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化城市公園與郊野公園密林質量比較評價

2023-05-30 10:48楊英書胡希軍楊岑周紅燦粟德瓊
湖北林業科技 2023年2期
關鍵詞:懷化市

楊英書 胡希軍 楊岑 周紅燦 粟德瓊

摘 要: 通過比較評價懷化城市公園與郊野公園密林的質量,從物種組成、植物多樣性、層次結構及三維綠量密度等方面查找城市公園密林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優化措施,旨在為懷化及周邊地區在城市公園綠地新建或改建過程中構建生態型密林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選取懷化城市公園和郊野公園40個有代表性的密林為研究對象,以生態功能和視覺效果為準則層建立公園密林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采用綜合評價指數法計算綜合得分和評價等級。結果表明:綜合評價為I級的密林9個,其中郊野公園7個、城市公園2個。與郊野公園相比較,城市公園密林主要存在植物種類單一、鄉土植物比例低、喬木植物數量組成不合理;層次結構簡單、郁閉度值??;喬木、灌木株數密度小,總三維綠量密度小等不足。針對城市公園密林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控制部分植物過多種植、充分開發利用鄉土植物、合理引進外來植物、科學合理配置植物等總體優化策略,并對城市各公園的密林提出了具體優化措施。

關鍵詞: 密林質量評價;PCA法;植物配置優化;公園綠地;懷化市

中圖分類號:S731.2;TU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020(2023)02-0016-011

Dense Woodland Quality Assessment and Comparison in Urban

and Suburban Parks of Huaihua City

Yang Yingshu(1,2) Hu Xijun(2) Yang Cen(3)Zhou Hongcan(1) Su Deqiong(4)

(1. Academy of Fine Arts and Design,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418000;

2.a.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 Hunan Provinci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Landscape Resources Big Data in Nature Reservec. Institute of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Ec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3.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 Desig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4. Departmen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Huaihu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ihua 418000)

Abstract: By comparing and assessing Huaihua urban parks and suburban parks in their dense woodland quality, the paper aims to propose optimization measures based on the deficiencies found in dense woodland plant allocations of Huaihua urban parks in term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plant diversity,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three-dimensional green biomass density,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dense woodlands in Huaihua and surrounding c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r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park green space. The research selected 40 typical dense woodlands in urban and suburban parks in Huaihua city as research objects,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or park dense woodlands based on their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visual effect, and appli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assessment indexes,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dex method to calculate comprehensive score and assessment grade. The results are showed as follows. 1) Nine dense woodlands are assessed as grade I, including 7 in suburban parks and 2 in urban parks. 2) Compared with suburban parks, dense woodlands in urban parks have fewer plant species, smaller proportion of native plants, unreasonable combination of trees, simpler hierarchical structure, smaller canopy density, smaller density of trees and shrubs and smaller total three-dimensional green biomass density. Based on the deficiencies above, general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controlling the excessive planting of some plants,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ive plants, reasonably introducing exotic plants, and realizing a scientific allocation of plants, with more specific optimization measures for dense woodlands in each urban park.

Key words: dense woodland quality assessment; PCA method; optimization of plant allocation; park green space; Huaihua city

