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粵劇對花鼓戲跨文化傳播的借鑒意義

2023-05-30 15:45陳蔚藍于作梁
今古文創 2023年10期
關鍵詞:借鑒意義跨文化傳播花鼓戲

陳蔚藍 于作梁

【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绷⒆阌谛聲r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要堅持推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跨文化傳播能力?;ü膽蚝突泟《际侵腥A文明中閃耀的璀璨明珠,針對二者的研究不可謂不豐富。如何以花鼓戲和粵劇為抓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走進世界是具有極大價值的。為探究如何實現湖南花鼓戲更好地“走出去”,增強跨文化傳播實力,本文通過分析粵劇在跨文化傳播上的優秀經驗,為花鼓戲的跨文化傳播提供借鑒經驗。

【關鍵詞】跨文化傳播;粵??;花鼓戲;借鑒意義

【中圖分類號】J82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0-009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0.03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盵1]“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綜合國力軟實力的最直接的表現,立足于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要堅持推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跨文化傳播能力?;ü膽蚝突泟《际侵腥A文明中閃耀的璀璨明珠,針對二者的研究十分豐富。如何以花鼓戲和粵劇為抓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走進世界是具有極大價值的。為探究如何實現湖南花鼓戲更好地“走出去”,增強跨文化傳播實力,本文通過分析粵劇在跨文化傳播上的優秀經驗,為花鼓戲的跨文化傳播提供借鑒經驗。

在粵劇跨文化傳播領域,曾衍文(2018、2020)總結和歸納了粵劇的譯介策略與技巧[2],針對粵劇受海外地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影響而產生演員、劇本、音樂和唱法的改變展開研究[3]。在花鼓戲現狀研究中,唐蓉青(2021)總結了花鼓戲自身沒有創新的問題,以及外界的新鮮事物的誘惑、時代變化而使得花鼓戲漸漸沉落的原因[4]。范正明(2012)指出花鼓戲在走向國際當中存在缺乏思想內涵和藝術樣式的創新、表演藝術和風格樣式需要與時俱進的不足之處,鼓勵花鼓戲走出國門,走向國際[6];楊暢,常思亮(2021)針對花鼓戲發展現狀及困厄做出了總結,其問題主要是內容陳舊、管理模式滯后、政府不重視[5];曾媛媛(2016)指出花鼓戲宣傳上缺乏國際思維,缺少走向國際的可行方案[7]。

綜上所述,粵劇在跨文化傳播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礎,花鼓戲存在內容與時代脫節,宣傳力度不夠,缺少國際化交流、外部威脅嚴峻等不足。為探究如何實現湖南花鼓戲更好地“走出去”,增強跨文化傳播實力,本文通過分析粵劇在跨文化傳播上的優秀經驗,為花鼓戲的跨文化傳播提供借鑒經驗。

一、花鼓戲跨文化傳播的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與堅實的文化根基,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發展的重大貢獻。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花鼓戲跨文化傳播對促進自身的傳承、發展和傳播,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我國的文化競爭力,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意義非凡。

第一,促進花鼓戲的傳承、發展和傳播??缥幕瘋鞑メ槍M馐袌鲞M行文化傳播,對于提高花鼓戲知名度和打開花鼓戲國外市場具有積極意義?;ü膽蛟趪H舞臺上的活躍能夠改善花鼓戲演職人員、創作人員就業質量,進而更好實現對花鼓戲的傳承和發展。

第二,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作為湖南地區的代表劇種,花鼓戲蘊含著深刻的湖湘文化精神。湖南僑胞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花鼓戲的對外傳播為海外華人華僑帶去民族文化記憶,增強其民族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

第三,提升我國的文化競爭力。文化競爭力越來越成為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推動花鼓戲跨文化傳播是增強中華文化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義。近年來湖南文化產業興盛,能為花鼓戲走向世界提供支持和動力?;ü膽蜃呦驀H有利于豐富外國友人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吸引更多外國友人關注中華文化。

