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中小學體育基本運動技能教學現狀的思考

2023-05-30 14:01呂存款
體育教學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教學

呂存款

摘? 要:本文從現階段中小學體育基本運動技能教學的現狀入手,對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及根源進行分析,提出了在中小學基本運動技能教學中,應注重幫助學生儲備多種基本運動技能動作方式、培養身體控制和操控器械能力、提高運動認知能力三個未來應努力的方向及策略,希望以此解決當前中小學基本運動技能教學存在的問題,引發教師對基本運動技能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關鍵詞: 中小學體育;基本運動技能;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3-0018-03

2021年6月,教育部頒布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中強調,要重點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其中,健康知識與基本運動技能作為體育課必修必學內容要在中小學廣泛開展[1]。從中可以看到基本運動技能在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中的重要位置。那么,針對當前中小學體育課堂中基本運動技能教學存在的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和未來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值得研究的。

一、中小學體育課堂中基本運動技能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指導綱要》頒布之前,基本運動技能在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中一直占據著重要位置。雖然教材中有著較大的教學比例,但在實際的教學實施中卻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而導致基本運動技能學習一直不太理想。

(一)將基本運動技能等同于專項運動技能進行教學

《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所謂的基本運動技能主要是中小學生在行走、奔跑、跳躍、投擲、滾翻、攀爬、鉆越、支撐、懸垂、旋轉等方面的動作發展內容[1]。從這些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其實是一種“類”方式存在,并不是特定的某種方式。如“投擲”基本運動技能,動作方式就包括投、扔、拋、撇、砸、推等多種方式,“投擲”是這些方式的類稱。但現實教學中當在教授“投擲”這一基本運動技能時,往往將其定位在“田徑”專項運動中的“肩上屈肘背后過肩”那種特定的投擲方式,其他方式則被排除在課堂學習之外,甚至被視為錯誤動作。

(二)只注重教授基本運動技能的動作結構

縱觀中小學基本運動技能教學的學習課堂,會發現教師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教會學生動作結構(身體姿勢、運行軌跡)方面。如在教授“投擲”基本運動技能時,教師一切思考都是圍繞如何教會學生投擲時的身體姿勢(肩上屈肘、背后過肩)和動作過程或軌跡(持球、準備、蹬地、轉體、揮臂、出手)方面。當學生能夠連貫、規范地表現出動作結構時,教學此時的目標就算達成了。但有時在教學中會發現,學生在課堂中已經將動作做得很標準,在運用時依然會出現動作變形、不會運用等現象,這就說明教學還有所欠缺。

二、基本運動技能教學存在問題的根源

基本運動技能教學中之所以會出現以上問題,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來自教師自身的認知問題,認知決定了人的最終行為方式,只有改變認知才能最終改變教學行為。

(一)教師存在“專項運動技能”的固定思維

在體育教師培養過程中,學習的體育技能基本都是專項運動技能,這就導致了“專項運動技能”的固定思維。這種固定思維方式就會讓教師形成見到跑、跳、投基本運動技能時,頭腦中立刻呈現出田徑專項運動中的100米、200米、投標槍、跳遠、跳高等專項運動中的特定技術動作,很難再去想到跑、跳、投的其他方式,從而導致了基本運動技能被教成專項運動技能。

(二)對基本運動技能應學習的內容認知不明

很多教師都清楚,中小學階段學習的基本運動技能,是為未來更好地學習專項運動技能打好基礎,但對基本運動技能教學中應該傳授怎樣的知識,培養怎樣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為未來學習專項運動技能打好基礎,缺乏清晰的認知。

根據運動技能信息加工理論,運動中信息加工需要經歷刺激識別、反應選擇和反應編程三個階段。刺激識別就是對運動情境中的外在刺激信息進行確認刺激是否存在,識別刺激是什么,該階段需要教會學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反應選擇就是對刺激識別階段獲得的信息做出合理、正確的決策,即采用怎樣的行為應對外在的刺激,該階段需要教會學生正確的處理信息方式,培養運動認知能力;反應編程階段就是根據反應選擇階段做出決策,組織運動系統去執行決策。如組織肌肉以正確的次序、力量、時機完成動作,該階段需要教會學生動作方式、培養學生身體控制及操控器械能力(表1)。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專項運動技能中的動作方式,只是學習內容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還需要學會觀察方法、信息處理方法、動作方式,培養學生觀察意識、運動認知能力,提高學生身體控制及操控器械的能力。如果基本運動技能教學要更好地為未來專項運動技能學習打好基礎,則必須從以上的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方面提高貢獻率。

三、中小學體育基本運動技能教學的努力方向

從基本運動技能教學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方面進行變革,為學生未來更好地學習專項運動技能打好基礎。就是未來中小學體育基本運動技能教學的努力方向。

(一)教授多種基本運動技能動作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多樣化動作儲備

上文已經說到,基本運動技能中的技能是以“類”的方式存在,每一項技能包含多種動作方式,每一種動作方式都有特定的應用價值,特定情境下需要考慮選擇動作方式的合理性,情境不同則采用的動作方式亦不相同。例如,在NBA比賽中可以看到高水平運動員有時會采用非常規動作完成投籃,雖然該投籃動作不符合所謂的規范動作,但此時卻是最合理的動作方式。應用中的情境往往千變萬化充滿著不確定性,這就需要具有豐富的動作儲備。

基本運動技能是專項運動技能的基礎,而未來要學習的專項運動技能眾多,某一基本運動技能在不同的專項運動技能中存在的動作方式有一定的區別。如“投擲”基本運動技能,田徑專項中的投標槍、投壘球、投鐵餅,籃球專項中的投籃、傳球,手球專項中的射門、傳球等都屬于“投擲”的動作范疇,但由于投擲物質量、形狀、目的、情境等的不同,導致其采用的動作方式也不盡相同?;具\動技能學習應該要為未來要學習的這些專項運動技能都打好基礎,而不能只為某一項專項運動技能學習打基礎。

