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時代編輯記者新聞采寫技巧分析

2023-05-26 20:40周洋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3年9期
關鍵詞:新聞采寫編輯記者移動互聯網

周洋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與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人們的生產生活開始與互聯網密切聯系,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人們獲取的信息的渠道被拓寬,獲取信息的數量也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趨勢,這為編輯記者帶來的巨大的壓力。編輯記者要正視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變化,抓住機遇,發展個人新聞采寫能力,不斷提升新聞采寫的廣度與深度,以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求。本文首先對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新聞生產與傳播呈現出的新特征進行了分析,接著簡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新聞采寫中常見的問題,最后對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編輯記者新聞采寫技巧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編輯記者;新聞采寫;技巧

中圖分類號:TN9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09.044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只能從電視、廣播以及報紙等媒介獲取新聞的局面得到了轉變,人們能夠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通過手機、計算機以及多種移動設備獲取豐富多樣的新聞信息。與此同時,新聞受眾不僅僅是新聞信息的受眾,也是新聞信息的生產者,新聞呈現出多元性、交互性以及強時效性的特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共同發展,生態環境的轉變使新聞的深度、真實性以及質量都受到了影響,也給新聞編輯記者帶來了全新的挑戰。新聞編輯記者要充分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是把雙刃劍,他在擴大新聞信息量、提升新聞傳播效率的同時,也為新聞質量與新聞采寫工作帶來了沖擊。信息過剩與信息爆炸成為了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新聞編輯記者要重新定義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新聞采寫工作,創新新聞采寫思維,提升適應時代需求的能力,提高新聞采寫的質量和層次,生產出極具吸引力的有質量也有深度的新聞,提升新聞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1.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新聞生產與傳播的新特征

1.1 新聞生產去中心化

在互聯網時代,新聞媒體在新聞的生產與傳播過程中不再一家獨大,新聞信息的生產與傳播突破了媒體刊發版面與播出時段的限制,實現了在網絡信息平臺中的共享,每個人都成為了新聞信息的生產者與傳播者,新聞生產去中心化的趨勢愈加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媒體機構的競爭優勢被壓縮,人們僅需借助微博、微信以及各種軟件就能夠發表觀點與評論,轉發傳播新聞信息,擁有數百萬分析的大V對新聞信息的流量更是產生了顯著的影響,新聞機構的競爭優勢由此被壓縮,新聞編輯記者轉型發展壓力增大;另一方面,海量的信息也削弱了媒體機構的輿論引導能力,人們在互聯網中能夠獲取多種多樣的觀點,而信息繭房效應又加大了不同群體間的認知差異,加劇了社會認知方面的個性化,影響了媒體機構在互聯網時代下輿論引導作用的發揮與健康、持續發展,如何生產出有深度、有價值的優質新聞,從而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成為了新聞編輯記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1.2 受眾閱讀習慣轉變

信息技術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們新聞閱讀提供了多種可能。一方面,在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下,人們不再習慣于閱讀長篇大論型的新聞內容,而是傾向運用碎片化時間瀏覽短小精悍的新聞信息,閱讀習慣呈現出碎片化的趨勢,閱讀頻率加快,閱讀時間縮短;另一方面,網絡平臺為人們的溝通與交流提供了可能,人們在閱讀過程中有點贊、評論以及轉發等習慣;最后,在互聯網時代人們信息獲取渠道被拓寬,人們能夠通過微博、微信、知乎以及多種新聞APP獲取自己想要的新聞信息,了解其他新聞受眾對新聞事件的觀點與看法,新聞生產與傳播既呈現出個性化的趨勢的同時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

1.3 新聞傳播互動升級

互聯網已經滲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動客戶端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與表達觀點的重要途徑,早在傳統媒體時代,“短信參與”“電話參與”以及“郵寄信件”等方式就已經成為人們新聞參與的渠道,互聯時代更是為人們的新聞參與活動提供了可能。人們通過手機、計算機以及各種移動設備參與互動具有較高的靈活性與機動性,受眾能夠根據信息內容在網絡上通過點贊、轉發、評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新聞編輯記者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收集用戶反饋,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新聞生產,新聞傳播互動升級成為互聯網時代新聞的一大特征。

