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同等學力醫學碩士培養質量的實踐與思考

2023-05-30 13:21盧艷婷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13期
關鍵詞:臨床醫學碩士學位

[摘 要] 通過梳理同等學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歷史沿革、發展過程以及國家各項規章制度的出臺和執行情況,闡述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工作的現狀以及醫學類同等學力人員在培養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從生源質量、入學門檻、工學矛盾、學校管理等方面剖析了內在原因。提出要秉承醫學教育需將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者緊密銜接的原則,認真改革管理方法、提高入學門檻、加強過程監管,提高管理水平和培養質量,從而促進醫學類同等學力高質量規范發展,促進醫院、學院、學校共同發展。

[關鍵詞] 同等學力;碩士學位;臨床醫學

[作者簡介] 盧艷婷(1983—),女,江蘇蘇州人,碩士,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13-0000-04[收稿日期] 2022-11-01

中國研究生教育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自1985年起開展同等學力研究生教育工作。為進一步規范工作,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于1998年6月審議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授予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博士學位的規定》,對申請學位人員資格、學位授予單位管理、同等學力工作指導原則和思想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科學、規范的制度保障,這標志著我國同等學力研究生教育工作進入了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階段。2015年5月,關于印發《關于授予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的試行辦法》的通知進一步推動同等學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向前向上發展。

同等學力工作作為國家促進高層次專門人才成長的一項重要措施,為具有相應水平的在職工作者獲得學位開辟了新途徑,已成為具有中國特色學位授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補充渠道,也為貫徹終身學習理念、建設學習型社會以及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極大滿足了當前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對高精尖人才的需要[1]。近幾年,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人員的數量不斷增加,其中醫學類專業占各專業首位[2]。醫學類同等學力的培養工作,關乎教育和醫療兩大重要民生,其社會價值和社會影響是巨大的。

一、醫學類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工作的現狀

1.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工作的參與高校多、招生專業廣、報名人數多、社會需求巨大。經調研各大高校官網,多數高校在近三年都曾公布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招生簡章或者考試報名通知。其中除去無西醫背景的高校外,多數高校同等學力申碩招生簡章中均招收臨床醫學專業,并同時招收臨床醫學專業同等學力申請學術型碩士學位和專業型碩士學位。由此可見,臨床醫學專業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已經成為國家提高醫療隊伍人員學歷水平、提升國家醫療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

2.同等學力人員普遍存在理論知識薄弱、英語水平不高的情況。同等學力人員要參加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外國語水平和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根據蘇州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同等學力人員成績統計,國家統考的通過率約為50%左右,加之專業課程的考試通過率在80%~90%左右,因此能夠進入論文撰寫階段的人員不足五成,扣除論文撰寫階段的淘汰率,實際學位授予率不足40%。近幾年隨著教育部和學校對于同等學力管理要求的提高,以及學員自身的重視,通過率有所提升,但是整體學位授予率仍偏低。

3.醫學類同等學力研究生教與學的熱情不高。同等學力研究生入學采用申請制,入學后大致分為課程學習和論文撰寫兩個階段。課程學習階段一般采用聽課與自學的方式,完成教學計劃的課程,考試成績合格即視為獲得該門課程學分。由于平時沒有強制考勤要求,考試不包含平時成績和過程性評價,多數學員以應試目的為主。在論文撰寫階段,多數學員由于工學矛 盾,參與導師課題研究的主動性不強,抱有等待導師布置任務的想法,與導師溝通不緊密。而臨床導師平時醫院工作繁忙、帶教壓力大、加之學員學習缺乏主動性且科研能力不強,導師也不太愿意帶教同等學力研究生。

4.醫學類同等學力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強、論文質量不高。同等學力人員,尤其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同等學力人員都是在職在崗人員,平時忙于門診、病房、手術等等臨床工作,接觸具體臨床病例較多,缺乏系統的科研能力訓練,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文獻,不能參與實驗室的科研實驗,一篇論文往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仍然達不到申請學位的要求。種種原因直接導致同等學力人員論文質量不高,論文盲審不通過率較之全日制研究生論文明顯偏高。

