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廢物管理中的PDCA循環法應用分析

2023-05-24 05:32
安徽醫專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廢物醫務人員科室

劉 丹

醫院廢物主要是指醫療機構開展保健、預防、醫療等活動時形成的間接、直接毒性、感染性廢物。醫院廢物中病原微生物較多,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與周邊環境,所以醫院廢物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排名第一。如果廢物處理過程中不夠合理,會感染醫務人員,同時還會產生醫源性感染問題,并且造成環境污染。我院為強化廢物管理,在2019年就開始使用PDCA法,不斷改進管理,管理成效顯著。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醫院臨床醫技科室的相關醫生與護士、南昌市天翔物業管理公司的廢物處理工作人員,總計抽樣199人,其中醫護人員190人,廢物處理人員9人;男性15人,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39.7±3.23)歲;女性184人,年齡22~62歲,平均年齡(38.9±3.12)歲。調查前醫院采用傳統醫療廢物管理方案,調查后醫院選擇基于PDCA法的醫療廢物管理方案[1],對前后兩種管理方法的效果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傳統醫療廢物管理方法 以往醫療機構采用分類方法收集醫療廢物,通過包裝袋盛裝醫療廢物,另外采用利器盒盛裝玻璃碎片、針頭等醫療廢物。運送人員每天根據規定路線與時間向內部指定暫時儲存地點運送醫療廢物。日常工作中,針對緊急處理、安全防護與專業技術等方面組織工作人員開展培訓活動。

1.2.2 基于PDCA法的醫療廢物管理方案

1.2.2.1 計劃環節 調查分析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制定整改計劃。首先了解該院廢物管理現狀,在2019年1月對該院的醫療廢物展開專項檢查和調查工作,找出存在的問題,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發現該院醫療廢物相關知識培訓工作不足、醫務人員醫療廢物管理意識不強,導致醫院廢物在收集與分類等方面產生一定問題:①50%以上醫務人員對醫院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和分類不夠了解。②對醫療廢物收集人員培訓及監督不夠,因此,醫療廢物交接過程不夠嚴格,進而出現交接不清楚問題。③由于醫院僅僅為醫療廢物收集工人發放彈簧秤用來稱量醫療廢物,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彈簧秤精準度出現偏差,導致醫療廢物重量出現偏差。④醫療廢物沒有根據要求分類,反復使用銳器盒,不加蓋。沒有根據規定嚴格開展醫療廢物稱重工作,登記遺漏或是不全。廢物包裝物中廢物超出75%以上,并且封口缺乏緊實性。根據問題征求整改意見和制訂整改計劃[2]。