城市綠地在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方面具有其他城市基礎設施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公園綠地在城市綠地系統中常居首要地位,是展示城市整體環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2],應以植物群落為單位進行植物景觀設計,以發揮良好的生態效益、形成優美的景觀效果[3]。植物多樣性水平越高的植物群落,抵抗病蟲危害和惡劣環境的能力越強[4,5]、穩定性越好[6]、植物的觀賞特性及提供的休閑功能越豐富[7,8]、市民的幸福感越好[9];植物群落結構越復雜,三維綠量密度越大,綠地固碳、釋氧、調節微氣候的能力越強[10,11,12],植物群落景觀層次的豐富度越好[13]。自然界中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空間分布格局是植物與環境長期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結果[14],營造近自然植物群落對促進公園綠地群落穩定、激活生態系統內部調控機制、豐富生物多樣性等具有重要作用[15],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提高市民幸福指數的理想措施之一[16]。國內外許多學者對城市公園植物群落景觀做了評價,評價方法應用較多的有層次分析法(AHP)[17]、美景度評價法(SBE)[18]、語義分析法(SD)[19]等,也有學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20] 、AHP和SBE兩種相結合方法[21]、美景度評價為主眼動跟蹤為輔的方法[22]進行評價,每種評價方法各有優劣。由于公園綠地類型多樣、服務對象各有傾向,比較不同類型公園綠地植物群落景觀的研究還不多,特別是比較城市公園和郊野公園植物群落質量的文章還很少。

根據城市公園植物群落的材料可分為復層樹群、密林、疏林草地、花境、草坪等類型[23],植物配置應以總體設計確定的植物組群類型及效果要求為依據[3],堅持科學性、功能性、藝術性、安全性、整體性、經濟性等原則[24],做到平面上疏密有致、立體上高低錯落 [25]。城市公園和郊野公園屬于兩類不同性質的綠地[26],在植物配置模式上要求不同,在可達性、可停留度、標志性、人文性等社會功能上差異較大,難以從生態功能、視覺效果、社會功能三個方面全面比較兩類綠地不同配置模式植物群落的質量。但是,城市公園綠地中密林所占的比例較大,一般為40%左右[27,28],密林質量的優劣,對公園綠地質量的好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密林內有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占了主要的地位[29],植物配置應采取喬灌草結合的方式[3]。以懷化城市公園人工密林和郊野公園自然密林為研究對象,選取生態功能和視覺效果為準則層,構建公園密林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運用PCA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采用綜合評價指數法計算各密林綜合評價得分,并確定評價等級。通過比較兩者質量的差異,提出城市公園密林植物配置優化策略,以期為懷化及周邊地區在城市公園綠地新建或改建過程中科學配置密林植物提供理論指導。

1 研究地概況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況

懷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南,處于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之間,沅水自南向北貫穿全境。南接廣西,西連貴州,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71.26萬人,建成區面積65.5 km2;城市公園綠地總面積517.98 hm2,共有植物109科283屬448種 [30]。城市公園大多為近年新建或由城市純林地改建,人工密林在城市公園綠地中占比很大;郊野公園多為次生林地,密林自然化程度很高[31]。

1.2 數據采集與評價指標選擇

在對城市公園和郊野公園127個植物群落實地調查與數據分析的基礎上[30],選取40個有代表性的密林進行質量評價,其中城市公園27個、郊野公園13個(表1)。用DNSS RTK測繪儀放樣,調查樣方面積為 400 m2,在各樣方內沿對角線布設5個2 m×2 m灌木及草本小樣方。將密林劃分為喬木層(胸徑≥4 cm的木本植物)、灌木層(胸徑<4 cm且高度>0.5 m的木本植物)、地被層(高度≤0.5 m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分別進行統計調查,其中喬木層又分為大喬(21 m≤株高<30 m)、中喬(11 m≤株高<21 m)、小喬(6 m≤株高<11 m)和其他喬木(胸徑≥4 cm且株高<6 m)4類[30]。在能見度較低的陰天,用室外手持80 m激光測距儀測量喬木樹高和冠幅。于12月下旬、3月下旬、7月上旬、10月中旬,選擇能見度一般、無風的晴天或陰天,用大疆御2無人機(搭載1英寸CMOS、2000萬像素哈蘇鏡頭,內置等效焦距28 mm廣角鏡頭)從距樣方中心點200 m高空拍攝植物群落四季頂視圖片,從平視的角度拍攝群落外貌圖片;選擇能見度較高的晴天,用富士Xa-3照相機拍攝密林四季內部圖片。喬木主要記錄種名、數量、樹高、胸徑、冠幅、冠高、第一活枝下高,灌木主要記錄種名、數量、蓋度、高度,地被植物主要記錄種名和蓋度。