綜上分析,在學習某一基本運動技能時,需要教師采用逆向思維,從未來需要學習的眾多運動項目中去梳理該基本運動技能動作方式的外延,將屬于這一基本運動技能范疇的動作方式作為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建立多樣化的動作儲備。

(二)動作與動作修飾要素相結合培養學生身體控制及操控器械能力

在學習基本運動技能時,學會動作方式是必要的,但教學不能僅限于學會基本運動技能的動作方式,教學還需要培養學生在特定時間、空間及運動條件下,控制自己身體以及操控器械的能力。

控制自我的身體及身體對器械的操控能力,其實就是身體能夠按照思維做出具體行為,達成目的的能力。例如,想將球快速投到某一區域,在實際操作時能夠表現出快速、準確地將球投到這一區域中的行為。要達成培養控制身體及操控器械的能力,可以在教學中將基本運動技能與時間、力度、路徑、角度、距離等這些動作修飾要素相結合,基本運動技能與動作修飾要素之間就如同“動詞”與“副詞”的關系,動作修飾要素是對身體做出基本運動技能動作的修飾。例如,“跑”動作與跑的修飾要素相結合有:快速跑、慢速跑、向左跑、向右跑、直線跑、折返跑、“S”形跑、向前跑、向后跑等,具體動作修飾要素可以根據實際運用需要進行歸納(表2)。

表2中這些動作修飾要素是基于運動技能在實際運用中的需要歸納得出,這里只是一種思路和方向,具體的動作修飾要素還需要根據所教基本運動技能實際情況進行豐富和選擇。根據實際情況中的觀察,當學生能夠較好地將動作與動作修飾要素相結合時,基本就可以判斷其具有較好的身體控制能力或操控器械能力。

基本運動技能與動作修飾要素相結合,具體到實際教學中就是在教會基本運動技能動作方法后,就需要結合各種動作修飾要素來進行練習。例如,在教會跑的動作方法后,就需要結合動作要素練習快速跑、控制速度跑、直線跑、“Z”形跑、“S”形跑、向前跑、向后跑、高姿態跑、低姿態跑、合作跑、對抗中跑、躲避跑等。動作與動作修飾要素的結合可以是單一的“動作+動作修飾要素A”結合,也可以是多樣的“動作+動作修飾要素A+動作修飾要素B+……”的結合,如“跑+快(時間)”的快速跑,也可以是“跑+快(時間)+‘S形(路徑)+低姿態”的用較低姿勢按照“S”形路線進行快速跑練習。動作與動作修飾要素的結合教學,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又發展了學生身體控制能力。

(三)基本運動技能教學中設置特定情境滲透運動認知能力的培養

運動認知能力就是在運動的反應選擇階段為了實現目的而對信息刺激快速、準確做出合理決策的能力。體育不單單是針對“身體”層面的教育,也包括對“意識”層面的教育,任何運動行為都是受意識的支配。學生對動作方法掌握得再好、對身體控制及操控器械的能力再強,若不具備一定的運動認知能力,同樣無法達成運動的目的。實際教學中也經常發現學生課堂中學會了標準的動作技能,但到比賽場上時往往出現“學不能用”的現象。如傳球對象不合理、傳球時機不對、傳球方式不正確等問題,這些問題不是動作技術的問題,而是運動認知能力的問題。運動認知能力并不是只有在學習專項運動技能時才需要學習的內容,專項運動技能場景復雜、對抗激烈、干擾因素眾多,沒有一定的運動認知能力基礎,到學習專項運動技能時再去學習,學生將會非常吃力,這方面需要在中小學階段的基本運動技能教學中就開始滲透,才能為未來專項運動技能學習打好基礎。

基本運動技能教學中要培養運動認知能力,從學習內容方面需要教授學生觀察方法及應對各種外在刺激信息的方法,主要包括根據不同信息刺激(情境)應該選擇的動作方式、運行路徑、速度、力量、方向、角度等動作及動作修飾要素。如要將球傳(投擲)給同伴時,要教會學生需要通過觀察獲知場上同伴和對手的位置,教會根據不同的位置應該選擇的傳球對象、傳球時機、傳球動作方式、傳球路線等。

基本運動技能教學中要培養運動認知能力,從學習方式方面需要設置特定情境,讓學生在真實體驗中進行學習的方式。例如,根據不同學生年齡及認知特點,在教授投擲基本運動技能教學時可設置4對2傳接球比賽情景。當進攻方拿球時總會有一名同伴無人防守,就需要學生能夠觀察全場獲知隊友、對手位置,決策出傳球對象,同時還需要根據對手、隊友的站位決策出采用的傳球路線等。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更容易獲得身體體驗和理解。如果在教授投擲基本運動技能教學時能夠培養這些方面的運動認知能力,就能為將來學習籃球、足球、手球等專項運動技能傳接球時打下很好的基礎。

四、結語

中小學階段的基本運動技能教學應為未來學生更好地生存、生活及專項運動技能學習所需打好基礎,則需要在該階段教學中改變只教動作結構、限定動作方式的教學行為,教學應該根據學生具體認知能力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多樣的動作方式儲備、提高運動認知能力、培養身體控制及操控器械能力等多方面實施教學,才能更加全面地為未來需要打好基礎,提高基本運動技能教學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于素梅.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猜你喜歡
中小學體育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如何讓高中生物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試論農村中小學體育課融入健美操教學的可行性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意志力培養策略探析
新時期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思考
立足自身優勢 打造特色品牌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學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