第四,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ü膽蜃呦蚴澜缒茇S富世界文化瑰寶庫,增加其多樣性?;ü膽蜃鳛闃O具民族特色的劇種,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與其他民族劇種相互學習和借鑒,豐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ü膽蚍e極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其方法為民族劇種跨文化傳播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跨文化傳播中粵劇的優勢及花鼓戲的劣勢

通過態勢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矩陣排列組合來進行對比分析,針對粵劇跨文化傳播優勢和花鼓戲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ü膽騿栴}突出表現在內部劣勢和外部威脅(見表1)。通過分析,可以得出粵劇在跨文化傳播中的優勢有以下三個方面。

粵劇內容積極創新,緊跟時代步伐?;泟”揪帉懻哧P注時代話題,不斷創作結合當下熱點的曲目,并由專門的粵劇翻譯人才進行英語劇本的編寫。定期和海外粵劇團的交流,也有利于國內外粵劇發展。為了能夠讓外國觀眾看懂粵劇,還嘗試將國外經典著作的篇目進行改編,形成新的粵劇曲目,這樣既能夠讓觀眾視覺享受之外,也能夠汲取到知識。

粵劇傳播范圍廣,宣傳推廣到位,以打造中國品牌進軍國際市場?;泟≡缭?0世紀五十年代就走出國門,在海外的廣東華僑借思鄉之情創建粵劇團,創立了英文粵劇社,粵劇被稱為“海外最具影響力的戲曲”[8]。近些年,隨著越來越多海外粵劇團的成立、國際粵劇節等活動的舉辦,粵劇的傳播更為廣泛。文旅融合是近幾年的熱點議詞,將粵劇與旅游市場相結合,是跨文化傳播重要環節。在廣東省的廣州、佛山、順德等城市,體驗粵劇是一個重要的旅游項目,讓中外游客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感受粵劇文化博大精深。除了文旅融合外,“文化+”模式也是非常熱的議題,通過“粵劇+綜藝、影視”的形式,用受眾最多的大眾傳媒方式很好地推廣了傳播粵劇。

粵劇宣手段的多元化。一是粵劇有自己的官方網站即“粵劇網”(鏈接:yuejuopera.org),對粵劇各項事宜進行記錄與公布(見圖1)。二是粵劇注重在互聯網平臺上宣傳,比如在小紅書平臺上進行推廣宣傳,如 “小L帶你了解粵劇”的用戶,通過不定期更新作品,記錄粵劇文化來進行網絡平臺傳播。三是除了傳統的粵劇團到海外進行表演,還有線上表演。2020年,通過網絡舉辦了多彩的國際粵劇節[9],如第八屆的羊城粵劇節采用了網絡直播的形式展演。這樣,人們能夠從多渠道接觸到粵劇,使得粵劇的傳播更廣。四是打通了線下的固定推廣渠道。前文提到的文旅融合,讓粵劇在旅游景點進行體驗式宣傳。例如,廣州市打造了一個粵劇藝術博物館,周一三五有演出,“國風體驗館”提供給游客體驗粵劇戲服的服務。

花鼓戲跨文化傳播中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內容與時代脫節。劇本更新速度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劇本創作人才匱乏。湖南花鼓戲的經典劇目,如《劉??抽浴贰堆a鍋》等均為上世紀創作產物,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多元化和審美多樣化趨勢的流行,與時代脫節的戲劇內容難以吸引年輕受眾。即使有近代新曲目如《桃花煙雨》,但是在各大旅游景點中表演的仍然是舊曲目,新曲目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宣傳。比如新華聯銅官窯古鎮中,花鼓戲表演的四個選段均是來自經典舊曲目。內容創新得不到保障,創新的新曲目沒有得到好推廣,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沒有新內容。

語言障礙也是花鼓戲跨文化傳播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外國觀眾沒辦法理解花鼓戲想要表達的意思,其故事內涵等,他們就無法與花鼓戲產生共鳴。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花鼓戲的跨文化傳播。銅官窯古鎮中,英文的簡介只針對花鼓戲總的概括介紹,并沒有針對曲目本身進行一個翻譯。通過本人對工作人員的采訪得知,外國人基本上也就是駐足三四分鐘就會離開,說明他們對于花鼓戲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一個服飾外觀上。