2.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新聞采寫中常見的問題

2.1 過度依賴網絡,新聞同質化嚴重

在互聯網時代,各類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很快,新聞生產者能夠借助網絡平臺進行新聞信息資源的收集與新聞內容的發表,但是對網絡資源的過度依賴也為編輯記者的工作來了消極影響,新聞同質化現象嚴重,既不利于新聞編輯記者個人能力的發展,也影響了媒體機構的成長與壯大。部分編輯記者在應用網絡進行新聞生產時,常常將網絡中的熱點事件作為新聞選題,在進行網絡新聞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后即進行新聞的發布,而并沒有新聞事實進行調查與采訪,網絡上因此出現很多同質化新聞。此外,新聞的真實性缺乏考究也出現了虛假報道滿天飛的現象,人們無法獲得多元化真實的新聞信息產品,公眾的價值取向也得不到合理引導,媒體機構的新聞生產能力也難以脫穎而出,無法樹立良好的品牌影響,也不利于媒體機構的持續健康發展。

2.2 過分關注流量,真實性大打折扣

在互聯網時代,流量為媒體機構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機會,但是在實際的新聞采寫中,新聞編輯記者會存在著過分關注流量而對新聞真實性重視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新聞工作人員會利用人們的好奇心杜撰、夸大新聞事實,利用具有沖擊力的不實新聞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新聞的真實性缺失,影響了社會輿論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部分新聞工作人員雖然不會對新聞信息進行杜撰和夸大,但是在新聞生產過程中會忽略部分新聞事實,引導受眾從片面、主觀的角度理解新聞事件,這種具有沖擊力的新聞內容雖然獲得了大量的關注但是影響了新聞的真實性,不利于新聞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最后,在互聯網時代,新聞事實挖掘的時間趕不上新聞生產與傳播的速度,新聞事實還未被挖掘時虛假的新聞信息可能已經得到發酵,影響了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對流量的關注是一種在互聯網時代尋求媒體機構發展的有效方式,但是過分追求流量只會導致新聞的失真,新聞的可信度受到消極影響,新聞質量成為了順應時代的犧牲品,不利于新聞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3 采寫缺乏創新,新聞沒有吸引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寬了編輯記者新聞采寫的渠道,也為編輯記者新聞形式的創新提供了多種可能。但是,在實際新聞生產的過程中,新聞編輯記者的采寫工作依舊缺乏創新,新聞采寫渠道未得到豐富,新聞形式缺乏創新,新聞內容也不具吸引力,這影響了新聞編輯記者采寫能力的提升與媒體機構的持續健康發展。一方面,信息技術使新聞編輯記者能夠借助網絡平臺收集新聞信息資源,但是對網絡平臺的過分依賴導致新聞編輯記者無法獲取多種多樣的真實的信息資源,新聞寫作流于形式,在采寫過程中遵循固有的新聞生產模式,缺乏內涵與針對性,編輯記者采寫能力與信息整合能力也會下降;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數據新聞、視頻新聞以及H5新聞等等逐漸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但是新聞編輯在組織新聞生產過程中缺乏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所生產的新聞形式缺乏一定的吸引力,無法切實引起受眾的注意力,也無法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多樣化需求。

3.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編輯記者新聞采寫技巧探索

3.1 提升政治素養,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導向

政治素養對編輯記者的采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政治素養是編輯記者必須具備的素養,良好的政治素養能使編輯記者在面對新聞事實時能夠用政治敏感、政治洞察力準確判斷新聞價值的大小。媒體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喉舌,能夠有效引導社會輿論,編輯記者政治素養的提升對于編輯記者采寫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效果。編輯記者在新聞采寫活動中應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導向,運用正確的政治素養指導實踐,在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作出多領域的正確判斷,將政治素養與新聞敏感融合統一。在提升編輯記者的政治素養上,一方面,編輯記者應加強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觀看時政新聞、了解國家政策豐富自身的政治理論知識儲備,積極承擔自身在新聞編輯工作中的責任,用正確的政治認識指導新聞實踐;另一方面,編輯記者還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守新聞的理想信念,編輯記者在新聞實踐中要積極把握黨的方針政策,強化日常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積累,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生產出符合時代潮流的精品新聞,用精品新聞正確引導輿論;最后,編輯記者還應注重政治素養與新聞敏感的有機結合,充分挖掘新聞價值,全面客觀地反映社會熱點事件與民生大事,發揮媒體“群眾喉舌”的作用。

