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教育中的家校協同共育模式研究

2023-05-30 23:20毛海云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 2023年1期
關鍵詞:勞動意識勞動教育

毛海云

摘? 要:家校協同共育是勞動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實施勞動教育計劃時,教師應該向家長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并主動參與勞動教育活動,進而成為開展勞動教育的協同者和引導者。文章從高中勞動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探析家校協同共育在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研究勞動教育中家校協同共育模式的具體實施辦法。

關鍵詞:勞動教育;家校協同共育;勞動意識;勞動技能

從人類社會發展史來看,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理念的傳播與滲透,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在現階段的高中教育工作中,勞動教育成為了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家校協同共育逐漸成為推動勞動教育發展與進步的有效模式,使得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引導下形成了正確的勞動意識,掌握了正確的勞動技能。

一、家校協同共育在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家校協同共育背景的勞動教育,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1. 豐富了勞動教育的資源

傳統的勞動教育以教師為主體,教學資源和教學主體相對單一,但是在協同共育模式中,家長能夠為勞動教育提供類型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此基礎上,勞動教育中融入了更多的素材和內容,這也為高中階段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2. 拓展了勞動教育的范圍

在對傳統勞動教育模式進行分析時發現,以往的勞動教育局限于課堂上,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只能通過學習理論知識了解勞動歷史和勞動技能,其體驗感和實踐性都不強,自然很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從協同共育的角度出發,勞動教育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性,其教育范圍得到了明顯拓展。

3. 提高了勞動教育的質量

家庭與學校構建起協同一致的教育體系,能夠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熱愛勞動的意識和主動參與勞動的習慣。由此,勞動教育的質量能夠得以提高。

二、家校協同共育在勞動教育中的實施辦法

1. 師生共讀——融入勞動課程,啟發勞動意識

教師與學生一同學習勞動知識,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課程能夠為師生提供共同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共同閱讀和深入探究時掌握勞動技能,增強勞動素養,進而在勞動教育故事、基礎勞動知識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勞動意識。從上述分析出發,為了發揮教師在家校協同共育模式中的教育優勢,教師可以秉承“師生共讀”的教育理念,著手融入勞動課程,為學生提供學習和探究的平臺,引導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以便在后續的實踐活動中積極發揮能動性,與家長、教師或其他學生共同探索勞動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勞動教育課程機制。一方面,根據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特征、本校勞動教育的實際情況,編制校本勞動教學素材,引進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并且能夠引起他們興趣的內容,如勞動教育故事、實際生活案例等,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從而讓學生在線下課堂上系統學習理論知識,使得他們能夠不斷擴充自己的勞動知識儲備;另一方面,建設線上教育資源儲備庫為線下課堂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使得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通過平臺展開自主學習活動,并能針對相關問題與教師展開探討。除此之外,引導家長通過學校的資源儲備庫,學習勞動教育知識,跟隨學校勞動教育的步伐精心設計家庭教育方案,以此構建家校協同共育機制。

2. 家校共行——構建線上平臺,研讀教育計劃

家校協同共育模式的建立依托于完善的教育計劃。通過精心設計和制訂協同勞動教育的計劃,家校雙方對于勞動教育的理解程度都會加深,他們會在雙方密切配合的基礎上,探索出高質量的教育模式,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而線上平臺是促進家校雙方互動和溝通的有效載體。對此,為了構建起家校共育的教育體制,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或者新媒體技術搭建線上平臺,促進家長與學校的互動,讓他們在共育背景下共同研讀教育計劃,進而增強高中階段勞動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微信群構建線上溝通平臺,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條件限制,使得家長能夠為勞動教育出謀劃策,并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內的具體表現,以便他們在家中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首先,教師通過微信群了解家長的真實意愿,以及不同家長對勞動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并以數據形式進行整合與歸納,將家長的勞動教育水平分為不同的等級,為家長提供不同層次的教育指導方案,讓家長能夠強化自身的教育能力;其次,在家長的理論素養基本達到同一水平后,向他們傳遞學校的勞動教育規劃和理念,引導家長據此制訂系統的教育方案,并在家中執行,使學生能夠在家校協同一致的勞動教育模式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后,教師和家長通過線上平臺展示教育成果、總結教育經驗,共同探討教育計劃的可行性和實際效果,并依據實際情況修改和完善此計劃。

3. 親子共進——增設家務板塊,培養勞動技能

家庭是高中階段勞動教育的主要場所之一。為了使學生掌握生活勞動技能,教師可以引導家長增設家務教育板塊,讓學生在完成家務勞動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與此同時,家務板塊也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

例如,家長可以引導學生制訂“家務勞動規劃表”,依據學生的實際家庭情況和個人成長目標,將家務板塊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自我管理類,即學生應在每日生活中自我管理衣、食、住、行等基礎生活內容,如疊衣服、疊被子、整理書桌、打掃個人房間等。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學生不僅能形成勞動意識,還能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二是家庭服務類,即以服務為宗旨,與家長一同做家務,以此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例如,以周、月等為單位,開展定期家庭清掃和整理活動,引導學生為家長做一頓晚餐,讓學生在參與勞動時體會父母的辛勤付出,使學生的勞動意識不斷加強,同時他們也能學習到基本的勞動技能。

4. 協同共育——開展體驗活動,增強勞動感悟

體驗類型的勞動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教師應該從家校協同共育的角度出發,設計和開展體驗類型的勞動教育活動,給予學生體驗某一個角色或者某一類社會現象的機會,促使他們產生獨特的感悟,以此達到強化勞動教育效果的目的。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體驗社會職業的機會,與家長共同構建職業體驗活動計劃。首先,教師提前調查家長的職業類型,據此設計和制訂體驗類活動的方案,采取一對一的方式,讓家長帶領學生展開職業體驗活動;其次,實施職業體驗活動方案,讓學生能夠體驗不同職業角色,使他們感受到勞動的重要性,明確“勞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這一事實,從而在增強學生勞動意識的同時,也能使他們樹立職業規劃觀念。

三、結束語

從上述分析和解讀可以看出,家校協同共育對于勞動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它不僅能為勞動教育帶來多元的教育主體,還能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增強其勞動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在勞動教育中構建家校協同共育模式,有計劃地引入家長教育資源,使得學生能夠在系統化和針對性的教育體制中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進而增強其適應社會的關鍵能力和綜合素質。

基金項目:2020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勞動教育專項課題——家校共育促進勞動教育的策略研究(GS[2020]GHBZX180)。

參考文獻:

[1]夏心軍. 普通高中的勞動教育:挑戰與應對[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22(3).

[2]吉琳. 高中階段勞動教育的類型與開展途徑探討[J]. 山西青年,2020(15).

[3]趙登成. 創新高中勞動教育方式,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J]. 學周刊,2019(33).

[4]王淑娟,肖大為. 新時代高中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 福建茶葉,2020,42(4).

[5]胡曉雪,王玉鳳. 勞動教育中的家校協同共育模式初探[J]. 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21(3).

猜你喜歡
勞動意識勞動教育
關注學生創新思維與勞動情感并存
傳承吳地童謠童戲,培養幼兒核心素養
“新青年下鄉”高職學生勞動意識培養研究
鄧穎超的婦女勞動教育思想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發揮實踐基地優勢 培養學生勞動意識
情動學生 學生動情
淺析大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