二是宣傳力度不夠,忽視了新媒體的宣傳力度?;泟⊥ㄟ^華僑的遷徙、政府的推廣、海外粵劇團的聯誼和交流、網絡直播;粵劇電影拍攝等方式進行宣傳。反觀花鼓戲,相關單位的宣傳仍停留在傳統方式如商演、義演上,未能利用湖南媒體資源進行有效的對外宣傳,導致其知名度局限在本省及周邊省份,在海外的知名度明顯低于粵劇。

三是缺少國際化的交流。在海外的廣東華僑借思鄉之情創建粵劇團,并與國內的劇團進行聯誼交流,將粵劇文化推廣到海外。反觀花鼓戲,作為湖南特色文化,經過悠久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湖南當地代表性的藝術流派。長期以來,花鼓戲的市場始終局限在湖南當地或者周邊省份,難以進行更大范圍的傳播和推廣。市場的狹小成為了湖南花鼓戲難以真正走向國際化傳播的重要阻礙。其國際化交流的過程中缺乏渠道和帶頭人,跨文化交流受阻,需要專攻跨文化傳播且熟悉花鼓戲文化的人才經營,和一定的市場營銷人才為花鼓戲品牌注入活力。

四是花鼓戲的外部威脅,主要體現在文化沖擊以及觀眾和演員的流失兩個方面。一方面,隨著新媒體逐漸取代傳統媒體占據文化傳播的主要地位,多元文化的入侵對傳統戲劇產生了巨大沖擊。另一方面,與光怪陸離的新式文化相比,傳統戲劇對觀眾的吸引力較小,觀眾對花鼓戲的喜愛程度和關注度逐漸下降,付費觀賞戲劇的人越來越少,戲劇團也難以維持生計,許多演員被迫轉業,導致戲劇的傳承和接班人缺失。老藝術家們的逝世和新演員的缺乏讓戲劇的人才資源大打折扣,“留不住人”成為其發展最大的痛點。

三、花鼓戲跨文化傳播的實踐路徑

(一)內容的創新是傳播動力

加強內容創新,緊貼時代背景。語言障礙是花鼓戲傳播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創新花鼓戲演唱語言,因地制宜,用英語演唱花鼓戲,或通過英文演唱、制作PPT進行隨演隨釋等方式,讓外國友人理解花鼓戲的內容和其中蘊含的價值理念,提高花鼓戲的海外傳播力和影響力。有創意、有亮點的內容是花鼓戲得以“走出去”的不竭動力。

再者,還需要培養相關人才,雖然很多高校都設有翻譯專業,卻沒有針對戲劇的翻譯專業,戲劇翻譯除了需要翻譯基本功,還需要對一個劇種、民族等特定文化背景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文化的傳承本質還是人才的培養,通過培養花鼓戲創作、表演人才,將花鼓戲不斷地創新性傳承、發展、傳播。

(二)注重國際市場是傳播關鍵

國際傳播是不同國家之間跨文化的大眾傳播?;泟〉耐茝V所以能在海外收獲很好的效果,是因為加強了海外市場的針對性。定位決定市場,要采用一定的營銷策略助力花鼓戲走上國際舞臺。例如“AARRR”營銷模式,通過“用戶獲取”與湖南旅行社進行合作推廣,隨著跨國旅游的興起,利用旅游資源來進行花鼓戲的推廣成為一種具有普適性的方式。當地文化局、旅游局組織花鼓戲表演,通過具有湖湘文化特點的服裝首飾、語音語調、唱劇形式等方面,運用“視覺錘”將“語言釘”釘到觀眾心理,進而激發外國友人興趣?!疤岣呋钴S度”和“提高留存率”,通過在國外演出、創辦花鼓戲社團等方式,花鼓戲能夠進一步拓寬市場空間,打開國際知名度,實現高質量的跨文化傳播。除了定期定點的表演,還可以在特殊時間點,比如節假日,進行特定主題的限定演出?!皞鞑シ窒怼?,通過采取激勵手段,讓外國觀眾自覺主動分享,進行跨文化的人際傳播。最后是“獲取收益”,通過售票、或是文創衍生產品、服務等方式獲得收益。定位決定市場,要采用一定的營銷策略助力花鼓戲走上國際舞臺。

