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云”端 仰望蒼穹

2023-05-22 22:06李韋唯
江蘇教育·班主任 2023年4期
關鍵詞:主題班會理想信念

【關鍵詞】理想信念;新時代精神;主題班會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17-0090-03

【作者簡介】李韋唯,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京,210003)教師,一級教師,曾獲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一、教育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數字技術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數字素養與技能日益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指標。202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了“網絡保護”專章,并首次明確規定,要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青少年是否具有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絡的意識和能力,青少年的網絡素養能否與時俱進,正在成為開展未來教育的先決因素之一。

青少年與網絡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網絡在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潛藏著諸多風險。部分高中生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易迷失在虛擬的世界中。因此,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是時代交給教育的新任務。為了更高效地開展班會活動,我提前對本校高一年級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從數據可知,高中生在網絡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二、教育目標

認知方面:正確認識和理解網絡的價值和意義,把握網絡倫理道德和價值規范。

情感方面:理性看待網絡帶來的利與弊,生成提升自我道德水平、文明使用網絡的意識。

行為方面:學會科學、合理地使用網絡,提高網絡安全意識,自覺維護網絡清朗生態。

三、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收集與班會主題相關的文字、視頻素材;撰寫文稿、制作課件。

學生方面:了解同學的網絡使用情況,收集網絡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四、實施過程

導入: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比如網絡語言中頻現的熱詞 “精神內耗”“擺爛”?,F在大家使用的熱詞有哪些?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分小組討論。

網絡熱詞伴隨網絡誕生,已經從網絡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熱詞不斷出現,足見網絡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它是當代文化的一種表現,從中折射出人們的生活態度,但其直白的特點也會對語言體系產生影響,應當有選擇地使用。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網絡熱詞活躍課堂氣氛,切入網絡話題,讓學生更好地感知網絡與時代的關聯性,以及網絡會隨著人們需求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特點。

(一)縱享便捷網絡,探索無限蒼穹

在網絡普及率如此高的當下,高中生一般會用網絡做些什么呢?請學生選擇兩個最先想到的軟件,畫一畫它們的圖標,并介紹其功能。

教師展示學習軟件和生活實用軟件圖標,讓學生辨認,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中的學習軟件來提升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活動,可以更直觀地讓學生懂得網絡是工具不是玩具,互聯網為青少年的自我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生應學會充分領略“云”端之上的寬廣蒼穹。

(二)筑建安全防線,暢游自由蒼穹

網絡為青少年打開了一片美好卻又迷蒙的新奇世界,讓人流連忘返。那么,高中生在其中“云游”的具體情況如何呢?

1.發布調查結果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受訪學生的日均網絡使用時間平時在1小時以內的占60.87%,假期2小時以上的占68.12%;在上網目的中,查詢資料、社交、娛樂休閑等占比較大;超過半數學生可以隨時使用手機,大部分家長對學生使用手機持中立態度,由手機使用時長而引發的親子矛盾較少;超八成學生認為自己有一定的自控力,說明學生在使用網絡時的自我效能感較高。

2.分析真實案例

網絡世界有著太多潛在的危險,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有過被騙的經歷。

網絡詐騙防不勝防,青少年還需提升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那么在學生群體中,一般詐騙會怎樣實施呢?請學生觀看一段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視頻),找一找其中的問題。

有兩個同學是QQ好友,但不是很熟悉,其中一人被盜號后,詐騙分子通過翻看聊天記錄獲取關鍵信息,取得對方信任,并利用中學生關注考試成績這一特點,以沒有考好作為幌子來激起對方的同理心,讓對方卸下防備,聊天中又婉拒見面,后提及對方未曾送自己生日禮物,讓對方心生愧疚,最終提出折現的要求并達到詐騙目的。

不難發現這其中含有諸多顯而易見的漏洞,只要學生提高警惕就很容易識破的,但為什么這個同學還是會被騙了呢?可見騙子的騙術層出不窮,且善于利用同學間的信任和同理心。

3.討論應對策略

面對網絡安全問題,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呢?

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小結:一是對外筑牢防線。青少年的判斷能力、應對能力還不夠,網絡陷阱隨處可見,學生需要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意識,筑牢自身的安全防線,了解基本的騙術,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學會不貪便宜、不懼恐嚇、不抱僥幸、遇事冷靜、電話驗證、尋求保護。二是對內防止沉迷。我們不應讓娛樂奴役自己,暢游網絡之時,要保有一份清醒,“即時滿足”和放縱自我最終帶來的是后悔與空虛。青少年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在使用網絡時失去了自控力,就如同車輛在高速行駛中失去控制,會引發嚴重的后果。因此在“云游”之時,除了對外需要構筑安全防線,對內更要時刻保持警惕,保有理性上網的心態,防止沉迷,打造安全的心理防線。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環節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加強自控力,指導學生合理、科學地使用網絡,筑建網絡安全的雙重防線。

(三)堅守道德底線,助力清朗蒼穹

1.認識網暴危害

話題討論:網絡和現實的區別在哪里?網絡暴力會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傷害?

將在網絡中遭受的暴力傷害程度和現實中進行比較。因為施暴對象的未知性,極大地限制了被施暴者的自我反擊能力,這種情況下造成的創傷也是成倍的。隱私權的被侵犯往往會導致一個人的社會性死亡,進而導致危及生命的傷害。

教師小結:網絡霸凌會造成多層次的創傷。網暴者的攻擊會對受害者造成生存層面的創傷;讓受害者在現實生活中被排斥、被拋棄,造成關系層面的創傷;讓受害者感到羞恥,造成自尊層面的創傷。與現實中的關系霸凌相比,網絡霸凌者付出的代價更小,對受害者造成更持續、長久的創傷。

2.達成網絡共識

部分網民缺少對社會事務嚴肅思考和理智判斷的能力,傳播轉發各種謠言、肆意謾罵侮辱、發布恐怖圖片甚至進行網絡欺詐、言語威脅。難道因為法不責眾,因為不告不理,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當青少年具備了使用網絡的權利和能力時,面對網絡暴力,有哪些是我們能做的呢?

教師引導:每個人都是網絡鏈接中的一環,正所謂“謠言止于智者”,高中生要努力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學會公共說理,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

【設計意圖】通過話題討論,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使用網絡的價值和意義,堅決向網絡暴力說“不”,堅守自身的道德底線和價值規范。

(四)回首往(網)事,砥礪前行

高中生對網絡的認知還處于發展過程中,當他們厭煩父母的管束時,殊不知父輩正是互聯網的見證者,讓我們一起聽聽這位父親寫給女兒的信吧。

播放音頻。

互聯網還很年輕,網絡秩序還需進一步完善,作為青少年,還有著建設互聯網的義務,需要主動加強網絡文明的自我教育,遇事冷靜、客觀,不斷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和自制力,真正懂得網絡賦予的權、能、義。

提出倡議,共同學習《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設計意圖】通過家書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將父母的態度和期待傳遞給學生,達成家校協同教育的目的。

五、活動延伸

鼓勵學生走進社區或者其他公共場所,如便利店、地鐵站等,利用所學幫助更多的人使用網絡,感知便捷生活;自覺維護網絡環境,采用合適的方式積極發表言論,分享自己的發現。

見習編輯:徐緣緣

猜你喜歡
主題班會理想信念
習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理想信念是“政治靈魂”
詮釋理想信念的寫作追求
豐富和規范黨內儀式是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的重要途徑
堅定理想信念 錘煉優良作風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國際學校主題班會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在主題班會中的創新應用
怎樣開展主題班會
巧用主題班會,開展德育教育
增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