將密林頂視圖片導入CAD2007繪制喬木覆蓋范圍并計算郁閉度值。按照相鄰林層間林木平均高度相差20% 以上、主林層郁閉度大于0.3、其他林層郁閉度大于0.2的標準計算密林分層數量[32]。以周堅華等[33]三維綠量模型計算喬灌木三維綠量,以覆蓋面積與高度的乘積作為地被植物三維綠量[34],每平方米綠地喬木、灌木及地被植物三維綠量之和為總三維綠量密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數[35]測定植物多樣性,并根據“10/20/30”經驗法則[36]判斷植物數量組成是否合理,其中相對多度(RA)為某種植物的個體數占同一生活型全部植物個體數的百分比,以利于提出城市公園密林植物配置具體優化策略。以400 m2綠地為單位面積計算不同樣方植物種類數、喬灌木株數密度,采用加權平均法分別計算各公園相應評價指標的平均值。

根據科學性、生態性、獨立性、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則[37],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38],確定包括2個準則層、9個評價指標的公園密林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圖1)。第一層為目標層,是對公園密林質量的綜合評價;第二層選擇生態功能和視覺效果作為準則層;第三層為指標層,其中定量指標6個、定性指標3個。C5、C6為視覺效果評價指標,但兩個指標值的大小又與生態功能呈正相關;即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相當于有6個指標綜合反映密林生態服務功能的強弱。

定性指標采用SD法進行評價,采取7級評分法(表2);將密林四季頂視圖片、內部圖片及外貌圖片做成調查問卷,邀請64名園林專業人員進行評價,其中高級職稱以上園林專家10人、一般園林工作者14人、園林專業本科學生40人。

1.3 主成分分析法

[JP+1]主成分分析法是在保證數據信息丟失最小的情況下通過降維處理將原來較多的指標轉換成能反映研究現象的幾個較少的綜合指標[39],分析結果具有較強的客觀性。主成分分析共分為以下四個步驟:①分析各組數據的相關性,將負相關的數據取其倒數進行處理,以便能夠和正向指標相一致[40];②原始數據Z標準化;③KMO檢驗和Bart1ett球形檢驗,取KMO值≥0.7則適合主成分分析,取累計方差貢獻率大于85% 的前q個主成分綜合原始數據信息;④取前q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及對應的特征根值計算各指標權重值。

選用綜合評價指數公式計算各密林生態功能、視覺效果及綜合評價得分,確定評價等級,計算公式為:

式中,S為某密林各指標評價得分加權求和值,Fi為第i個指標的權重值,Xi為某密林第i個指標的評價得分值;S0為理想值,取每一個評價因子的最高級別與權重相乘疊加而得。以綜合評價指數CEI作為分級的依據,并以差值百分比分級法把密林等級劃分為Ⅰ(100%~80% )、Ⅱ(79%~60% )、Ⅲ(59%~40% )、Ⅳ(39%~0% )級[2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主成分特征及評價指標權重分析

從表3可知,前4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累計達到了87.730% ,說明從9個指標中提取這4個主成分就能對40個密林質量綜合評價作出較好的解釋。其中第一主成分方差貢獻率占全部方差的比重最高,綜合原有變量的能力最強;第二主成分對原有變量的綜合能力次于第一主成分;第三、第四主成分方差貢獻率分別占全部方差的12.955% 和6.875% 。顯然這4個主成分基本涵蓋了所選取9項指標的全部信息,可以用前4個主成分來代替原來的9個起始變量。

指標權重值較大的前三位的依次為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樹冠投影面積比例合理性(C7)、季相變化豐富性(C8)、植物觀賞特性多樣性(C6),較小的后三位依次為植物景觀色彩搭配合理性(C9)、鄉土植物豐富度(C2)、植物物種多樣性(C1)(表2)。

