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劇傳統戲中歷史題材劇目的主題分析

2023-05-30 20:30吳彬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傳統戲豫劇

吳彬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戲曲歷史題材創作研究”(項目編號:20ZD23)。

作者簡介:

吳 彬,浙江傳媒學院戲劇影視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戲劇戲曲學。

摘 要:傳統戲與史傳文學和演義小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許多劇目都有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影子,這類歷史故事劇大量存在于傳統劇目中。就題材內容和思想價值而言,這些劇目從民間立場出發,集中表達了對專制王權的批判,對忠臣良將的同情,對底層人民的歌頌,鮮明地體現了中國戲曲發展的優良傳統——為底層發聲,為人民創作。通過對豫劇傳統戲中歷史題材劇目研究,可以把握傳統戲中歷史劇創作的基本面貌,其最終目的是為了當代戲劇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豫??;傳統戲;歷史題材;民間立場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44X(2023)03-0066-10

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ysb.2023.03.008

我國歷史悠久,王朝更迭頻繁,而且向有修史的傳統,數千年來積累了大量的歷史故事,為后世戲曲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俗話說,“唐三千宋八百,數不盡的三列國”,足見歷史故事之豐富,劇目之眾多。由于傳統戲與史傳文學和演義小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許多劇目都有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影子,這類歷史故事劇大量存在于傳統劇目中,而且所占比重甚大。

就目前所能看到的豫劇傳統戲中的歷史題材劇目而言,其故事的時間跨度非常之大,從上古至晚清,皆有表現。王培義認為,“豫劇中之最大特色即歷史劇眾多如三國演義說岳,每喜折其有興趣之部分編為劇本演唱。以軼事入劇者,以神怪小說入劇者亦所通見,但不若以歷史材料入劇者廣?!盵1]馬靈泉說:“各梆戲舞臺所演戲劇,據各藝員所云,共有四五百出,多取材于歷史與傳說,戲劇內容性質,有屬于忠孝節義者,有屬于禮義廉恥者,亦有屬于猥褻淫靡神怪迷信者?!盵2]王、馬二人所言,道出了梆子劇種在劇目選材方面的共同特征,這是中國文化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就題材內容和思想價值而言,這些劇目從民間立場出發,集中表達了對專制王權的批判,對忠臣良將的同情,對底層人民的歌頌,鮮明地體現了中國戲曲發展的一個優良傳統——為底層發聲,為人民創作。通過對豫劇傳統戲中歷史題材劇目的研究,應該可以把握傳統戲中歷史劇創作的基本面貌。

一、對專制王權的批判

專制王權,從來都是人民的死敵。王權專制最嚴酷的時代,往往是民怨最大的時期,也是忠臣良將、豪杰義士層出不窮的時候,正所謂“板蕩識賢臣”。譬如傳統戲中的“封神演義”“春秋戰國”“兩漢三國”“隋唐演義”等系列劇目,無一不直接表現了政局的動蕩和人民的呼聲。在這些劇目中,對王權專制批判最具代表性的,則是封神演義系列中的《頭冀州》《后冀州》《比干挖心》《反五關》等和兩漢三國系列中的《收岑彭》《收吳漢》《收紀昌》《收邳彤》《斬姚期》等。前者是對歷史上著名的“昏君”的批判,后者則是對歷史上著名的“明君”的批判,不管是昏君還是明君,對他們的書寫往往是由知識分子(史家)完成的,但老百姓心中有桿秤,對其善惡臧否民間自有立場和尺度。除此之外,春秋戰國系列中的《前楚國》《后楚國》《禪宇寺》《鞭打楚王尸》等,也是對專制王權的批判,由于此系列劇目貫穿始終的人物是忠臣伍子胥,為了言說的方便,我們放在后文論述。

傳統戲中以商周歷史為背景的劇目不在少數,多集中于商朝末年。其主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暴露商紂王的荒淫無道,殘害忠良;二是表現姜子牙的文韜武略。因受小說《封神演義》的影響,此類劇目多具神話色彩,但其基本思想卻是體現了歷史的精神——與專制王權的斗爭,即錢穆所說的“極強的戰斗精神”[3]。其中,《頭冀州》《后冀州》是商紂王逼蘇護獻女進宮,最終逼反蘇護的故事。蘇護是《封神演義》中虛構的人物,但因這兩個戲所表現的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其關目又與“蘇人以美女妲己奉紂”[4]這一歷史事件相吻合,故以歷史劇視之。女媧壽誕之日,紂王前去降香并題詩壁上,希望有朝一日“取回長樂侍君王”。女媧大怒,命千年狐貍精下凡禍亂商朝。降香歸來,紂王因思念女媧成疾,就命費仲物色美女進宮侍奉。費仲推薦蘇護之女蘇妲己,紂王命蘇護送女進京,蘇護卻留下“永不朝商”的反詩回了冀州。紂王大怒,命北伯侯崇侯虎帶兵捉拿蘇護。崇黑虎認為是紂王做事有虧,勸說哥哥不要與蘇護為敵,崇侯虎不聽,結果被蘇全忠打敗。崇黑虎力主講和,前往冀州城勸說蘇護送女進京,西伯侯姬昌也派人前來規勸,為了顧全大局蘇護只好同意送女進京。該劇展現了蘇護被逼無奈,鋌而走險,又迫于無奈,被動接受事實的心路歷程。不管是被逼造反,還是逆來順受,這一切都是商紂王的淫威造成的,是專制王權的必然結果。這種被迫無奈做出的抉擇,一旦忍耐力達到極點,矛盾就會再次爆發,最終走向決裂,而《后冀州》便是一出表現蘇護與商紂王徹底決裂的戲。

