措施,盡可能減少可能性風險和災害[1]。

2.4 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包括洪水和雨澇災害,是呼倫貝爾出現頻率較高且危害較大的氣象災害。在農業生產中,洪澇災害會影響整個種植區,影響玉米生產全過程。春澇多發生在初春時節,主要是由夏秋雨季和冬季雪融化共同影響的,每年4—5月出現后春澇,這一階段主要是由于溫度升高后冷熱空氣交替,繼而出現明顯的雨季,春澇主要會影響玉米播種,如若洪澇較為嚴重,會導致玉米減產。夏季是出現洪澇災害最為頻繁的季節,據相關統計,2019年發生在呼倫貝爾的一次暴雨,造成玉米大量倒伏甚至枯死,大大降低了玉米產量。秋澇發生在每年9—10月,這一階段出現的澇災主要影響秋收。從歷史記錄來看,每年有30%的概率會出現澇災,因此要做好防洪措施,為農作物的生長發育營造適宜的環境[2]。

2.5 霜凍災害

霜凍對于玉米生長會帶來直接或間接影響,其中春秋兩季是高發階段,一般春季霜凍會影響玉米幼苗發芽,秋季霜凍會延長玉米成熟期,影響玉米品質,秋季霜凍出現越早對玉米影響越大。

2.6 冰雹災害

冰雹的發生時間主要集中于春末夏初、夏末秋初,其中在春末夏初很容易出現強對流天氣,繼而造成冷渦旋,很容易出現冰雹天氣。冰雹災害對于作物的影響程度主要通過冰雹的大小、破壞力以及作物所處的生長期來體現,大冰雹會給玉米秸稈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甚至會砸斷玉米植株,使玉米嚴重減產。

3 農業氣象災害預防對策

3.1 干旱災害的防治對策

根據呼倫貝爾的旱澇特點和影響范圍、程度來看,旱災是當地常見的氣象災害。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旱澇災害具有明顯的時空分布性、季節性和階段性,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大大增加了土壤蒸騰量,因此需要為玉米作物補充更多水分。為減輕旱災對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需要建立相應的農田防護林,通過增加綠地面積改善區域內生態環境,提高涵養水土能力。植樹造林是增加綠地面積的主要方式,但在封山育林的同時,還要做好相應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根據該地區氣候和土壤條件選育種樹,盡可能選擇耐干旱、防病害的樹木品種,種植時程要選擇多個樹木品種搭配種植的方式,更好地適應呼倫貝爾的氣溫情況,提高樹木抵御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的能力。此外,為減輕旱情,需要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可以采用覆膜種植、種子包衣等技術,或者建設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統,發揮水資源的作用。人工降水是目前最及時、最普遍緩解旱情的方法,需要在適宜的天氣條件下,實施火箭增雨作業,減輕旱情對玉米作物帶來的不良影響。

3.2 大風冰雹災害的防治對策

玉米是高稈植物,在其生長后期易受到大風天氣影響,預防風、冰雹災害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采用科學有效的處理辦法。處于生長中后期的玉米植株,扶正植株工作量較大,若倒伏植株果穗高度高于收割機運行高度則不提倡人工扶正,可在后續將相鄰植株捆綁在一起,減少因葉片堆積而出現腐爛。機收倒伏玉米植株時,要選擇適合的機型,在作業前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調節機械設備使用參數,采用逆向收割路線,并且要合理控制轉速,保證玉米收獲質量[3]。

3.3 低溫和霜凍災害的防治對策

玉米生長發育需要合適的溫度和光照,低溫會影響其生長發育,為解決低溫造成的玉米減產問題,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需要借助天氣預測信息,在冷空氣即將到來前對土壤澆水,增加土壤熱容量和濕度,降低土壤溫度下降速度。還可以通過覆蓋防凍的方式,增強玉米防御凍害的能力。在農業技術上,要做好玉米品種篩選工作,根據品種區劃,選擇適合當地條件的作物品種和類型,采取早播、縮短播期方式,并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確保玉米作物產量。另外,種植戶要不斷探索和引進新的防凍方法,為玉米防治凍害提供技術支持[4]。

3.4 洪澇災害的防治對策

洪澇災害是呼倫貝爾常見的氣象災害,會使玉米大面積倒伏。當地要提高天氣預報精準度,借助手機、多媒體以及電視網站等傳播方式做好天氣預警工作,使農民及時獲得災害天氣發生信息,進而科學有效地防御氣象災害。如若洪澇災害已經波及到玉米種植區,首先應清除田間積水,減少災害的影響程度,其次對于倒伏的玉米植株采取相應的防倒伏方法,針對植株倒伏輕度且朝一個方向倒伏的玉米田塊,建議其自由生長,不需要做額外處理;對于正在開花的植株,要將其盡快扶正;對于植株較高且已授粉的玉米田塊,不能扶苗,強行扶苗可能會導致根系被折斷,從而導致植株死亡。對于因澇災引發的相關問題,要在相關部門指導下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不可隨意進行處理,防止給玉米植株帶來二次傷害。

4 結束語

玉米植株需要適宜的生長條件和環境,包括水分、光照和溫度等。極端天氣變化會導致玉米產量下降,而且氣象災害是影響玉米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因此,相關部門要強化對氣象災害的精準預測能力,建立完善的氣象播報系統,為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天氣信息,進而采取科學高效的氣象管理辦法,有效提高玉米品質和產量。

參考文獻:

[1]楊會舸,李楊.氣象災害對玉米種植生產的影響[J].種子科技,2019,37(2):16,19.

[2]李輝.氣象災害對玉米種植生產的影響[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0,32(1):65-66.

[3]王海洋,王海倫,王瑩,等.農業氣象災害對西豐縣玉米生產的影響[J].農民致富之友,2015(18):292,220.

[4]劉亮,陳美娟,范婷婷.農業氣象災害對玉米產量的影響[J].新農業,2022(6):10-11.

猜你喜歡
農業氣象災害預防對策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探索構建
建立氣象災害評估機制 降低農業經濟損失
基于VB.net的農業氣象災害查詢系統研究
私設“小金庫”引發的職務犯罪預防對策研究
浙江天臺縣森林防火現狀及預防對策
探析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氣象災害與病蟲害方面的影響
氣候變化對森林火災的影響及預防對策的探討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探究
油菜生育期氣象指數等級及災害預警指標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