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的難點及應對策略

2023-05-26 19:43郭婷婷
經濟師 2023年5期
關鍵詞:節能產品低碳經濟綠色建筑

摘 要:文章從加深對互聯網的認識,“互聯網+”對于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的重要意義,互聯網模式下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的難點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與探討,并就解決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難點問題提出了具體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模式 綠色建筑 節能產品 低碳經濟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5-015-03

引言

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模式正在深度影響著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發展,時代呼喚“互聯網+”與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的深度融合。作為經營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企業應當勇于創新,積極破解制約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發展的諸多難題,為低碳經濟視角下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大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加深對“互聯網+”的印象

(一)“互聯網+”的含義

通俗地講,“互聯網+”的實質內涵,就是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有機融合,也是傳統行業融合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形成的低碳經濟視角下新的發展生態?!盎ヂ摼W+”可以優化和集成社會資源配置,可以提升傳統行業的創新力,可以發展傳統行業的生產力,是傳統行業經濟跨越發展的利器。

筆者認為,“互聯網+”事實上就是創新2.0在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相互作用和交匯交融后產生的新形態與新業態。新一代信息技術豐滿了創新2.0的羽翼,而創新2.0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了嶄新的平臺,兩者的融合使傳統行業形成新的發展形態和發展業態,彰顯了創新的鮮明特質。

(二)“互聯網+”的主要特征

一是跨界融合?!盎ヂ摼W+”中“+”的含義就是跨界融合。勇于跨界才能夯實開放、變革和創新的堅實基礎,才能邁開融合協同的果敢步伐,凝聚伙伴創新的群體智慧,暢通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垂直路徑。

二是創新驅動。信息化時代,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勢必被創新驅動所取代。企業只有具備互聯網思維,并堅持不懈地創新才能跨越式發展。

三是結構變化?;ヂ摼W業原有的社會經濟結構、地緣文化結構隨著信息革命的全球化而被打破,諸如權利、議事規則等都將發生巨大變化。

四是尊重人性。推動科技進步需要尊重人性,促進經濟增長需要尊重人性,彰顯社會進步需要尊重人性,標志文化繁榮也需要尊重人性?!盎ヂ摼W+”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人性,如卷入式營銷和分享經濟等就顯示了對業者創造性發揮的極為重視和尊重。

五是開放生態?!盎ヂ摼W+”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化解制約創新的種種不利因素,把孤島式創新連接起來,讓創業者有機會實現價值。

六是連接一切。連接一切是“互聯網+”的主要目標,盡管連接有其層次性,盡管可連接性和連接價值存在一定差異,但只要連接就勢必洞開改革開放的門戶,就奠定了企業走向世界的基礎。

七是法制保障?!盎ヂ摼W+”與全球保護虛擬經濟的趨勢相呼應,強調用法律的手段保護創新,特別是保護知識產權,可以激發從業者的創新意識。

二、“互聯網+”對于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的重要意義

“互聯網+”引入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兼具引領綠色、展現智慧、強調精益、帶動效益提升等特征,對于傳統行業通過技術和管理創新實現綠色轉型意義非凡。

一是“互聯網+”對于綠色建筑設計的優化意義重大。在綠色建筑設計階段,充分利用BIM技術可以進行采光日照、室內室外環境、建筑能耗和人流疏散模擬等分析,能夠智能地分析和模擬出建筑在不同環境和條件下的建筑性能。

二是“互聯網+”對于提高低碳經濟視角下綠色建筑施工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盎ヂ摼W+”可以使綠色建筑的施工核心聚焦PM(項目管理);可以使支撐綠色建筑發展的關鍵聚焦BIM(建筑新型模型);可以使綠色建筑的改進與提升建立在DM(大數據管理)之上;可以改變綠色建筑施工方與設計單位和消費者的溝通方式;可以提高綠色建筑施工的可視化、智能化、互聯化、集成化,進而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大幅減少浪費現象和有效落實環保措施。

三是“互聯網+”對于促進綠色運作具有重要意義。在綠色建筑運作階段,通過物聯網、BIM技術、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手段,可以強化綠色建筑運營機制,適時監測建筑能耗情況,動態分析能耗指標。既服務于綠色建筑管理者,又以詳實依據服務于業主,利于節能降耗減少碳排放。

四是“互聯網+”對于整合傳統產業資源和提升產業配置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盎ヂ摼W+”高舉技術創新旗幟,革新產業運營模式,以開放、協作、連接、共享的姿態,構建了完整且高效的綠色建筑產業鏈。新的產業鏈打破企業和區域邊界限制,對于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發展助力作用明顯,也為綠色建筑發展插上了資本的翅膀。