《后冀州》又名《二冀州》,情節接續《頭冀州》,講的是蘇護父子投奔西岐的故事。蘇護送女(假蘇妲己)進京,紂王封他為太師,傳令費仲押宴,文武百官在十里長亭為他敬酒。崇侯虎對蘇護素有敵意,大鬧十里長亭,并與兒子崇應彪密謀要截殺蘇護。崇侯虎罵蘇護是胭粉官,蘇護一氣之下反出朝歌,兵發太云山。太云山下,蘇護父子被崇侯虎父子攔截,幸虧鄭倫及時趕來,殺敗崇侯虎。鄭倫乃是真妲己所派,蘇妲己被狐貍精吃掉后成了燈光神,她把真情告知父兄,讓他們投奔西岐而去。

這兩部戲都是以唱和武打為主的劇目,圍繞蘇護一家的遭遇敷衍劇情,批判了商紂王的荒淫無道與昏庸誤國,正是因為他的好色才導致臣子的家庭破碎,忠臣不得不走上反叛的道路。蘇護一家的不幸僅僅只是一個開頭,是外戚的遭遇,而殷商王室宗親的遭遇則比此要慘烈得多,其或逃亡,或裝瘋,或慘死,不一而足,這就是《比干挖心》里面所展示的血淋淋的一幕。

《比干挖心》也是一出反映商紂王荒淫無道、殘害忠良的劇目,而且其荒淫殘暴程度相對于前面兩個劇目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受《封神演義》的影響,該劇也帶有神話色彩,但那只是藝術手法,而非戲劇要表現的主題,其主題則是寫臣之忠、君之惡,是典型的宮廷戲,反映了廟堂上的常見現象——“忠而被謗”[5]1933該劇的主要情節是史有所載的,最早記錄這個事件的是先秦歷史文獻《尚書》。在《尚書·泰誓下》中,周武王例數商紂惡行時說道:“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絕于天,結怨于民。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作威殺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盵6]這里說到“剖賢人之心”,但并未說明賢人是誰,及至《史記·殷本紀》則有了明確記述:

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蹦藦娭G紂。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逼时雀?,觀其心?;討?,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5]79

《比干挖心》是一出唱做并重的本戲,該劇情節緊湊,故事非常吸引人,而且人物眾多,劇中所涉主要人物都是史有其人的。殷商先王不聽臣諫,舍棄微子啟而立紂為王,紂王寵信妲己,逢兇敗德。身為少師,比干有感于國勢日衰,約請父師箕子胥共商對策,箕子胥也毫無辦法。紂王殘暴不仁,經常懷疑微子啟,微子啟無意于爭奪帝位,也不忍見殷商敗亡,便逃避于荒野?;玉阊垡娚琊⒁獢⊥?,欲諫不能,欲去不忍,便佯裝瘋了,不再過問政事。奏章已經堆積如山,紂王都不理會;聞太師在外征戰,向朝廷催要糧草都一個月了,催糧官還沒有見到紂王;九侯造反,也需要處理。比干身為丞相,不能坐視不理,得知紂王正在鹿臺宴樂,便冒死前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該劇的情節鋪展開了。

鹿臺之上,紂王與妲己在宴樂。比干來到鹿臺,要面見紂王,但紂王不準他上鹿臺,比干舍命闖上鹿臺。鹿臺之上,比干連奏四本,紂王很不耐煩,不讓他再往下講,比干繼續奏本,紂王越聽越煩,答應比干明天就上朝理事。比干夸紂王“乃是有道的明君”,紂王一時高興,就挽留他在鹿臺一起歡樂,比干伺機不斷挖苦紂王。鹿臺宴樂這場戲,矛盾沖突激烈,特別是比干拼死上到鹿臺奏本的場面,紂王一句,比干一句,君臣對話,節奏緊張,讓觀眾不禁為比干的生死捏一把汗。而這種緊張的節奏是靠君臣的對話表現出來的,氣氛則是靠比干拼死闖鹿臺營造出來的,崇侯虎、費仲、尤渾三個奸臣的出現無疑加重了這種緊張氣氛。更為關鍵的是,比干在露臺上發現了狐妖,這也為他后來的慘死埋下了伏筆。

武成王黃飛虎帶領兵士巡查皇城,比干將露臺上見到狐妖的事告訴了他,黃飛虎命人火燒軒轅墳。群狐被燒死,妲己懷恨在心,與胡喜媚定計,假裝重病,需要七竅玲瓏心作藥引子才能活命。紂王得知朝臣中只有比干有七竅玲瓏心,就宣比干進宮。為了營救比干,夏超伙同昆連武、赫胥襄、官偉等人到鹿臺奏本,結果是激怒紂王,四位大臣被殺。鹿臺上,紂王向比干借取七竅玲瓏心,比干苦勸紂王要以江山社稷為重,紂王不聽,比干只好把心挖出給了紂王,然后騎馬出城。蘇妲己變作賣菜婦,在路邊叫賣無心菜,比干上前與她搭話。賣菜婦說:“菜無心就不能活,人若無心,就該死呀!”比干聞聽,墜馬而死。

這是一出忠臣慘死的大悲劇,一方面高度贊揚了比干的忠正之氣、忠良之心、忠義之舉,另一方面也深刻批判了紂王與妲己的荒淫、狠毒和殘暴。商紂與妲己的故事是一塊明鏡,它照亮了人間忠奸善惡、美丑妍媸。像比干這樣的大忠臣,歷朝歷代,代不乏人,但忠臣直諫卻不得善終者亦比比皆是。這是人的悲劇,也是國家的悲劇,造成這一切的主兇乃是專制政體,只要獨裁專制存在一日,這樣敢于犯言直諫之人就隨時有被殺戮的危險。所謂殷鑒不遠,當引以為戒。