2.2 密林質量評價結果分析

2.2.1 生態功能評價結果分析

從表4可知,生態功能評價為I級的密林9個,其中郊野公園7個、城市公園2個;評價為II級的12個,郊野公園和城市公園各6個;III級的10個、IV級的9個,全部分布在城市公園。生態功能評價為I級且得分居前三位的密林依次為S3、S7、S2,全部位于中坡公園。郊野公園生態功能評價CEI指數平均值最大,評價等級達到I級,四個生態評價指標的值較大,綜合評價得分高。

城市公園生態功能評價平均為III級,CEI指數平均值較大的為迎豐公園、舞陽公園,但也僅達到II級。五溪文化公園、太平溪帶狀公園、舞水河帶狀公園評價為III級,巖門公園一期、巖堰溪帶狀公園一期評價為Ⅳ級。城市新建公園中,除巖堰溪帶狀公園一期C1值較大外,其他公園的C1值偏??;同時,由于新建公園建成時間較晚,C3值普遍偏低。建成年代較久或由城市林地改建的城市公園中,迎豐公園C1、C3值偏小,舞陽公園C1偏小、C3過小,巖門公園一期C1、C3過小。

2.2.2 視覺效果評價結果分析

從表4可知,視覺效果評價為I級的密林4個,郊野公園和城市公園各2個。評價為II級的36個,沒有評價為III級、Ⅳ級的密林。郊野公園密林視覺效果評價CEI指數平均值為74.96%,僅達II級;主要是C7值偏小,即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樹冠投影面積比例的合理性與專家學者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城市公園密林視覺效果評價CEI指數平均值為73.99%,低于郊野公園的平均值。巖堰溪帶狀公園一期密林視覺效果評價CEI指數平均值最大,在五個評價指標中,除C5較小外,其他幾個指標得分值都較高;該公園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三維綠量比為4.6∶5.4,與懷化同緯度城市公園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重要值的比值[41]接近。視覺效果評價CEI指數平均值最小的為巖門公園一期,五個評價指標值普遍偏低,主要表現為層次結構簡單、植物種類單一、季相變化少、色彩單一。

2.2.3 質量綜合評價結果分析

質量綜合評價為I級的密林9個,其中郊野公園7個、城市公園2個;評價為II級的30個、III級的1個,沒有評價為IV級的密林。郊野公園密林質量綜合評價CEI指數平均值為80.99%,評價質量勉強達到I級,主要是生態功能評價得分較高,視覺效果評價得分偏低。

城市公園密林質量綜合評價CEI指數平均值為71.45%,評價質量為II級,且沒有達到I級的公園。其中迎豐公園密林質量綜合評價CEI指數值最大,為76.00%,但質量評價僅達到II級,主要是C1、C3、C6值偏小。巖門公園一期的CEI指數值最小,為58.15%,質量評價僅達到III級,除C2、C4值較大外,其他指標值偏低。

質量綜合評價為I級且得分居前三位的密林依次為S3、S10、S2,三個密林全部為鄉土植物,而且郁閉度值較大。其中S3三維綠量密度大,分層數量多,植物景觀色彩多樣性豐富;S10季相變化豐富,物種多樣性值偏低;S2層次結構復雜,但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樹冠投影面積比例合理性、季相變化豐富性還存在差距。三個密林落葉喬木三維綠量占比值為31%~55%,落葉喬木與常綠喬木三維綠量的比值平均為4∶6(圖2,下同)。這表明,當其他指標值接近時,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搭配合理性對密林質量綜合評價結果影響較大。

