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海明威小說中的莫提伏之力

2023-05-30 13:25莊平賢
文學教育 2023年2期
關鍵詞:母題風格海明威

莊平賢

內容摘要:莫提伏(motif)是指反復出現在不同文學作品中的某類事件、手法、指涉、概念或者套路,亦指反復出現于同一作品中的詞匯、詞組、語言片段、事物、場景、行為、固定描述或意象群等。海明威的小說《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里充滿了前述第二種莫提伏的例子,是研究海明威莫提伏運用的上佳文本。本文通過細讀該小說,探討海明威小說的莫提伏運用機制及其所產生藝術效果。筆者發現,莫提伏在展現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標志情節和沖突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作為一種前景化手段,莫提伏的濃墨重彩與海明威小說總體含蓄簡約的風格不但不相悖,反而與海明威的電報體風格相得益彰,是其極簡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

關鍵詞:海明威 母題 莫提伏 風格

海明威在創作過程中,遵循其所謂的“冰山理論”:“冰山在海里移動時如此宏偉莊重,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顯露在水面上”[1]。因此,他的小說語言簡單、直接,其語言風格甚至被稱為電報體;其敘事方式冷靜客觀,作者隱退一邊,不留講述痕跡,不直接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和態度,也不直接描寫人物的內心和點出人物的性格,故事的一切依靠的是純粹的客觀展示。讀者從海明威小說字面上看到的,只是他所要傳達的意義的冰山一角。換言之,這種語言、敘事上的克制使得海明威的小說中包含了大量留白,等待著讀者在閱讀中自行填補,從而積極地構建出小說的完整意義。

然而,與上述語言、敘事上的輕描淡寫形成鮮明對照、甚至是相反的做法是,海明威在小說中對莫提伏的運用堪稱濃墨重彩?!澳岱笔怯⒄Z文學術語“motif”的音譯。對于“motif”這一術語,國內常常翻譯為“母題”,但其實這一翻譯只傳遞了該術語的一部分意義,并無法完全傳達其全部內涵;再者,“母題”這一表述往往容易與“主題(theme)”相混淆,而“motif”與“主題(theme)”在很多情況下是有區別的,盡管在某些情況下它們的所指相同。具體而言,莫提伏是指頻繁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的顯性、具體、確定的元素,包括某一類別的事件、寫作手法、指涉、概念想法或者寫作套路[2]。例如,在小說、戲劇、電影中,灰姑娘這一類的故事常常出現,所以是一個莫提伏;又如,在詩歌中,月亮這一能指常常用于表達思鄉這一主題,所以也是一個莫提伏。另外,莫提伏還指在同一部作品中反復出現的詞匯、詞組、語言片段、事物、場景、行為、固定描述或意象群[2]。例如,在《麥克白》中反復出現的荒原、城堡、女巫、鐘聲、敲門聲、失眠、幻象等元素,都屬于莫提伏,為整部戲劇營造了陰森、緊張、驚悚的哥特式氛圍??傊?,我們可以把莫提伏看做是一種套路或樣式(pattern);作者運用莫提伏制造預期、形成或強調主題、構建敘事文本中的行動線等。

海明威的作品中常出現第二種莫提伏,即反復出現同樣的語言片段、描述、事物或意象群。這種對莫提伏的運用,反映了作者刻意突出強調的意圖,這種刻意地突出和強調與海明威廣為人知的簡約、克制、淡化做法形成鮮明對比,似乎是對小說整體風格的一種“偏離”。海明威小說代表作《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下稱《麥》)是研究海明威莫提伏運用的上佳文本。該小說圍繞美國人麥康伯和其妻子瑪格麗特同職業獵手威爾遜在非洲的兩次打獵活動而展開:在第一天的打獵中,麥康伯被受傷的獅子嚇得倉皇而逃,為此,遭到妻子的惡意嘲諷和威爾遜的鄙視;當夜,其妻子便明目張膽地鉆進了威爾遜的帳篷,與之同床共枕;麥康伯發現妻子與威爾遜的關系后深受打擊;第二天打獵時,他一反常態,突然掙脫了困擾已久的恐懼,勇敢地向一頭受傷的野牛沖去;就在此刻,瑪格麗特從背后向麥康伯開了一槍,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本文以這篇小說為例,通過文本細讀的方法,研究海明威對莫提伏的運用,探討海明威小說文本中兩種貌似相對立的風格的并行運用機制及其所產生藝術效果,從而探索一條研究海明威小說的新路徑,進而拋磚引玉,引發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1.莫提伏一:“微笑”