五是“互聯網+”對于提高綠色建筑行業監管力度具有重要意義。在綠色建筑監管上,“互聯網+”形成的綠色建筑產業大數據,可為建筑產業的行業監管提供強力的數據支撐和詳實的決策依據,如為中央和地方決策節能改造政策和制度提供數據支撐等。

三、“互聯網”模式下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的難點探析

綠色建筑代表或象征著一種新的建筑,是在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保持環境生態基本平衡的建筑。盡管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發展逐步走入正軌,但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還有許多難點問題需要化解。主要有:

第一,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我國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普及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呈趨之若鶩之勢,而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則鳳毛麟角,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勢必影響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產業的深度跨越發展。

第二,許多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項目不能真正體現低碳經濟與綠色效果的問題。諸如獲得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設計標識和運行標識的項目不少,但許多項目實際上與綠色并不搭界;綠色建筑項目竣工后才申報運行標識,物業接管項目后不具備申報運行標識條件;為提高銷售預期而申報設計標識卻在實際設計中淡化綠色,施工中隨意降低綠色標準等問題如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勢必使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尚未形成以消費者為主體的綠色建筑市場氛圍問題。評估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實際使用品質和節能產品節能降耗效果嚴重不足或滯后,綠色建筑理念宣傳不夠到位等問題如不能盡快得到解決,勢必造成社會各界人士對綠色建筑的誤解,也難以調動消費者購買綠色建筑的積極性,進而影響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綜合效益。

第四,綠色建筑技術人員素質參差不一,咨詢服務不夠規范等問題。從事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工作的技術人員能力素質堪憂;建筑單位對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持不反對也不支持的態度,沒有對設計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權威機構開展的正規培訓很少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設計人員綠色建筑理念的形成和創新意識的增強。這些問題如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勢必波及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普及與推廣。

另外,在咨詢服務方面:(1)具備豐富經驗的專家明顯不足,往往使得評審尺度不夠一致,難于保證項目評審質量。(2)一些綠色建筑咨詢的從業者由于資歷與經驗的原因,在提供咨詢服務的過程中力不從心、隨心所欲,制約了咨詢機構真正作用的發揮。(3)綠色建筑咨詢市場不夠規范且準入門檻低,嚴重影響了綠色建筑的質量與水平。

第五,綠色建筑標準的執行力問題??v觀我國已頒布的綠色建筑設計和施工標準,評價標準與其他標準的關系并不清晰,未能起到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積極作用。之外,一些地方的綠色建筑標準缺乏地方特色,存在隨意降低國家綠色建筑標準現象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發展。

第六,綠色建筑信息化管理問題。主要表現是許多建筑企業不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人工采集數據的手段難以為繼,采集數據不及時,數據采集內容不全面,信息公布滯后,公眾查詢項目情況渠道不暢等方面。綠色建筑信息化管理的力度不夠,加之布局科學性和實效性欠缺,往往使得衡量綠色建筑發展水平失準,很難適應“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

四、互聯網模式下應對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難點的對策

(一)依靠生態意識教育推動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普及

首先,提升建筑師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意識至關重要。要通過生態意識教育,使建筑師對歷史、社會、人文和生態環境有強烈的認同意識,對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有堅定的推動意念。要將《建筑設計的生態策略》作為建筑師的必修課程,使建筑師在引導建筑進步實現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上有擔當敢負責。

其次,全社會,普及生態教育勢在必行。要通過普及生態教育引導消費者節能降耗、節省資源和不污染環境,從而摒棄追求奢侈豪華的建筑;使綠色建筑體系為全社會所接受,進而驅動綠色建筑市場的發展;要通過普及可持續發展、生態教育激勵建筑方建造綠色建筑的積極性,調動建筑方使用節能產品的主動性,進而推動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規范建筑師設計行為,清晰綠色設計的水平

要研究制定政府層面的綠色建筑法規,逐年修訂綠色建筑技術標準,強力規范建筑師的建筑設計行為。要鞭策建筑師在建筑設計中嚴格遵循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杜絕一切不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設計,并把淘汰不符合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標準的材料與設備作為綠色建筑設計的首要選項;要借鑒國外將政府投資項目一律進行LEED評估的經驗,對新建和既有建筑制定分級評估標準,并定性和量化評估內容與手段,清晰綠色設計的水平。

