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植生活源于茶
——貴州的茶燈戲

2023-05-29 05:32孫晉楠
鄉村地理 2023年1期
關鍵詞:石阡石阡縣松桃

文/孫晉楠

鳳岡茶燈戲。鳳岡宣傳部供圖

姐妹采茶(朱進/攝)

茶燈戲作為民間花燈的一類,在南方多個地域均有流傳,正如其名一般,茶燈戲與茶息息相關,其傳唱的區域也大多在盛產茶的區域。貴州自古產茶,也產生了具有貴州地方特色獨有的茶燈戲,比如石阡茶燈和松桃茶燈。

石阡茶燈從何起?

“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雙雙進茶園;茶園采茶十二畝,采得茶葉去換錢。二月采茶茶發芽,一芽二葉摘細茶;姐摘多來妹摘少,茶葉裝滿送回家……”一首明快的《十二月采茶》活躍在石阡的綠水青山之間。這就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石阡茶燈戲。

石阡縣龍塘鬧花燈。(劉金政/攝)

民國《石阡縣志》對茶燈有比較生動的記載:“有所謂茶燈者,以村童十二人飾女裝,為采茶十二姊妹,裝一茶婆為其母率領上山采茶。別裝四、五十人作趕場式,貿易之間多戲謔十二姊妹語,茶婆往往怒罵之。各執一燈或數燈,極其繁盛。采茶歌聲,風流婉轉,觀眾聽者,不可勝計?!辈锜粢话阍谡鲁醢嘶虺蹙懦鰺?,在正月十五或十六收燈。出燈前要進行“開光”、“敬祖”等儀式,收燈時要燃放鞭炮,焚燒疏文,以乞佑平安。

有人這樣評價石阡的茶燈戲:“燈從唐朝起,燈自茶中來”。石阡茶燈是否真有如此悠久的歷史呢?石阡茶燈戲從唐朝起這個說法可能源自茶燈戲的唱詞。唱詞這樣唱道:“燈從唐朝起,燈從唐朝興,皇母娘娘眼睛痛,許愿99盞大紅燈,33盞留上天,33盞去海邊,33盞無去處,留在人間賀新春?!?/p>

在《石阡通志》中,人們找到了更確切的說法:唐宋時期,茶葉是石阡人的主要經濟來源,苔茶甚至成為皇室貢茶。到明朝,種茶、制茶、飲茶在全縣境內已普及形成規模。民間一位楊姓藝人把采茶、制茶與花燈文化和社會現狀緊密結合,演繹出一種漢族民間燈藝戲曲表演形式,由此石阡茶燈便應運而生。所以嚴格來說,應該是茶從唐朝起,燈自茶中來。

石阡茶燈與石阡茶文化的悠久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石阡因為種茶而興旺,石阡的茶甚至得到了朝廷的青睞成為貢茶,茶在石阡人的生活中越發重要,民間藝人就把“種茶”“制茶”“飲茶”與茶燈文化和社會現狀緊密結合,演繹成為一種民間燈藝形式,宣傳石阡茶葉生產,家家戶戶栽茶樹,男女老少種茶制茶,由此,“石阡茶燈”就應運而生,后來石阡茶燈就成為民間每年春節“元宵慶會”的習俗,現在茶燈“茶女”表演的“十二月采茶”唱詞就來源于此。

石阡茶燈戲,游人如織。(安彪/攝)

石阡茶燈被視為貴州東路花燈的重要支系,在石阡繁衍生息流傳,主要活躍在春節期間。茶燈以“采茶”“制茶”為主題,綜合佛、道等民間信仰,以及由此所衍生的儀式、工藝、表演技巧、念誦、唱腔等,具有豐富的歷史信息和獨特的人類學價值。

古代茶燈的分布區域無史志可考,據口傳資料,清代以前,茶燈主要流傳于今石阡縣境內各村寨,清代乾隆至光緒年間是其發展的鼎盛時期。每年元宵期間,茶燈活動在全縣各鄉鎮仡佬、侗、苗、土家等各兄弟民族村寨舉行,持續數十日。石阡縣享有盛名的茶燈村有中壩鎮的河東,湯山鎮的萬金莊、老校場、龍地壩、灣塘、上下龍關、雞冠石、高樓、桂榜山、平磨寨、平興寨、杜家寨、摩羅、羅家寨等?!妒涓尽分杏涊d了乾隆時期石阡春節元宵燈會盛況:“上元燈火,張燈立火樹,扮龍蝦獅各故事以行樂?!?/p>

十二茶女俏,十二雜角鬧

在石阡茶燈當中,藝人們按一年中的12個月份將其分為12出劇目,每個劇目通過不同時節的采茶景象,展現采茶人的喜怒哀樂、人生百態。石阡茶燈所表達的內容,雖然是普通采茶場景的眾生相,但卻是幾百年來當地茶文化與花燈文化相互交融的生動展現。

