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氣象服務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2023-05-21 00:27魏研碩韓月
種子科技 2023年4期
關鍵詞:氣象服務種植技術玉米

魏研碩 韓月

摘 ?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對農業給予了高度關注。為了促進農業生產和發展,相關部門制訂了相應的管理措施,以便加快我國農業發展速度。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不僅能為玉米種植人員提供更大的經濟收益,還能促進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良好的氣象服務可以為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奠定堅實的基礎,文章分析了氣象條件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探究了提高氣象服務質量的具體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氣象服務;玉米;種植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4-0127-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3;S162.54 ? ? ? 文獻標志碼:A

調查發現,當前我國玉米的種類相對較多,不同種類的玉米對于光照和溫度的要求具有一定差異。提高氣象服務質量,能使玉米產量和品質得到顯著提升,為促進我國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農業種植規模和當地的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種植人員必須加強對氣象條件的研究,明確外在因素對玉米產量與質量的重要影響,全面分析玉米的自然特性,使氣象服務工作更好地為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提供服務[1]。

1 氣象條件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1.1 水分

分析玉米生產過程發現,水分對玉米生長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影響,缺乏水分會影響玉米的生長速率,導致玉米出現死苗等現象,進而降低整體的生產效益。不同種類的玉米對于水分的要求具有一定差異,部分玉米品種在苗期呈現耐干旱的特性,對于水分的需求量相對較小,部分玉米品種在全生長階段內均對水分有較高的要求。種植人員需要針對不同種類的玉米進行分類探究。

大部分品種的玉米在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在拔節和抽穗過程中,灌溉水量需達到50%以上。在玉米生長階段,種植人員必須保證水分充足,通過水分產生的蒸騰作用,使玉米土壤內部散發更多熱量,促進玉米幼苗生長,提升玉米產量。玉米拔節期對水分的需求量相對較小,拔節后期因營養需求較大需增加灌溉量[2]。

目前,玉米田所需水分主要來自于降水,但是受到氣象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出現旱澇等災害,導致玉米田水分不均衡,影響玉米的實際產量。針對此問題,種植人員應全面分析與控制氣象條件,通過人工調節的方式保證玉米田內水分結構合理。如果某一階段內降水量能夠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可以降低人工灌溉頻率;如果降水量相對較少,無法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應通過人工灌溉的方式補充水分,保證玉米正常生長,提高玉米產量。如果降水量超過玉米生長的實際需求量,可能會發生洪澇災害,影響玉米的整體產量,種植人員應對洪澇災害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全面分析氣象信息,提前制訂玉米生長過程中控制水資源的措施。

相關調查表明,玉米生長過程中因所處季節不同,需水量存在較大差異。種植人員應深入分析和研究玉米不同生長階段調控水資源的措施,確保玉米健康生長,盡可能提高玉米產量。玉米栽培過程中,應盡量選擇相對濕潤的土壤。同時,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地區的氣象環境,選擇合理的玉米種類以及種植方式,達到因地制宜的操作要求[3]。

1.2 溫度

分析當前玉米種植區域發現,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玉米,主要原因是玉米具有地域適應性較強的特點。溫度對于玉米生長具有重要影響,溫度過高會導致玉米植株出現失水或者干旱現象,進而影響其生長速度;溫度過低會使玉米出現死苗等問題,造成大面積減產。種植人員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一般會選擇合適的季節與區域,如果夏季的氣溫能夠達到18 ℃左右,則可以正常開展玉米種植工作,確保玉米具有良好的生長環境。

玉米對于溫度的要求相對嚴格,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玉米正常生長。要想有效提高玉米質量與產量,必須全面控制種植溫度,玉米發芽階段對溫度的要求相對較高,種植人員必須全面檢測土壤溫度,確保地下土壤溫度滿足玉米生長需求,保證地表溫度高于10 ℃。當地表溫度達到20~30 ℃時,玉米生長速度會加快,可顯著改善其生長態勢[4]。

