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災害性天氣對玉米生產的影響

2023-05-21 02:57張冰蓮焦一軒茆磊磊
種子科技 2023年5期
關鍵詞:災害性

張冰蓮 焦一軒 茆磊磊

摘??? 要:玉米在我國種植業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是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之一。相較于其他農作物而言,玉米種植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要求較低,只需要保持正常的光照、溫度與水分條件,玉米植株就能正常生長。然而,玉米在種植過程中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極端天氣變化使玉米產量受到嚴重限制?;诖?,文章通過分析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環境條件,探討極端天氣對玉米生長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保護策略,有效地提升玉米產量。

關鍵詞:災害性;極端天氣;玉米生產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5-0133-03?????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A

我國土地面積較大,各地區之間地理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氣候條件復雜多變。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往往會受到極端天氣災害的影響。霜凍、干旱、洪澇、過度積水以及高溫等災害天氣都會對玉米正常生長造成較大的影響。遼寧地處我國東北部,溫度較低,長期的低溫環境會阻礙玉米生長,影響玉米產業發展。因此,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天氣變化,針對天氣情況采取相應的防護策略,提升玉米的種植效益。相關部門也需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為玉米的正常生長保駕護航,避免極端天氣環境對玉米種植產生影響。

1 玉米種植對天氣條件的相關需求

我國地域較為廣闊,所經歷的災害性天氣種類多,發生頻率較高,多變的天氣災害對我國種植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因天氣災害影響而受到的損失占比達到60%。玉米對種植條件的要求較低,南至海南,北至東北,都可以種植玉米,玉米種植所需要的基本生長環境包含以下幾點。

1.1 溫度對玉米正常生長的影響

玉米生長對溫度極為敏感,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玉米正常生長造成極大的影響。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外界溫度>10 ℃才能夠維持玉米的正常生長,因此,玉米的種植環境溫度應持續穩定在10~25 ℃,能夠有效地促使玉米生長,玉米的生長周期也會因此縮短。如果玉米種植環境溫度>25 ℃或者<10 ℃,都會使玉米的生長受到抑制。外界溫度升高會導致土壤含水量降低,不利于玉米的正常新陳代謝活動,玉米授粉會受到影響,花粉的活性無法充分發揮,花柱等部位也會出現枯萎的情況,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發育[1]。

1.2 水分含量對玉米正常生長的影響

水分對玉米產量具有較大影響,玉米的植株較高,葉片面積較大,需要較多的水分才能夠維持正常生長。水分含量較低無法保證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限制玉米生長;降水過多會使玉米植株出現倒伏,增加發生病害的風險,對玉米生長影響較為嚴重。通過研究發現,雖然玉米需要水分維持正常生長,但是對水量的需求不高,是一種較為耐旱不耐澇的作物,這主要是由于玉米根系較深,能夠充分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同時當空氣較為干燥時,玉米葉片能夠卷曲,使其蒸騰面積大幅度減小,因此,在種植玉米時水分和灌溉技術對提高其產量至關重要。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土壤的相對濕度達到60%以上,在玉米抽雄吐絲期、受精期以及乳熟期需要的水分較多,相對濕度80%~85%,當土壤的相對濕度降到55%左右時,就需要澆灌,以維持玉米正常生長[2]。

1.3 光照對玉米正常生長的影響

光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作物產量。相對于其他農作物,玉米具有喜光特性,在其整個種植生長過程中,只有達到充分的光照條件,才能有效縮短玉米的生長周期,玉米的產量也能得到保證。相反,如果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無法供給足夠的光照,玉米的生育期就會延長,光合作用削弱,使玉米的有機物生產能力大幅度降低,玉米植株無法正常發育。同時,通過研究發現,玉米的光補償點較低,充足的光照可以提升玉米御寒能力。因此,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種植戶必須要保證光照充足,才能提高玉米植株的光合效能,加速植株的發育進程,進而達到高產的目的[3]。

2 不同類型的災害性天氣對玉米種植的影響

2.1 霜凍天氣對玉米種植的影響

在各類天氣災害中,霜凍對玉米正常生長有較大的阻礙作用。在我國東北地區,由于春秋季氣溫較低,并且低溫持續時間較長,極容易出現霜凍等氣象災害。長時間的低溫天氣會使玉米細胞內的水分形態發生變化,玉米極易出現失水、失活的情況,代謝活動也因此停止。霜凍氣溫的出現,對玉米的發芽情況也有較大影響,甚至會出現凍死幼苗的情況。低溫天氣持續的時間較長,對玉米產生的影響越大,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長時間低溫會使玉米對外界的防御能力大幅降低,從而出現病蟲害侵蝕的情況,對玉米產量及質量造成較大威脅。