《比干挖心》寫的是忠臣被殺,《反五關》則是寫的良將出走。蘇妲己壽誕,武成王黃飛虎之妻賈氏前去拜壽,紂王垂涎賈氏美貌欲行非禮,賈氏不從,大罵昏君后跳樓身亡。黃飛虎之妹黃娘娘為嫂子鳴不平,也跳樓而死。黃明、周紀鼓動造反,黃飛虎滿懷家恨離開朝歌投奔西岐,途中沖破五道關口,終于棄暗投明。這是一出昏君欺負臣下最終導致良將叛逃的故事。正是這一系列殘害忠臣逼走良將的錯誤行為,導致商紂王眾叛親離,以自焚收場。在這些劇目中,《比干挖心》無疑最具代表性,其故事也最深入人心,它把商紂王的暴虐殘忍暴露到了極點。

如果說上述幾個劇目是對歷史上著名的“昏君”的批判,在歷史觀和價值觀方面彰顯了史家與民眾的共同立場的話,那么《收岑彭》《收吳漢》《收紀昌》《收邳彤》《斬姚期》等劇目則對史書中有定評的“明君”——光武帝劉秀,表達了不同于史家書寫的民間立場。關于光武帝劉秀,史書中稱他“圣德靈威,龍興鳳舉”[7],特別是在保全功臣方面,唐代李靖稱其“獨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賢于高祖遠矣”[8],薛居正則說:“自古帝王,能保全功臣者,唯光武一人而已矣?!盵9]但是,豫劇傳統戲中的劉秀系列題材劇目,卻展示了一個屠戮功臣的帝王形象,這種為求一己之利而無視他人生命的行為,不僅發生在他稱帝之前,也表現在他稱帝之后,前者以著名的“四收”為代表,后者則以“斬姚期”為最著。

光武帝系列劇目的出現,是與他反抗王莽的新朝并與之發生戰爭分不開的。王莽的新朝是被劉秀的東漢王朝取而代之的,但身為西漢皇室后裔的劉秀,也并非真正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用何茲全先生的話說:“劉秀的政權是在各地豪強地主的擁護下建立起來的。劉秀的左右最有力的助手,差不多都是豪強,都是在農民大起義中率宗族、賓客、部曲、奴隸起事的人?!盵10]因其有官僚支持,為了一己之私往往不擇手段?!稏|觀漢記》中說劉秀為人“多權略”。[11]“四收”劇目便是他“多權略”的注腳。

《收岑彭》,又名《棘陽關》,是劉秀出外訪將,姚期保駕,收服岑彭的故事。為了收服岑彭,鄧禹派景丹男扮女裝去白云庵請回岑彭的母親,同時又智激馬武去攻打棘陽關,并且命馬武扮作響馬搶走岑彭之妻。岑彭之妻乃是王莽的女兒,母親妻子都被漢兵擄去,岑彭便前往漢營要人。鄧禹要岑彭降漢,否則就要殺了皇太,把公主送與馬武為妻。岑彭想假意投漢,再伺機救出母親和妻子,鄧禹卻暗中用計,借岑彭之手殺了公主。公主被殺,岑彭的歸路也就斷了,只好投降漢營。岑彭是個將才,鄧禹要幫劉秀收服他,為我所用,初衷是好的。但為了收服岑彭,不惜借刀殺人,借岑彭之手殺死公主,夫殺妻,鄧禹這一招實在是太陰損了。既然愛才又想招降,就應該用真誠去打動對方的心,而不是使用損招逼人投誠。

無獨有偶,《收吳漢》也是一出“夫殺妻”的血腥劇,該劇又名《亂潼關》。馬成陪伴劉秀外出訪賢,夜宿神廟。岑彭奉了鄧禹將令去潼關招降吳漢,也借宿神廟,遇到馬成和劉秀。鄧禹派姚期去收服吳漢,姚期化名張奇,取得吳漢的信任,吳漢派他去尋找靈藥為母治病。姚期路過神廟,遇到劉秀等人。馬成與岑彭、姚期定計,一方面由劉秀假扮醫生去給吳母看病,另一方面由岑彭前去潼關,以向吳漢借兵為名,混入吳漢軍中,伺機與馬武里應外合,收服吳漢。吳母告訴吳漢,她是心病,只要把王莽推翻,恢復漢室江山,病就好了。吳漢感到為難,因為吳妻乃是王莽之女。劉秀化名馬良冒充神醫,與馬成分別來到吳漢府上。馬良給吳母看完病就走了,馬成告訴吳母看病之人就是劉秀,他們此來是勸降吳漢的。岑彭來到吳漢家中,要借兵救母,吳漢疑心岑彭已經降漢要殺岑彭。吳母告訴吳漢,其父是被王莽所殺,要吳漢殺了王莽,扶保劉秀登基。吳漢有心上金殿去殺王莽,妻子在一旁“珠淚嚎啕”;吳漢有心下關去捉拿劉秀,吳母又哭得“心如扎刀”。馬武攻打潼關,張奇提議讓岑彭帶兵御敵,吳漢認為張奇有勇有謀,就把潼關城的兵權交給他料理。張奇和吳母都知道岑彭已經降漢,只有吳漢和妻子蒙在鼓里。岑彭以蘇獻傳旨為由將吳漢誑出城,張奇在城頭豎起漢旗,還放火燒了吳府。岑彭將吳母、吳妻誑入漢營,吳漢知道岑彭已然降漢,便大戰岑彭。馬武謊稱公主已與他配成夫妻,吳漢大怒,遂殺公主,投降漢營。