二、醫學類同等學力人員培養質量有待提高的原因分析

1.生源質量待提高。在職人員提升學歷有兩個重要途徑:一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二是同等學力申碩。2017年以前,兩者都只能獲得單證,即達到培養要求后只能申請碩士學位證書,不能申請畢業證書。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辦公廳同日下發《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與《關于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初步安排方案的通知》兩個重要通知,自此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在職人員須參加國家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并在學習結束且滿足培養要求后可以申請畢業證和碩士學位證,導致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學難度增加,同時證書含金量也提升[3]。而同等學力研究生報名采取申請制,多數高校只要報名即可入學,相較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難度小、門檻低,為求一紙文憑的在職人員多選擇同等學力申碩的方式[4],導致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2.入學門檻待統一。各個高校同等學力招生標準、培養要求各不相同,缺少統一標準。筆者以具有醫學教育背景的高校為研究對象,調研32家高校官網公布的同等學力招生簡章發現:(1)關于入學考試,僅3家高校明確表示有入學考試,1家高校明確根據報名者提供的英語水平證明材料擇優錄取,其余均為申請入學制。(2)關于科研能力,僅4家高校要求申請人員提供相關領域內發表的論文或科研成果作為報名必要材料,其余均未對科研能力做出要求。(3)關于學習時長,各家高校對于學習階段和論文撰寫階段的時間規定各不相同,總學習年限在5年至8年不等。(4)關于安排導師,僅4家高校要求須在報名時即確認帶教導師,其余均未對此做明確要求??梢娔壳罢惺胀葘W力申碩的高校數目較多,招生人數巨大,但是對于招生要求缺乏統一標準。

3.工學矛盾待平衡。參加同等學力申碩的人員多是已經畢業多年、在工作崗位中承擔重要工作、面臨職稱評聘壓力的在職在崗人員。而以同等學力申請臨床醫學碩士學位的人員也多是各大醫院的副主任、主治醫師,或是已經通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主治或住院醫師,在醫院中都是骨干力量,工作任務繁重。根據清華大學社科學院中國社會調查與研究中心、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聯合發布的《2021醫師調查報告》顯示,醫師平均每天出診時間約為7.77小時、科研時間約為1.47小時、每周平均工作約5.77天,工作強度高,工作壓力大[5]。因此醫學類同等學力申碩學員是工學矛盾最突出的群體,在學習和科研的投入時間嚴重不足,能夠脫產跟隨導師學習時間有限。

4.管理制度待完善。同等學力仍被部分高校作為創收項目,過程化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經調研32家高校同等學力招生簡章,每年學費在8000元到25000元不等,收費年限為2~3年。部分高校將第一階段同等學力課程學習作為創收項目,歸屬于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管理,工作重點在于擴大招生數量,對于生源質量重視程度不夠。第二階段同等學力培養的論文撰寫歸屬于培養單位和研究生院管理,由于管理的扎口單位不統一,主管部門責任不明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執行力度不夠,都導致同等學力教育工作的培養質量無法保障。

三、提高醫學類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人員培養質量的路徑探討

1.合理制定招生策略。醫教協同是建設中國特色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必由之路,要合理分配招生專業和招生學位類型。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擴大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本科醫學專業招生規模,推進繼續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加強對醫學教育投入保障。到目前為止,有75%的院校開展了住院醫師以同等學力申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的工作[6]。具有臨床醫學專碩培養點的高校,需要制定住院醫師以同等學力申請和授予碩士專業學位的辦法,暢通學位授予渠道。各高校應認真梳理在庫同等學力人員信息,分析各專業辦學規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招生專業和學位類型。

2.按需設置培養類型。建立供需平衡機制,將臨床醫學專業同等學力申請學術型學位向專業型學位轉變。自2015年起啟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至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全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數量從2014年的4.48萬人劇增至11.2萬人[7]。我國目前醫學門類本科生年招生規模為22.8萬,其中約一半的學生來自臨床醫學專業,而目前全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年招生規模約5萬。所以,每年約有5萬臨床醫學本科生,通過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獲得專業型碩士學位。而余下6萬左右的臨床醫學本科生,將通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完成向合格醫生的轉變,其中符合專業學位授予標準者,可以同等學力身份申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梢?,醫學類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有存在的現實需要。相較于學術學位,專業學位的培養過程更注重理論緊密聯系工作實際,體現特定的職業背景和較高的應用價值,運用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更符合在職醫務工作者的實際情況。

3.拓展多樣培養服務。開設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外國語水平全國統一考試的考前輔導班,提高國家統考通過率。在學習階段,學校應加強引導,有針對性的開設各類講座,提高閱讀文獻和論文書寫能力,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增強科研意識;在培養階段,鼓勵學員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會議,要求學員在培養單位連續脫產學習,增加跟隨導師學習的時間。多渠道、多方式提高學員的理論知識與科研能力。

