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資源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研究

2023-05-30 03:27郭鳳梅
理論觀察 2023年2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親和力思政課

郭鳳梅

摘 要:在親和力成為高校思政課改革重點,教育領域愈發關注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價值的背景下,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在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上的價值,已經成為高校思政課親和力提升的重要路徑選擇。本文旨在通過梳理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政課親和力的概念與關系,探討現實困境,研究其引入思政課的原則路徑,堅持政治性、適度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創新性原則,以教育內容的系統性融合、教育模式的創新性發展、教育載體的深度化開發、教育主體的專業化培養為重點,以紅色文化資源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親和力;思政課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02 — 0057 — 04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復合型名詞,并不是“紅色”、“文化”和“資源”的簡單相加,也不是紅色文化或紅色資源的替代詞。它比紅色文化更突出資源性,比紅色資源更強調文化性。它成型于革命年代黨領導活動所形成的可被開發利用的革命遺存和精神,并在后續不斷豐富和發展。其表現形式主要包括:原始革命文物、革命舊址、英雄傳記、革命紀念場所、革命精神、紅色文藝作品等。紅色文化資源中包含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歷史文化教育等資源,具有強大的教育價值。

思政課親和力描述的是思政課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與親近感、吸引力等關系密切。發揮思政課親近、吸引的功能,就要提升思政課的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以提升學生的認同感和接受度,充分拉近彼此距離。

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具有高契合性,兩者的精準對接關乎教育過程的創新性發展,也關乎教育目的的最終實現。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高校思政課,可以實現教育內容的豐富與發展,也有利于健全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保護途徑。兩者結合有助于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為其開發和保護開拓新方案。兩者的結合可以實現雙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一、紅色文化資源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現狀

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高校思政課已經成為課程發展與創新的新趨勢,高校思政課親和力改革也已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兩者的結合還處于起步階段,也存在著一些現實困境,只有基于現實困境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找尋出解決途徑。

(一)現實成就

首先,紅色文化資源的文化感染力實現了有效地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儲存、傳承、創新文化的重大文化價值,可以保存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創新紅色價值。在思政課教學中能夠以歷史的真實性、英雄的影響力、精神的崇高性來觸動學生心靈,發揮文化的感染力。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豐富,可分為物質性與非物質性,具有多樣的文化載體和豐富的文化類型。很多學校在思政課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方式,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文化感染力。例如通過紅色歌曲、紅色書籍、紅色影視等多樣的文化作品,發揮其藝術性和感染力;通過革命舊址、英雄故居、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烈士陵園等文化場所,擴大文化的感染力;通過紅船精神、長征精神、西板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宣傳發揮精神力量等。

其次,紅色文化資源的政治說服力實現了有效地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和政治理念,具有強大的政治說服力,在引入高校思政課后可以一定程度地發揮其政治價值。紅色文化資源引入思政課教學內容,通過真實可查的歷史展現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擔當,解釋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理性與合法性,證明馬克思主義是歷史與人民的選擇,借用歷史與現實的雙重力量可以有效增強政治說服力,使學生認同中國共產黨、擁護中國共產黨。例如東北石油大學充分發掘大慶精神發源地的優勢,構建起系統特色的理論課程,以精神洗禮與環境熏陶,樹立學生對黨忠誠、對人們負責、為國家奉獻的價值觀。

最后,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吸引力實現了有效地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可以使高校思政課的教育效果更上一層樓。其以紅色故事、紅色影視等補充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內容,在闡述與論證馬克思主義時減少學習的枯燥乏味感,使學生保持學習的新鮮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紅色主題座談會、紅色演講比賽、紅色實踐教學等豐富課程形式,有效吸引學生。例如蘭州大學邀請“八步沙六老漢”進入思政課堂,以真人講述吸引學生注意力。課程的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在紅色文化資源的幫助下實現了一定程度地提升,而良好的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會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與課堂產生良性互動,增強學生對課程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

