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賓水稻種子管理系統發展簡述

2023-05-21 03:56文洪波
種子科技 2023年4期
關鍵詞:種子

文洪波

摘 ? ?要:文章分析了菲律賓水稻種子管理系統的起源、發展和完善狀況,闡述了該管理系統的分類特征,以期為探究利用菲律賓水稻種子管理系統提供指導。

關鍵詞:NSIC管理系統;菲律賓水稻;種子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4-0130-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34.1 ? ? ? 文獻標志碼:A

菲律賓水稻種子管理系統是菲律賓NSIC的一部分。NSIC全稱為National Seed Industry Council,也稱菲律賓國家種子管理委員會,隸屬于菲律賓農業部DA(全稱為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下屬作物產業局Bureau of Plant Industry,簡稱為BPI,其前身為Philippine Seed Board,簡稱為PSB。

1994年開始,在菲律賓當地篩選培育或從國外引進改良的新品種注冊在菲律賓農業部評審機構,完成了NCT(全稱為National Cooperative Test)品比試驗,通過評審委員會審核、注冊登記,并在PVPO申請了新品種保護,由NSIC管理系統負責發布。截至2021年,NSIC共注冊登記谷物、大田經濟作物、園藝植物、蔬菜水果、特種作物等新品種1 136個,其中水稻品種339個。

1 菲律賓水稻種子管理系統與水稻種植實踐的協調發展

1.1 菲律賓水稻種植概況

水稻是菲律賓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生產在菲律賓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菲律賓國土面積29萬km2,其中有3萬km2土地是由安山巖、玄武巖演變形成的沖擊平原,主要分布在呂宋中部平原、卡加延河谷區和澳里格蘭德盆地,土壤肥沃。菲律賓氣候為熱帶海洋性氣候,大部分地區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按照生產季節劃分為雨季稻(6—11月)和旱季稻(11月至次年6月),長年高溫多雨,雨季和旱季都能種植水稻。

1.2 菲律賓水稻生產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前綠色革命時期,以傳統種植方式耕作,品種以水稻傳統品種為主,每年種植1次;IRRI與大多數水稻生產和消費國以及各國水稻科研推廣系統有緊密合作。20世紀60年代,以推廣IR8等矮稈、早熟、高產、高抗水稻品種為技術創新的“綠色革命”對世界水稻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

第二階段是1966—1988年綠色革命時期,國家大力加強灌溉設施建設,20世紀60年代末建設潘塔班干大壩和安嘎塔灌溉項目,1979年國際水稻研究所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86年育成IR58025A等優質不育系。20世紀70年代后期對原有灌溉渠道進行修復,保障了旱季供水的需求,從而確保推廣每年種植兩季的現代化高產品種[1]。

第三階段是1989年至現在的后綠色革命時期,這個階段以雜交水稻引種和推廣為標志。菲律賓水稻研究所Philrice首先與中國云南省農科院合作,后來增加了與江西和廣西農業科學院的合作,主要工作是引進和評估中國雜交水稻資源在菲律賓的表現,先后引進1 000多個雜交稻組合試種。1994 年推出菲律賓的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PSBRC26H,由于其米質好,在菲律賓迅速推廣。1997年審定的雜交稻組合Mestizo優勢突出,被大面積推廣。在后綠色革命時期,大部分農民接受了現代化種植技術,適應了現代化水稻品種,但一些區域因地理條件限制,仍采用傳統種植技術,保留和繁衍著傳統水稻品種,比如高山冷浸區、旱作區、洪澇區。

1.3 培育和開發新的可用品種

在NSIC管理系統出現之前,菲律賓國家水稻所PhilRice及菲律賓大學UPLB收集保留了227份傳統水稻種子作為國家水稻種子基因庫基礎材料,并適時進行提純復壯,從中培育和開發新的可用品種。1955—1993年通過PSB發布的103個審定品種就來源于這些傳統水稻種子。這些種子的命名保留了種子來源地的特定稱謂,如Wagwagin是以穆尼爾市的老農民命名,當地語言表示擺脫。在這套命名系統中,根據傳統水稻種植方法,保留了一些特殊名稱,如Caingin 在山坡上種植水稻,Secano在高地通過穴播的形式播種水稻,Sabog在低洼泥地上撒播水稻種子,Tubigan 用移栽秧苗的形式種植水稻。在PhilRice推介品種時,建議農民根據不同生態環境,選擇適宜的品種,如圖1所示。

2 菲律賓水稻種子管理系統與水稻生產技術的協調發展

2.1 引進中國雜交水稻技術

20世紀后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受政治環境不穩定、經濟環境低迷以及農業基礎設施退化等因素影響,菲律賓水稻傳統種植方式依賴于自然天氣狀況,生產種植技術落后,農民種植積極性受挫,水稻產量較低,生產量不足。

與此同時,菲律賓因人口大量增加,糧食需求量大增,所產糧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每年要從國際市場進口大量糧食。此時,中國發展雜交水稻已經有一段時間,生產技術較為成熟。為解決菲律賓糧食安全問題開展的中菲農業技術合作項目于1999年開始實施,至今已22年,現階段通過該項目已推廣種植商用雜交水稻面積達22.65萬hm2,提高產量30.8萬t,惠及約13.4萬戶農民。