1.2.2.2 實施環節 實施整改計劃:①強化培訓,促進醫務人員廢物管理意識。通過宣傳欄、晨交班等形式對醫務人員展開培訓工作,對新上崗及實習人員進行崗前知識的培訓,并組織醫務人員開展考核工作,提高其醫療廢物管理意識。②積極優化廢物收集交接制度。嚴格要求醫療廢物收集人員與科室人員當面交接,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涵蓋交接時間、數量、重量、種類以及來源等,登記資料保存時間在3年以上;實施醫療廢物轉移登記本模式,醫院管理人員與醫療廢物處理機構工作人員在交接廢物時,需要同時記錄交接信息,并保存5年以上;構建廢物產生報表,在每年1月份將上一年度醫療廢物報表報送給環保局。③引進醫療廢物的信息化管理實踐項目,通過計算機、電子設備可以自動獲取廢物數據,并實時上傳,數據信息記錄詳細,重量、種類、狀態、人員、操作、地點以及時間等信息非常直觀,并自動生產報表,可以隨時查看,保存時間長久,可以進行紙質信息打印,完全滿足醫療廢物交接制度要求[3]。④對質控標準進行廢物分類標準和處理流程細化,科學制定醫療廢物的分類標準和處置流程。首先,分類:各科室的醫療廢物積極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要求進行分類處理,對于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具,使用并毀形之后進行單獨收集。分類過程中需要采用專用容器與包裝袋,嚴禁針頭回套,禁止取出包裝袋中的醫療廢物。其次,封口并標注:包裝袋中的廢物達到75%之后,采用寬膠帶進行嚴密封口處理,同時粘貼標簽,涵蓋廢物產生類別、日期與單位等信息。再次,轉運定點管理:各科室負責人每天15:00將滿足標準的廢物根據制定路線向暫存地密封運送,交給專人進行稱重,同時在指定地點對運送工具進行消毒處理。最后,分類移交: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具毀形處理,由衛生監督局工作人員進行收集,收集頻率為1次/2 d;其他廢物由專人專車向當地醫療廢物處理站點進行密封運送,頻率為1次/2 d,均稱重、雙簽名、雙登記。要求相關人員在處置醫療廢物過程中對自身安全予以足夠重視,若是出現職業暴露,則根據職業暴露要求與程序進行處置。⑤強化全民教育。為了讓全體員工能夠充分認識到醫療廢物管理重要性,相關部門安排專職人員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文件要求對醫院全體員工開展培訓工作,尤其注重運送人員、暫存處人員與清潔工的培訓工作,要求這些人員對廢物處置過程中相關要求與規定熟練掌握。組織相關人員開展理論考試工作,同時考試結果和考核之間掛鉤,以提高相關人員學習積極性,充分提高培訓效果。⑥完成試點運行后,開始推廣。為了對管理制度可行性進行檢驗,該院在2019年10月開始在總院14個科室展開2個階段試點運行,結合試點運行情況確定問題,并再次對相關制度展開優化,例如,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不論是否污染均按照感染性廢物進行處理等。自2019年11月全面推行全新的管理制度,促使醫院廢棄物管理更具規范性。

1.2.2.3 核查環節 落實兩級監督檢查,保證工作計劃落實和質量不斷優化。為了確保新的管理制度能夠得到充分落實與執行,要求各個臨床科室開展月度自檢工作,醫院每月開展交叉檢查工作,涵蓋醫務人員詢問、醫療廢物處置情況檢查、正確率計算,同時向相關科室進行反饋,保證持續質量優化。

1.2.2.4 處理環節 堅持加強問題處理和措施改進,保持工作質量持續管理循環。按照檢查結果開展分析總結工作,確定主要問題和共性問題,合理制定整改策略,對計劃進行修改以及補充,以此為基礎進入質量管理循環,有效促進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化與規范化發展。

1.3 統計學方法 自行設計相關調查表,了解醫務人員相關知識知曉情況以及醫療廢物處理等情況。借助Epidata軟件錄入調查數據,通過SPSS21.0統計學軟件開展統計分析工作,選擇χ2檢驗,借助Spearman開展兩個變量的相關性檢查工作,檢驗水準α=0.05。

2 結 果

2.1 醫務人員醫療廢物知識的認識提升情況分析 調查顯示,2019年1月-2020年6月,該院醫務人員在相關知識的認識方面有效提升,由55.59%上升至94.4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期間各個科室的醫療廢物交接準確率由69.91%上升至94.91%,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2019年1月-2020年6月醫務人員在醫療廢物管理方面的提升情況 例(%)

2.2 提高了醫療廢物收集交接效率,節約了人工成本 人工稱重時,在每個醫療廢物產生點交接登記平均需要14 min,兩院區共計80個醫療廢物產生點,配備8名醫廢收集工人。采用信息化醫療廢物管理后,每個產生點收集時間降至10 min,1天能減少320 min收集時間,現收集工人較前減少1名,節約1名人工成本。

2.3 充分提高了廢物處置各環節的合格率 采用PDCA循環方法管理之后,醫療廢物分類、轉運等各個環節的合格率均有所提升,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PDCA循環法醫療廢物管理合格率與普通廢物管理合格率比較 例(%)