2.3 密林結構特征分析

2.3.1 郊野公園密林特征

郊野公園樣方植物種類數為18~40種,平均26種(圖3,下同)。喬木、灌木株數密度平均數分別為55株和171株(圖4,下同),喬木大小不一、高低錯落,樹冠分布在不同空間高度;灌木自然式生長,大小高矮不一。Shannon-wiener植物多樣性指數、Simpson優勢度指數平均值分別為1.529 1和0.666 8,分層數量、郁閉度平均值分別為4.2和0.96,全部為鄉土植物,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樹冠投影面積合理性、季相變化豐富性及色彩變化豐富性指標值偏低,總三維綠量密度為7.71 m3·m-2(表4,下同),落葉喬木三維綠量占比平均值為46.00%。

2.3.2 城市公園密林總體特征

城市公園樣方植物種類數為5~26種,平均17種。喬木、灌木株數密度平均數分別為45和52株;喬木大小高矮基本一致,樹冠幾乎分布在同一空間高度;灌木多為修剪整形的球類植物,大小高矮變化很小。前10種喬木相對多度之和為60.3%,比郊野公園的高;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相對多度超過10%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相對多度接近10% ;沒有相對多度超過20% 的屬及30% 的科(表6)。Shannon-wiener植物多樣性指數、Simpson優勢度指數平均值分別為1.059 0和0.510 2,分層數量、郁閉度、鄉土植物占比平均值分別為3.01、0.88和92.86%,總三維綠量密度為4.48 m3·m-2,落葉喬木三維綠量占比平均值為37.19%。

2.4 城市公園密林存在不足

2.4.1 城市公園密林存在總體不足

與郊野公園相比較,城市公園密林存在的總體不足表現為喬木、灌木株數密度小,植物多樣性指數值小,優勢度明顯,總三維綠量密度小,落葉植物三維綠量占比小,分層數量少,層次結構簡單,鄉土植物比例低,郁閉度值小,喬木樟樹、紫薇相對多度過大,大多數植物應用不廣泛。新建公園密林高度小,總三維綠量密度小,層次結構簡單。

2.4.2 建成年代較久或由林地改建公園密林存在主要不足[BT)]

迎豐公園常綠植物三維綠量占比偏大,喬木層樟樹、油茶、檵木、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相對多度過大,木本地被植物多樣性指數偏低。舞陽公園密林層次結構簡單,喬木、灌木株數密度偏小,喬木樟樹、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紅葉石楠相對多度過大,常綠喬木三維綠量占比偏大。巖門公園一期密林層次結構簡單,喬木、灌木株數密度偏小,喬木層植物種類過于單一,馬尾松相對多度過大,總三維綠量密度小,常綠植物三維綠量占比過高(表7,下同)。

2.4.3 城市新建公園密林存在主要不足

五溪文化公園密林層次結構簡單,植物多樣性指數值小,灌木、地被植物種類單一,喬木、灌木株數密度過小,喬木紅楓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東京櫻花相對多度過大。舞水河帶狀公園密林層次結構簡單,郁閉度小,總三維綠量密度小,植物多樣性差,灌木、地被植物種類單一,鄉土植物豐富度低,喬木、灌木株數密度偏小,喬木層紫薇、楊梅、樟樹相對多度過大,成年期為高大喬木的植物相對多度過小。

太平溪帶狀公園密林總三維綠量密度偏小,落葉植物三維綠量占比過高,植物長勢差,層次結構過于簡單,喬木、灌木株數密度偏小,喬木水杉、東京櫻花相對多度過大,灌木、木本地被植物多樣性指數偏小。巖堰溪帶狀公園一期密林總三維綠量密度太小,落葉植物三維綠量占比過高,植物鄉土性差,喬木層紅葉石楠、紫葉李、東京櫻花相對多度過大,成年期為高大喬木的植物相對多度過小。

3 討論與建議

3.1 結論

與郊野公園相比較,懷化城市公園密林質量評價水平還比較低。城市公園密林尚存在喬木、灌木株數密度小,植物種類單一,總三維綠量密度小,層次結構簡單,鄉土植物比例低,郁閉度值??;喬木層植物主要集中在個別品種,大多數植物應用不廣泛,植物數量組成不合理等不足。由于建成年代不同,城市各公園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有差異。