該劇和《收岑彭》一樣,為了收服吳漢,采用了誆騙的辦法,并借刀殺人,借夫之手殺妻。雖然岑彭、吳漢之妻都是王莽的女兒,但兩位公主都非惡人,而且孝敬婆婆,對父親篡漢也并不支持。為了收服岑、吳二人,便借他們之手殺死自己的妻子,有悖人倫,實在殘忍,非人君之所為,非仁義之師所當為。從另一方面看,該劇也暴露出權力爭奪中的血腥。

《收紀昌》又名《紀母求藥》《堯王廟》,是一出為了訪賢而逼死人母的血腥劇。紀昌得了瘡疾,紀母請醫診治。劉秀出外訪賢遇到紀母,謊稱自己醫術高超,紀母便請他診治。紀昌瘡疾治愈,母子二人盛情款待劉秀。劉秀亮明身份,希望紀昌能跟隨他扶保漢朝。紀昌推辭說:“為盡孝不把母親拋?!奔o母希望兒子跟隨劉秀,“幼主爺千里把你找,你就該隨他進漢朝。能盡忠你莫行孝,娘死后不要你把紙燒!”為了款待劉秀,紀母讓紀昌上街去買酒肉,劉秀伺機在紀家門框上留下詩句:“伯母若不懸梁吊,你兒紀昌不進朝”,然后跨馬而去。劉秀走后,紀母發現門框上的詩句,“幼主爺留詩你太毒了,立逼我老婆子赴陰曹!急慌忙我取繩套,就往屋梁上邊拋?!毕胍运莱扇珓⑿?,又擔心兒子知道是劉秀逼她死的,更不愿扶保漢朝。于是,紀母留下詩句:“為娘一死我情愿,你不必埋怨漢小王?!比缓笊系醵?。紀昌見母親懸梁而死,劉秀已無蹤影,空留兩行詩句,大罵“漢劉秀你留詩太毒了,立逼我的娘赴陰曹”,及至看到母親留下的詩句,紀昌哭道:“老母親哪,這是你自己留詩自己傷,到叫孩兒痛悲傷?!奔o昌葬母之后,投奔劉秀而去。

劉秀為了收服紀昌,為己所用,不惜逼死紀昌的母親,這是傷人倫的。從中不難看出,統治階級缺乏人情味,不講天理、人倫和人性,只為一己之私利而不惜犧牲他人生命。統治階級的血腥、殘忍和罪惡,由此可見一斑。

《收岑彭》《收吳漢》《收紀昌》,這三個戲都是與劉秀有關的。為了招降岑彭、吳漢、紀昌三人,劉秀要么逼死別人的妻子,要么逼死別人的老母,無一不是敗壞人倫之舉,帶著強烈的血腥味。一方面是愛惜人才,其實并非真正的愛惜,而是在利用人才,把人才當作為一己謀私利的工具;另一方面又不能真心去吸引人才,感動人才,而是采用卑劣手段,不惜以敗壞人倫之舉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統治階級的殘忍和滅絕人性觸目驚心。這三個戲,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殘酷無情和卑劣無恥。情節觸目驚心,思想發人深省。

《收邳彤》,又名《三空橋》。王莽殺了老主,篡漢自立,老主之子劉秀,在南陽招兵聚將。老主之弟邯鄲王劉玉王想為兄王報仇,就修書給劉秀,請侄兒到邯鄲共謀大事。劉秀要去邯鄲赴宴,鄧禹薦舉淮安賈復保駕。劉秀修書,由鄧禹去淮安搬兵。賈復告訴鄧禹,當年他在朝為總兵,老主把他貶謫到淮安城,現在幼主要他去保駕,他無兵可派,不能前往。鄧禹下跪求情,賈復看在結義兄弟的面上只好答應。賈復保駕,劉秀讓鄧禹占卜吉兇,卦象顯示只有賈復死了邳彤才會投靠劉秀。鄧禹不敢說出真情,怕賈復知道后不去邯鄲。邯鄲城內,酒席宴上,見劉秀哀嘆不樂,劉玉王就提議去校場觀看邳彤演武。校場上,賈復跟邳彤比武,并暗箭傷人射死劉玉王。邳彤大戰賈復,把賈復的腸子刺出。關鍵時刻,姚期、馬武前來助戰,賈復生擒邳彤。劉秀命馬武勸降邳彤,邳彤寧死不降。賈復勸降邳彤并作擔保,邳彤歸順劉秀,賈復大笑而死。

收了一將(邳彤),死了一將(賈復),兩平,沒有任何收獲和戰利可言。而且劉秀明明知道,收了邳彤,賈復就會死,但仍然要這樣做,還不敢告訴賈復,就是擔心賈復不盡忠。劉秀大費周章,派鄧禹從南陽跑到淮安,就是為了請一個被貶官的賈復來為他保駕赴宴。劉玉王邀請劉秀的目的,是為了給老主報仇,共商對付王莽的辦法。但到了邯鄲,兩人根本就沒有去談這檔子事。只是因為劉秀酒席筵上長吁短嘆悶悶不樂,做叔父的劉玉王便請劉秀去校場看邳彤演武,為劉秀解悶。偏偏是劉秀這邊,又默許了賈復要與邳彤比武的動機,而賈復卻又心存不良殺死了劉玉王,其實就是殺死了一個對付王莽的幫手。因為自始至終,劉玉王沒有流露出要與劉秀爭奪江山的念頭。劉秀只為了一己之私,而且是盲目地為了自己,竟然默許了叔父的被殺,更默許了為了收服邳彤而讓賈復送死。此時的劉秀還沒有當上皇帝,還是在勁敵王莽健在的情況下,他本應以仁義為重,以收買人心為重,但從整本戲來看,絲毫看不出劉秀人君的一面,而盡是兇殘和寡情不仁。如果說僅就一個戲來看這還是個案的話,那么聯系前面的《收岑彭》《收吳漢》《收紀昌》等劇,這個“收”無一不暴露了劉秀的人格缺陷。這四個戲應該是對封建統治者,特別是被譽為“中興之主”的漢光武皇帝的批判。這種批判不是僅僅放在劉秀當上皇帝之后,而是在他當皇帝之前,還在招兵聚將,正需要籠絡人心,收買人心的時候?!稏|觀漢記》中說:“帝仁智明達,多權略,樂施耐愛人?!盵11]這是正史中的記載,但地方戲舞臺上卻是另一種面貌。孰是孰非?或許真如柏楊所言:“所謂‘正史,簡直飛象過河兼鬼話連篇”[12]。民間對劉秀的認同感由此可見一斑。