目前,我國大部分品種的玉米在苗期均以根系生長為主要生長方式。為了保證玉米的根系更加健壯,加快玉米根系的生長速度,必須合理控制整體的生長溫度,將其控制在20~30 ℃為宜。溫度低于6 ℃會出現大面積死苗現象,應采取人工控制措施提高生長溫度。研究發現,在適宜玉米生長的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玉米生長速度越快,應盡量選擇溫度相對較高的季節種植玉米,能促進玉米健康生長[5]。

玉米生長至拔節期后開始孕育幼穗,此階段適宜的溫度為25~30 ℃。調查表明,在此階段內溫度低于10 ℃,玉米幼穗可能停止分化,進而影響玉米總體產量,應科學控制拔節期內的溫度。如果溫度高于30 ℃,玉米植株內部的營養物質積累效率會逐漸下降,無法為玉米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使幼穗整體數量不斷減少。分析玉米拔節期內生長速度和溫度的關系發現,溫度對于玉米生長具有較大的影響。在不同區域內,玉米抽穗開花的過程對于溫度的要求具有一定差別,一般溫度在26 ℃左右玉米的抽穗開花效果可以達到最佳狀態[6]。

玉米授粉期最適宜的溫度為23~27 ℃。一般在春季和秋季等正常溫度條件下,玉米授粉能夠達到最旺盛的時期。決定玉米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時期為灌漿期,所以應對灌漿期的溫度進行合理控制,當溫度達到23 ℃左右時,玉米的產量和質量能夠達到最佳狀態。如果溫度低于16 ℃,則會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速度,當溫度低于14 ℃時灌漿會停止。

總而言之,在玉米每個不同的階段對于溫度的要求存在差異,為了最大程度提高玉米的產量及質量,必須全面探究適宜玉米生長的溫度范圍,并及時采取人工干預措施,保證溫度能夠滿足玉米生長需求[7]。

1.3 光照

玉米屬于喜光短日照作物,光照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調查發現,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對于光照的要求較高,如果種植地的光照充足,玉米產量可顯著提升;如果種植地的光照不足,并且降水量相對較低,會嚴重影響玉米生長。種植人員必須全面分析光照對玉米生長的影響程度,對光照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確保玉米植株能夠正常生長[8]。

玉米出苗后對光照的要求相對較高。如果短期處于光照充足的條件下,玉米生長速度會不斷加快,產量會顯著提升;如果長期處于光照充足的條件下且玉米還沒有幼穗,植株生長速度相對較快,在開花結實階段植株會吸收大量營養成分,影響玉米的產量;如果在光照特別充足的條件下,會導致部分玉米植株無法開花結實,進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需要全面分析玉米出苗以后的光照情況,明確玉米幼苗在生長過程中對光照的需求。

試驗發現,在對玉米幼苗進行光照的過程中,時間控制在8 h左右生長速度最快,有利于玉米植株開花結實。玉米生長至成熟期后,需適當增加光照時間,加快玉米的生長速度,增加玉米的產量。與小麥等農作物相比,玉米能夠達到的光飽和點相對較高,所以對于光照的需求量相對較大,應采取相關措施促進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9]。

目前,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對于光照的人為干預措施相對較少,并且對于人為干預的需求也相對較小,只需要太陽光自然照射即可。如果玉米種植區域長時間處于雨季并且沒有太陽光照射,應及時采取人工干預措施。光照對于玉米生長具有重要影響,在玉米未結出果實之前,種植人員應科學控制光照時間,減緩玉米植株的生長速度,確保植株不會爭奪后期玉米果實的營養物質[10]。

光照對于玉米的光合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玉米的光合作用不斷增強,會加快其生長速度。玉米生長期和灌漿期種植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光照問題。在灌漿期,為了促使玉米的籽粒更加飽滿,必須延長光照時長,切實提高玉米的產量。玉米生長過程中陰雨天氣較多會對玉米產量和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必須事先做好相應的氣象服務工作,采取更具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從根本上提高玉米產量與質量,增加種植的經濟收益[11]。

種植人員應全面分析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深入探究光照、溫度、水分的具體影響程度,加快玉米的生長速度,為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2 提高氣象服務質量的措施