20世紀90年代,菲律賓希望引進中國雜交水稻技術,我國派出技術團隊參與攻關,通過評估已發布的品種、育種品系和傳統品種,利用生物技術方法共同培育出適應當地熱帶氣候環境的雜交水稻品種。為了應對厄爾尼諾現象等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該技術團隊開發出耐受高達40 ℃溫度的水稻品種。在開發耐淹品種方面,采取生物技術將sub1基因整合到PSB Rc 82和NSIC Rc 160等受歡迎的高產品種中,并結合特殊的水稻生產技術,如PalayCheck、交替干濕技術、特定地點養分管理和減少甲烷排放的負一元素技術,以及正在進行試點測試的漂浮花園等水免耕技術等,使這些品種可以在營養生長階段在洪水中存活14 d,這樣不僅有助于緩解氣候影響,也有助于降低土地成本。得益于先進的生產技術,雜交水稻在菲律賓的種植面積已超過100萬hm2,最高產量達到15 t/hm2,是當地傳統水稻品種的3倍。

2.2 特殊命名

隨著水稻種植技術的不斷完善,水稻種植方式愈發多樣化,為了紀念某種水稻傳統種植方式,在水稻別名中保留了特殊命名規則。如Mestiso 1用表示高產的雜交水稻,特定NSIC 1997 Rc 72H為Mestizo Hybrid,代表1號雜交水稻,其余的按Mestiso 2,3,……標注。

此外,還有深水耐淹水稻Submarino系列、耐鹽堿Salinas系列、移栽節水稻Tubigan系列以及耐干旱水稻Sahod ulan系列等。審定品種中不同序列類型如圖2所示。

3 NSIC水稻種子管理系統與種業市場的發展

3.1 完善管理體系

1994年后由NSIC發布的審定品種采用“三名法”。一是登記名。采用的形式為NSIC +審定年度+Rc+序號,序號中的單數號留給從傳統種子中開發出來的具有利用價值的特定審定品種,現登記糯稻、黑米等29個;對雜交水稻審定品種在序號后用H加以表示。二是品種名。該系列登記品種特征序號,如不同生態環境的水稻以及特種水稻,其別名按同類品種審定序列進行區分。三是公司商品名。是種業公司和科研單位公司特有的商品名。

1985年11月5日菲律賓第1061號行政命令(經修訂)成立,旨在開發高產和低成本的水稻生產技術,以便農民能夠生產足夠的水稻。在此背景下,菲律賓民眾開始接受雜交水稻,并嘗試種植由公司提供種子、產量性狀比傳統種子好的雜交水稻種子。BPI從1999年開始注冊登記由種子企業生產的雜交水稻,到2021年,登記的Mestiso系列有117個,加上初期用其他名代替的雜交水稻,共119個品種,分別屬于60年代進駐的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菲律賓水稻研究所(PhilRice)、菲律賓大學UPLB,以及LP、SL、Bayer、Pioneer、Bioseeds、Syngenta等10多家種子企業和科研單位。已經登記的主要雜交水稻品種所屬育種單位或科研單位的對照情況如表1所示。

3.2 傳統種植技術與現代管理技術共存

菲律賓因為地理環境差異及農民種植水平不同,傳統種植技術與現代管理技術同時存在。NSIC管理系統中的水稻種子既有現代種子,也有傳統種子,其種植面積和產量表現形式在不同年份會發生變化。對比來源于菲律賓國家統計局提供的2015—2020年農業數據可以看出,Ilocos Region、Cagayan Valley、Central Luzon、Western Visayas、Northern Mindanao、Davao Region以及Soccsksargen等大部分利用現代品種的主要水稻產區現代水稻品種種植面積有一些變化,旱季灌溉稻種植面積整體呈擴大趨勢,產量有一定波動,但整體水平維持穩定并呈上升趨勢?,F代品種不斷發展的趨勢要求菲律賓水稻種子管理系統不斷完善,以適應現代水稻品種的更新和變化[2]。

在種子參考數據上,以前PSB僅提供了品種的糙米率、出米率等6種研磨品質參數,以及一些農藝性狀共10項內容供人們選擇。1994年后,NSIC提供的種子性狀參數不僅有登記號、當地別名、遺傳背景、適應地區、評審年度、育種單位等基本資料,還有平均產量、最高產量、全生育期、株高、分蘗能力等主要農藝性狀,以及對當地流行的稻瘟病、細條病、鞘腐病、病毒病等抗病性表現,對當地常見的綠葉蟬、稻縱卷葉螟、螟蟲等抗蟲性表現,該品種產出稻谷的各項米質指標適應特定環境的特殊農藝性狀等諸多參考指標。

隨著菲律賓人口的增加,人們對稻谷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糧食安全問題日漸凸顯。菲律賓需要在現有種植面積的基礎上,推廣種植更多現代品種,利用高產性能產出更多的糧食。

種植戶在傳統水稻種子與雜交水稻種子的選擇上,應選擇農藝性狀好、產量高、抗病性更強的雜交水稻種子。在基礎灌溉條件較差或生態環境條件不好的地區,因不能滿足現代生產技術需求,還在使用傳統水稻種子。2021年LP公司投入一批表現優良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種子進入市場后,菲律賓水稻市場變革加劇,水稻生產將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成良計.菲律賓水稻生產及其發展戰略研究[J].雜交水稻,2005,20(1):60-61.

[2]王家保,雷兆靜,王麗萍,等.菲律賓雜交水稻推廣與種子國際貿易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22(5):215-216,222.

猜你喜歡
種子
金種子的果實
海的種子
種子的歸處
假如我是一顆種子
桃種子
可憐的種子
可憐的種子
最小的種子
種子都長在果實里嗎
煮熟的種子能發芽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