4.全面細化管理制度。在充分調研兄弟高校關于同等學力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取長補短,制定適合各校實際情況的管理制度,筆者建議在如下方面加強制度管理:(1)制定同等學力招生簡章,提高招生要求和入學門檻,增加報名的英語和科研要求,組織入學考試篩選生源。(2)嚴格控制學習年限,對于課程學習階段不超過4年,論文撰寫階段不超過1.5年。(3)嚴格控制補考次數,規定同一門科目補考次數不得超過2次,反向督促學員認真上課,嚴肅對待每次考試。(4)多樣化導師帶教制度,例如采用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相結合的方式,采用臨床導師與基礎導師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導師團隊建設,鼓勵組建導師組招生,鼓勵實行雙導師制度,采取一導二導形式,提高帶教質量。(5)嚴格階段考核要求及分流制度,嚴肅考風考紀,做好各專業、各類型碩士學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更新。

5.切實加強教育質量。推進同等學力的同質化管理,參照全日制研究生培養流程與培養標準,提高對同等學力人員的培養要求,加強同等學力師資隊伍建設,實行同等學力帶教導師上崗招生申請制,強化導師的崗位職責;嚴格控制導師所指導在讀學生人數,原則上每位導師每年招收同等學力人數不超過3人;學校和培養單位制定相關獎勵政策,提高導師的帶教積極性;強調節點管理,做好入學宣教,制定培養流程,規范論文開題環節、中期考核、論文預審制度,嚴格控制好每個階段的通過率和淘汰率;嚴把論文答辯評閱流程,督促學員從學習伊始就放棄僥幸心理,認真踏實好好上課、嚴謹科研,轉變學習態度。

6.嚴格把控過程監管。壓實責任,加強學位管理的過程監管。學校加強質量監督,研究生院和培養單位積極參與到整個管理和培養過程當中,加強過程監督。加強科研能力方面的考核、加強學位論文質量監控。為保證學位論文質量,要求同等學力人員在提交論文盲審前,導師做好論文輔導、培養單位做好論文初審并組織專家分組審閱提出修改意見。研究生院和培養單位全程監管和參與同等學力人員的論文開題、中期、預審等各個階段。結合既往經驗,制定符合切實有效的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管理制度,堅決制度執行,提高認識,優化培養結構,完善培養機制。

結語

以同等學力申請醫學類碩士學位是在職醫務工作者提升學歷和再學習、再培訓的重要途經,社會需求巨大。秉承醫學教育須將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者緊密銜接的原則,各同等學力主辦高校認真改革管理方法、提高入學門檻、加強過程監管,促進同等學力規范高質量發展。高校開展醫學類同等學力申碩工作,為大量醫務在職人員提供學歷和科研能力提升的機會,不但可以提升醫院整體學歷層次、為醫院科研提供服務、助力醫院長效發展,而且對于學院和學校來說,培養了一大批杰出校友,為學院、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從根本上提高了我國臨床醫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為社會培養造就了更多合格的、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丁海霞,范賢明,宋杰.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同等學力人員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17):4-7.

[2]陳潔,范賢明.同等學力醫學碩士培養現狀及授位質量保障的實踐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2):11-13.

[3]吳恒璟,趙欣欣,李萍,等.以質量為核心的同等學力醫學碩士培養現況研究及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10):126-127.

[4]王東,蔡恒,李紅星,等.對同等學力在職申請基礎醫學碩士學位臨床醫生培養的實踐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20):1-2.

[5]賈盛楠,趙冰冰,丁國平.對申請同等學力科學碩士學位的臨床醫生培養的實踐討論[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2,14(8):12-16.

[6]段麗萍.醫教協同:為臨床培養能用的人[J].中國衛生,2021(12):22-24.

[7]汪玲,賈金忠,段麗萍.我國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和創新:“5+3”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3):3-6.

Abstract: By combing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ork of graduate education with the equivalent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intro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regula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that generally exist in the work of applying for masters degree with equivalent academic ability especially in medical field. The reason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entry requirements, conflict between working and learning and management.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med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nstitutional education, post-graduation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seriously reform the management method, raise the entry requirement, strengthen the process supervision,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cultivation qual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and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degree with equivalent academic ability and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hospita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equivalent academic ability; masters degree; clinical medicine

猜你喜歡
臨床醫學碩士學位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2019 年上半年第二次碩士學位論文答辯
我校成功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及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基于基層醫療衛生需求的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整合的探討
在美國對于就業來說最好和最差的碩士學位
博碩士學位論文公開的障礙與對策
軍事科學院1990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軍事科學院1989年繼續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