(二)現實困境

首先,紅色文化資源引入課程的方式相對單一。高校思政課普遍引入紅色文化資源的方式較為單一,多將文化內容作為補充內容和課程主題,以物質載體作為實踐教學資源,忽略了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引用的多樣性,以省時省力地直接引入為主,缺乏內容功能、呈現形態方面創造性的復雜引用。作為教學補充內容,主要是將紅色文化資源用作課程引入、故事論證和氣氛烘托。例如用老一輩共產黨人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的人生故事,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力量的論證等。作為特色課程主題,主要是將其作為討論課、辯論課、學生答辯等課程的選題。而這種引入方式也只是將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引子,很多時候在課時限制下,既無法實現課程內容完整,也無法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有效充分互動。作為實踐教學資源雖然可以很大程度上發揮紅色文化資源提升親和力的作用,但在實踐成本、承擔風險的限制下多為偶爾采用,無法產生持續性的教育效果,缺乏實踐教學與主線課程的雙向互動,甚至存在“充場面”“做業績”的現象。

其次,紅色文化資源引入課程的尺度模糊不清。紅色文化資源不是系統完整的教學體系,其主要憑借思政課教師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了解程度和主觀認知來把握紅色文化資源引入課程的尺度。紅色文化資源引入課程太過粗淺,會導致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無法充分發揮,對思政課親和力的提升不起作用。思政課對紅色文化資源只粗略涉及,會讓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認識和理解只是粗枝大葉或細枝末節,多是碎片化、間斷性、片面性的,不易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而且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針對性、功利性較強,他們更多關注專業成績與提升自身能力,對于思政課、選修課等多抱以冷淡、排斥的態度。因而在自身吸引力不足與學生學習功利主義傾向的限制下,粗淺地引入紅色文化資源對于提升思政課親和力無濟于事。紅色文化資源引入課程過度,會導致課程內容主次不分,課堂教學偏離方向,喪失思政課所需的親和力。

最后,對于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政課的親和力關聯性認知不足。目前,我國學者和思政課教師對于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政課親和力的關聯性認知不足,他們更多關注紅色文化資源對思政課的整體性宏觀性價值,或在探索提升親和力路徑時簡單提及,并未進行深入研究。

二、紅色文化資源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困境分析

對紅色文化資源提升思政課親和力的現狀進行分析,對現實困境進行深入解讀是探討提升路徑的重要前提保障。

(一)結合難度大

結合難度大代表著很大可能投入與產出比率無法滿足現實要求,因而簡單的直接引入是降低投入的優先選擇。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課達到理想化的結合狀態需要充足且優質的紅色文化資源。從低轉化成本來看,直接引入紅色文化資源的質量與契合性必須達標,這就可以減少高校思政課再加工的成本,但與此同時也要求紅色文化資源的儲備量必須充足且優質。否則就必須結合高校思政課的內容、特點等進行復雜引入和深加工,這勢必伴隨著一系列不可控的結合狀況。從普遍性來講,擁有充足的優質紅色文化資源儲備是達成兩者恰當結合的最優解。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課達到理想化的結合狀態需要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教師是課程的具體策劃人和實施者,教師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水平,實現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課的有效結合就對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從選材、內容設計、方法選擇、互動方式等都要恰到好處。

(二)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整合力度不足和發展傳承相對滯后

當紅色文化資源本身不具備引入優勢時,教學者對其進行開發創造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力度、教育資源是整合不足的主要領域。例如,紅色文化資源分布零散,缺乏統一政策規劃,且受資金、人才等條件限制,一些處于閑置狀態,保護與開發相對單??;非物質性紅色文化資源缺乏系統性的精神文化歸類;在教育價值上忽視,側重商品化、引入課程方式單一、引入尺度模糊、微觀視角挖掘缺失等。紅色文化資源發展傳承滯后主要表現為內涵挖掘補充不足以及協調性問題。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一個龐大的資源庫,在不同時期都會發掘新內容進行自我補充。這些新內容往往以時事焦點為宣傳,扭轉人們對紅色文化資源陳舊過時的看法。但目前來看,新內容開發宣傳與系統優質發展傳承要求不匹配,主要問題在于新內容的開發與宣傳任務沒有專門人員負責;價值評價體系與納入標準缺失,無法及時總結宣傳。紅色文化資源發展的協調性問題是指物質性與精神性紅色文化資源的發展不平衡。物質性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較快,但過分重視經濟價值,偏重商品化。精神性紅色文化資源的發展不夠充分,導致“陳詞濫調”占據主導,缺乏生動性與說服力。