3.2 討論

包括生態功能、景觀功能、社會功能三個準則層的植物群落景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比較全面,主要用于單個公園或同類型公園的植物群落景觀評價,很少用于比較評價不同類型公園植物群落質量。文章構建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可用于比較評價不同類型公園的密林質量,評價結果對于構建生態型城市公園密林具有指導意義,也可用于郁閉度值相近其他類型群落之間質量的比較評價。

三維綠量密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群落的結構特征,與綠地生態功能的強弱呈正相關;將三維綠量密度作為植物群落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一個定量評價指標,有助于更加客觀評價城市公園綠地生態服務功能的強弱,也符合急需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時代需要。受拍攝條件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實地調查過程中很難拍攝到同時包括喬木、灌木及地被植物全貌的群落圖片;僅通過照片定性評價植物群落景觀層次豐富度,存在較強主觀性;將計算出的分層數量作為定量評價依據,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可靠。三維綠量密度、分層數量是通過實地測量并計算得出,其結果的準確性決定于實地測量的精確度。群落內部喬灌木的樹冠相互交錯,冠幅、冠高難以精確測量,也難以精準選擇三維綠量模型,喬灌木覆蓋率和三維綠量計算結果難免有誤差,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進一步完善。在分析城市綠地與森林之間異同的基礎上,只選取了GBT26424-2010中劃分層次的一部分指標計算植物群落分層數量,其準確可靠性在研究中得到驗證;但是,所選取劃分層次的依據是否全面科學、是否適用于其他類型綠地植物群落之間的比較,還有待進一步檢驗。

新建公園建成時間較晚,其密林質量無法與郊野公園和建成年代較久城市公園的相比較。但是,查找出新建公園密林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并通過豐富植物種類多樣性、補齊空缺層次、加強養護管理等措施,可以優化植物數量組成、豐富層次結構、減少病蟲危害、促進植物健康生長、增大三維綠量密度,引導密林向人們希望的方向發展,有利于穩步提升新建綠地的生態功能和視覺效果。

3.3 城市公園密林優化策略

針對城市公園密林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不足,建議采取控制部分植物過多種植、開發利用鄉土植物、合理引進外來植物、科學合理配置植物的措施進行優化。應控制喬木樟樹、紫薇的過多種植;同時,對于那些在城市綠地中得到應用但出現頻度和種植數量太少的植物,應因地制宜地合理加大應用。在充分開發利用鄉土植物的基礎上,合理引進優秀外來植物,豐富植物多樣性。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吸收質量綜合評價為I級植物群的優點(表8),模擬郊野公園自然密林垂直結構、水平結構、數量特征配置植物,營造出植物數量組成合理、種類豐富多樣、地域特色明顯、質量好的城市公園近自然密林。針對城市各公園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以下幾點優化建議。

(1)建成年代較久或由城市林地改建公園密林優化。迎豐公園已建成綠地地被植物可采取自然式種植的方式進行優化;正在建設中的二期綠地喬木層應控制樟樹、馬尾松、油茶、檵木的種植數量,可合理配置重陽木Bischofia polycarpa、樸樹、鐵冬青Ilex rotunda、苦櫧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猴歡喜等植物。舞陽公園可適當間伐上層過密或長勢差的樟樹,促進重陽木、烏桕Triadica sebifera等其他喬木植物的生長,林下可種植臺灣冬青Ilex formosana、檵木、油茶、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灰毛泡Rubus irenaeus、鳶尾Iris tectorum等耐陰植物。巖門公園可參考質量綜合評價為I級密林S2、S3的模式進行優化(表8),適當間伐過密馬尾松開窗透光,促進栓皮櫟、錐栗等喬木生長;林下種植油茶、黑柃Eurya macartneyi、短尾越橘Vaccinium carlesii、香花崖豆藤Callerya dielsiana、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等耐陰或半耐陰植物,使其逐步演替為針闊混交密林,豐富層次結構和植物多樣性,增加三維綠量密度。