2.1 有效整合氣象信息

為了不斷提升氣象服務質量,切實為玉米種植工作提供有效服務,種植人員必須整合氣象信息和玉米生長特征,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為玉米高產穩產奠定基礎。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而且傳播手段和傳播渠道逐漸增多,因此必須保證信息傳播方式多元化,進而提高信息的共享效率,為種植人員提供更多可用的氣象信息,使其及時結合氣象信息采取科學的措施,切實提高氣象信息的使用效果。

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在氣象信息傳播過程中,一般會通過電視播放氣象信息,種植人員只可以在固定的時間段內了解氣象信息,這種方式可能會影響氣象信息的使用效率。在此背景下,必須不斷提高網絡技術的應用效率,通過網絡技術以及各項氣象平臺等加快氣象信息的傳播速度,為提升氣象服務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玉米種植人員應更加深入地了解氣象信息對種植農作物的影響,從不同的渠道獲取氣象信息,顯著提升氣象服務的實用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平臺了解氣象信息,使氣象信息與玉米種植過程有機結合。同時,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種植人員應加強對天氣情況的了解,及時采取人為干預措施,進而顯著加快玉米的生長速度。相關技術人員應不斷增加氣象信息的傳播途徑,加快傳播速度,通過開設針對性的氣象信息平臺,為農民提供更多實用的氣象信息,尤其是加強對溫度信息、光照信息以及降水信息等研究[12]。

2.2 提升氣象監測技術水平

氣象服務工作者必須不斷提升氣象信息的實時性和使用價值,為我國農業的生產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從技術角度對氣象監測流程進行全面分析,采取更多先進的氣象監測措施。不僅要提升氣象信息的準確性,還要提高氣象信息的實時性,使農民在第一時間了解相關氣象情況,并選擇科學的預防措施。例如,在降水較為頻繁的時間段內,必須事先告知降水時間以及降水量,使農民采取科學的防范措施,避免玉米植株受到嚴重的洪澇災害。同時,在較為干旱的時節應提供更加準確的干旱氣象信息,使農民采取人工灌溉等措施,滿足玉米植株對水資源的需求,從整體上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13]。

氣象服務工作人員應在提升氣象信息準確性的前提下,不斷積累更多專業知識,為玉米種植人員提供更多實用信息。在提升氣象監測技術水平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不斷提高監測人員的工作能力,保證負責監測的工作人員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二是組織負責監測的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的培訓和學習,提高培訓和學習效果,使所有工作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準確的氣象信息,并且將其傳遞給農作物種植者。

三是在氣象監測服務過程中制訂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斷提高氣象監測服務水平,加大監管力度,確保監測技術的先進性。

3 結束語

氣象服務質量和農作物的生產品質及產量關系密切,相關人員必須明確光照、降水以及溫度對農作物的具體影響,切實提升監測水平,拓寬信息傳播渠道,顯著提升氣象服務質量,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氣象服務。

參考文獻:

[1]馮歡,張婷婷.氣象服務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4):42.

[2]葛奕州.淺析氣象服務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種子科技,2019,37(2):9,12.

[3]田龍.淺析氣象服務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種子科技,2019,37(1):29,32.

[4]李志梅.淺析氣象服務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種子科技,2018,36(12):26,30.

[5]李瑞鋒.淺析氣象服務對玉米種植的影響[J].種子科技,2018,36(10):20.

[6]張曉月,李晶,李輯,等.氣象因子對遼西地區玉米產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4(26):272-277.

[7]郭英才.淺析氣象服務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種子科技,2018,36(8):21,24.

[8]劉沫彤,李鑫楊.赤峰市玉米種植氣候條件及氣象服務分析[J].種子科技,2019,37(3):26,30.

[9]伍明帥.氣象災害對玉米種植和生長的影響探析[J].種子科技,2022,40(11):133-135.

[10]梁麗珍.大同市玉米種植的氣候條件分析[J].種子科技,2020,38(2):98-99.

[11]段鳳蓮.氣象災害對玉米種植的影響及氣象服務措施探討[J].南方農業,2019,13(6):156-157.

[12]胡云峰.氣象災害對玉米種植生產的影響[J].農家參謀,2019(17):113.

[13]樸基柱.氣象條件與氣象服務對玉米生育期的影響[J].吉林農業,2011(5):190.

猜你喜歡
氣象服務種植技術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給你
淺析氣象服務需進一步融入農業生產必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