(三)引入尺度模糊不清,引入原則尚未明確

原則是行事所依據的標準,原則清晰、立場分明才能劃清界限、樹立標桿。政治性原則是高校思政課引入紅色文化資源遵循的首要原則,也是目前貫徹最成功的原則。但在其他遵循原則上,如特色性與契合性、系統性的取舍、創新性的重要程度、針對性的要求標準等尚待明晰。原則模糊不清易出現行事偏差、主次不分、適得其反等現象。例如,課程教育內容迷失主旨,成為紅色文化資源的介紹課堂;缺乏創造性和復雜加工,直接引入陳舊歷史,使紅色文化資源喪失親和力的優勢等。

三、紅色文化資源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原則路徑

(一)主要原則

原則是行事所依據的標準,堅持適度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創新性原則,就是為紅色文化資源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奠定基礎、指明方向。

適度性原則。這要求高校思政課在引入紅色文化資源時根據實際需要合適恰當地引入,把握好尺度。高校思政課對紅色文化資源只粗略涉及會讓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只是粗枝大葉,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受限,對親和力的提升也只是隔靴搔癢。高校思政課過多引入紅色文化資源,在有限的學時下會使課堂主旨轉變,原有的教育內容被削減,教學目標無法達成。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要求引入資源合理適度,在保障教育主題內容與核心要義的基礎上,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系統性原則。這要求教學必須循序、系統、連貫地進行。高校思政課是由各因素相互連接而形成的有機整體,紅色文化資源也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兩個復雜系統結合時不能破壞其本身的系統性。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系統性的破壞意味著平衡綜合施力出現漏洞。因此,引入紅色文化資源以提升親和力,就必須遵循高校思政課的系統性,遵循親和力提升過程的系統性,以融入整個良性循環系統,取代片面化、碎片化地引入。在保障思政課主要教育內容的前提下,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課堂內容,教育方法、教育載體等教學部分。

針對性原則。這要求根據主客體的特點,對準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法,減少資源浪費,提高使用效率,以達成預定目的。遵循針對性原則,需要結合當前高校思政課的教育特點、現狀和困境,特別是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內涵特征、提升路徑等,切合實際地聯系紅色文化資源的性質和特點,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引入進行有方向、有目標、有選擇地鑒別和篩選。最后選擇具有針對性的素材作為思政課的重要資源,根據紅色文化資源的作用價值特點選擇合適的載體、模式、方法等作為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重要路徑。

創新性原則。這要求高校思政課在引入的紅色文化資源時進行內容、機制、形式等創新,以根據現實要求推陳出新。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一個不斷發展的系統,在不同時代應當擁有不同的時代意蘊,在新時代發揮新價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紅色文化資源擁有獨特優勢,應當根據思政課進一步加工。將原汁原味的紅色文化資源直接引入,雖然投資小、史詩感強,但也會產生引入素材平面化、單調化、陳舊化等現象。因而紅色文化資源須進行加工,將直接引入轉為復雜引入,投入一定的智力、資金等,在內容、形式、功能等方面進行創新,以凸顯紅色文化資源的先進性,保障其對提升思政課親和力的優勢。

(二)實踐路徑

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需從教育內容、模式、載體、主體等方面著手,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實現雙向互動、緊密結合。