(2)城市新建公園密林優化。五溪文化公園可通過合理種植楓香樹、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錦帶花Weigela florida、金絲薹草Carex oshimensis ‘Evergold、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蓮Nelumbo nucifera等植物的措施進行優化,增加成年期為高大喬木植物的種植數量、提高灌木株數密度、豐富地被植物種類。太平溪帶狀公園可通過控制喬木水杉、東京櫻花種植數量,合理種植大果冬青Ilex macrocarpa、樂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繡線菊Spiraea salicifolia、花葉蔓長春花Vinca major ‘Variegata、熊掌木Fatshedera lizei、厚萼凌霄Campsis radicans、紅花美人蕉Canna coccinea、大吳風草Farfugium japonicum等植物的方法,提高常綠植物三維綠量比重、豐富密林層次結構和植物多樣性。舞水河帶狀公園應控制喬木紫薇、楊梅、樟樹種植數量,加大成年期為高大喬木鄉土植物的種植數量;公園二期可參考質量綜合評價為I級密林S4的模式進行優化,合理增加櫸樹Zelkova serrata、榆樹Ulmus pumila、無患子Sapindus saponaria、蔥蓮Zephyranthes candida等植物。潭口溪帶狀公園應控制喬木紫薇、紅葉石楠種植數量,可增加苦楝Melia azedarach、香椿Toona sinensis、結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等植物的種植數量。在巖堰溪帶狀公園后期建設中,應控制喬木紅葉石楠、紫葉李、東京櫻花種植數量。另外,新建公園還需加強新種植喬木的修剪整形,及時疏剪過密枝條,促進冠幅擴大增高,增加三維綠量密度,提升綠地生態服務功能。

參 考 文 獻

[1]王海飛.從提升綠地建設淺析創建生態園林城市[J].現代園藝,2022, 45(7): 102-103.

[2]楊瑞卿,陳宇.城市綠地系統規劃[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127.

[3]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園設計規范(GB51192-2016)[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4]Lohr V I. Diversity in landscape plantings: Broader understanding and more teaching needed[J]. HortTechnology,2013,23(1): 126-129.

[5]Berland A,Elliott GP.Unexpected connections between residential urban forest diversity and vulnerability to two invasive beetles[J].Landscape Ecology,2014,29(1):141-152.

[6]Yang J,Zhou J X,Ke Y Z, et al.Assessing the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street trees in Lhasa,China[J].Urban Forestry&Urban Greening,2012,11(4): 432-438.

[7]王大陸.基于SBE法的海珠濕地水景植物景觀美景度評價研究[D].廣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7.

[8]Vakhlamova T, Rusterholz H P, Kamkin V, et al.Recreational use of urban and suburban forests affects plant diversity in a Western Siberian city[J].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16(17):92-103.

[9]Voigt A, Wurster D.Does diversity matter The experience of urban natures diversity: Case study and cultural concept[J].Ecosystem Services,2015(12): 200-208.

[10]任繼勤,鄭惠瀠.中美城市樹木碳儲存的現狀對比研究[J].森林工程,2016,32(4): 28-30.

[11]陳朱,陳方敏,朱飛鴿,等.面積與植物群落結構對城市公園氣溫的影響[J].生態學雜志,2011,30(11): 2590-2596.

[12]趙志剛,韓成云,王舸泓,等.南方城市12種常見綠地植物春秋季生態效益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2):209-212.

[13]孫鳳云,李俊英,史萌,等.城市公園林緣景觀美學質量評價[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10,41(6):736-739.

[14]邵莉,陳龍清.丹江口水庫庫周水源涵養林植物種類篩選[J].湖北林業科技,2021,50(3):8-12.

