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領域的應用研究

2023-05-22 07:40雷永慶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數據分析互聯網金融

雷永慶

【摘? 要】互聯網金融不僅具有傳統金融風險的一般屬性,還受產品創新、違規運營以及流動性等多重風險的影響。完善的金融風險監測系統是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關鍵舉措。論文結合工作實踐,以互聯網金融監管面臨的“五難”作為切入點,闡述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監管領域中的應用價值,提出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領域中的應用實踐及促進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領域應用的保障措施,以此助力于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數據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2;TP311.1?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5-0130-03

1 引言

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產品成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舉措??v觀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不難看出,導致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根源在于借貸雙方信息的不對等。為切實提升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金融監管部門需要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采集、管理、分析以及信息整合功能,強化金融監管系統性能,加大金融風險防范處置力度,確保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2 互聯網金融監管面臨的“五難”

我國金融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互聯網金融成為金融行業發展的必然產物?;ヂ摼W金融具有金融、高科技以及交易的三大屬性,是金融服務手段的創新。在優化營商環境和“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是推動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然而頻繁爆發的互聯網金融“跑路”事件嚴重損害了廣大民眾的利益,干擾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破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的建設,也對監管側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由于互聯網金融屬于新型金融產品,其具有分布地域廣、傳播速度快以及涉眾面廣的特征,相對于傳統金融監管工作而言,互聯網金融監管面臨以下困難:一是風險識別難?;谌珪r便利的在線數據傳輸,互聯網金融業務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受限于人員、技術防范能力的制約,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識別難度越來越大。二是預測研判難。面對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手段的電子化、網絡化、傳播途徑多樣化等特點,實現對非法集資活動的事前預測是金融監管部門面臨的具體挑戰。三是主動發現難。傳統的監管方式由于風險甄別與量化工具不足,一般只能在非法金融案件發生后被動地去處置,不利于有力打擊非法行為。四是數據協調難?;ヂ摼W金融監管需要多部門參與,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越來越高,但是在互聯網金融數據協調方面存在缺乏關聯分析與深度挖掘的困境。五是數質把控難。高質量的數據是金融監管部門開展有效監管的前提基礎,由于互聯網金融存在數據不統一、不穩定、部分缺失等質量問題,不能為互聯網金融監管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撐。

3 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監測領域中的應用價值

基于互聯網金融監管存在的困難,利用大數據技術重塑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能夠實現有效、及時以及低成本的監管方式,達成高質量監管的目的。

3.1 大數據技術重塑互聯網金融監測新范式

創新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是有效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關鍵手段,是構建高質量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的重要方式。借助大數據技術輔助互聯網金融監管可以分為“器”和“技”?!捌鳌备嗍侵赣布用?,“技”是對互聯網金融風險數據信息的處理。具體而言:一是以大數據技術為驅動,利用大數據統計技術、分析技術實時處理多源的風險信息,建立風險預警監測模型,以此及時識別互聯網金融風險,便于監管部門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二是利用大數據海量分析功能從用戶及金融機構中搜索有用信息,對搜索的信息進行分析并對數據信息進行自動監測,將監測的風險及時反饋給金融機構及用戶,以此降低用戶與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等產生的風險。

3.2 利用大數據技術搭建監測預警系統,實施有效監管

近年來,伴隨金融領域的不斷創新,利用新技術手段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利用網絡平臺集資詐騙等涉眾型案件多發,傳統的監管模式不能實現實時監測。運用大數據技術建設互聯網金融監測預警系統(見表1),能及時發現互聯網金融中潛在的金融風險,及時進行更好的風險管理,從而實現對互聯網金融活動的有效監管。

3.3 利用大數據技術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成本

互聯網金融監管需要多部門參與,傳統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存在重復工作的現狀,風險監測成本比較高。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領域中可以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通過海量數據的自動匯總與分析功能,提升互聯網金融數據的整合效率,從而有效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監測成本。例如,依托大數據技術構建互聯網金融監測預警系統,實現對企業基本信息、經營情況、資金信息等集中統一登記,并進行信息交叉驗證,通過對數據的信息化、智能化收集分析后,可以支撐金融監管部門從非現場層面發現風險,并與現場檢查相結合,有效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的成本支出,更好推進風險防控工作的開展。

4 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監管領域中的具體應用實踐

4.1 體系設計,整體規劃

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監管領域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預警系統,以“數據驅動,追根溯源”為指導思想,運用系統采集多個數據源,經過數據清洗、數據集成、數據變換、數據歸約等預處理,將數據整合統一轉化為可分析的結構化數據,構建專題風險分析模型,通過風險識別、風險監測、風險預警、風險處置、信息反饋及模型優化這一閉環流程,形成事前有效預防、事中快速反應、事后跟蹤穩控的科技監管體系,將互聯網金融監管由被動監管轉型為主動監管、精準監管、協同監管。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互聯網金融監測預警系統如表2所示。

4.2 量化風險,差異處置

為實現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實時監測,運用“指數”模型,從合規性、收益率、關聯性、傳播力、投訴舉報以及特征詞命中情況等6個維度挖掘監測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風險?!爸笖怠痹礁?,互聯網金融風險就會越高(見表3)。

4.3 應用實踐,有效支撐

以數據為中心的互聯網金融監測預警系統,基于統一的云基礎設施,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金融科技,圍繞金融政策導向、監管要求、金融標準化建設、金融數據治理構建各應用子系統,拓展互聯網金融監管覆蓋廣度,提高風險監測深度,有效支撐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建設。