2.2 干旱以及洪澇對于玉米生長的影響

干旱以及洪澇災害對玉米種植的影響巨大。在我國西南地區經常會出現干旱缺水情況,使玉米的抽穗、授粉等活動受到較大程度的限制,玉米產量也會因此而降低,如果無法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會使玉米植株出現大面積死亡以及枯萎的情況。如果在玉米生長期內出現干旱的情況,會導致玉米植株較小,葉片面積無法達到正常狀態,玉米質量會受到嚴重影響。玉米在抽雄吐絲期需要較多水分,長期干旱無法保證玉米品質。

此外,降水量過多引發的洪澇災害會阻礙玉米正常生長,積水過多會使玉米植株的根莖被淹沒,根莖無法正常進行呼吸活動,從而消耗體內過多的有機物,細胞無法進行正常的代謝活動。出現此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排水功能較差,降水量過多時,導致玉米田內產生大量的積水,并且無法有效排出,阻礙玉米正常生長[4]。

2.3 大風天氣對玉米生長的影響

在玉米苗期出現大風天氣時,會使玉米幼苗的保溫薄膜以及表面的土壤被吹散,無法起到保護植株的作用,使玉米植株直接裸露在外部環境中。在此種情況下,玉米種植人員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植株幼苗出現死亡的情況,影響后期玉米生長。不僅如此,大風天氣對正處于生長期的玉米植株也會有一定影響,如果玉米植株不具備抗倒伏能力,劇烈的大風天氣會使玉米植株出現倒伏的情況,從而影響玉米植株進行光合作用,玉米細胞無法合成足夠的有機物去維持生長,影響玉米的產量及品質。

3 應對災害性天氣的防御措施

3.1 加強玉米主產區的天氣監測和預報

災害性天氣具有突發性特征,為降低外界因素對玉米產量的影響,玉米主產區需要增設小氣候監測站。監測站的監控范圍相當廣泛,涵蓋了主產區的濕度、日照程度、風速、風向、土壤的溫度和濕度等重要因素。這些數據記載成冊后,可充分完善當地的天氣數據資料庫,農民在規劃玉米生產時,也可獲得指導性的天氣指標,提升災害性天氣預報的準確度。另外,監測站的建立除了在監控災害性天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以外,還能為農民提供多元化的災害性天氣預防服務。當今是信息時代,監測站可利用各種媒體APP和新媒體平臺,及時為農民提供天氣情報信息,給予農民充分的時間去應對大風、沙塵暴、低溫冷害、霜凍等災害性天氣。獲取信息豐富的情況下,農民能借助天氣預報合理播種玉米,完成田間澆水工作,提高玉米產量,科學防御災害性天氣。

在提高觀測水平方面,觀測人員一定要在定性預測的基礎上,做好定量預測。這兩種方法結合后,觀測站對災害性天氣監測的準確度會得到大幅度提升。更為重要的是,獲得氣象災害預監測結果后,觀測人員還要繼續開展分析實驗工作,否則預測結果會具有不穩定性,以致最終的結果出現誤差,造成監測水平質量下滑的問題。因此,為了保證整體監測結果的準確性,觀測人員還需利用實驗數據進行推測,預測的結果要和下一次的監測情況作對比,找到失誤點并加以改正。相關工作人員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技能,養成與時俱進的意識,能夠主動學習先進的監測技術。農業部門在招聘觀測人員時,要綜合考量招聘人才的工作素養和技術能力,尋求與崗位最適配的人才。

3.2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災害性天氣防御機制得到了明顯改善。在此情況下,災害性防御機制與農業發展相匹配,有效協調各部門的職能,形成系統聯動機制。一旦出現災害性天氣,農業部門可在短時間內充分調動人力、物力對玉米田地進行搶險救災。為減少玉米種植的損失,各地政府應投入充足的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將災害性天氣帶來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比如,地方政府應增加水庫修建的數量,儲備水資源,如果發生了干旱情況,水庫能及時補給,為玉米種植地提供源源不斷的水資源,降低干旱對玉米產地的影響。水庫除了放水之外,還能引流,洪澇災害發生時,水庫能通過疏通地下水的方式,引出玉米田地中多余的水,防止玉米根系腐爛,有效保障玉米產量。此防范措施已被列入災害性天氣防御長效機制中,成為玉米種植重要的防災措施。