《斬姚期》又名《馬武打朝》《馬武揭金磚》,講的是劉秀當上皇帝之后,誅殺大將的故事。它進一步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殘酷無情和滅絕人性,哪怕是再英姿天縱之人,一旦權力在手,就會六親不認,基本的人性被泯滅干凈,搖身一變成為雙手沾滿鮮血的屠夫。姚剛因為有功社稷,劉秀賜他御街夸官。姚剛路過太師府門前,杜太師命家將攔路,雙方爭斗,太師被打死。姚期得知兒子打死了杜太師,大怒,要綁子上殿。姚剛打死杜太師,多虧眾文武聯名奏本才保他不死,但要他率軍征西,將功折罪。光武帝下朝,在西宮院擺下酒宴,希望杜娘娘能諒解姚剛打死太師之事。杜娘娘表面上無所謂,但心下卻另做盤算。她先把皇上灌醉,又宣來姚期,栽贓陷害姚期調戲她。姚期與之爭辯,她鼓動皇上斬了姚期。陳俊聞聽姐夫姚期將被斬首,要進宮保本被西宮院的張才打死。為救姚期,馬成進宮求情,杜娘娘聽從張才之計,開懷露胸誣陷馬成,馬成被拔舌挖眼而死。鄧禹、王霸也要進宮保本,聞聽馬成已死心中害怕,就碰頭死了。杜娘娘傳旨,誰再保本誅滅九族。馬武從南腳趾國歸來,聽說圣上要殺姚期,陳俊等人為了保本先后死去,不禁義憤填胸要進宮找昏王和賤妃算賬。馬武沒有兵器,就揭開地面的金磚作兵器。在敵樓下,已死諸臣的鬼魂出現,姚期的鬼魂用金磚砸死了馬武。見二十八宿將全都殞命,只剩自己一人,光武帝不勝傷悲。姚剛征西歸來,聽說皇上腰斬父親姚期,便去找光武帝和杜娘娘算賬。光武帝為了自保,交出了杜娘娘,姚剛“馬踏賤妃一命亡”,然后到二郎山落草去了。眼見滿朝文武都死了,光武帝痛哭不已,馬武鬼魂用金磚砸死了光武帝,光武帝和二十八宿將的鬼魂一起到玉帝那里報到去了。

從上述劇目不難看出,光武帝系列劇目從普通老百姓的視角重新審視劉秀,對其冷酷無情的一面進行了深刻剖析,反映了民間立場。我國封建時代以儒家思想治國,特別是經過董仲舒的鼓吹,最終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13]確立為不可動搖的綱紀,影響深遠。對此,熟讀古書的毛澤東深有體會,他曾將支配中國古代社會的權力總結為四種:“這四種權力——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盵14]束縛久了,自然就會加以反抗,要掙脫束縛。從民間立場來說,對于自由精神的向往是從來沒有止歇過的,具體到舞臺層面,便是在戲曲演出中想盡各種辦法,對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給予無情調弄和嘲諷,乃至鞭撻,光武帝系列劇目便是如此。

二、對忠臣良將的同情

傳統戲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忠奸對立模式,有昏君奸臣,必有忠臣良將,從而構成矛盾的對立面,推動劇情的發展。我國歷史文化厚重,史籍里的忠臣良將人數眾多,他們為國干成,世所敬仰。但專制王朝有一個重要現象就是,忠臣良將往往境遇不佳,仕途坎坷,要么遭到帝王的猜忌,要么遭到奸臣的陷害。在猜忌與陷害中,有多少熱血拋灑,匯成了仇河恨海,家事、國事、天下事,錯綜復雜,交錯其間。以伍子胥的遭遇和楊家將的故事為題材的一系列劇目即是如此,家仇國恨寄寓其中,千秋碧血、浩然正氣,震鑠古今。

有關伍子胥家族遭遇的系列劇目主要有《前楚國》《后楚國》《禪宇寺》《鞭打楚王尸》等。這幾個劇目在故事情節的發展方面,前后相接,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伍子胥家族的悲壯史。關于伍子胥及其家族的慘劇,在《左傳》和《越絕書》《史記》中都有記載,屬于歷史劇的范疇,而且是歷史悲劇。