在整部小說中,“微笑”這一動作出現了12次,而且往往以成雙成對的形式地出現。例如,在第16-34段中小說的三個主人公有一段對話,“微笑”這一動作出現了4次,具有表現人物心理的作用。

這段對話發生在他們從獵殺獅子之旅回來之后。在獵殺獅子過程中,膽小的弗朗西斯·麥康伯被獅子嚇得屁滾尿流,奪路而逃,懦夫和逃兵本色展現無遺。盡管如此,麥康伯回來之后居然還敢接受其他人膜拜英雄式的祝賀(事實上,威爾遜——麥康伯夫婦雇傭的專業獵手——才是射殺獅子的真正英雄)。在別人向麥康伯表示祝賀的時候,威爾遜假裝若無其事,而且還提議為該次“勝利的”獵殺干杯。這時,情形變得很尷尬,因為麥康伯的妻子瑪格麗特對自己丈夫恬不知恥的行為非常失望。

為了緩解尷尬的局面,威爾遜“沖著她(瑪格麗特)微笑”,但瑪格麗特無反應(“沒有一絲笑意”),因為她“正古怪地望著她的丈夫”。在這里,海明威并未做任何評論,只是通過簡單重復“微笑”(smile)一詞就讓讀者體驗到瑪格麗特對自己丈夫的厚顏無恥所感到的那種震驚。接著,當瑪格麗特說“我們別談那頭獅子啦”,威爾遜明白他再也無法假裝下去,所以他“打量著她,沒有流露出一絲笑意”,但這次瑪格麗特反而“沖著他微笑了”。也許由于在表露自己情緒之后,她開始懷疑自己剛才的情緒外露是否得體,作為彌補,她想對威爾遜更客氣、友善些。在現實中,這種情況確實很常見:當一個人釋放了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氣憤和失望;特別是在陌生人前面)之后,往往為自己已說過的話感到后悔,并回歸理性,對對方更加客氣和友善。海明威正是抓住了人際交往中的這一心理特征,并通過重復展示主人公的“微笑”(smile)這一動作將其展示出來。作者不作任何評論,亦沒有使用額外的描述,只是通過展示人物的行動表現出他們的心理,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看來,莫提伏的運用有助于海明威實現他簡潔、準確的電報體風格。

2.莫提伏二:威爾遜的紅臉

威爾遜的紅臉這一莫提伏,具有突出主題的作用?!尔湣愤@篇小說所講的“勇氣,并非一種浪漫、高貴的品質,而是一種伴隨自保、自尊而產生的本能行為”,這一主題反映了“海明威對于冒險、優雅、技藝以及轟轟烈烈的死亡(這一點最重要)這些事情的著迷”;因此,在這篇小說中,“勇氣與忍耐力被認為是生存的基本品質”[4]。這就是威爾遜的紅臉在文中被反復強調的原因——“紅臉”是獵手飽經風霜、經驗豐富的標志,是忍耐力與陽剛之氣的表現,所以是“壓力下的優雅”的必要品質。