3 討 論

醫療廢物管理在醫院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對醫療廢物進行規范管理能夠有效避免傳播疾病,確保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等。PDCA管理法主要涵蓋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以及action(處理)四個環節,促使管理項目能夠持續質量優化。PDCA法主要特點就是小環與大環緊密關聯,相互促進,其強調通過細節量化優化質量[4]。2019年1月,本醫院管理部門開始應用PDCA法加強廢物處置管理力度。分析問題及原因,提出優化策略,加強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培訓,積極優化廢物交接處理過程,并且開展交叉檢查工作,完成檢查后對資料進行分析,確定其中不足之處,并確定整改策略及進入下階段。調查結果顯示,PDCA法管理成效顯著。

3.1 通過PDCA法均能夠有效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廢物管理知識知曉率和廢物交接準確率 以往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并沒有充分認識醫療廢物危害性以及廢物管理工作重要性,進而不夠重視醫療廢物管理工作。醫務人員在醫療廢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對管理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培訓主要指由組織制定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習活動以及教育活動,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對工作人員工作態度、技能、知識以及行為等方面進行改變,進而將其相關潛力充分發揮出來,進而提高工作人員相關素質[5],以不斷強化工作質量。借助反復培訓醫務人員關于廢物管理的知識,使其了解到若是醫療廢物的處置工作缺乏科學性會產生的危害,充分了解《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與相關法規要求、內容,相比于普通管理方法,實施PDCA方法之后醫護人員相關知識考核成績得到顯著提升,使得本院醫務人員的醫療廢物管理知識與處理效率均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可以自覺根據要求處置相關醫療廢物[6],促使該院醫療廢物管理更具規范性與制度化。

3.2 提高醫療廢物交接登記的準確性 人工稱重存在手工填寫標簽上無條碼、無科室信息,粘貼隨意,甚至存在無標簽現象;工人攜帶的簡易彈簧秤,稱重范圍小、重量誤差大;在紙質登記本上手工記錄,記錄不全、字跡不清、保存困難等問題。采用信息化醫療廢物管理后,收集人員根據醫療廢物的類型,可在智能終端上錄入種類信息,使用藍牙電子稱重,電子打印標簽,避免了存放的登記錯誤、重量誤差、記錄不全等問題的發生。因為引進醫療廢物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醫療廢物收集交接效率,節約了人工成本,提高了醫療廢物交接登記的準確性,實現了醫療廢物的可追溯的閉環管理,通過信息化設備的自動獲取精確數據,實時上傳,詳細記錄數據信息并精準到每一袋、種類、重量、時間、科室,操作人員記錄詳細,醫療廢物管理人員在手機端可實時查看,實現監管可追溯,所以該院未發生醫療廢物的流失、泄露等情況。

3.3 有效提升醫療廢物的管理質量 大環套小環是PDCA法主要特點,相互促進,同時以螺旋方式上升,其對于全程互動、環節監控以及細節量化較為注重。PDCA法可以對所有環節的管理進行有效強化,全體員工均可以參與管理工作,將全體員工積極性均充分調動起來,讓所有人、所有環節都可以根據標準要求執行,將管理盲區完全消除掉。該院借助PDCA法,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持續開展計劃、執行、檢查、解決、反饋以及改進等工作,各個循環之間緊密結合,循環一次就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新問題與沒有解決的問題則會進入下一循環中,在反復循環過程中,持續提升醫療廢物的管理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PDCA法管理工作開展,醫務人員對于醫療廢物知識的了解率、處理醫療廢物的正確率以及醫療廢物處理質量等方面均獲得改善,促使醫院的醫療廢物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醫療廢物管理水平不斷提高[7]。

猜你喜歡
廢物醫務人員科室
科室層級護理質量控制網的實施與探討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廢物
廢物不廢的西瓜皮
淺議醫療糾紛中對醫務人員的法律保護
抗疫中殉職的醫務人員
愛緊張的貓大夫
視歧——一位住錯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為何被壞了名聲
電子廢物何處去
讓真誠關懷為醫務人員減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