《前楚國》講述的是楚平王霸占兒媳,最終釀成宮廷悲劇的故事。楚正宮帶兒子芊建去佛昌閣還愿,恰好吳國夫人也帶著女兒碧蓮到佛殿降香。芊建與碧蓮一見鐘情,楚正宮與吳國夫人就做主確定了姻親關系。楚正宮回宮后把定親的事告訴了楚平王,楚平王立即派費無極去吳國搬親。費無極到吳國搬來了吳碧蓮,楚平王念其有功,準他游玩三宮,他卻被芊建打了。為了報復芊建,費無極將碧蓮獻給楚平王以制造父子矛盾。楚平王見碧蓮貌美,封她為西宮娘娘。費無極向楚平王稟奏,靈山風景很美可去游玩。柳盜跖與烈皮豹得知楚平王游靈山,便率眾下山劫持。楚平王遭困,芊建命伍子胥火速救駕,他自己則游玩三宮去了。芊建到三宮去游玩,遇到西宮娘娘吳碧蓮,芊建尚不知婚事被調包,當得知他娶的是侍女馬超群而非吳碧蓮,一怒之下殺了費無極。楚平王從靈山歸來,聞聽費無極被殺,大罵芊建敗壞綱常,并要斬了他。聽說要斬芊建,楚正宮與楚平王理論并說出實情,真正敗壞綱常的是楚平王而非芊建。楚平王意識到錯在自己但又不愿認錯,反倒要“既錯了我還打錯處辦”。楚正宮賭氣說:“要斬把俺母子一齊斬,我情愿隨皇兒命赴黃泉?!笔⑴碌某酵趿⒓磦髁畹陡?,把楚正宮和馬超群一并綁了問斬。雖然楚平王心中也明白,“王梓童御皇兒綁出問斬,仔細想殺他們實在屈冤!國王家不認錯王回宮院,到西宮探一探王的玉天仙?!睘榱舜罹溶方ǖ热?,伍子胥被迫鋌而走險,率眾造反。楚平王聞聽,令費無虎帶兵平叛。費無虎祭起千斤閘,壓死了芊建和楚正宮,馬超群懷抱幼子被伍子胥救出。

這是一個悲劇,是發生在王室內部的大悲劇。本來是一樁喜事(婚姻大事),卻因奸臣作惡,偷梁換柱,制造父子矛盾,最終造成太子、王后慘死,太子妃逃走,家破人亡的慘劇。楚平王明明知道錯在自己卻不肯認錯,反倒一錯再錯,在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它充分暴露了專制帝王的性格弱點——剛愎自用,唯我獨尊,自私兇殘,冷酷無情,為了一己尊嚴不愿承認錯誤,毫不顧忌綱常倫理和親情;呈現了帝王家庭內部的血腥,而這種血腥的制造者就是一國之主宰;揭示了專制獨裁體制的罪惡本質,不消滅這種專制政體,此類罪惡將會不斷地重復上演。

《后楚國》的劇情緊接《前楚國》。伍子胥保護馬超群母子逃出京城,來到樊城老家。其父伍彥基尚在京城,卞磊奉旨抄了伍家,伍彥基被殺,老夫人碰頭而死。卞磊又率兵追至樊城,伍子胥的二哥伍尚出馬迎戰,被卞磊射死,二太太聽說丈夫已死就上吊了。賈夫人出馬大戰卞磊,戰敗后跳樓而死。伍子胥見夫人已死,對娘娘說:“俺居家為你無根本,你看看寒心不寒心!”馬超群“一見賈氏把命盡,血水流流好寒心。他居家為俺把命盡,不如我撲樓命歸陰?!蹦锬镆?,被伍子胥攔住了。賈夫人死后,大太太和伍奢也先后拔劍自刎。伍子胥見家人都死了,懷著悲痛心情保護馬超群出府,逃至九仙臺。九仙臺下,飛沙走石,卞磊被捉,兵士撤退,伍子胥逃走。

這是個悲劇,是個大慘劇,是一門忠烈的大慘劇。伍家世代忠良,功勞卓著,只因出于正義保護王室的血脈,卻造成家破人亡、滿門抄斬的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是誰?楚平王。這全是因為楚平王之錯,因為楚平王一錯再錯,錯不悔改造成的大悲劇。在這場大悲劇中,奸臣(費無極是始作俑者,卞磊是推波助瀾者)無疑是悲劇的促成者,他們是楚平王的幫兇。楚平王為了一己顏面(知錯不改,繼續錯下去)不惜殺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包括兒媳和孫子,他的倒行逆施逼反了忠臣伍子胥,他的一錯再錯最終逼走了伍子胥(投吳),他最終做了自己的掘墓人。妻子死了,兒子死了,兒媳和孫子逃走了,忠臣死的死,逃的逃,一國之君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禪宇寺》又名《困禪宇》《武昭關》,劇情緊接《后楚國》。這是一出小戲,是“武生青衣唱做工并重戲”[15]。伍子胥保護馬超群逃走,卞莊奉旨追趕。伍子胥逃至禪宇寺,卞莊率軍把禪宇寺團團圍住。馬超群埋怨伍子胥不去迎敵,伍子胥埋怨馬超群,為了保護她母子,伍家人一個個都死了。伍子胥一氣之下,只保小王子不保娘娘了。馬超群無奈,把襁褓中的小王子交給伍子胥就跳井而死,伍子胥懷抱小王子出寺大戰卞莊。伍子胥逃離之時留下詩句,要去吳國搬兵。

緊接《禪宇寺》的是《鞭打楚王尸》,這是一出人物眾多、唱做并重的凈行劇目。伍子胥帶著專諸來到吳國,要借兵復仇。丞相孟敖外出訪將,遇到伍子胥,便引薦給姬光。伍子胥述說楚平王無道,專諸獻計,用魚藏劍的辦法刺殺王僚扶保姬光。專諸刺王僚成功后,姬光封賞伍子胥,允其帶領人馬回楚國復仇。伍子胥率兵伐楚,但楚平王已死,墓就在湖里,伍子胥命人把湖水淘干,找到了楚平王的死尸。伍子胥滿門被殺,懷恨在心,見到楚平王的尸體憤而鞭打,打了三百鞭,打得尸骨都爛掉了,又扔到水中。探子來報,慶忌帶人馬圍困吳國皇城,伍子胥連夜率兵回朝保駕。