威爾遜的紅臉這一莫提伏,還具有標志情節發展的作用。威爾遜的“紅臉”這一特征是如此顯著,在故事中甚至成為了威爾遜的綽號。在第233-234段,獵殺獅子回程車中,坐在后座的瑪格麗特忍不住了,“她向前探出身子,隔著低矮的座位,親了一下威爾遜的嘴”[3];威爾遜感到難堪,“他那張天然的紅臉變得更紅了”[3];瑪格麗特則反復喃喃道“羅伯特:威爾遜先生”,“美麗的紅臉兒羅伯特·威爾遜先生”[3]。這時,瑪格麗特為威爾遜所著迷,并公開表達自己的欽慕之情,完全忽視坐在一邊的自己的丈夫。第15段瑪格麗特觀察威爾遜過程中的反復提到的威爾遜的“紅臉”標志著瑪格麗特與威爾遜之間關系的開始,瑪格麗特對威爾遜臉部的仔細端詳說明了這一職業獵人開始引起了她的注意,而在此之前,她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位獵人的存在,用原文的話,對于威爾遜,“她從來沒有真正正眼望過一次”。而在下一刻,在第18-34段的對話中,“紅臉”成為主要談資而反復出現,瑪格麗特開始和威爾遜開玩笑(甚至可以說是挑逗),“你知道,你有一張很紅的臉,威爾遜先生”,然后又說“弗朗西斯……的臉從來不紅”[3]?,敻覃愄啬谩凹t臉”作為調侃的對象,暗示著她對威爾遜的贊許和對自己丈夫的鄙視,因為“紅臉”對她而言,意味著勇氣、激情與男子氣。這段對話告訴我們,三個主人公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后來,在發現瑪格麗特與威爾遜發生關系之后,麥康伯在暴怒起來,直接對他的妻子說:“我討厭那個紅臉畜生……我一看見他的人影兒就惱火?!盵3]麥康伯的眼中,威爾遜的紅臉,有著另一種象征,他對紅臉的反復提及,標志著他對威爾遜的態度的變化和兩人關系的惡化,這也是是情節發展和小說沖突激化的標志。

3.莫提伏三:會說話的眼睛

第三個莫提伏是“眼睛”,這一莫提伏總在該小說的關鍵敘事環節出現。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這篇小說巧妙地運用這一莫提伏塑造人物形象。

在第59段,麥康伯承認,當獅子來時,他“像一只兔子似的逃跑了”,這時,威爾遜對這位美國男子的厚顏無恥感到震驚,他“用他那雙機關槍手的沒有表情的藍眼睛望著麥康伯(looked at Macomber with his flat, blue, machine-gunners eyes)”[3]。在這段引文的英文原文中,中心語“眼睛(eyes)”前面有三個修飾詞“沒有感情的(flat)”、“藍色的(blue)”、“機關槍手的(machine-gunners)”,每個修飾詞后面都帶了一個逗號(這些逗號在中文譯本中被省略掉了),這些逗號表示作者的故意停頓,強調了威爾遜果敢、沉著、冷峻的性格,在面對令人震驚的事情時仍然保持著不變的眼神。

小說的第266-271段,瑪格麗特鉆入威爾遜的帳篷與其同床共枕的第二天早上,在與麥康伯打招呼時,威爾遜馬上就意識到麥康伯已經發現了瑪格麗特的奸情。小說寫道:“原來她進去的時候把他吵醒了,威爾遜想,用沒有感情的、冷靜的眼光望著他們兩人(looking at them both with his flat, cold eyes)[3]?!痹谶@里“眼睛”這一莫提伏又出現了,這次,“眼睛”這一中心語由“沒有感情的(flat)”與“冷靜的(cold)”這兩個詞修飾,修飾詞中間仍然隔了一個逗號,是故意的停頓。這一故意的停頓再次強調了威爾遜果敢、沉著、冷峻、客觀、理性的性格,表現出他遇事不驚、即使是在極為尷尬的情況下也敢于直面自己所做作為的非凡勇氣。