[15]任斌斌,商茹,李芳,等.北京城市綠地近自然植物群落構建[J].生態學雜志,2019,38(10):2911-2917.

[16]李樹華,康寧,史舒琳,等.“綠康城市”論[J].中國園林,2020,36(7):14-19.

[17]裴伶俐.基于AHP的城市公園綠地植物景觀評價[J].現代園藝,2021,44(17):37-39.

[18]王曉玥,高欣怡,梁漪薇,等.基于SBE分析法對濱水植物景觀的量化研究:以南京濱水公園為例[J].中國園林,2020,36(5):122-126.

[19]趙慧楠,蔡建國,趙垚斌.城市公園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樣性和美景度影響機制研究:以杭州西湖周邊4個公園為例[J].中國城市林業,2019,17(5): 43-47.

[20]楊婷,王秀榮,張鈐森,等.基于景觀適宜性的山地公園植物景觀評價研究: 以貴陽黔靈山公園為例[J].中國園林, 2020, 36(4):117-121.

[21]劉藝平,趙佳倫,李曉敏,等.基于AHP法和SBE法的鄭州龍子湖公園植物群落景觀綜合評價[J].西北林學院學報,2021,36(2):250-257.

[22]Sun L, Shao H, Li S Y, et al.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eye movement analysis and beauty estimation in the visual landscape quality estima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par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8,32(9).

[23]陳波,章晶晶.城市園林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2011, (6): 1274-1279.

[24]祝遵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7.

[25]唐學山,李雄,曹禮昆.園林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26]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17)[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

[27]曹受金.草坪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的應用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5(9): 57-60.

[28]馬軍山,戚賢軍. 園林草坪發展概況及景觀設計[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4,21(1): 61-64.

[29]孫筱祥.園林藝術及園林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9.

[30]楊英書,胡希軍,金曉玲,等.基于地域特色的懷化城市公園植物群落優化[J].中國城市林業,2021,19(5): 111-117.

[31]楊英書.基于生態效益分析的懷化城市公園植物群落優化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2.

[3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GBT26424-201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1.

[33]周堅華,孫天縱.三維綠色生物量的遙感模式研究與綠化環境效益估算[J].環境遙感,1995,10(3):162-174.

[34]王東良,金荷仙, 范麗琨,等.療養院人工綠地三維綠量分布特征及影響因子[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3,30(4):529-535.

[35]冷平生.園林生態學(2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1:153-154.

[36]Santamour Jr F S. Trees for urban planting: Diversity, uniformity, and common sense[R]. Proceedings of the 7th Conference of the Metropolitan Tree Improvement Alliance (METRIA) ,1990(7):57-65.

[37]劉瑞雪, 彭媛媛.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城市濱海綠地植物景觀評價[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7,32(4):288-293.

[38]傅伯杰, 陳利頂, 馬克明, 等. 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M].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1.

[39]王鵬, 況福民, 鄧育武,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衡陽市土地生態安全評價[J].經濟地理,2015,35(1):168-172.

[40]虞茜.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分析-以我國17家商業銀行為例[D].西南財經大學,2011.

[41]楊英書,胡希軍,金曉玲,等.基于同緯度的城市公園綠地植物多樣性比較——以懷化市迎豐公園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1,41(9): 188-198.

(編校:唐 嵐)

收稿日期:2022-08-06

基金項目: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抗寒常綠木蘭科植物育種群體建立與種質創新”(201404710)資助。

作者簡介:楊英書(1971~),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園林植物應用研究工作。

胡希軍為通訊作者。

猜你喜歡
懷化市
蒲學塘
蒲學塘
彩色筆動起來
湖南省懷化市通聯站展示之窗
懷化市城區交通擁堵成因及對策分析
湖南省懷化市通聯站訂戶展示之窗
懷化市產業轉型方式分析與研究
懷化市農業機械發展現狀研究
懷化市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懷化農業保險現狀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