上述幾個劇目都是與伍子胥有關的,講述了忠臣伍子胥如何一步步走上反楚的道路,一門忠烈為何慘遭殺戮的悲劇。它深刻地揭示了專制君主為了個人私欲而胡作非為,最終成了自己掘墓人的道理。像伍子胥這樣忠臣遭難,最終被逼無奈投奔他國以復仇的故事,絕非個案,《金臺將》中的樂毅亦是如此。該劇又名《樂毅伐齊》,其本事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湣王聽信讒言,貶謫名將樂毅,欲殺太子田法章,充分暴露君權時代,“專制殺人”的罪惡本質,它已經成為集體無意識,成為王朝帝制的叢林法則。

宋代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因為重文輕武的國策,導致武備孱弱,常遭異族欺凌被動挨打,戰爭持續不斷。在這一系列戰爭中,以楊家將的故事流傳最廣,從而也為后世的劇目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這類劇目往往表現為忠奸對立。有關楊家將系列的劇目非常多,既有故事情節前后緊密相連的《兩狼山》《篡御狀》《拿潘》《提寇》《審潘》《密松林》等,也有相互之間在時間上沒有必然連貫性的《牧虎關》《楊景打擂》《西冀州》《楊八姐鬧酒店》《董家嶺》《孟良盜發》《楊景盜骨》等。上述劇目以宋、遼兩國軍事對峙為背景,一方面刻畫了楊家幾代人對國家的忠義之氣,另一方面也鞭撻了潘洪、王強等奸臣勾結番邦迫害忠良的險惡用心。這些劇目一直是許多劇團的看家戲,久演不衰,為觀眾所熟知,茲不贅言。

三、對底層人民的歌頌

傳統戲在書寫歷史題材故事的時候,對上層社會常取批判的眼光,而對下層社會則常懷悲憫情懷,不吝贊美與歌頌,通過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的切實行動,凸顯其人格的光亮,旗幟鮮明地表達編戲之人的價值立場?!逗褪翔怠泛汀队钪驿h》堪稱這類題材劇目的代表作。這兩個戲,都是規模宏大,情節復雜,行當眾多,人物個性鮮明。特別是《和氏璧》,在人物創造方面別開生面,塑造了一個不同于其他老旦行的角色,賦予她俠義精神,從而使這一舞臺形象更加個性鮮明,一醒觀眾耳目。

《和氏璧》又名《伐蘇秦》,是一出小生、老生唱做并重的好戲,講述的是戰國時期蘇秦與張儀的故事。其本事見諸《史記·張儀列傳》?!妒酚洝分蟹浅T敿毜赜涗浟藦垉x與蘇秦師事鬼谷子(世稱王禪老祖),楚相亡璧而懷疑張儀,張儀遭到笞打,張儀前去拜會蘇秦,蘇秦故意怠慢張儀,張儀賭氣離去,蘇秦暗中差人贈金給張儀并助其入秦為官,蘇秦舍人向張儀兜底,張儀感愧等諸多細節。這些細節為后世的戲曲創作提供了形象的素材,《和氏璧》中便大量地吸收了這些素材,當然也有創造。該劇人物眾多,結構龐大,情節復雜,故事性強,懸念迭出,非常吸引人。它不但刻畫了蘇秦、張儀這兩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情同手足的優秀品格,也塑造了名不見史傳的馮母、昭陽母、馮巧云、馮杰等小人物,他們或深明大義,或舍生取義,或重情重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馮母形象尤為光彩照人,這是一位深明大義、知恩圖報、俠肝義膽、有勇有謀、機智干練、武功高強的老媽媽形象。

馮母形象的塑造,是通過她在劇中的行動表現出來的。劇中第二場,張儀投楚,妻子還在老家,馮母不怕路途遙遠,只身前去接張娘子來楚國與張儀團聚。助人為樂、俠肝義膽的氣派躍然紙上。在第五場中,張儀被昭陽打傷之后,馮杰把張儀救回家中,當張儀想跟隨熊賈去趙國時,馮母先是提醒張儀:“只是棒瘡未愈,如何去得?”見張儀執意要去,她便主動提出:“恩人既要前去,叫小兒與你作伴,途中侍奉如何?”張儀說:“小官人若去,我才放心?!彼⒓捶愿纼鹤樱骸榜T杰下邊打點行裝?!睆垉x此次遠行,放心不下妻子,就想托付給馮母照應。張儀說:“媽媽我今去后,還有一事不干?!瘪T母很爽快地問道:“有何事情不干?向老身說來?!睆垉x說:“我今去后,撇娘子年幼,一去無靠,有心叫她拜媽媽為母,我才放心?!瘪T母很干脆地回答:“一說就是,不用拜?!碑攺垉x一定要妻子拜的時候,馮母說:“哪個叫他拜!”并寬慰張儀:“恩人放心?!睆埬镒影萘T,馮母對張娘子說:“勸娘子免啼哭莫把淚落,穿錦緞食酒肉焉能輕薄,管保你必不能忍饑受餓”。張儀問道:“若有人欺?”馮母答道:“有人欺我與他便見死活?!钡谄邎鲋?,張儀逃走后,昭陽派翟賢來家中盤問張娘子。馮母對昭陽恨之入骨,大有殺之遠走他鄉之氣概。張娘子怕見官,馮母又允女兒馮巧云冒充張娘子去見官。見到翟賢,她無所畏懼,不卑不亢,與之辯理。當女兒冒充張娘子來見翟賢時,她安慰女兒說:“兒呀!翟賢到了,將膽放大,口要放快,有娘在此,料也無礙,不怕什么?!钡再t見馮巧云貌美就盯著看,馮母譏諷道:“看甚么?不識啥樣?!瘪T母知道,翟賢對女兒動了花花腸子。翟賢走后,她說道:“讓這小輩多活幾個時辰?!睆埬镒印罢\恐那人還來”,她寬慰道:“有你妹妹那樣口舌,不怕甚么!你們看守門戶,娘到衙前打探?!币豢淳褪且粋€見過大世面的人,一言一行干凈利落,毫不拖泥帶水,而且不卑不亢,中氣十足。在第十一場中,馮母要帶張娘子逃奔魏國,在城門口被軍門攔阻,她毫不畏懼,先是假說:“我們母女二人出城降香?!碑斳婇T說她“身帶利刃,不得不疑”時,她與之理論,罵軍門“放屁!”一氣之下殺死軍門,揚長而去。及至昭陽派兵追來,她也不怕還寬慰張娘子:“千員將他到來不足為慮,我的兒莫驚慌展放眉齊?!薄澳闱叶惚芰謨?,待娘回去找幾個首級?!睆埬镒訐墓巡粩潮?,她說:“千軍不在娘意,百兵何須為奇!”“這幾載殺人心全未動起,都只為追兵到將娘來逼,那怕那人如云槍刀似雨,娘看他亂紛紛百不為一?!泵鎸λ卧?,馮母反問道:“宋元,你比昔群虎如何?”“宋元,敢再來與老娘復戰幾合不成?什么將!”最后,她殺死宋元,趕走追兵,“一人舍命萬難敵”。在第十五場中,張儀打敗了楚國,馮母聞訊又及時帶著張娘子尋找張儀,把妻子送還于他。