除了威爾遜的眼睛,另一男主角麥康伯的眼睛也反復出現在小說中,而且是通過威爾遜的視角對其進行描繪的。在第57段,威爾遜留意到,麥康伯有一雙“俊俏的眼睛,不過眼光有點兒躲躲閃閃(“fine eyes only faintly shifty”)”[3]。在第61段,在麥康伯承認,當獅子來時,他“像一只兔子似的逃跑了”之后,小說寫道:“威爾遜用他那雙機關槍手的沒有表情的藍眼睛望著麥康伯,對方(麥康伯)報之以微笑”,接著小說用自由直接引語寫出了威爾遜的內心活動:“如果你沒注意到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后眼睛里會流露出什么表情,他這微笑倒是令人愉快的”[3]。第一個例子中的“有點躲躲閃閃(faintly shifty)”通過描繪麥康伯的眼神給人一種不誠實、不可靠和愧疚之感,生動地反映了麥康伯膽小、怯弱而又邪惡、狡黠的性格。第二個例子中,對麥康伯眼睛的描繪盡管是間接的,但是卻比任何直接、具體的描繪要更有效力,因為這樣的敘述方法讓讀者有更多的空間去想象麥康伯精神受挫時的眼神。盡管整篇小說中麥康伯的眼睛只出現了兩次,出現頻率遠低于威爾遜的眼睛,但是卻生動地展現了麥康伯與威爾遜截然相反的性格。

《麥》這篇小說中對莫提伏的運用比比皆是,以上的分析只是舉出了其中若干個典型的例子。從分析中可以看出,《麥》中的莫提伏包括相似意象、相似人物行為、相似描繪、相似句式、相似措辭等等的頻繁重復出現。一些莫提伏的運用,起著強化、突出主題的作用。一些莫提伏則具有標志沖突發展以及主要人物之間關系變化的作用。還有一些莫提伏則在人物塑造中起著重要作用。但通常,一個莫提伏兼具若干種作用。比如說威爾遜的紅臉既有表達“壓力下的優雅”這一主題的作用,又有標志沖突發展的作用,還有塑造威爾遜這一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把劬Α边@一莫提伏除了塑造人物,還是表達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段。這些功能上的重復和疊加告訴我們,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中對各個莫提伏作用的分類只是為了方便分析而進行的一種人為的劃分;事實上,各個莫提伏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共同幫助作者實現小說的藝術目的。

上述分析還顯示,莫提伏的大量運用并不與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和電報體風格相悖;相反,莫提伏的運用屬于海明威簡明風格的有機組成部分。貝姆認為,海明威的短篇小說的特色是大量運用直接描繪和對話,而敘述者極少直接做出評論和解釋;這是一種刪去了一切不必要的陳述的極簡文體[5]。莫提伏的大量運用,這樣的濃墨重彩,似乎與海明威的極簡含蓄風格相左,但其實這些莫提伏屬于直接描繪和展示,不帶有敘述者的任何評論和解釋;它們使得敘述者與讀者之間保持了距離,使得敘述客觀、冷靜,同時運用莫提伏這樣的直接的展示,屬于一種前景化的手段,使得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比由敘述者直接現身說法要更自然、更有效。

參考文獻

[1]董衡巽.海明威談創作[M].上海:三聯書店,1985:3-4.

[2]艾布拉姆斯,哈珀姆.文學術語詞典[M].波士頓:圣智學習出版公司,2012:229.

[3]海明威短篇小說全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006-010.

[4]邵錦娣,白勁鵬.文學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178.

[5]貝姆,妮娜等.諾頓美國文學文學選.紐約:諾頓出版公司,1989:2036.

(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母題風格海明威
論巴爾虎史詩中的提親母題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貓》
《老人與?!放c海明威
電影視聽藝術中的影像色彩表達
解讀木刻版畫在動畫中的運用
佛教文化旅游區植物的選擇
復仇母題的現代嬗變
淺析《西游記》的兩大母題及其象征意蘊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