要實現教育內容的系統性融合。紅色文化資源可以立足歷史事實,回應學生關切,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故事性等特點,將其與高校思政課堂的教育內容系統性融合,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課親和力。紅色文化資源與教學內容的融合需要三個階段:一是選取階段要以需求為導向選取符合學生需求與課程內容需要的部分。要充分考慮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需求、群體性格,選擇受教育者更關心、更需要的內容,可以讓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要考慮課程內容的需要,依據課程主旨選取恰當的理論或事例,會使教育內容緊密貼合教學要求。二是融合階段要合理選擇進行引入方式。優先考慮直接引入,但直接引入如不能達成效果,就要通過再創造影視、圖片展覽、情景式表演等對資源進行復雜加工,使教育內容充滿理論性、通俗性、趣味性,但需注意把握好引入尺度。三是評估階段要采用教師自評、學生評價、他人測評等進行綜合性評價,檢查教學效果,考察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效果。

要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性發展。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模式應該因人而異,不斷創新以提升教育效果。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提升,也需借助教育模式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要充分關注紅色文化資源特點,嘗試創新教育模式與紅色文化資源結合,提升課程的親和氛圍。教學模式的創新不僅指創造新的教學觀念,建立新的教學模式,更是對教育模式舒適圈的突破。創造新的教學模式是艱巨漫長的任務,因而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性發展更應突出個體的創新。傳授式是學校思政課最常使用的教學模式,對話式、情景式、合作式、發現式等教學模式,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教育模式中作為討論內容、情境背景、研究課題等,可以有效發揮豐富性、故事性、史實性的作用,提升課程親和力。

要實現教學載體的深度化開發。教科書、幻燈片、圖片影像、實踐活動等都屬于教學載體,但教科書作為最普遍的載體往往容易照本宣科,深度開發形式多樣的教學載體,可以極大地豐富課程內容,使課程更加生動有趣、凝練深刻,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紅色文化資源擁有豐富的教學載體,實物圖象、影像歌曲等形式多樣,在合適的教學主題下將其轉化為教學載體,具有親和力的天然優勢。教學載體的深度開發,不僅體現在符號和活動載體上,更要突出光電信息載體的發展。選取符號與活動載體時要注意學習情境與內容,選擇更符合學生需求的載體。在課程內容合適的情況下,采用紅色文化資源中的教育載體,可以充分傳遞紅色教育內容。在光電信息載體上的發展要借助網絡信息技術,用新媒體跨時空擴展思政課的教學資料和平臺,增強課程的時代感與吸引力。通過虛實結合,實現紅色文化資源跨時空的保護性開發,豐富課程教學資源,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直觀性、形象性、時代性、故事性、趣味性、感染力。

要實現教學主體的專業化培養。教師是思政課教學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決定著思政課教學的親和力和實效性。為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對思政課親和力的作用,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必須進行專業培養以提升自身素質。一是教師要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教師的文化形象是教師形象的核心,因此教師應知識淵博精通自己的學科。教師承擔著傳授、解答和創新知識的責任,知識淵博的教師會在課堂內外表現出強大的魅力,游刃有余地回答學生的困惑。想要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作用,教師就必須對其深入了解,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教學主體的紅色文化資源儲備,是合理篩選相關教育素材、高效組合教育資源的前提和基礎。二是教師需要提升語言魅力。清晰條理、抑揚頓挫、生動形象等語言特色有自身的魅力,采用不同風格的語言適應不同課程能提升課程效果。教師的語言充滿魅力,教書內容也就能充滿吸引力和感染力。生活化的語言會使思政課更加貼近學生;生動的語言會增加思政課的趣味性;精準的語言能傳達深邃的思想。發揮教師的語言魅力有助于牢牢把握思政課話語權提升親和力。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9(01).

[2]唐踔,劉昊.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途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12):62-64.

[3]葛濤.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6):62-66.

[4]李蓮花.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配方·工藝·包裝[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12):44-47.

[5]馮務中.如何“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19,5(01):13-17.

[6]王炳林,張泰城.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發展報告[M].人民出版社,2018(09):156-208.

[7]吳潛濤,王維國.增強親和力、針對性,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2):7-9.

〔責任編輯:丁 冬〕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資源親和力思政課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探索
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的路徑探討
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實施策略
親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貴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及法律保護對策
SWOT理論視域下商洛市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的戰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