(三)多元化的媒介是傳播手段

要創新花鼓戲宣傳平臺。在這一方面,粵劇為其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盎泟【W”頁面具有現代化審美,色彩明麗,板塊分明的優勢。與時俱進創新花鼓戲宣傳手段,完善現有的宣傳途徑。如招攬電腦網絡專業人士進行網頁設計、開辟國際板塊,設計多國語言的咨詢通道、通過外國的社交軟件,或是國際版的國內社交軟件進行線上宣傳。也可以利用“網紅效應”,通過一些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咖來體驗花鼓戲,進行打卡,讓網友們看到花鼓戲的特色,能夠覺得傳統戲劇也是有趣的、時尚的。廣告也要宣傳到位,當人們在各大平臺搜索湖南旅游時應該有花鼓戲的相關廣告鏈接,讓人們一到湖南就要想到花鼓戲,將花鼓戲打造成湖南的品牌。和影視劇的結合也是花鼓戲跨文化傳播的途徑,可以是紀錄片,也可以是通過膾炙人口的花鼓戲曲目進行影視化改編,融入到當今的影視劇中,人們在休閑娛樂時,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除了現在所流行的線上宣傳,也要結合線下宣傳,要“兩手抓”,通過學校等平臺進行花鼓戲科普體驗,改善觀眾的年齡比例,讓更多的年輕群體了解花鼓戲。還可以和旅游景點結合,增加花鼓戲舞臺、開設一些花鼓戲體驗。比如岳陽樓,可以通過每天對游客進行花鼓戲展演,還可以在景區內設立一個場所,供游客們近距離接觸體驗花鼓戲。在湖南省博物館中也可以專門設置一個館區進行花鼓戲相關文物、服飾、劇本等展覽。旅游景點人流量大,并且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們都可以欣賞、體驗花鼓戲,實現跨越文化背景的傳播,讓花鼓戲流向國外,成為湖南特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DB/OL].2017-10-18/2021-06-01.

[2]李燕霞,曾衍文.跨文化傳播視域下嶺南粵劇的譯介與流變——以粵劇經典《帝女花·香夭》英譯為例[J].四川戲劇,2018,(09):18-23.

[3]曾衍文,李燕霞.文化生態視角下粵劇的海外傳播與流變[J].四川戲劇,2020,(03):59-62.

[4]唐蓉青.湖南花鼓戲的繁盛、曲折與前路[J].藝海,2021,(08):12-15.

[5]楊暢,常思亮.湖南花鼓戲傳承現狀與發展路徑探索[J].文藝論壇,2021,(05):123-128.

[6]范正明.湖南花鼓戲的發展歷程、當今現狀及未來展望[J].創作與評論,2012,(11):109-112.

[7]曾媛媛.淺析湖南花鼓戲的生存現狀[J].戲劇之家,2016,(18):47+49.

[8]沈有珠.當代粵劇海外傳播的新變[J].戲?。ㄖ醒霊騽W院學報),2015,(04):88-97.

[9]李慧.【粵劇盛事】羊城國際粵劇節26載回眸(第一屆)[DB/OL].2016-03-30/2021-06-01.

作者簡介:

陳蔚藍,女,畬族,廣東廣州人,湖南師范大學本科生。

于作梁,男,漢族,湖南祁陽人,湖南師范大學本科生。(指導老師:王耀光)

猜你喜歡
借鑒意義跨文化傳播花鼓戲
資興:花鼓戲進校園
湖南花鼓戲
淺談鑼鼓在花鼓戲中的作用與發展
探究宋代翻異別勘制度的現代司法借鑒
湖北遠安花鼓戲當代生存狀態思考
克拉克財富分配理論對中國財富分配現狀的借鑒意義
鄧小平的農村改革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澳門:古代與現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
中西文化差異下影視傳播的現狀與對策
儒家思想與明治維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