3.2 應用媒體思維,滿足受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

移動互聯網時代,互動性成為新聞傳播的一大特征,新聞編輯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應用媒體思維,從受眾多樣化的個性需求出發進行針對性的新聞信息生產。與此同時,新聞編輯也要遵循新聞采寫的基本原則,保障新聞的質量?;ヂ摼W時代下各類媒體平臺競爭十分激烈,甚至已經形成了最基本的新媒體傳播生態,新聞時效性增強,新聞品牌對媒體機構的生存發展也具有顯著的影響。新聞編輯應充分認識到新傳播生態下新聞生產與傳播特征,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根據平臺與受眾特征進行針對性的新聞信息生產與分發工作,優化自身的新聞采寫工作,積極搶占媒體市場。新聞編輯不僅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收集受眾的意見與建議,不斷改進自身的新聞采寫工作,新聞編輯還可以充分發揮受眾在提供新聞信息資源的作用,拓寬信源渠道,為新聞信息提供多樣化的事實支撐。與此同時,新聞編輯還應注重打造媒體品牌,積極生產優質新聞,保障新聞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提升自己在新媒體平臺中的影響力,積極擴大媒體機構的受眾基礎,保持自身在媒體市場中的競爭力。

3.3 強化技術應用,創新新聞的形式與內容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以及AR技術都開始應用于新聞生產活動中,編輯記者要想促進自身采寫能力的提升必須要強化技術應用,不斷創新新聞的形式內容,提升新聞的吸引力。一方面,新媒體的發展使新聞信息能夠以生動有趣的形式高速傳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媒體編輯要讓新媒體技術服務新聞采寫工作,新聞編輯可以利用媒體技術收集新聞信息資源的形式創新,利用手機設備、錄像設備獲取真實的畫面信息,也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實現異地采訪,迅速獲取多樣化的一手新聞信息資源,利用云計算技術高效檢索整理相關新聞信息資源,并利用融媒體平臺實現新聞信息的高效編輯與深度加工,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短新聞,滿足人們淺閱讀與碎片化閱讀的需求;另一方面,編輯記者應注重運用技術創新新聞形式,有效應用H5新聞、數字新聞、視頻新聞以及AR新聞,并強化新聞的交互性,并將優質的新聞信息進行多個平臺的分發。除此之外,編輯記者還應具備數字化管理能力,學會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新聞信息資源的儲存、歸納與管理,為編輯工作的開展提供系統化的新聞信息資源支持。

3.4 提升職業素養,進行優質新聞信息生產

新聞編輯的職業素養永遠是其在“風雨變化”中的不動之基,新聞編輯只有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堅持內容為王,積極生產具有深度、廣度以及真實性的優質新聞,才能夠促進媒體機構的長期發展。編輯記者職業素養的提升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編輯記者要立足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特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不斷強化自身信息獲取、整合及應用的能力,提升辨別真假信息的能力,為新聞采寫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撐;另一方面,編輯記者要強化自身的專業知識基礎,掌握堅實的專業知識,豐富多個領域的知識領域積累,發展職業能力,提升自己的采寫能力,為自己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4. 結束語

編輯記者要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謀求自身的發展,必須要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對新聞行業發展的雙重作用,抓住機遇也迎接挑戰,不斷更新新聞采寫思維、創新新聞采寫方式,以適應社會發展與環境形勢的新需求。編輯記者在互聯網時代要堅守職業道德,從內容為王的原則出發,以新聞生產為中心,不斷提升新聞敏銳度,強化業務能力,為讀者提供內容新穎的高質量新聞。

參考文獻:

[1]李信村.移動互聯網時代編輯記者新聞采寫技巧研究[J].采寫編,2022(4):105-107.

[2]洪維.淺析移動互聯網時代編輯記者新聞采寫技巧[J].記者搖籃,2020(12):32-33.

[3]陳希媛.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記者職業素養培養探討[J].記者搖籃,2021(1):60-62.

[4]李雅潔.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新聞采寫的技巧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1(7):128-129.

[5]牟明善.移動互聯網時代記者采寫能力提升初探[J].環球首映,2021(8):111-112.

猜你喜歡
新聞采寫編輯記者移動互聯網
淺析媒體融合時代報紙新聞采寫的轉型策略
如何加強電視臺編輯記者專業素養
新媒體視閾下新聞采寫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淺談如何加強電視臺編輯記者專業素質的培養
編輯記者應如何正確看待和利用新媒體
網絡時代背景下新聞采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鍵智能報警系統設計與實現 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