4.3.1 建設互聯網金融數據庫

運用大數據采集技術匯聚互聯網金融機構、公眾、政務、監管部門等數據信息,統一數據資源目錄和統一數據服務,建設標準、規范、可復用的互聯網金融數據庫,具備多類型、多來源、海量數據接入、處理、管控和服務的能力,打造貫穿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治理機制,構建高效供給的金融數據資源體系,以授權訪問、加密傳輸、數據脫敏等措施確保數據安全可控,為實現全方位獲取、全網絡匯聚、全系統整合、全時域監測奠定支撐基礎。

4.3.2 構建專題風險分析模型

基于金融政策、監管要求等,建立覆蓋企業風險點的多級監測指標要素體系,運用大數據技術歸集數據,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判定,按照構建好的風險指標體系和智能預警模型進行風險量化,達到風險閾值的企業將被自動觸發系統預警,按風險由大到小細分為紅色預警、橙色預警、黃色預警。根據區域差異及業務實際,可分別構建非法集資、企業流動性、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等專題風險分析模型,以適應更細顆粒度的監管需求。

4.3.3 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

互聯網金融監測預警系統主要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進行風險發現、分析決策,豐富監管手段,提升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甄別、防范和化解能力。系統融合文本挖掘、自然語言處理、LBS分析等技術,綜合輿情信息、企業畫像、關聯拓撲、風險指數等,實現對互聯網金融非法活動監測預警方法的突破創新。其中,文本挖掘是從非結構化文本文檔中提取有用的知識和規律;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對自然語言進行智能化處理;基于LBS分析則可呈現目標企業和關聯企業的地理分布,從其動態演變特征挖掘風險異常。

5 大數據技術應用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領域的保障措施

為推進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領域中的應用,需要做好以下保障措施。

5.1 加強教育培訓,提升監管人員大數據技術水平

監管人員的專業技能直接影響互聯網金融監測預警系統的運行效果,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要求監管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的金融知識,而且要懂得大數據技術操作技能、樹立互聯網風險意識。因此,金融監管部門要重視監管人員教育培訓工作,提升監管人員的綜合素養:

一是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監管人員的專業技能。面對大數據技術的創新發展,監管部門要緊跟科技前沿,聘請高校教授、行業專家開展專題講座,通過多種形式授課提升監管人員運用大數據技術的基本能力。要基于互聯網金融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運行,及時組織監管人員學習系統的操作技能以及監測手段,更好發揮系統效能。二是要加強宣傳,提升監管人員的安全意識。要積極開展警示教育等活動,不斷提升監管人員的安全意識、風險意識,筑牢金融安全底線,切實將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工作落到實處。

5.2 做好安全防護工作,提升系統運行效率

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系統的前提就是要構建安全的網絡防護措施,提升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系統的安全性:

一是正確配置安全策略。要及時安裝殺毒軟件,定時查殺病毒;要合理配置防火墻、WAF等網絡安全設備的防護策略,提高系統抵御網絡攻擊的能力。二是定期開展安全自查。要定期對技術防護、系統加固等方面開展隱患排查,重點排查信息系統及服務器弱口令、冗余端口、病毒庫升級、漏洞補丁修復更新、日志留存、數據備份等內容,主動發現安全隱患,采取有效措施立查立改,保障系統穩定運行。三是加強值守快速響應。在重要時節、重大任務期間,要配齊配強技術力量,強化監測手段,增加檢查頻次,開展安全巡查,及時發現漏洞隱患、病毒木馬、網絡攻擊等事件線索和風險威脅,盡早應對處置。值班人員要保持聯絡暢通,備齊各類軟件工具,充分做好遠程或現場應對處置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遇有突發事件能夠立即響應。

5.3 加強資金保障,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離不開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作為支撐。一是要統籌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建設與完善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系統相關配套設施。二是要結合科技創新及時更新迭代基礎配套設施,不斷提升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系統的先進性、穩定性、安全性。三是探索推進部門間的數據對接,應用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差分隱私、聯盟鏈等技術,在確保數據交互安全、使用合規、范圍可控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不動價值動,提高風險研判的精準度。

6 結語

總之,防范金融風險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的重要舉措,構建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監測預警系統有助于提升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水平、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針對傳統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金融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將大數據技術融入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領域,以此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崇綱,許會泉.冒煙指數:大數據監測互聯網金融風險[J].大數據,2018(4):76-84.

【2】張雪伍.基于大數據的農村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29):24-25.

【3】宋寒亮.風險化解目標下互聯網金融監管機制創新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05-114.

【4】孫晉.互聯網金融平臺傳統監管的局限與法治化改革[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3(1):59-71.

【5】鄭安安.建立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長效機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22(5):51-54.

【6】劉健,陳勛.技術快速迭代下的金融云數據中心新形態[J].金融電子化,2022(6):58-59.

【7】羅舟.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消費金融風控策略研究[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0(11):39-40.

【8】張立奎,孫秀梅.建立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機制有效途徑的探討[J].北方金融,2017(11):62-64.

【9】馬新彬.建立金融風險監測預警體系的國際經驗[J].中國金融,2023(4):25-26.

【10】劉霄宇.金融風險統計監測預警指標體系的建構策略分析[J].財經界,2022(6):11-13.

【11】李杰,鄭龍哲,江浩暢.基于多源異構數據的涉眾型金融風險監測識別研究[J].金融科技時代,2023(3):20-23,29.

猜你喜歡
大數據技術數據分析互聯網金融
新常態下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研究
大數據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探討
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分析
淺析大數據時代對企業營銷模式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