(三)給建筑師以創作空間并賦予建筑師使用綠色節能產品與控制工程質量權利

一是要改變建筑師在工程勘察、建筑設計、建筑施工以及采購建筑材料和設備上說了不算,而開發商說了才算的局面,使建筑師在信心十足并有權對工程質量進行掌控的氛圍下進行綠色建筑設計、使用綠色節能產品和組織實施。二是要注重環境評價內容的可行性并貫穿綠色建筑工程的全過程,為建筑師控制工程質量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三是要延伸建筑設計單位的服務外延,以實施各種項目總承包的方式為建設工程提供建設全過程的服務,進而發揮建筑師對工程的控制作用,有力推動綠色建筑、綠色產品的實施。

(四)發揮稅收杠桿作用,引導和推動產業結構向綠色方向循序演進

一是要重新審視產業政策和配套政策,并規范評估工作,以通過價格和稅收杠桿,逐步建立完全綠色稅收體系和對綠色建筑靈活有效的支持機制。二是要堅持代內公平、代際公平和公平分配有限資源的公平原則,依托稅收傾斜政策體現社會公正。向消費者傾斜是因為消費者動用了很高的經濟資源購買綠色建筑,理應享受利率的優惠。向建造綠色建筑和使用節能產品的建筑企業傾斜,相關的稅收政策要和綠色直接掛鉤,只要認定是綠色建筑和使用了節能產品的應該減免一定的稅費。

(五)強化信息化建設,奠定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破解難題的堅實基礎

要加大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與“互聯網+”的融合力度,明確利用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的發展方向,將建筑產業鏈優化,將資源整合與配置能力提升,將互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覆蓋全產業作為“互聯網+”與綠色建筑、節能產品有機融合的抓手,作為破解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難題的法寶。

(六)重視專家學者建議,突破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推廣難的瓶頸

要集思廣益,廣泛征求建筑行業專家學者的意見,重視專家學者提出的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推廣難的癥結在于,無法突破成本管理模式,客戶對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黏性不足,融資杠桿阻礙了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發展的診斷意見,查找制約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從根本上突破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推廣難的瓶頸,為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的大范圍推廣提供強大的動力。

(七)提升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發展

一是要看到既有建筑功能衰退,急需綠色改造的龐大需求和投資前景,匯集綠色產業鏈群體力量,彌補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市場空白。二是要從國家層面提高對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金融支持力度,既要對并購基金給予金融支持,也要對綠色建筑的規?;?、模塊化生產給予金融支持,還要對提升資源效率、增強綠色建筑可持續性的綠色建筑項目給予金融支持。

五、任重而道遠

綜上所述,我國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推廣方興未艾,雖然發展的勢頭看好,但也存在制約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深度發展的諸多難題。為了使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提質增效、走得更遠,實施互聯網與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的強效(下轉第18頁)(上接第16頁)融合,破解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難題至關重要,時不我待,任重而道遠。需要國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各類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需要國家在政策、金融、稅收以及體制創新等方面重點支持與扶持,更需要建筑行業突出工作重點,為綠色建筑和節能產品發展做出不懈努力和持續貢獻。

參考文獻:

[1] 姜中橋,梁浩,李宏軍,宮瑋,張川,酒淼,龔維科.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問題與建議[J].建設科技,2019(10):25.

[2] 劉剛,呂淑賢.“互聯網+”助力綠色建筑新發展[J].中國勘察設計,2015(12):15.

[3] 連世洪,梁浩.國內外綠色建筑發展對比研究[J].建設科技,2021(06):15.

[4] 宋凌,宮瑋.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J].建設科技,2016(05):25.

[5] 汝筠.綠色建筑在實踐中的問題和設計策略[J].建筑技術開發,2018(06):25.

[6] 張耘東,趙蒙成.普職融通的原理與路徑:杜威職業教育思想的啟示[J].職教發展研究,2022(03):23-33.

[7] 黃洋.生態建筑理論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住宅設施,2020(07):31.

(作者單位:太原市綠色建筑與海綿城市發展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2)

[作者簡介:郭婷婷(1982—),女,2004年畢業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歷,太原市綠色建筑與海綿城市發展中心,經濟師,研究方向:建筑與房地產經濟、公共建筑能耗、建筑節能產品。]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節能產品低碳經濟綠色建筑
歐盟節能產品現行和即將生效的法規清單(按產品分類)
綠色建筑煤矸石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應用分析
低碳經濟的理論的基礎及經濟學價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視角江西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皖南電機最新防爆產品YBX3系列高效電機已取得“中國節能產品認證證書”
“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電機推廣目錄(第五批)公告
國家新增六類節能產品將合計獲財政補貼350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