3.3 有效普及災害性天氣防御內容

以往我國防御災害性天氣主要是通過新聞播報的形式推送,而偏遠地區的民眾對新聞播報的重視度并不高,這就導致災害性天氣預防知識的宣傳出現嚴重弊端。長期以來,偏遠地區容易出現災害性天氣滯后性的問題,不利于災害天氣防御?;诖?,各地農業部門要建立完善的災害性天氣防御體系,通過系統宣傳機制,向農民傳授災害性天氣的防御知識。此外,災害性防御知識的傳輸,不應局限在知識層面,還應在實際操作中體現,因此宣傳人員要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行動中,要有針對性地向農民演示災害性天氣預防措施,并讓農民真正理解掌握,使其將防范措施內化于心,提高應對災害性天氣的能力,積累種植經驗,有效減少玉米種植過程中出現的損失,增加其經濟收入。

宣傳人員還要注重培養農民的應急預防意識。大部分農民種植玉米時,應對災害性天氣是靠自己以往的種植經驗,忽略了提前制訂預防措施的重要性,將玉米產量交給了大自然來決定,以致于災害性天氣到來時,農民處于束手無策的狀態,很難及時找到應對方法?;诖?,宣傳人員應向農民普及科學的應急方法,提前指導農民制訂應對措施。為進一步激發農民學習的熱情,宣傳人員可采用集中學習的方法,通過模型示范,增強農民對災害性天氣預防措施的認識。

3.4 有效應對災害性天氣負面影響的手段

除上文提及的建設水利設施之外,農民還可以通過田地灌溉的方式,解決玉米在播種期間出現的干旱問題。玉米在生長初期需要大量水分和養分,農民可以通過觀察土壤濕度和溫度的方法,及時澆灌田地。陰雨天氣時,土壤容易出現板結問題,影響玉米根系呼吸。因此,農民需要針對性地開展松土工作。到了降水集中期,農民需要提前在田地周圍開溝、排水,以防降水過多造成的田地積水現象。在玉米拔節期時,農民要適當追肥,給玉米補充養分。需要注意的是,補充肥料時,農民要適當澆水,否則玉米植株會因為養分過多,出現燒苗的問題。同時,為防止多余的肥料和水分被雜草吸收,農民還需翻壓雜草,提高玉米根系的抓地能力。采取以上措施即使遇到大風天氣,玉米也不會因倒伏而降低產量。大風天氣過后,農民要適當開展玉米植株扶直作業,但此項作業有一定的時間限制,農民不能在大風過后立即開展扶直工作,必須要等大部分玉米植株自我恢復后,再去救治倒伏的植株,對受災嚴重的玉米,要及時移出田地,避免影響其他玉米正常生長[5]。

另外,想要真正克服大風天氣對玉米帶來的負面影響,農民應提前在玉米地的周圍種植防護林,減弱玉米田地上空的風力。種植玉米時,應選擇抗倒伏能力強的品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若遇到霜凍問題時,農民應把握玉米種植時間,若種植時間過晚,農民應選擇御寒能力強的玉米品種,以此提高玉米種植質量[6]。

4 結束語

近年來,遼寧地區種植玉米的面積不斷擴大,玉米產量也在穩步增長,農民的收入也不斷提高。但災害性天氣持續發生,使農民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為趨利避害,農民應充分利用遼寧地區的氣候資源條件,合理布局生產,采用精細化管理的方式,提高應對災害性天氣的能力。政府應大力修建基礎設施,盡力解決不可控因素給農民帶來的困擾。同時,相關部門還需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準確的天氣預測,及時向農民發布預警信息,并指導農民針對災害性天氣提前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為農民種植玉米營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增加農民收入。

作者簡介:張冰蓮(1997—),男,漢族,遼寧遼陽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業氣象。

參考文獻:

[1]伍明帥.氣象災害對玉米種植和生長的影響探析[J].種子科技,2022,40(11):133-135.

[2]王苗苗.氣象災害對玉米種植的影響[J].中國食品,2022(7):145-147.

[3]白茹,閆海龍,薛玉敏,等.氣象條件對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6):89-90.

[4]張文華.氣象災害對玉米種植的影響[J].湖北農機化,2020(14):43-44.

[5]劉冰.遂平縣災害性天氣對玉米倒伏的影響及防御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1):47-48.

[6]溫廣發.災害性天氣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及預防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3(5):74.

猜你喜歡
災害性
夏季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及防御措施
基于視頻圖像再融合技術和災害性氣候監測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監測及預警分析
阜蒙縣設施農業災害性天氣防御技術
災害性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分析及應對
數理統計方法在海浪災害特征分析中的應用
西藏南部災害性天氣中氣象服務的思考與研究
西藏南部災害性暴雪天氣診斷分析
廣西賀州市冬種馬鈴薯災害性天氣氣候分析
災害性公共危機協合治理機制分析
基于MSP430單片機的災害性天氣預警管理系統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