傳承人周興杰是現在石阡夜郎文化燈隊的隊員,燈隊以表演茶燈戲為主,常年在石阡縣演出。他介紹道說,茶燈是歌舞、戲劇融為一體,從眾多側面反映民間傳統文化的大型戲劇。一臺戲至少要40余人參與。茶燈中的角色分為十二采茶娘子和十二雜角兩大類。其中十二雜角中除茶婆外,其余雜角為青壯年男人裝扮,并著適合身份的裝束,有丑角、正角之分,各自作不同形式的表演。以前茶燈中的扮演者均為年輕男子,不許女性扮演,也不許女性觀看。就連茶姑娘也是演員男扮女裝。盡管有12出劇目,但傳統茶燈的內容和唱詞講述的都是茶姑娘采茶后,雜角打起姑娘們的主意,茶媽媽挺身護女的故事。

茶燈的燈極為隆盛。主燈古名“彩壇”,今稱“彩門”,俗稱“牌坊”?!芭品弧备呒s3米、寬約2米、厚約20厘米,竹木為架,篾編紙糊?!芭品弧狈胖迷谘莩鰣鏊行?,起特殊的布景作用。另有十二茶女的提燈,燈型各異,形如花籃、菜籃、金瓜、白果、五星等。有十二雜角的道具燈,燈型有二胡、春牛、葫蘆等;還有場外的高挑燈、元寶燈、宮燈、魚燈等。

數百年過去,石阡茶燈幾度興衰,直到2007年進入貴州省非物質遺產名錄后才得以穩定的發展傳承。為繼承和傳播民間花燈文化,從2010年元月起,每年春節期間在政府和民間傳承人愛好者的支持下,茶燈、花燈、板凳龍同時串鄉串寨或縣城演展,每年全縣集中會燈,堯上敬雀節、國榮古寨清明節、縣直部門召開慶祝盛會,茶燈、花燈都被應邀參加表演。以前只有大戶人家才會請花燈隊來唱茶燈戲,如今老百姓立房子,男婚女嫁,壽酒,縣直單位打廣告、私營門面開業,都經常聯系上門表演,基本上形成了有償服務的文藝團隊。

多民族的松桃茶燈

松桃與石阡這樣古時候大部分為漢族居住的區域不同,松桃則是苗族同胞居多,也有后硐茶燈和孟溪茶燈這樣的區別。茶燈戲的流傳也證明了貴州多民族文化在貴州歷史上的交融。后硐茶燈源于當時的茶山文化,一般是雙人表演,表演者也都為男性,分丑角與旦角,也一樣曾經有“女不跳茶燈”的習俗。演員除丑角和旦角外,還有幫腔人員,人數不等,還有部分人握舉著一盞戲燈,站在表演區周圍,既照明,又在遇到主演員需要幫腔時共同幫唱或搭白。

孟溪茶燈的命名,則源于“十二采茶娘子”的采茶歌。至于是不是源自石阡的“十二娘子”則不得而知。在孟溪茶燈的傳說里由于“十二采茶娘子”白天要上山采茶,只有晚上才有時間聚在一起一邊選茶一邊歌舞,“燈”就這樣伴隨著茶文化歌舞誕生了,孟溪茶燈就這樣形成并一直傳承下來。曾經,孟溪茶燈是純銀飾表演,但這種純銀飾表演已經消逝成為記憶。

長久以來松桃茶燈戲的傳承都只靠群眾代代口耳相傳。19世紀后期,茶燈戲很受歡迎,松桃幾乎每個村里都有茶燈隊,每逢春節都要“玩燈”,甚至還去過重慶表演,深受群眾喜愛。后來受到“打工潮”的沖擊,茶燈戲的傳承一度遭遇危機,一直到近年當地經濟發展年輕人回鄉,加上對非遺文化的保護,茶燈戲又再度蘇醒,松桃縣的茶燈隊還創作了新的唱詞歌頌美好新生活。

茶燈戲,忠實地反映著人們的生活。

猜你喜歡
石阡石阡縣松桃
貴州銅仁市石阡縣第二小學
貴州銅仁市石阡縣第二小學
脫貧攻堅中,石阡苔茶品牌創新問題與策略研究
見證石阡茶 四十年蛻變
石阡溫泉——四百年歷史古溫泉
松桃:男子如松 女如桃
Туристиче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 культуры народности мяо в уезде Сунтао
銅仁市委離退局調研員羅用娉一行到松桃調研指導工作
石阡縣二塘水庫滲漏分析及防滲處理
被人遺忘的港口
——石阡港——兼議石阡港對明清石阡經濟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