從上述各場次中馮母的言談舉止不難看出,這是一個見過世面,有主見,有膽略的老太太。她的存在對于劇情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身上所透射的俠肝義膽,與劇中另一老太太昭陽母相互映襯,兩個老太太都是有見識的慈善老人,但所處地位不一樣,生存環境不一樣,處事風格也不一樣。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形象的塑造,使得全劇因之增色生輝。

《宇宙鋒》又名《一口劍》《六義圖》,是傳統戲中的名劇,諸多地方劇種都有演出,其本事最早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該劇描繪了一幅底層小人物的群像,如啞奴、趙重、錢孝母子、瞎子趙顧、孫劉娘等。該劇既然又名《六義圖》,足見編戲之人對這六個底層小人物的敬重。啞奴雖然口不能言,但她機智聰明,也非常善良,始終追隨服侍趙花芝,在冤案破解、矛盾化解上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趙重是匡府忠實的仆人,他知恩圖報,舍身替主而死。這種義氣,令人感動。錢孝母子作為窮苦的底層小民,在大義面前毫不含糊,知恩圖報,為此不惜獻出生命。還有趙顧與孫劉娘夫妻倆,不畏強權,敢于為匡家抱不平,罵康建葉等奸佞。他們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但老百姓心里有桿秤,能明事理,曉善惡,辨忠奸。這是民族的脊梁!

作為產生于封建時代的傳統戲,一方面,它在表演技藝方面已經非常純熟,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另一方面,它所表達的思想主題和傳遞的價值觀念,卻常為人詬病,認為它缺乏現代思想,是要批判的。然而,如果深入具體的文本就會發現,情況并不盡然,在大批量的傳統戲中是有珠玉存其間的,其中不少劇目的思想是與今人相通的,是具有現代意識和人文內涵的。對傳統戲中歷史題材劇目的發掘,是一個披沙揀金,淬火成鋼的過程,最終目的是為了當代戲劇創作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16]。

參考文獻:

[1] 王培義.豫劇通論[J].戲劇周刊,1924(02):11.

[2] 馬靈泉.相國寺[M].開封:開封教育實驗區出版部,1935:144.

[3] 錢穆.中國歷史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68.

[4] 皇甫謐,等.帝王世紀 世本 逸周書 古本竹書紀年[M].濟南:齊魯書社,2010:33.

[5]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0.

[6] 江灝.今古文尚書全譯[M].錢宗武,譯注.周秉鈞,審校.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214.

[7] 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646.

[8] 駢宇騫.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譯注[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102.

[9]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0:181.

[10] 何茲全.秦漢史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113.

[11] 趙曄.二十五別史(6)·東觀漢記[M].濟南:齊魯書社,2000:2.

[12] 柏楊.“鬼話”中國正史[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6:20.

[13] 班固.關中叢書·白虎通義(卷3-4)[M].西安:陜西通志館,1934:44.

[14]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

[15] 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省藝術(戲?。┭芯克?中國梆子戲劇目大辭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32.

[16]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光明日報,2017-10-28(03).

(責任編輯:楊 飛 涂 艷)

Abstract:Traditional plays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with historical and biographical literature and romance novels. Many plays have the traces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historical events. Such history plays exist in a large number in the traditional plays. In terms of subject matter and ideological value, these plays, starting from a folk standpoint, focus on criticizing the autocratic monarchy, showing sympathy for loyal officials and generals and praising the underprivileged people. And they clearly reflect the great tradition of Chinese opera, that is, to speak out for the underprivileged and to create for the people. Through the study of history plays in the traditional Henan Opera, it can gain the creation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plays in the traditional operas, with an ultimate goal to achiev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operas.

Key words:Henan Opera; traditional opera; historical theme; folk standpoint

猜你喜歡
傳統戲豫劇
民國豫劇唱片探論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不老的豫劇
忍踏落花來復去
觀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引發的幾點思考
淺析京劇舞臺上的幾出三國戲
淺談廣東漢劇小戲《陰陽河》表演構架與特點
豫劇俚諺中的聲腔表演藝術初探
淺談現代燈光在傳統戲中的運用
徽州傳統戲場建筑的聲學裝飾性構造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