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4C教學范式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2023-05-30 10:48匡曼玉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狂歡節中式婚禮

【關鍵詞】4C教學模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閱讀教學

【作者介紹】匡曼玉,江蘇省姜堰中學(江蘇泰州,225500)教師。

江蘇省姜堰中學提出的4C教學范式是基于課標,以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為導向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是基于地區英語教學實踐的總結與提煉,旨在強調課堂教學的人文性與思維性,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思維品質與人文素養的提升。4C教學模式中的四個環節分別是:理解(Comprehensive)、文化(Cultural)、思辨(Critical)、創新(Creative)。

下面以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閱讀板塊Alex around the world為例,闡述如何運用4C教學范式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該語篇話題為“節日與風俗”,主題語境為“人與社會”,語篇類型為兩則旅行日記,主人公Alex按照時間順序描述參加印度婚禮和巴西里約狂歡節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本節課教學,希望學生能夠獲取并梳理印度婚禮、里約狂歡節特有的風俗,對國外節日與風俗形成基本理解;能夠比較并闡釋中印婚禮習俗異同,感悟文化差異;能夠辨認出對比、暗喻等修辭手法并賞析其對表達語篇意義的作用;最后,能夠基于語篇體裁特征及中印婚禮異同,以Nadim視角創作一篇旅行日記描述參加傳統中式婚禮經歷。

一、理解:聯系已有經驗與語篇,構建新知識結構

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是學習過程的必要環節。課堂伊始,教師呈現與語篇話題“節日與風俗”相關外國節日圖片,引入語篇話題,主要有巴西狂歡節、印度胡里節等,并提出問題Which country does each festival belong to?讓學生猜測,之后教師介紹圖片中的節日。通過教師介紹,學生能夠感知國外有趣、特色鮮明的節日,激發學生探索興趣,為語篇學習做鋪墊。

在學生發現語篇體裁及文體特征后,教師要求學生先找出旅行日記六要素——traveller, date, destination, purpose, activities, impression(即5W1H)中前四項要素,獲取直觀細節性信息;而后圍繞 activities和impression兩個要素重點展開理解類教學活動。依據教師提示,學生需將每篇日記劃分為三個部分,概括每段大意(見表1),把握旅行日志文體特征。

在表1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將印度婚禮流程排序,梳理語篇中關于印度婚禮的細節性信息,而后找出作者對印度婚禮場景、人物的描寫(見表2),并回答What activities made a deep impression on Alex?從而引入關于impression的探究,教師提出問題How did Alex feel about the Indian wedding? Use details in the travel journal to support your opinion.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體現主人公旅行印象、感受的證據,發展學生概括、歸納與論證能力。

接著教師播放印度婚禮現場視頻,與語篇中婚禮流程相契合,能夠讓學生真切感悟印度婚禮氛圍,并由印度之旅結束,自然過渡到巴西之旅,并播放巴西狂歡節視頻,讓學生從印度婚禮溫馨、喜悅的心境中轉換到巴西熱情、火辣的氛圍,開啟第二篇旅行日志的學習。同樣使用表格形式梳理巴西狂歡節關于舞者、樂隊、人群的描寫(見表3),教師提出問題What’s Alex’s impression of the Rio Carnival?引導學生尋求語篇內容支撐自己的表達。至此,學生對于兩篇旅行日志文體特征,即Alex在印度婚禮及巴西狂歡節上的所見、所聞、所感已形成結構化認知。

二、思辨:批判語篇思想,感悟語言魅力

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除對作者觀點及寫作意圖進行思辨外,還應包括思考作者是如何實現表達效果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品讀、鑒賞作者詞句選擇、修辭手法運用效果,辨析語言所傳達的意義。

基于表3對巴西狂歡節活動開始前、后對相同人物的不同描寫,教師介紹對比(contrast)寫作手法,并引導學生感悟通過前后對比作者呈現活動開始前人物的靜態描寫以及活動開始后人物的動態變化,開啟關于修辭手法的探究學習。教師邀請學生關注文中The Carnival current carried us through the ever-growing sea of people一句描寫生動的詞(即sea),并闡述其對語篇意義表達所起的作用,而后教師引入暗喻(metaphor)修辭手法,并鼓勵學生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共同找出涉及暗喻修辭手法的句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以及合作等能力。學生能夠發現并闡釋wave、swimming all around me等詞表達的精妙之處,挖掘作者所言I have two left feet的真實含義,體會作者身處異國參加婚禮、狂歡節時的心情,實現對語篇理解的由淺入深。

三、文化:理解中外文化異同,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意識的形成是建立在語篇理解與文化知識運用的動態過程中的?;谡Z篇理解外國文化后并不能建構全面的文化知識,須在對比中外文化異同中,學生才能夠深刻理解中外文化差異,對不同文化形成開放包容的態度,堅定文化自信。

思辨語言用法精妙后,學生已獲取并梳理印度婚禮習俗、巴西狂歡節熱鬧景象,對語篇有較為充分的了解,如何由國外節日與風俗聯系中國節日與風俗、遷至移中國文化,成為下一階段的教學重點。為實現本節課教學目標,筆者將文化與創新環節相結合,引導學生比較中外文化異同,并創設新情境,通過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利用所學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教師創設情境為,Alex邀請Nadim國慶節到自己家鄉參加一場傳統中式婚禮,而后呈現一段中式婚禮儀式視頻,帶學生感受傳統中式婚禮風俗、流程。視頻觀看后,學生驚嘆于中式婚禮現場的大氣、溫馨,且對中式婚禮學生已有較多背景知識,學習興致濃厚,此時教師提出問題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dian and Chinese wedding ceremony?再次呈現表2,增加中式婚禮人物、場景描寫,學生從視頻及已有經驗中總結中式婚禮特點,比較中印婚禮異同。而后,教師提出問題,How do you understand ‘Although our cultures are so different, the smiling faces are the same’?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中外文化異同的理解,

四、創新:遷移所學知識與技能,實現自主創新

創新是將學生思維由低階轉向高階的活動,是基于語篇理解,學生通過想象與創造實現超越文本的活動其。創新環節需要為學生創設新情境,能夠幫助學生運用所學內容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

基于視頻呈現的中式婚禮,著重梳理中式婚禮流程,教師帶領學生學會使用有關“梳頭”“拜天地” “敬茶”等表達方式;最后,依據所學,回顧游記文體特征后,學生仿照語篇完成一篇旅行日記,以Nadim視角介紹中式婚禮的經歷。隨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同伴互評,并隨機選擇兩名學生的作品投屏呈現,邀請學生依據旅行日記文體特征、中式婚禮所見所聞所感、文化異同等角度對同學作品進行點評。讀后仿寫是實現學習遷移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創設語篇主題相近情境,充分考慮仿寫任務與所學語篇之間的關聯,事先剖析語篇文體特征,并通過帶領學生回顧新情境中學生可以運用的相關表達,解決仿寫過程中語言障礙,為學生寫作搭建支架。以Nadim視角介紹中式婚禮,將語篇主題遷移至中國,學生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在此過程中,學生實現創新能力提升、堅定文化自信,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

猜你喜歡
狂歡節中式婚禮
動物狂歡節
購物狂歡節
新·中式生活美學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過幾個?
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場婚禮
巴西
中式烹飪營養與健康
竹幼婷:那些年我參加過的婚禮
多“彩”的婚禮
美籍華人修辭的形成——解讀中式簽語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